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新战国联盟论坛  (http://newtenka.cn/bbs/index.asp)
--  『镰仓鹤冈八幡宫』  (http://newtenka.cn/bbs/list.asp?boardid=4)
----  问一个很傻的问题,唐朝的皇帝为什么都只有名没有字?  (http://newtenka.cn/bbs/dispbbs.asp?boardid=4&id=1686)

--  作者:seal
--  发布时间:2006-8-1 13:57:38
--  问一个很傻的问题,唐朝的皇帝为什么都只有名没有字?

很多人也不是名和字双全。

另外,三国里大部分武将都有字,但是北朝到唐朝,很多人都没有字。 有的情况是后人叫他的字,名失传了,名只有等坟墓挖出来的时候才知道。 还有名和字相同。比如,郭子仪,字子仪......


--  作者:马羽茶水斋
--  发布时间:2006-8-1 15:20:15
--  
唐高祖李渊字叔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 15:48:13编辑过]


--  作者:上田池初
--  发布时间:2006-8-1 15:50:23
--  

借地方问一句:隋朝二帝为什么也没有字......?

如果说是因为异民族的影响(提前说一句:这是我瞎猜的......因为唐室毕竟有外族血统),那为什么李虎,李渊有字,李世民反而没字了......?


--  作者:三石道策
--  发布时间:2006-8-1 16:02:48
--  
受异民族影响的说法应该不正确,北朝时期很多非汉族将领不也都有字,尽管那个字怪怪的,印象最深的就是宇文泰字黑獭,贺拔胜(还是贺拔岳来着?在公司,不能查资料,不记得了)字破胡。
--  作者:马羽茶水斋
--  发布时间:2006-8-1 16:05:03
--  

唐朝皇帝并非只有李渊有表字。高宗李治,字为善。


--  作者:马羽茶水斋
--  发布时间:2006-8-1 16:05:45
--  
北周诸帝的字实际上应当是他们的胡名。
--  作者:上田池初
--  发布时间:2006-8-1 16:11:43
--  

连着两个人这么说了...恕我表达不清...

我没说胡儿全没字......

刚才查了一下...明朝有几位似乎也没字...


--  作者:seal
--  发布时间:2006-8-1 19:05:44
--  

汗,说得太绝对了,原来还是有人有字的。但没有字也很多,原因是什么呢?

查了皇室不少王子,很多没有字,倒是老是改名。很多公主倒有字。

说起北朝人的字,北齐的高欢的字更怪,贺六浑。

字有时候可能就是胡名,或者小名,或其变体。我记得高澄小名叫阿惠,字子惠。高殷,小名道人,字正道。


--  作者:吉弘清忠
--  发布时间:2006-8-1 19:47:50
--  
黑獭,贺六浑之类都是胡名,因为他们本身就有胡人血统,宇文泰本身就是宇文鲜卑的后裔,高欢虽然自称是汉人,不过他这个汉人身份可疑得很,有几分真很难说,就算真的他的先祖是高湖,生活在边地那么长时间,有几分汉人血统也是很难说了,字是汉人的把戏,不会用胡语
--  作者:skywood
--  发布时间:2006-8-1 20:42:34
--  
我觉得没有字可能就因为皇帝是至尊,有字也没有人敢用所以就不取了。至于李渊和李治有字是因为他们成年冠礼的时候还不是皇帝或者太子还是人臣所以就有字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seal
--  发布时间:2006-8-1 20:52:31
--  
以下是引用skywood在2006-8-1 20:42:34的发言: 我觉得没有字可能就因为皇帝是至尊,有字也没有人敢用所以就不取了。至于李渊和李治有字是因为他们成年冠礼的时候还不是皇帝或者太子还是人臣所以就有字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李世民成年后(那时大约13,14岁成年吧),唐还没有建立。可是没有看见他的字。
--  作者:赤軍雪斎
--  发布时间:2006-8-1 23:27:03
--  
不是没有,是没有记载。太宗当了皇帝以后,哪个编书的还敢写他的字?须知名这种东西,平辈、小辈都可以叫,叫字则显得居于上位且显亲昵。你看外姓将领有哪个敢叫魏武“孟德”的?
--  作者:山名纯爱斋
--  发布时间:2006-8-2 1:05:01
--  
以下是引用赤軍雪斎在2006-8-1 23:27:03的发言: 不是没有,是没有记载。太宗当了皇帝以后,哪个编书的还敢写他的字?须知名这种东西,平辈、小辈都可以叫,叫字则显得居于上位且显亲昵。你看外姓将领有哪个敢叫魏武“孟德”的?

