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觉迷 ![]() ![]() 头衔:真田家臣正七位下主殿少允 身份:领民 言论:668 入籍:2005年5月23日 | ![]() [前言]
在拙作的《名实分离的倭王——男朝津间稚子宿祢》中,笔者对男朝津间稚子宿祢的真实身份以及登位的来龙去脉进行了大胆的推理,并寻找了某些与中国史料记载的倭王济的契合点,当然某些推理基点的论述尚有猜测之嫌,没有十分肯定的证据,只能算是给大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在前作中,由于时间无法准确定位,所以本文的前半部分要对男朝津间稚子宿祢时代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一个大致的梳理,作为本文要重点探讨的下一位倭王的铺垫。
[味橿探汤与远飞鸟]
我们从《记纪》(《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的合并简称)关于允恭天皇下的记载里,可以看到关于探汤的记录。
这里的“探汤”是一种很原始的审判方法,也可称为“捞沸判”,简而言之,就是审判者勒令诉讼的双方去捞取事先准备好的沸水或沸油中的物品,以烫伤的程度来判定对错的方式,法律学称之为“神判”。这种审判形式在世界各地很多古老民族中都可以见到。
按照《隋书》的记载,日本岛内至少在隋朝以前就开始行使这样的审判方式。
《记纪》中也记载了关于“探汤”内容,例如武内宿祢和甘美内宿祢之间的恩怨,就是靠“探汤”解决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7 10:02:07编辑过] |
![]() 专家:据考证,曹操墓被盗掘过两次,一次是在北齐,一次是在2004年。 记者:第二次怎么能如此准确地确定年限? 专家:因为我们在墓内发现了火腿肠皮、方便面袋子、矿泉水和啤酒瓶…… | |
![]() 2006-9-6 21:53:58 |
山名宗纲 ![]() ![]() 头衔:山名家臣正六位上淡路守 身份:城主 言论:723 入籍:2004年7月11日 | ![]() 以下是引用大意觉迷在2006-9-6 21:53:58的发言:
在允恭天皇之前的反正天皇的宫殿河内丹比的柴篱宫,位于今天的大阪府松原市。这一点曾经令很多人感到困惑,为什么作为的反正天皇的继任,允恭天皇会把宫殿迁到距离河内丹比那么远的大和远飞鸟地区? 笔者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反正天皇和允恭天皇的原型不属于同一个继承体系。笔者认为,反正天皇的原型瑞齿别是继承属于尾张系的伊奢穗别(履中天皇的原型)的;允恭天皇的原型男朝津间稚子宿祢则是通过篡夺葛城系倭王的王位而自立的,而尾张系与葛城系之间是对立的局面。两者的宫殿自然相距较远。 据此我们可以大致断定,男朝津间稚子宿祢大王所居住的远飞鸟地区,大体位于现在的奈良县高市郡明日香村。
反正的前任履中的磐余稚樱宫在今奈良县樱井市池之内一带,和允恭的远飞鸟宫很近。所以,这里奇怪的是为什么夹在中间的反正丹比柴篱宫会跑到大阪府松原市去了。奇怪的对象是反正,从履中开始到武烈以及后面继体天皇安定后一系直至大化改新以前,除了反正都在大和国天理市、樱井市、明日香村、橿原市那很小的一块地方上移来移去,该区域直径不超过20公里。在位期间没什么事迹可言的所谓反正天皇才是最特别的,不知道觉迷注意到这个问题没有。 |
![]() 2006-9-10 9:27:28 |
