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战国联盟论坛战国联盟主论坛『镰仓鹤冈八幡宫』 → [回填老坑]日本武士千年談

关闭 帖子评论
选取类型: 中立 支持 反对
观点标题:
验证码: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观点内容:
(不支持HTML)
  1. 请以客观、真实地作出评论,并注意语言文明;
  2. 观点发表后不能作出更改;
回复贴子
您是本帖的第 9680 个阅读者
树形打印
标题:[回填老坑]日本武士千年談
北條流雲庵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北条家督从五位下左京亮
身份:城主
言论:1826
入籍:2003年11月2日
发贴心情
[回填老坑]日本武士千年談
这篇是好几年前,机缘巧合下准备帮一个编辑朋友写的一套书稿。结果那家伙后来跟他老板搞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意气之争跑了。他的继任者又在关于书的附图上跟我GGYY个没完;其实也不能怪对方,台湾对于著作财产权的保护力度很强,一些能避免的麻烦总是要避免。于是那时候便拿来自家张贴应付应付检地。之后没检地了,也就一坑好大坑的留在那里没日没夜的晒干阴干。

这篇的创作用意跟联盟主流的史学文章不同,不想多着墨于艰深的历史考证,只想以说故事的方法让多一点刚刚接触日本历史的人对这个东西更加有兴趣,也更有一个稳固的基础概念。毕竟对阅读历史有兴趣的人真的不多了,再加上是具有仇视因素的日本的历史,实在很不容易拓展阅读群。套句当初老马检地评分说的:「我很欣慰再有对日本史产生兴趣的新朋友找资料的时候,多了一个可以给他/她推荐阅读的科普性作品。」。感谢老马的鼓励,那么就以「科普性」做为全篇的核心目标。

有任何谬误之处,还请有瞄到的朋友不吝指正、赐教。说不定就因为这些指正,让这篇还能以后有机会拿去出书换点伙食费呢!

另,填坑是需要勇气与觉醒的,尤其是好几年前的大坑……………



卷一 武士时代的黎明

第一话
庄园制的兴起与武士的起源

源起
一般我们只要一提到「日本武士」这个词,头一个脑子出现的画面会是什么?年纪大一点的可能会出现「时代剧」里面那些身穿粗麻编织的武绔或者像是「浴衣」的连身「水干」,足跨木屐或者草鞋、腰间插了两口大小双刀,满脸胡渣与一头稻草般的乱发上还倒竖着一根发辫,一言不合就拔刀乱砍扬长而去的浪人剑客。
[图一]
[图二]

年纪较轻的可能会想起SNK的名作「侍魂」里面「霸王丸」与「橘右京」这些角色,也有可能马上就联想到和月伸宏的那篇「神剑闯江湖」里身怀「飞天御剑流」绝技的幕末剑客「剑心」。现在更有可能想到的是光荣(KOEI)在「战国无双」里面出现的那些如「真田幸村」、「本多忠胜」,以及卡普空的「战国BASARA」里面的「伊达政宗」、「上杉谦信」等日本战国时代真实有过的大名与武将。
[图三]
[图四]

当然也会有人会认为「武士」就跟奇幻小说里面那些西洋风味浓厚的「骑士」、「剑士」以及我们武侠小说里面的那些各派武林高手一样有着高强的武艺与一颗正义之心,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四处的斩奸锄恶甚至降魔除妖来保护弱小的平民百姓。而且每一个人都受过最严苛的训练,能够承受最大的苦难来完成最传奇的功勋。
[图五]

不过笔者在这里必须很不识相的「泼冷水」来告诉各位───「NO!」;日本的「武士」才不是这样子的(其实西洋的骑士与中国的侠士也不是这样子的)!这些不管是小说也好电影也好,或者动漫画与电玩也罢,这些所呈现出来的「武士」都是被以「美形化」、「可视化」为前提所重新塑造出来的,与真实历史上「真正的」武士相差了十万八千里之远。
[图六]

那真实的日本武士是什么?

