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新战国联盟论坛  (http://newtenka.cn/bbs/index.asp)
--  『伊势神宫』  (http://newtenka.cn/bbs/list.asp?boardid=2)
----  [公告]天享十年三月检地质量系数分陆续发表  (http://newtenka.cn/bbs/dispbbs.asp?boardid=2&id=7634)

--  作者:马羽茶水斋
--  发布时间:2008-4-17 15:18:32
--  [公告]天享十年三月检地质量系数分陆续发表

质量系数分标准细目:

1 有顶尖的特别优秀的作品、特别是有巨型的可以作为联盟的招牌的系列作品或长篇作品,且其他作品也维持联盟内一流的水准——给分1.92

2 有顶尖的特别优秀的短篇或单独作品,缺少巨型的可以作为联盟的招牌的系列作品或长篇作品,且其他作品也维持联盟内一流的水准——给分1.71.9【本条将上限从1.8为1.9。招牌作品不易得,能够有一些单幅精品已经很不容易。况且招牌作品一般都可以获得悬赏题材的追加奖励】

3 缺乏顶尖的特别优秀的作品,但其主要作品均维持联盟内一流的水准——给分1.51.7【本条将上限从1.6调整为1.7】

4 有顶尖的特别优秀的作品,但其作品中也有部分在水准线左右但未达到联盟一流水准者——给分1.41.7(视顶尖作品在其全部作品中的比例而定)

5 有顶尖的特别优秀的作品,但其作品中也有部分低劣、粗制滥造者(数目不大)——给分1.11.3(视顶尖作品在其全部作品中的比例而定)

6 缺乏顶尖的特别优秀的作品,作品中部分达到联盟一流水准,其余作品在水准线左右——给分1.11.5(视一流作品在其全部作品中的比例而定)【本条将原给分上限从1.3调整为1.5】

7 缺乏一流作品,作品基本都在水准线左右,没有低劣者——给分1.01.1

8 部分作品维持水准或接近一流水平,但有低劣、粗制滥造的作品、数目不大——给分0.9 – 1.0

9 作品虽然基本质量低下,但数目不大——给分0.80.9

10 虽有作品维持水准甚至达到一流水平,但低劣、粗制滥造的作品较多,比例较大——0.8

11 低劣作品绝对数目较大、有滥竽充数和混石高之嫌的——给分0.50.7

12 作品虽多,但几乎都是滥竽充数,情形非常严重的——0.5以下打分,直至0.1

另,补充“单幅作品质量系数分标准细目”,同时并行。本细目适用于:每次申报的只有一篇主要作品(即单作品,或者该作品的篇幅占据申报总字数的绝大部分)。此时,该篇主要作品的质量实际上就决定了该次申报的质量,原有细目多半不适用了,需要以本细目校正之:

1、单幅作品是招牌性作品:1.9至2.0

2、单幅作品是特别优秀的作品:1.6至1.8

3、单幅作品是一流作品:1.4至1.5

4、单幅作品是水准之作:1.2至1.3

5、单幅作品是及格线上的作品:1.0至1.1

6、单幅作品粗制滥造、质量低劣:1.0以下打分乃至驳回。


--  作者:马羽茶水斋
--  发布时间:2008-4-17 15:19:21
--  

1、房总真田氏

原创知识类:1.5

适用单篇质量细数分标准细目之第3项。

无需讳言,阅读大意觉迷先生七万余字的文章《白村江战争本末杂叙——倭国白凤时代的政治与外交》对我而言绝对不是一件有乐趣的事,如同我阅读山名宗纲殿的一些近似题材的长篇作品时一样。日本古代史(中世以前)从来不是我的兴趣所在,而对于七世纪的东北亚史我的兴趣也只停留在了解概况即可的程度,而且偏重于唐(隋)丽关系。

那么比之阅读更为痛苦的事情就是写出评价,这简直如同让研究鼠类的“专家”成为华南虎照片鉴定小组的组长(当然我绝无意将这篇文章比为周老虎)。惟一的好处大概就在于“毫无成见”,因为无论是对于史学界的通说、还是作者在本文中揭示的“新说”,我几乎一律没有先入为主的了解。换句话说,我不会因为作者的考据说服了我而给这篇文章加分,也不会因为不认同作者对“通说”的某项质疑而给文章减分,更何况文章对于一些问题的论证,我承认由于欠缺基础性的了解而很难完全理解。