山名宗纲 ![]() ![]() 头衔:山名家臣正六位上淡路守 身份:城主 言论:723 入籍:2004年7月11日 | ![]() 以下是引用大意觉迷在2006-9-6 21:53:58的发言:
根据现有资料,伊福部(五百木部、庐城部)主要分布在出云、因幡为首美浓地区,远江、尾张也有分布,后来,伊福部氏主要担任宫城内的警卫。他们的来源有以下四种说法: ① 景行天皇的王子五百城入彦的名代; ② 掌管风箱的制铁部民息吹部,; ③ 掌管天皇的食馔的火吹部; ④ 笛吹部,在伊福部神社内的伊福之碑上刻着“笛吹き”的字样。 根据笔者的分析,息吹也好、火吹也好,不管是冶铁还是烧饭,大体脱不了为燃烧的火焰吹火鼓风。而为烧饭而使用的吹火筒的形状与笛子相类似,或许就是“笛吹”称号的来源。因此后三种说法可以自洽,而所谓五百城入彦的名代说法,多半出自附会,很难保证其可靠性。 而伊福部氏流传下的家谱中,将物部、尾张、大国主、武内宿祢的谱系拼凑在一起,简直就像个大杂烩,而这个谱系中,又恰恰没有枳莒喻和他的儿子武彦的名字,使得笔者对伊福部氏谱系的真实性表示极大的怀疑。
《先代旧事本纪》中还有五百城部的另一种起源说法,即尾张系倭得玉(日本得魂)之子若都保之后。我在《武尊后嗣考》中提到过这个家族,怀疑若都保之兄弟彦就是尾张氏实祖乎止与,如此若都保就是五百城入彦皇子妻子尾纲真若刀婢的叔祖。而且“五百城”之地就在美浓和尾张之间,这说明五百城部是“五百城入彦”名代之说并非空穴来风。 |
![]() 2006-9-10 9:39:06 |
山名宗纲 ![]() ![]() 头衔:山名家臣正六位上淡路守 身份:城主 言论:723 入籍:2004年7月11日 | ![]() 以下是引用大意觉迷在2006-9-6 21:53:58的发言:
为什么《日本书纪》用“菟道”来训读“うち”?笔者曾一度不解,后来看到久远之绊网站《新订古事记》关于“宇治神社”图片的解说:“此宇迟能和纪郎子也,亦书为宇佐道稚郎子也。”才恍然大悟。按照《日本书纪》的理解,宇迟稚郎子的“宇迟”有三个字母,即うさち。うさ,以“宇佐” 记音,是兔子的意思训为“兔(菟)”;而ち以“迟” 记音,训为“道”。合起来便是“菟道”。 如此看来“うち(宇迟)”就成了“うさち(宇佐迟)”的省音。
其实“菟”本来的发音就与“宇”相同,就是う。其他的例子有大和国的地名“菟田”即“宇陀”,日本古代争妻物语主人公之一的“菟名日处女(うなひをとめ)”等等。我查对了宇治神社本身的记录,现在可以肯定地说,久远之绊网站上“宇佐道”的写法是有错误的,实际并没有这种称呼。 |
![]() 2006-9-10 10:03:23 |
山名宗纲 ![]() ![]() 头衔:山名家臣正六位上淡路守 身份:城主 言论:723 入籍:2004年7月11日 | ![]() 以下是引用大意觉迷在2006-9-6 21:53:58的发言:
那么轻太子的轻部在哪里呢?《和名抄》上说在和泉郡轻部乡,就是今天的大阪府和泉市西北部邻近岸和田市的小田町一带,现小田町东南尚有“轻部池”。可以肯定的是这里曾经是皇极天皇时代(645 - *)的轻皇子(即后来的孝德天皇)的领地,这里距离橿原市大轻町较远,但是否能追述到木梨之轻太子的时代,还难以确定。
《和名抄》上只是说和泉郡有个轻部乡,并没有说那就是木梨轻皇子的轻部领地。另外,孝德天皇又称“轻皇子”,这并不是说“轻”这个地方是他的领地,而是因为钦明天皇以降实施了让各部族乳养皇子女并以此为皇子女命名的政策,孝德天皇正是交由某个“轻”氏(有好几个轻氏)乳养而得名的,后面还有文武天皇也有“轻皇子”的称呼,道理是一样的。 |
![]() 2006-9-10 10:22:41 |
山名宗纲 ![]() ![]() 头衔:山名家臣正六位上淡路守 身份:城主 言论:723 入籍:2004年7月11日 | ![]() 以下是引用大意觉迷在2006-9-6 21:53:58的发言:
依罗,又写作依网、罗曳、网引、网曳、纲曳,与撒网捕鱼有关。依罗的本来发音是よさみ,而网引、网曳、纲曳的发音后来又演变为あみびき或あびき,显然是将“阿比古(あびこ)”的变音替代了よさみ的本音,将汉字“阿比古”本身给省略了。
《日本書紀》巻11仁徳天皇四三年秋九月庚子朔条载:“依網屯倉阿弭古捕異鳥,獻於天皇曰:‘臣毎張網捕鳥,未曾得是鳥之類。故奇而獻之。’天皇召酒君示鳥曰:‘是何鳥矣?’酒君對言:‘此鳥之類多在百濟,得馴而能從人,亦捷飛之掠諸鳥。百濟俗號此鳥曰倶知。〈是今時鷹也。〉’乃授酒君令養馴。未幾時而得馴。酒君則以韋緡著其足,以小鈴著其尾,居腕上獻于天皇。是日幸百舌鳥野而遊獵,時雌雉多起,乃放鷹令捕,忽獲數十雉。是月,甫定鷹甘部。故時人號其養鷹之處,曰鷹甘邑也。” 这里的记载说明,依网屯仓阿弭古用网捕捉的是鸟,而不是鱼。依网氏不是捕鱼的部族,而是补鸟的部族。 |
![]() 2006-9-10 10:48:14 |
山名宗纲 ![]() ![]() 头衔:山名家臣正六位上淡路守 身份:城主 言论:723 入籍:2004年7月11日 | ![]() 以下是引用大意觉迷在2006-9-6 21:53:58的发言:
清宁天皇、显宗天皇则“共用” 磐余瓮栗宫;
此话怎讲? |
![]() 2006-9-10 10:53:51 |
山名宗纲 ![]() ![]() 头衔:山名家臣正六位上淡路守 身份:城主 言论:723 入籍:2004年7月11日 | ![]() 以下是引用大意觉迷在2006-9-6 21:53:58的发言:
《日本书纪》记载:(雄略六年)夏四月,吴国遣使贡献。 按,雄略六年恰好是公元462年,假设这条记录指的是带着诏书回来的倭国使者,如果不是借道百济,三月刚宣读的诏书很难在四月就赶回倭国。
依当时的交通,即使借道百济,一个多月的时间也是根本来不及的。 |
![]() 2006-9-10 11:17:26 |
山名宗纲 ![]() ![]() 头衔:山名家臣正六位上淡路守 身份:城主 言论:723 入籍:2004年7月11日 | ![]() 以下是引用大意觉迷在2006-9-6 21:53:58的发言:
雄略二十一年记录的小字注释中,提到一个细节,说汶洲王(文周王)是盖卤王的同母兄弟。这一点与《三国史记》的记录不同。《三国史记》上明确地说文周王是盖卤王之子。 据《三国史记》:“(文周王)三年,春二月,重修宫室。夏四月,拜王弟昆支为内臣佐平,封长子三斤为太子。” 这里将昆支称为王弟,可见昆支与其为平辈。而《日本书纪》和《新撰姓氏录》都表明昆支是毗有王的儿子,盖卤王的弟弟。当以《书纪》、《姓氏录》记载为准。 文周王三年即公元477年,这时候昆支被文周王封为内臣佐平。据此推测,昆支到熊津的时间在476年初到477年初之间。 昆支回国事件,在《日本书纪》中没有记载。提到的,只是雄略二十三年,倭国送昆支的儿子末多(中国史籍称为牟大)回国继位的事件,并且将雄略天皇的死亡时间也放到这一年的秋八月。 从《三国史记》的记录来看,昆支封为内臣佐平没多久,便于当年的秋天病故:“秋七月, 内臣佐平昆支卒。”这件事极有可能给白发大倭根子命极大的打击。因为在六月的时候,倭人借着半岛混乱的局面侵袭新罗东部。在新罗将军德智的打击下,损失了二百余人(见《三国史记·慈悲王十九年》)。在侵袭新罗未果的情况下,在百济的代言人昆支病死的消息,对于妄图介入半岛的白发大倭根子命来说,无疑像浇上了凉水一般。那么他死在这一年的秋八月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倭人对这段历史并不是很了解。文周王于公元477年九月被兵官佐平解仇杀害,这仅在昆支死后两个月。