日本的武士,按日語訓讀發音為「さむらい」(SAMURAI)漢字寫為「侍」。其原本最早的發音為「さぶらい」(SABURAI)漢字亦為「侍」。鎌倉時代以後也多以訓讀稱為「もののふ」(MONONOHU),漢字就直寫為「武士」。其它相關的名稱還有以音讀為主的「ぶし=武士」(BUSI)、「むしゃ、ぶしゃ=武者」(MUSYA、BUSYA)、「ぶじん=武人」(BUZIN)等等的用法。

奈良时代中期至平安时代前期所指的侍,是皇族与贵族的贴身侍卫。武艺不全然是他们所必须专精的项目,因为他们主要的工作是随身照顾这些皇族与贵族的生活起居。举凡侍奉、看护与各项杂务等等都是由这些「侍」来维持。所以是属于万能型的高级侍从,跟后世所指的那种「侍」有很大的区别。

平安时代中期开始,由于贵族政治的腐化以及因频繁之天灾发生所导致的治安严重败坏进而叛乱接连蜂起;于是,原来斯文有礼的侍卫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专精各种武艺,纵横各地战场上的凶猛武夫。凭借着他们无比的悍勇武艺与过人的巧诈谋略,利用着一次次的动乱所造成的良机,终于得以代替了那群糜烂且无能的古代贵族势力统治了日本近千年之久。

粗略计算的话,从承平五年(皇公元953年)爆发的「承平天庆之乱」为始,一直到元和元年(公元1615年)的「大阪夏之阵」为止,整个日本可以说是几乎长期处在动乱之中。虽然期间也有过连续数十年短暂的和平时光,但是也有那种像是南北朝时期六十余年的对峙交战,以及自应仁大乱后开始的百余年战国乱世。也更别提在这么长的时间中那些多如牛毛的小型叛乱动荡与农民暴动事件。当然这个横跨日本历史上从中世纪到现代约近千年的时光里,所有重大历史事件的主角只有一个,那就是武士。

武士乃至于武士阶级以及武家政权(即以具有武士阶级之身分为国家政治管理者的政权)的出现,是与日本古代(中世纪以前)的土地制度与国家结构脱离不了关系。

一般而言,在奈良时代(约公元八世纪)以前的大和时代(约公元四世纪-七世纪)的日本是个由氏族集团联合起来统治的国家。目前许多的日本学者都认为,大和王朝是以大和朝廷中的王族为主,联合许多有实力的氏族所组成的国家体制。在朝廷之中是由那些身分较高的氏族所组成的贵族阶级与大和朝廷之大王(也就是日后之天皇)共同掌理国家政治,在地方上则交由地方上自古以来具有传统势力的氏族来掌理。

相对于日本来说,其它的古代文明国家的国家制度的大略演化过程通常都是氏族部落>城邦国家>封建王权>中央集权这种的演进过程。然而日本却是在七世纪时藉由「大化革新」(大化元年,公元645年)的机会,向当时国力强大且具有高度文明的大唐帝国大量的复制了先进的中央集权政治之国家制度。因此由这种老旧的氏族联合的王权国家一跃而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不过在不久的将来,将会逆转以上所说的国家制度演化过程,由中央集权国家转化为封建割据的国家。
[图七]


分封统治的温床-公地公民制
大化革新后的日本依据由唐帝国所引进的「租庸调法」为主体,重新制定颁布了各种新的律令,形成了一个以「律令」最高统治准则的中央集权型国家。藉此律令制度,开始明确划分了地方的行政区(分国)与建立由王朝直属支配的军事力,也以此来重新建立土地清册以及整理人口户籍,将本来是由氏族所支配的土地与人民百姓转由朝廷所支配,同时也进一步的统一了全国的租税收取制度。真的让日本成为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全国的土地与百姓通通都是「朝廷所有」的国家。
[图八]