因此,我只能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在绝无偏见但可能无知的基础上给出一些读后感性质的建议。

我认为文章的结构还需要更为清晰。目前的各个章节之间,有些有着时间上或者因果链上的联系,而有些则游离在外,甚至让读者难以理解将这个问题纳入这篇文章的题目下进行讨论的目的。固然文章的题目可以看作仅仅是一个时间范围,也就是“公元659年到公元670年”,但是并非在时间范围上做了限定,就可以让“本末”与“杂叙”和谐起来。我得承认在阅读的时候经常会被突然插进的对一个问题的考据扯乱思绪,以至于难以接回原点,而且有的时候我转轨到新问题的考据之中,却发现这个问题的“解决”之后似乎没有了下文,不明白解决这个问题对于文章的主旨或者其它的问题有何意义。也许像这样的“问题和解决”,作为附录或者单独作为一篇文章更为合适。

我认为记叙、议论与考据三者应当有适当程度的剥离。本文涉及的领域既包括前人有大量研究已经形成定说的历史事实,也包含作者个人的新见、异说与思考。然而,目前它们混杂在一起、交错在一起,使得读者难免迷失。如果在每一个独立章节下,能够首先记叙已经明确的事实,随后列出疑点与问题进行考据解决,最后在此基础上发挥史论,这样的结构也许呆板,但是至少清楚,也符合人们的认知顺序。当然,这或许是我平时处理的法律方面的文件过多,而近来阅读的严肃史学学术文章过少,思路已经不免受到专业上的局限吧。在读者是法盲的时候(但是他会付你钱),你必须先告诉他我们现在有了一二三四哪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会有ABCD哪些影响,然后再提出解决方案甲乙丙丁,这样方有可能让法盲先生太太们恍然大悟痛快付帐。也许学术文章面对的应该是内行,内行或许可以自己总结提炼出一二三四ABCD甲乙丙丁。

我认为一篇历史题材学术文章的成功首先基于它所利用的史料的质与量,在这一点上本文远远超出我原有知识的范畴,毫无疑问是出色的;其次则是史料分析、辩证、取舍的逻辑与方法。我注意到作者对于记纪、三国史记等史料有过相当多的分析乃至证伪,并且不止一次的提及成文史料对于历史真相的掩盖和歪曲。然而在这方面的分析似乎还是不免有直指结论的跳跃。

总体而言,从宏观的层面上,通读本文还是可以对这一段历史时间、特定地域范围内的史实脉络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微观的角度,如果读者恰恰对于其中辨析的一些问题有自己的疑惑和理解,那么本文也提供了对于相关细节问题的详尽论证和丰富史料。然而,如果说到本文的不足,也许是在宏观与微观之间的中间层次上。读者(也许只是我这样外行的读者)往往仿佛被抛离在天与地之间,在这个中间的层面上,作者给以读者太少的支持与帮助,或者说太需要依赖读者自己原有的知识与认知。


--  作者:大意觉迷
--  发布时间:2008-4-17 16:40:28
--  
谢谢马师的精彩点评,我承认在写文之初过于自信,使得对某些问题的论断下得相对早了一些,但在查阅相关资料的过程中才发现一些问题与预想的有一定差距,于是在文章修饰和弥合过程中出现了诸如马师所直观感受到的“经常会被突然插进的对一个问题的考据扯乱思绪,以至于难以接回原点,而且有的时候我转轨到新问题的考据之中,却发现这个问题的‘解决’之后似乎没有了下文,不明白解决这个问题对于文章的主旨或者其它的问题有何意义。”的情况,这一点想必马师道出了一些看过本文的一些朋友的心声。
关于中间层次的问题,在我觉得这可能是现在网络历史题材的深入探讨型文章所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我个人在阅读我所不太熟悉的历史文章时也出现类似的感受。不过作为文章的作者,本来应该要多多注意这一层面的问题,可能我在写文的过程中相对疏忽得更多一些吧。马师将这个问题提出来,我个人觉得很有意义,也是我个人以后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所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17 17:12:36编辑过]