随后,文周王(或作汶洲)之子三斤王即位,次年春方将解仇一党诛灭,一年多以后的公元479年十一月三斤王又死,后面才有昆支之子东城王牟大即位。但《日本书纪》全无文周王、三斤王的交替记载,直将二人混同,称“汶洲王”或“文斤王”;又《日本书纪》称公元479年四月文斤王薨,雄略天皇便使人送东城王归国,比《三国史记》早了7个月。我本来认为这是《日本书纪》有意夸大日本雄略对百济东城的影响,现在反而怀疑是不是“雄略”帮助昆支之子篡夺了三斤王的王位,中间过程就发生在这7个月。昆支死了,日本自然需要在百济再找一个代理人。 关于斯麻王即武宁王的身份,《三国史记》说是东城王子、盖卢王曾孙,《日本书纪》则称其为盖卢王之子。据其墓碑,武宁王生于公元462年,于公元523年去世,享年62岁。依此时间,武宁王为盖卢之子可能性更大。公元502年十二月,东城王被卫士佐平芍加杀害;次年正月,武宁王将芍加诛灭。从东城王至武宁王的传承是非正常的,武宁王与东城王并非同一王统的可能性也就相当大了。 |
![]() 2006-9-10 12:01:21 |
真田豪 ![]() ![]() 身份:领民 言论:4074 入籍:2004年4月22日 | ![]() 以下是引用山名宗纲在2006-9-10 9:27:28的发言:
反正的前任履中的磐余稚樱宫在今奈良县樱井市池之内一带,和允恭的远飞鸟宫很近。所以,这里奇怪的是为什么夹在中间的反正丹比柴篱宫会跑到大阪府松原市去了。奇怪的对象是反正,从履中开始到武烈以及后面继体天皇安定后一系直至大化改新以前,除了反正都在大和国天理市、樱井市、明日香村、橿原市那很小的一块地方上移来移去,该区域直径不超过20公里。在位期间没什么事迹可言的所谓反正天皇才是最特别的,不知道觉迷注意到这个问题没有。 觉迷昨日动身去苏州读研了,短期内可能不能上来~~~~我只对皇宫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关于皇宫,其实应神之后历代天皇是交替在河内与大和建造的~~~~诚如宗纲殿所言,在大和的皇宫都在大和国,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宫殿都不在大和的中心地带,而是位于其四周~~~而且应神系的天皇死后几乎都葬在河内而不是大和~~这说明什么呢?~~~我还是比较赞成应神系作为是九州势力东迁入主大和之说,因此才对大和旧势力保持警惕,而选择既能控制濑户内海又离大和不远的河内~~~所以,不能单独看待反正的皇宫,应该把倭五王作为整体来考虑~~~ 另外,关于远飞鸟宫,其实有大和说和河内说两种不同看法~~~ |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
![]() 2006-9-10 22:33:19 |
真田豪 ![]() ![]() 身份:领民 言论:4074 入籍:2004年4月22日 | ![]() 以下是引用山名宗纲在2006-9-10 10:48:14的发言:
这个你可能是对的~~~古人张网以捕鸟~~~
《日本書紀》巻11仁徳天皇四三年秋九月庚子朔条载:“依網屯倉阿弭古捕異鳥,獻於天皇曰:‘臣毎張網捕鳥,未曾得是鳥之類。故奇而獻之。’天皇召酒君示鳥曰:‘是何鳥矣?’酒君對言:‘此鳥之類多在百濟,得馴而能從人,亦捷飛之掠諸鳥。百濟俗號此鳥曰倶知。〈是今時鷹也。〉’乃授酒君令養馴。未幾時而得馴。酒君則以韋緡著其足,以小鈴著其尾,居腕上獻于天皇。是日幸百舌鳥野而遊獵,時雌雉多起,乃放鷹令捕,忽獲數十雉。是月,甫定鷹甘部。故時人號其養鷹之處,曰鷹甘邑也。” 这里的记载说明,依网屯仓阿弭古用网捕捉的是鸟,而不是鱼。依网氏不是捕鱼的部族,而是补鸟的部族。 |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