然而随着历史的运转,律令所采用的公有制这种违反人性中最强烈的私有特性之制度很快的曝露出种种的矛盾点。随着天灾频繁与人为灾祸丛生,各地的农民纷纷抛弃了所属的公地「口分田」四处逃亡。
[图九]

逃亡───要农民不逃亡也很难。因为在公地公民制之下,除了收成绝大多数归于国家之外,农民还要贡献布疋或丝绢等物,也要服由朝廷中央所直接下令征调的劳役与地方国司所派任的劳役。

除此之外,农民也必须被征召成为「健儿」入伍服役。虽然入伍服役的农民可以不用服各种劳役,可是从军时的各种装备与食粮必须自行负责,国家不另行负担。于是就产生了谁家男子去当兵,谁家就保证破产的荒唐现象。

加上后来奈良时期至平安初期连年对关东与东北地方的虾夷人的大规模征战,导致不得不将征招农民入伍充当「健儿」的次数以倍数之量大幅提高。日本近畿与中西国地区的农民人口因此原因严重下降,连带使得粮食生产力大幅衰退。

不断循环着上述的恶化因素下,农民注定要「一头牛扒好几层皮」,因此这些可怜的农民百姓终致被迫弃离自己原有的家园展开逃亡。

当时公地公民制之下所颁行的「班田收授法」(白雉三年,公元652年起始施行),是以每六年为一「班」,逢六年一班之时的那一年为「班年」。这时每个年满六岁的平民男女都可由国家「班」得约十一公亩的「口分田」。

班年时,除了「班」给适龄的平民男女「口分田」之外,也将已经死去的平民男女名下的的「口分田」收回,再转「班」给其它适龄之平民男女。

除了「班」给平民耕种的「口分田」之外,还有赐予贵族与朝廷官吏的「位田」与「职田」以及由寺院或神社所支配的「寺田」、「神田」。以上五种班田外尚有「功田」、「赐田」两种。功田是赠予对国家有功劳的贵族官吏的恩赏田,赐田则是赠送给寺院或神社的恩赏田。

也就是说,贵族官吏等除了有自己规定外的位田职田之外还有额外增加的公田,而寺院神社则是有赐田这种额外的田地。事实上,这是将以前氏族之私有地与私民收归为国家公有之后的一种变相的补偿。

当然,额外增加田口的这些「功田」与「赐田」可是一点都跟一般耕作「口分田」的农民沾不上边,也是这些一般农民到死也都别妄想的东西。

由于贵族官吏所拥有的「位田」、「职田」以及寺院神社所支配的「寺田」、「神田」基本上是要向国家缴纳租税的,但是为其耕作的农民却被视为是贵族官吏以及寺院神社的「法外私有民」,所以不需要纳调服庸以及入伍服军役。因此跟持有口分田的农民比起来,可说是「少扒了好几层皮」。当然在生活的压力上轻松了不少。
[图十]

人性通常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有」了之后就求「多」,等到「多」了之后就求「更多」。这些拥有私人田地与农民的贵族官吏与寺院神社的主人也是血肉之躯的凡人,因此也逃不过上述所说的人性法则。

于是这群拥有特权的阶级开始大量兼并土地,无论是正当的由朝廷收领或是见不得光的巧取豪夺,这群特权势力无所不用其极,很快的将全日本过半的土地为他们的私有财产,也将公地公民制给一步步的推落毁灭的深渊。

尤其当「三世一身法」(养老七年,公元723年)与「垦田永年私财法」(天平十五年,公元743年)等为了挽救公地公民制全面崩溃的法令出现后,这种制度的绝命大限也就到来。

原本这些追加制定的律法其原始用意是有限度的承认部分土地为私有地,然后限制其它的公有地不得私有化来挽救公地公民制的全面崩溃。谁知实际的成果非但不能加以挽救,反而像是要踩煞车结果踩到油门那样,让整个公地公民制更加飞快的撞上名为「必死」的那堵墙。