--  作者:马羽茶水斋
--  发布时间:2008-4-22 15:06:13
--  

2、越後上杉氏

原创知识类:1.3

适用上述质量系数分标准细目之第6项

《治承三年政变的背景和平清盛的国家构想》提供了国内常见通史性资料中所未有的对于平氏政权的分析角度。对日史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12世纪是武士集团终于取得“天下”、建立武士的国家政权的时代,也是古代向中世过渡的时期。然而,对于第一个武家政权——平氏政权,国内论者往往更多的着重于它的不完善,或者简单评论平氏集团未能代表武士阶级利益而造成其短命结局。从小将翻译的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常见的分析只是一个方面而已。平氏政权对于王权的对应和武力掌握,体现了它作为不折不扣的武家政权开山始祖的革命性,这一点不容忽略。而我更有兴趣的是原作者提及平清盛如果能够继续掌握政权,则将通过源平合战这一内乱期而逐步实现对庄园领主的瓦解从而将日本社会导入中世体制这一点。可惜本文由于篇幅和论题的缘故并未对此有更进一步的展开讨论。无论如何,武家政权与王权的关系,以及武家政权与地方武士的关系,是贯穿日本中世的两大课题。这不仅仅只存在于平氏政权,也是镰仓幕府和室町幕府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就此提供了十分有帮助的观点。

不过,小将译文的选题和内容固然一直能够抓住学术研究的“急所”,然而他译文的语言和文字也实在一直是他本人的“急所”……

《理查二世与1399年政变》对于史实的梳理比较清晰,但是分析和议论的部分薄弱甚至缺失,使得本文难以称为成功之作。甚至文章开头提出的目标“希望可以对理查在1399年逊位的政治背景做一些有益的总结”,在最后的“小结”中也没有充分得以实现。“小结”部分固然也分析了1399年事件的性质,但是与前文对历史事实的阐述缺乏照应,例如提到:“理查试图改变这种状况,可惜因为时机不利和方法不当而惨遭失败”,这似乎是笔者对于理查政治失败原因的最重要的一句总结。但是在前文中,我们仿佛只感觉到理查下台的原因是因为专制和得罪了贵族,这与这句话的结论之间显然还有需要论述来填补的遥远距离。而“小结”的最后虽然再次点到了“政治背景”一词,但说的是不同政治背景下的人决定了他们对于理查的评价的分化这个问题,与“理查在1399年逊位的政治背景”显然也不是一个问题。因此,本文在论说部分的逻辑和结构是有不足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22 15:08:48编辑过]

--  作者:清海惟岳
--  发布时间:2008-4-22 22:50:55
--  
抱歉马师,这篇作业限于时间,没做好.以后有时间要改写的.
--  作者:马羽茶水斋
--  发布时间:2008-5-3 20:54:51
--  

3、因幡山名氏

原创知识类:1.4

适用上述质量系数分标准细目之第6项

在天享朝廷惨淡经营的余辉中,山名氏却在本朝一向不振的中国地区开疆辟土,不经意间已取得五国之地,本次18万字的大爆发,大概可以再下一国,昔日六分之一殿的荣光虽然尚未重现,至少也是“十一分之一”了……

本次的重头戏《细川太平记》是一部头轻足重的作品。坦率的说,上部写的凌乱、甚至粗疏,过多使用了军纪物语的叙事,而欠缺史学意义上的分析和重构,使得我对于这一部八万余字作品的期待不能不说受到重挫,甚至读完上部后就转而去读其它的文章了。今天北京大雨,足不出户,踏下心来继续将全文读完。终于意识到为何作者申请的却是“细川赖之”的大藏悬红奖励。中、下部关于细川赖之的部分要系统和清晰的多,方够得上一部联盟一流水平的人物传记文。然而,总体而言,本文不成功的前一部分拖累了全文的水准,另外,没有突破作为人物传记文的窠臼。事实上,细川氏作为室町幕府的一门以及有力的大名,其发迹、发展的过程,正是室町幕府守护大名分国体制建立和发展的过程,是室町幕府中央及地方政治体制发生发展的过程,是贯穿室町幕府政治史的一条线索。对于室町幕府的守护大名体制,日本学者有大量的著作,而细川氏从来都是重要的个案研究之一。本文作为联盟有史以来最为详细的记叙室町开幕时期家族史的文章,未能于此有所阐发,实在是令人遗憾。本次山名氏未能将质量细目标准第6项的分数拿足,这篇文章的缺憾应该是主要原因。希望在准备真正的“重头戏”《山名家记》时,能够抓住机会,不要重蹈覆辙。

不过细川赖之的悬红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只有本文的中、下两部分可以享受,按160%计算悬红。