![]() 2006-9-10 22:38:57 |
真田豪 ![]() ![]() 身份:领民 言论:4074 入籍:2004年4月22日 | ![]() "《日本书纪》有意夸大日本雄略对百济东城的影响",这一点是勿用置疑的~~~"现在反而怀疑是不是“雄略”帮助昆支之子篡夺了三斤王的王位,中间过程就发生在这7个月。昆支死了,日本自然需要在百济再找一个代理人。"这一点却还是个推想而已,需要证据证实~~~百济虽遭受高句丽的沉重打击,但应该还没有衰弱到被倭国摆布的地步~~~ |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
![]() 2006-9-10 22:46:41 |
山名宗纲 ![]() ![]() 头衔:山名家臣正六位上淡路守 身份:城主 言论:723 入籍:2004年7月11日 | ![]() 以下是引用真田豪在2006-9-10 22:33:19的发言:
觉迷昨日动身去苏州读研了,短期内可能不能上来~~~~我只对皇宫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关于皇宫,其实应神之后历代天皇是交替在河内与大和建造的~~~~诚如宗纲殿所言,在大和的皇宫都在大和国,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宫殿都不在大和的中心地带,而是位于其四周~~~而且应神系的天皇死后几乎都葬在河内而不是大和~~这说明什么呢?~~~我还是比较赞成应神系作为是九州势力东迁入主大和之说,因此才对大和旧势力保持警惕,而选择既能控制濑户内海又离大和不远的河内~~~所以,不能单独看待反正的皇宫,应该把倭五王作为整体来考虑~~~ 另外,关于远飞鸟宫,其实有大和说和河内说两种不同看法~~~
大和的中心地带如何界定?樱井、橿原、天理还不是中心?明日香村就是飞鸟,这是推古以后一个世纪内日本的政治中心。 另外,有大和、河内二说的是近飞鸟宫,不是远飞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1 9:54:37编辑过] |
![]() 2006-9-11 9:43:34 |
山名宗纲 ![]() ![]() 头衔:山名家臣正六位上淡路守 身份:城主 言论:723 入籍:2004年7月11日 | ![]() 以下是引用真田豪在2006-9-10 22:4*1的发言:
"《日本书纪》有意夸大日本雄略对百济东城的影响",这一点是勿用置疑的~~~"现在反而怀疑是不是“雄略”帮助昆支之子篡夺了三斤王的王位,中间过程就发生在这7个月。昆支死了,日本自然需要在百济再找一个代理人。"这一点却还是个推想而已,需要证据证实~~~百济虽遭受高句丽的沉重打击,但应该还没有衰弱到被倭国摆布的地步~~~
没错,这确实需要进一步的证据,所以我只是怀疑而已。百济当时不但被高句丽攻破国家,盖卢王一系几乎死绝,而且重建的政权内部还发生了重臣叛乱,连国君都被杀了。如此内忧外患之下,倭人趁机插手并非没有机会。后面不是还有倭人海军一直进抵带方的记载吗?可见当时倭人的势头还是很盛的。 |
![]() 2006-9-11 9:47:38 |
真田豪 ![]() ![]() 身份:领民 言论:4074 入籍:2004年4月22日 | ![]() 以下是引用山名宗纲在2006-9-11 9:43:34的发言:
大和的中心地带如何界定?樱井、橿原、天理还不是中心?明日香村就是飞鸟,这是推古以后一个世纪内日本的政治中心。 另外,有大和、河内二说的是近飞鸟宫,不是远飞鸟。