因为开了「承认土地私有化」的这道大门,等于就是给「土地兼并」增加了无数的良机,这些本来就拥有私田私民的特权阶级这时可以正大光明的使用各种手段来收购那些一般农民的私有田。况且无论古今不分中外,「特权阶级」与「投机钻漏洞」就像是一对双生子,有了其中一个,就肯定出现另一个。
[图十一]

这些加速扩张的特权阶级之私有地也不怕没人耕种,因为大量逃亡的农民早就被这些特权阶级给吸收到自己的私有田下成了私民。他们为这些逃亡的农民准备了免费的农具、粮种与住所,以免服繇役与军役来作为香饵,大量的吸收这些本以为没有明日的农民。

况且在日后还有更多有私有地的农民也纷纷「带田投靠」,更是让这种状况雪上加霜。

庄园私有地制的兴起与寄进庄园、国衙领
虽说这些特权阶级向这些为他们耕种的私民所收取的农租不见得比以前这些农民还在耕种公有地口分田时来的轻,甚至还要重;但是其好处是农民们不用纳那高量的「调」,也不需去服过多的劳役与那个会搞到破产的军役。
[图十二]

两者弊害取其轻,就算是傻子也知道何者对自己是最有利的,于是无数的农民纷纷抛弃口分田而投向特权阶级的私田。也因此在延喜二年(公元902年)最后一次施行班田后,公地公有制宣告寿终正寝。私领土地的庄园制则顺势取而代之。

当那些特权阶级的私田逐渐扩大时,这些被他们统治的土地上都有一个称为「庄」的集落建筑。这个「庄」的作用是平时用来作为囤积粮食与管理该土地与农民的中心点,遇有灾乱的时候则成了集中兵力做为地方上备战的重要据点。

同时这个「庄」也是该地区的法定持有者(或名义上的所有者)所委任的管理人之驻在所。而这些庄就是所谓的「庄园」的前身。等到庄园制蓬勃发展时,由「庄」的周边延伸至所属的田地都以木栅隔墙来圈地围起,因此就正式由律令时代的庄地私田演化成「庄园」。

平安中期庄园制已成为常态后,许多庄园的所有者纷纷将自己所领之庄园土地「奉献」给中央朝廷内的有实力者,诸如出身自摄关家藤原北家一族的大臣手底下来确保自身庄园领地的合法性与所有权。

而这些接受奉献的贵族都将这些庄园的管理工作再委任回给那些奉献者,令他们成为所谓的「庄官」,保证那些「庄官」对于该地的统治权。这种名义上是「献出」实际上是「获得更多保障」的手段就称之为「寄进」,故而史学上将这类型的庄园则统称为「寄进庄园」。

平安中期以后全日本的大小庄园有近半数都是这种寄进庄园。这些寄进庄园在当地的实际统治者称为「领家」,而居住在京内的名义上之统治者则是称为「本家」。这些庄官(相对于本家被称为领家)完全的统治着整个庄内所有的农民以及其经济与军事力量。每年只要固定的上缴数次约定好的稻粮收成(称为年贡)给本家,就能年年收到本家所颁发的委任令。

因此只要领家按时缴交年贡无误,那地位就能永久的保有下去。这样一来便使得庄官一职成为一家私有得以世代传承。而这正好也是让地方上的逐渐兴起的豪族势力开始有了稳固发展的重要环境。

本来在特权阶级的私田在过度到庄园的这段时期时,这些土地的拥有者还是得按其土地之收成来缴纳对朝廷的赋税。不过当庄园制度成形之后,这些拥有庄园的「本家」就开始利用各种借口来取得「太政官符」或「民部省符」给予「领家」。有了以上这两种官符之后,该庄园就具有不向朝廷纳税的特权,以此称之为「不输」。

之后更是变本加厉的以诸般理由来让朝廷官吏吃上闭门羹,将他们通通挡在庄园之外不得入内执行各种的公权力,于是庄园内部的审判生杀大权和军事权都由庄官所掌有,这则是称之为「不入」。

