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新战国联盟论坛  (http://newtenka.cn/bbs/index.asp)
--  『镰仓鹤冈八幡宫』  (http://newtenka.cn/bbs/list.asp?boardid=4)
----  唐朝有向日本索要过战争物资吗?  (http://newtenka.cn/bbs/dispbbs.asp?boardid=4&id=4548)

--  作者:上杉子宇
--  发布时间:2007-3-31 19:16:44
--  唐朝有向日本索要过战争物资吗?
最近《南风窗》有一个中日关系的专题,觉的还写的挺好。里面有一篇文章是全面回顾中日交往史,就这种难度很大的概括性文章来说,也觉的写的不错。不过里面提到,日本停止遣唐使,有不堪唐朝内战以后向日本索要战争物资的原因,真的有这样的事情吗?好象我记得看菅原道真提出理由里没有这个说法吧。
--  作者:吉弘清忠
--  发布时间:2007-4-1 10:14:40
--  

中原王朝向来都是以天朝上国自居,对于周边国家向来只要他们猛拍自己马屁,就拼命的倒贴给他们,赔本生意倒是做过无数,索要东西倒是非常少,就算有也是一些中原不产的奢侈品,而且基本都会给与相当的回报。基本上鬼子产的东西,大唐都有,又能有甚么值得天朝去索要的?何况平时遣唐使还动不动就翻船,就算想要东西,又如何 能运过来?如果不给,以当时唐王朝的能力,又如何能给予报复

以上是个人从当时的情况给的分析


--  作者:立花统英
--  发布时间:2007-4-9 19:39:47
--  

此说纯属没有任何史料根据的胡说八道。

遣唐使断绝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日本得不偿失。

平安中期,日本律令国制发展早已相当成熟,并且已经开始转型了。本来对于日本来言,照搬隋唐政制就有如让五六龄童去穿成年人的衣服,大而不合用。所以再吸收政治文化本来已无必要。至于书籍方物,依靠民间贸易往来则可,何必依赖于外交呢。


--  作者:上杉子宇
--  发布时间:2007-4-9 21:36:40
--  
好的,谢谢楼上二殿的指教。
--  作者:庵原清云
--  发布时间:2007-4-9 22:54:17
--  

  未曾索要的结论未免有些武断了。在唐代中日交流原本对中国就是无足轻重的,史料上还找不到关于此事的记载;但是在日本却是有记载的,《续日本纪》里说:

  辛酉,遣从五位上上毛野公广滨,外从五位下广田连小床,六位已下官六人,造遣唐使船四只于安艺国。仰东海、东山、北陆、山阴、山阳、南海等道诸国,贡牛角七千八百只。初,高元度自唐归日,唐帝语之曰:“属禄山乱离,兵器多亡。今欲作弓,交要牛角,闻道:‘本国多有牛角。’卿归国,为求使此相赠。”故有此储焉。

  大约应该是这事的来历,似乎也是在唐日关系中唐向日本求助有史料可查的第一次。我记得以前看到日本学者论述这一时期的中日关系时,把大唐扣留藤原清河及索要贡物的行为视为政治行为而非经济行为。至于“不堪”云云,那却是假的,这点东西日本还是出得起的。


--  作者:清海惟岳
--  发布时间:2007-4-17 9:15:12
--  
没运走!九州的备战活动主要也是针对新罗的,惟恐在唐内乱时新罗会有动作.
--  作者:五藤高庆
--  发布时间:2008-5-6 7:39:29
--  
南风窗跟南都可能有关系,撒这弥天大慌也是自然
--  作者:五藤高庆
--  发布时间:2008-5-6 7:40:48
--  
南风窗跟南都可能有关系,撒这弥天大慌也是自然
--  作者:清海惟岳
--  发布时间:2008-5-13 14:27:43
--  
楼上不要发布有关时政的言论,你违规了!
--  作者:subwolf
--  发布时间:2008-8-28 13:11:34
--  
唐弓需要牛角么?查一下这个应该就可以了
--  作者:庵原清云
--  发布时间:2008-8-30 22:46:03
--  
起码骑兵用的角弓里就基本都是要用到牛角的吧。
--  作者:绯村雪彦
--  发布时间:2008-9-13 23:08:10
--  
以下是引用庵原清云在2007-4-9 22:54:17的发言:

  未曾索要的结论未免有些武断了。在唐代中日交流原本对中国就是无足轻重的,史料上还找不到关于此事的记载;但是在日本却是有记载的,《续日本纪》里说:

  辛酉,遣从五位上上毛野公广滨,外从五位下广田连小床,六位已下官六人,造遣唐使船四只于安艺国。仰东海、东山、北陆、山阴、山阳、南海等道诸国,贡牛角七千八百只。初,高元度自唐归日,唐帝语之曰:“属禄山乱离,兵器多亡。今欲作弓,交要牛角,闻道:‘本国多有牛角。’卿归国,为求使此相赠。”故有此储焉。

从这段记载来看,明显是唐朝在谈论制造弓箭需要牛角问题时,日本使臣自己提出“本国多牛角”,于是唐朝顺水推舟“卿归国,为求使此相赠”,并非强行索要,当时唐朝可能也不曾指望遣唐使能带多少牛角。中国古代的外交还是主要以“服之而已,后待之”为宗旨的


--  作者:荒木信月
--  发布时间:2008-10-29 17:35:39
--  
思路放宽点,未必是唐廷要,也可能是某藩镇或者有野心的大臣借皇帝的名头要
--  作者:花讽院不律斋
--  发布时间:2009-5-11 16:15:05
--  

如果知道要支牛角就能打发走这帮吃闲饭的话,早就要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