是的,明日香就是飞鸟(有「安宿(あんすく)」→「あすか」和大伴御行的和歌转化而来两种说法),在6世纪中叶到7世纪末大概150年间,是倭国的中心,但那是在倭五王之后了~~~~另外,其实远飞鸟宫是有大和说与河内说的`~~~上田正昭/直木孝次郎/平野邦雄等就持河内说的观点~~~ |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
![]() 2006-9-11 12:18:04 |
真田豪 ![]() ![]() 身份:领民 言论:4074 入籍:2004年4月22日 | ![]() 另外,关于依网屯仓,考虑淀川南侧有茨田堤,而依网屯仓恰位于茨田,所以似乎也不能排除其捕鱼的可能~~~~我想,将之解释为擅长用网的部民总是不会错的吧~~~ |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
![]() 2006-9-11 12:23:19 |
山名宗纲 ![]() ![]() 头衔:山名家臣正六位上淡路守 身份:城主 言论:723 入籍:2004年7月11日 | ![]() 以下是引用真田豪在2006-9-11 12:18:04的发言:
是的,明日香就是飞鸟(有「安宿(あんすく)」→「あすか」和大伴御行的和歌转化而来两种说法),在6世纪中叶到7世纪末大概150年间,是倭国的中心,但那是在倭五王之后了~~~~另外,其实远飞鸟宫是有大和说与河内说的`~~~上田正昭/直木孝次郎/平野邦雄等就持河内说的观点~~~
飞鸟作为朝廷中心的时代是6世纪末的推古时期至大化改新前,一共基本连续地维持了半个多世纪,之后的齐明、天武也一度回到那里,但绝不是150年。 不是和你较真,你举的前两个是河内王朝说者,第三个是王朝更替说者,但我们确实没有见过他们说过什么远飞鸟宫在河内。麻烦你给我点资料看一下吧,我所看到的都是关于显宗天皇近飞鸟宫的争论。 |
![]() 2006-9-11 18:03:55 |
山名宗纲 ![]() ![]() 头衔:山名家臣正六位上淡路守 身份:城主 言论:723 入籍:2004年7月11日 | ![]() 以下是引用真田豪在2006-9-11 12:23:19的发言:
另外,关于依网屯仓,考虑淀川南侧有茨田堤,而依网屯仓恰位于茨田,所以似乎也不能排除其捕鱼的可能~~~~我想,将之解释为擅长用网的部民总是不会错的吧~~~
依网之地本在河内国丹比郡依网乡,那是今大阪府松原市北部至大阪市南缘住吉区的地方。茨田堤、茨田屯仓都在河内国茨田郡,而茨田郡在今大阪府东部守口、门真、寝屋川、枚方、大东、 大阪市一部,茨田屯仓就在寝屋川市附近。茨田和依网并不是一个地方。 当然,依网境内有历史悠久的依网池,这是一个主要用作灌溉的水利设施。确实不能排除“依网阿比古”有捕鱼的职能,我的意思是说从记纪史料看,他们肯定用网捕鸟,至于捕鱼并不能排除,只是没有直接的证据。 |
![]() 2006-9-11 18:34:01 |
真田豪 ![]() ![]() 身份:领民 言论:4074 入籍:2004年4月22日 | ![]() 飛鳥というと一般的には奈良県の大和飛鳥が有名だが、大和から山 一つ越えた河内国(大阪府)にも飛鳥がある。遠飛鳥は河内飛鳥を指す。 ここの地形の持つ特徴は大和の飛鳥と全く同じなのだ。 ・全く同じ地形、地名を持つ二つの飛鳥。古代の人たちはその混同を さけるために、大和飛鳥を「明日香」、河内の飛鳥を「安宿」と表記 することによって区別していたのだ。 ・同じ飛鳥川の東岸に位置するアスカでありながら、村としてみれば 東の明日香に対して、西の安宿なのである。宿の表記で、それが大和 に対して西方に位置するものであることを暗喩したかったのだろう。 我也不肯定~~~不过可能有大和飞鸟与河内飞鸟两个地方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1 20:29:08编辑过] |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