于是就在这一「不输」二「不入」之下就让这票庄官们成了具有名符其实的封建领主。庄园,就成了他们家族代代所有的私有领地。

除了上述的寄进庄园之外还有另一种庄园是由地方上的分国国司(分国为律令时代的开始的地方行政单位,相当于唐宋的「道」与明清的「省」,国司即该分国的最高行政长官)所掌有的「国衙领」。

这种「国衙领」的庄园之形成有别于先前所说的寄进庄园。基本上这些国衙领是由原先未被并吞为贵族私人庄园的的那些「公田」所形成的。领内的粮产收支与领民的司法审判还有军事指挥全都掌握在国司的手上。国司在任内可以任意支配这些权力。

从班田制崩溃之后,朝廷就不再将田地「班」给适龄之平民男女,而是以「包租」的方式「租」给具有实力的与财富的农民地主或者地方豪族以保证能够收取到稳定的税租。只要每年向朝廷缴纳承租之年贡无误,那就可以年年不间断的「续租」。

这些具有实力的农民或豪族都在其承租地上建筑防御的土垒木栅作为与他人的区隔与对抗盗贼之用,这便称之为「堵」。所以这种承租而来的田地就被称做「田堵」。

而他们会在每年所签订的契约签押上自己的名字,因此这些田也称之为「名田」。由此来由,故而这种制度就被称之为「田堵制」或「负名制」。这些实际签订契约的有实力之农民或者豪族是理所当然的庄官,不过他们不被称为庄官而称「名主」。

手中握有很多名田的被称为「大名主」(略称大名),名田较少的的叫做「小名主」(略称小名),也有部分地区称之为「庄主」。本来这些承包手续是由朝廷派且专人到各地方进行办理,后来就将这种名田承租办理事务委由各国国司来担任,因此田堵制的名田庄园就成为了国衙领(也就是地方分国所直接管理的庄园领地)。

而先前所说的「大名」一词在日后则逐渐转化成那些拥有领土、臣民、武装军力的封建诸侯之专属名称。
[图十三]

由于国司一职是会随着任期而走马换任的,所以在国司的任内都对这些名田进行搜括。而这些脑满肠肥的国司们也为了方便起见,都会任命该国内一些实力或名望较高的大名主与小名主担任郡司或乡司替国司收取税金。

如此一来,下个上任的国司便可以不费力的在新就任之国开始进行搜括。而换到其它国去的国司则也可以享受到这种前任国司所留下来的「便利」。

如同寄进庄园一样,这些大小名主们藉由上头的国司或其私人管道取得太政官符等官权文件而得以「不输不入」,同时掌握了名田内的经济、军事以及审判权。

也就是说,该缴给国家的税收一率当作没看见,而这些本来该缴的税就通通转变成奉献给国司的献礼。到头来其结果就是肥了各国国司与这些名主,而国家的财税收入则越来越虚弱。因此这种制度更加让已经拥有地方实质统治权的豪族名主们获得更大的发展自身的实力,让他们的统治地位牢不可拔。

平安末期后,由于把一个分国当作该国司私人领地的「知行国」制度的逐渐发达,国司多半不再前往任地直接管理国衙,改由该国内的各名主中挑选出实力较佳影响力也较大的人或者由国司自己的亲族担任「目代」前往治理。

这时统一由这些目代进行分国内的各项税租的收取与国衙领承包业务,这些人就被称为「在厅官人」。国司有了这些在厅官人的代劳服务,就可以舒舒服服的不用远离京都了。

可如此一来这些在厅官人们初期先是有国司所赋予的行政权与征收权在手,很自然的逐渐扩张起权力而具有军事权与审判权了。甚至最后牢牢的掌控其辖内所有国衙领的大小名主,成为了分国的实质上之统治者。