《不为常人知晓的加藤清正》也是一篇成功的人物传记文,而且传主是比较热门题材的加藤清正,而本文仍然可以翻出勃勃新意,殊为难得。尤其是对于“贱岳七本枪”的解读,简直是颠覆性的。原来这个异称居然是石田三成对于“七本枪”抢功的讥讽,着实会令战国史爱好者喷饭。可惜的是作者在这里没有援引史料的名称和进行史料分析。加藤清正是有着明与暗、善与恶的两面的复杂历史人物,而本文的最大优点就在于持论公平,不讳不谀。

《再谈大筒与大炮》对于日本近代大中型火器提供了不少资料。武田殿和马场殿的两篇小文也很有趣味性,只不过由于本次更新长篇甚巨,这两篇从文字比例而言对于质量系数分总体影响甚微,在此就不详细解说了。

国史方面,浩楠先生的《《金史》极力避讳的顺昌之战》是具有专业水准的论文,史料覆盖既广、分析亦颇见功力。这些均不必赘言。不过有些观点经阐发之后,似乎还欠缺进一步的讨论。例如发现《金史》几乎完全隐讳刘锜之名,确实极见史眼,然而对于其原因的解释,是否仅仅归于金人避讳顺昌之败,以至于连宋人主将的名字都不敢提及,而且不仅不在顺昌相关史事中提及,连刘锜其他一切事迹均隐讳,甚至连完颜亮南征时对刘锜战胜的史事中也要隐讳其名,思来颇觉不可思议。是否还有更进一步的原因呢?感觉本文在这些地方提出了问题,却还没有完全解决问题,应有进一步发微之必要。

山名宗纲殿的《高欢掌权时期的外交策略初探》对于高氏政权初期的“国际”格局与外交应对做了系统的记叙和分析。我在前时关于高氏的一些文章中提到,高欢起于微末而风云际会成就霸业,其善于借势用势,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本文观其外交手腕,足见一斑。

至此,完成了天享十年第一次检地的复核评审。前两天,参加了北大同学毕业十年的大聚会,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十年一过,亦觉岁月留痕,人生如梦。而不觉间,战盟也已经进入它的第九个年头了(战盟成立于西元1999年11月,以1999年为元年,因此今年实际上只是第九年),虽然其声势、其热情,已不可与盛时相比,然而能够在这虚幻的网络世界中存在至今,已经是一项奇迹。更何况,我分明仍可以感觉到后来者的坚持与力量。我本人所能做到的,唯有尽己所能不辜负而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3 20:56:07编辑过]

--  作者:山名宗渡
--  发布时间:2008-5-3 22:25:36
--  

马师辛苦啦。

对于《细川太平记》的上部,看着确实零乱,写起来却远比中、下部痛苦。因为到了中下部,细川氏逐渐成为历史的主角之一,在〈太平记〉、〈续国史大系〉的三代将军纪都有比较多的条目记载,而上部中的细川诸人,只是个散落在〈太平记〉各角落里的小配角,将前代细川诸人之事搜出来整理到一篇中去,难免会显得有些零乱,这是题材使然,也是本人的能力不足使然,然则不将这琐碎的上半部份铺陈一番,中、下部的许多事件便显得有些突兀了。

关于室町时代守护大名的形成问题,在写作此文的过程中确实看到了斯波、土岐、赤松等许多案例足以对这一问题进行阐发,但是若以这些家族为案例,则与细川的主线搭不上边了,故此在文中只是通过摄津赤松的兵粮料事件以及应安半济令的背景中,对这一概念的相关情况作了一些叙述。单以细川氏为案例,写此篇之初,也准备在文末结合细川一族的支配体制及代官家族问题进行阐发,但是末了写到赖之去世,顿感一腔激情已经尽皆用完,再也无力补叙了。然则虽然没有概念上的阐发,但我想通过全文的记事及一些文中的一些旁敲侧击,读者还是能对室町守护大名的形成过程有个基本了解了。

当然,马师对此文的评价确实是非常中肯的,虽然我此前对此文的期待甚高,但是痛苦搜索与渐入佳境的发力,这两种迥然不同的心态,势必使得此文的上部与中下部的风格、气度不同,给读者的感觉也不同,这也是本人有待解决的问题。


--  作者:真田豪
--  发布时间:2008-5-4 23:29:06
--  

马师辛苦了,您能始终如一的长期担任如此繁重的检地工作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谨代表真田众向您表示敬意!~~~此外,已经得出本次检地结果,若有错漏之处请指出以便更正~~~~

http://www.newtenka.cn/bbs/dispbbs.asp?boardID=9&ID=7752&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