![]() 2006-9-11 18:34:08 |
山名宗纲 ![]() ![]() 头衔:山名家臣正六位上淡路守 身份:城主 言论:723 入籍:2004年7月11日 | ![]() 以下是引用真田豪在2006-9-11 18:34:08的发言:
飛鳥というと一般的には奈良県の大和飛鳥が有名だが、大和から山 一つ越えた河内国(大阪府)にも飛鳥がある。遠飛鳥は河内飛鳥を指す。 ここの地形の持つ特徴は大和の飛鳥と全く同じなのだ。 ・全く同じ地形、地名を持つ二つの飛鳥。古代の人たちはその混同を さけるために、大和飛鳥を「明日香」、河内の飛鳥を「安宿」と表記 することによって区別していたのだ。 ・同じ飛鳥川の東岸に位置するアスカでありながら、村としてみれば 東の明日香に対して、西の安宿なのである。宿の表記で、それが大和 に対して西方に位置するものであることを暗喩したかったのだろう。 我也不肯定~~~不过可能有大和飞鸟与河内飞鸟两个地方吧~~~ 是有大和飞鸟和河内飞鸟两个地方,前者就是明日香村一带,后者在大阪府羽曳野市境内,就是所谓远飞鸟和近飞鸟。这个问题觉谜的文章里交待得很清楚,说明你没仔细看,嘿嘿。。。。。。 |
![]() 2006-9-11 18:38:50 |
真田豪 ![]() ![]() 身份:领民 言论:4074 入籍:2004年4月22日 | ![]() 以下是引用山名宗纲在2006-9-11 9:43:34的发言:
大和的中心地带如何界定?樱井、橿原、天理还不是中心?明日香村就是飞鸟,这是推古以后一个世纪内日本的政治中心。 另外,有大和、河内二说的是近飞鸟宫,不是远飞鸟。
可能我没有表达清楚, 我的意思是从崇神/垂仁/景行天皇的皇宫看,崇神系的根据地在大和矶城地方(奈良盆地东南三轮山一带),而应神系的根据地则在大和与河内间搬来搬去,就算在大和,也离大和矶城地方有段距离~~~ 另外, 大和飞鸟和河内飞鸟俺知道的(觉迷的文我自然看过)~~~我的意思是可能古人有意模糊二者的区别,故意以远飞鸟和近飞鸟称之,其间可能有想隐藏的东西~~~其实直接以大和飞鸟和河内飞鸟称之不就简单明了了吗?~~~以河内王朝论和王朝更替论的观点,远飞鸟宫就是在河内~~~ |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
![]() 2006-9-12 7:57:40 |
山名宗纲 ![]() ![]() 头衔:山名家臣正六位上淡路守 身份:城主 言论:723 入籍:2004年7月11日 | ![]() 以下是引用真田豪在2006-9-12 7:57:40的发言:
可能我没有表达清楚, 我的意思是从崇神/垂仁/景行天皇的皇宫看,崇神系的根据地在大和矶城地方(奈良盆地东南三轮山一带),而应神系的根据地则在大和与河内间搬来搬去,就算在大和,也离大和矶城地方有段距离~~~ 另外, 大和飞鸟和河内飞鸟俺知道的(觉迷的文我自然看过)~~~我的意思是可能古人有意模糊二者的区别,故意以远飞鸟和近飞鸟称之,其间可能有想隐藏的东西~~~其实直接以大和飞鸟和河内飞鸟称之不就简单明了了吗?~~~以河内王朝论和王朝更替论的观点,远飞鸟宫就是在河内~~~