老大人,不是这么说……如果单纯作为一种称呼 单独的名是尊对卑或者敌人才用的

俺看来应该是这样 字这种东西只具有称呼的意义 而且是比较亲近的称呼 而当人做到帝王,自然没有人敢自认亲近或者高于他 而且有自己专用的那几个称呼 因此字就根本不重要

而名除了作为称呼(其实在成年古人,名作为称呼出现的次数一般为零) 还具有独一无二的指认意义 所以是断不能省的


--  作者:马羽茶水斋
--  发布时间:2006-8-2 1:56:26
--  

字是古代华夏人冠礼时所定,是一个人成年的标志。作为成年人,人格完整,所以在社会上他人为了表示对他的尊重,称其字不称其名。换句话说,字实际上是名的替代。在有必要直呼其名的场合,回避呼名而呼字以示敬。而老王所说的下呼上,实际上下呼上是从来不能直呼其名的,必用尊称,那么作为名的替代的字也就自然的不能用于下呼上的场合里。

所以皇帝啊……根本没有直呼其名的场合。许多皇帝可能是有字的,毕竟他也要成年,在他还没有确定要继承皇位的时候也会有长辈、亲朋,会有被呼字的场合。问题是后来他当了皇帝,当了皇帝就没这种事了,他曾经用过的字也就不一定会被记载下来。

另外,这也可能与修史者的风格有关。史记、汉书不但不书汉朝皇帝的字,连名都不书,看完本纪不知道这老家伙叫什么,要靠后人注解。同是唐人所编的史书,隋书只记名讳,不书字,而北史却把杨坚和杨广的小名都披露出来。晋书、北齐书、北周书也书名讳同时书字(东晋最后两个活宝皇帝,都是名与字相同的。安帝司马德宗字德宗,恭帝司马德文字德文)。

夹在汉、唐之间的那堆史书,南边的宋齐梁陈书都记老大的字,一个不落。北面魏收的魏书中北魏皇帝们看起来没有字,然而架不住梁朝人修南齐书弄了个魏虏传,就把这帮人的胡人小名从涉圭、佛狸到万民一个不落全揭露出来,而且全文都用小名呼之,如同长辈招呼小崽,大收精神满足之效。

由此可见大约私史史家的忌讳少点,习惯上连名带字有啥说啥,如果是记载敌国,那么更加不会客气,官修史书或者当代人著当代史(如太史公之史记、班固之汉书、魏收之魏书)就收敛许多。当然这也只是个私意揣测的规律,并没有什么理论依据就是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 12:28:32编辑过]

--  作者:神守夜晴川
--  发布时间:2006-8-2 22:59:10
--  

皇帝的名字是不能写也不能说的```

怎么流传下来啊```

应该也是这理由咯


--  作者:织田正宗
--  发布时间:2006-8-2 23:05:55
--  
有人告诉我李渊父子不是汉族人,不知道和这个有关系吗?
--  作者:神守夜晴川
--  发布时间:2006-8-2 23:24:04
--  

楼上的```

历史上很多非汉人也有字```

而且楼上说了``李渊有字``


--  作者:织田南蛮丸
--  发布时间:2006-8-5 1:37:32
--  
李渊一家应该说是有胡人血统的汉人
--  作者:鹿苑馆快晴
--  发布时间:2006-8-17 10:43:25
--  
字应该是平辈或上对下的称呼吧?既然身登九五,字肯定是用不上了。史书毕竟也是为人臣者所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