那么,我只好搬出历代宫迹了。。。。。。 崇神 磯城瑞籬宮 桜井市金屋 垂仁 纒向珠城宮 桜井市穴師 景行 纒向日代宮 桜井市穴師 神功 磐余若桜宮 桜井市池之内 応神 軽嶋之明宮 橿原市大軽町 仁徳 難波高津宮 大阪市天王寺区餌差町 履中 磐余稚桜宮 桜井市池之内 反正 丹比柴籬宮 大阪府松原市上田、新堂、柴垣 允恭 遠飛鳥宮 高市郡明日香村 安康 石上穴穂宮 天理市田部 雄略 泊瀬朝倉宮 桜井市脇本、黒崎、岩坂 清寧 磐余甕栗宮 桜井市池之内 顕宗 近飛鳥八釣宮 高市郡明日香村八釣? 仁賢 石上広高宮 天理市嘉幡 武烈 泊瀬列城宮 桜井市出雲 矶城包括哪些地方?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樱井市、橿原市、田原本町、川西町、三宅町和半个天理市。首先,如果说是在大和河内间搬来搬去,那么就是仁德、反正以及一个有疑问的显宗。这点我并不否认,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大部分时间宫廷还是在大和。其次,神功、履中、雄略、清宁、武烈的宫迹都在樱井市内,除了仁德、反正、允恭、显宗外其他的也都在矶城以内,前两个前面说过是河内地区,后两个就是所谓的飞鸟。你可以去看一下地图,允恭、显宗的宫迹实际上是在明日香村申入樱井、橿原之间的地方,和矶城平野是一个整体。也就是说,除了两个河内的宫迹外,其他的都很近。第三,河内王朝说、王朝更替说从来没说允恭天皇的远飞鸟宫在河内,这是你的猜测。河内王朝说的一个论据是仁德这样的大天皇驻在河内,另一个是这些天皇的陵墓除了安康、显宗、武烈外都在河内,你最后那句话是没有依据的。 我本身并不否定河内王权的存在,但也主张当时基本上不存在河内与大和的对抗,如果有对抗也只是暂时的。像敏达、用明、推古这样明确的大和主宰也把陵墓放在河内矶长,我们能说他们也是河内与大和对抗的象征吗?这里讨论的原本是“远飞鸟宫”的位置问题,可是你硬要全联系在河内王朝说上,这样做有点片面了。 |
![]() 2006-9-12 9:59:21 |
真田豪 ![]() ![]() 身份:领民 言论:4074 入籍:2004年4月22日 | ![]() 我手头没地图,不知道矶城到底包括哪些地方,不过印象中没那么大范围吧? ![]() |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
![]() 2006-9-12 13:02:43 |
真田豪 ![]() ![]() 身份:领民 言论:4074 入籍:2004年4月22日 | ![]() 这里的矶城恐怕不能等同于现在的矶城郡,而应该视为当初矶城县主所控制的范围~~~ 另外, 大和盆地东南(也就是桜井市南方)才是最初的大和王权的根据地, 也就是宗纲你列举的崇神/垂仁/景行一系的根据地, 从应神开始的倭五王皇宫已经搬离此地(履中/雄略还在桜井市),于河内与大和之间迁移~~~ PS: 我看俺们还是用手机短信或在真田的闲雪御所讨论吧~~~这样下去离觉迷这篇文章越来越远~~~看上去象灌水~~ |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
![]() 2006-9-12 14:32:55 |
山名宗纲 ![]() ![]() 头衔:山名家臣正六位上淡路守 身份:城主 言论:723 入籍:2004年7月11日 | ![]() 你所说的将范围限定在樱井市,那只是所谓磐余之地,即传说神武天皇建都之地,外来的继体天皇也于此建都。但是要知道,今天的矶城郡也只不过是个直径不到15公里的地方,而大和国内应神系诸天皇宫迹更是集中在一个长轴才10公里的椭圆区域内,如此狭小的范围,根本不可能躲避什么地方势力的影响,相反若说成是抗拒自然因素还有可信之处。 三轮山在樱井市北部,其邻近周围一圈的地方有草川、茅原、金屋、胁本、黑崎、出云等。对于今天的矶城郡来说,三轮山正位于其中心。 |
![]() 2006-9-12 16:36: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