养虎为患的后果就是反客为主,后来国司们要在地方上执行任何的权力,还都得看这些在厅官人的脸色才行。于是到了最后,国司这种朝廷官派的地方行政官完全被架空权力,成了一个空头的官衔而已。

通常一个分国内并不限定只有一个目代,都会依照该分国的地理环境或者辖下的郡、町的分野而会有好几个目代同时存在。因此一分国之内的在厅官人就会有数个以上,面积大、人口多的分国甚至会有十多个以上。
[图十四]

前面所说的寄进庄园之庄官与田堵制名田之名主以及在厅官人他们原始的出身很复杂。有些是农民之身分但并吞了许多农地而壮大起来的富农地主,也些则是当地自古以来就传承下来的豪族领袖;当然也有被派遣到地方上来有着特殊权力而在地自行营生的皇族与贵族后代。除此之外还有该国国司上任时候所刻意培植起来的亲属家族。

这些人在确保了自身在庄园的统治权后就开始了未雨绸缪起来;一方面也是因为地方上的盗匪流寇横行,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要强化自身在地的权威性,更重要的是要并吞邻近的他人土地或防止被他人所并吞。因此这群庄官名主们没有不积极培植自身家族之军事武力的,故而这些家族经过了几代以来的生息繁衍不断的扩张之下就成了最原始型态的武士集团。

武士团的结构与武士的家族
日本的武士团与武士的家族(以下用「武家」来略称)之关系可以说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的,而其中的结构又颇为复杂。所有的武家都会以血缘、婚姻、宗族、地缘等关系来跟其它的武家来结合成一个武士团。武士团又依其大小之别而规模有所不同。大的武士团之下拥有许多具有附庸性质的中、小武士团。所以现在先假设一个例子来帮助解说。

某地的豪族「越智隆信」有两个弟弟「兼秀」与「益秀」,自己则生了三个儿子,长子「隆朝」、次子「隆兼」、三子「隆泰」。这三个儿子除了长子「隆朝」之外,次子「隆兼」长大后分得土地另行成家改姓「河野」,三子「隆泰」也一样分得土地成家改姓「大井」,两兄弟各自都拥有依附自己的部属家族而组成的小武士团。
[表一]

而「兼秀」也生了三个儿子,除长子之外另外两人也都分得土地与拥有由各自属下家族所组成的小武士团,「益秀」这方面也跟两位哥哥完全相同的状况。另外「越智龙信」手下有四个重要的家臣(或称「家来」),分别是「江田信家」、「稻森孝信」、「井原信辅」、「高野宣直」。他们各自也拥有土地与其直属的小武士团。

以上面这个例子来说,「越智隆信」就是一个由许多小武士团所组织起来的大武士团之当主,「兼秀」、「益秀」、「隆兼」、「隆泰」等与「越智隆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便称作「一族」或「家子」、「一门」,而「江田信家」、「稻森孝信」、「井原信辅」、「高野宣直」这些无血缘关系的家臣便称做「郎党」或「郎从」。

另外,「越智隆信」到他的长子「隆朝」这一家称为「本家」、「宗家」,其它有血缘的那些如「兼秀」、「龙兼」等人各自所统领的家族被称为「分家」。「越智隆信」这种「本家」的家长称为「总领」或「一门总领」,而「兼秀」、「龙兼」这种分家家长则是称为「庶子」。
[表二]

而规模庞大或出身家世高贵的武士团首领还会被称为「武家栋梁」,尤其是像「源氏」与「平氏」这种日本史上最早也最大的军事贵族之首领都被这样称呼。

除了这种由上至下的直系血亲与臣从所建立的关系之外,还有因婚姻、收养等而结成的横向亲属关系也是构成一个大武士团的重要要素。因此日本武士团的组织结构,看上去就是一幅联系线复杂交错的树状分支图。所以当某个大家族所组成的武士团中的分家被其它外人家族的武士团给攻击之时,「一门总领」就有责任带领自身以及其它的分家武士团───也就是所谓的「一族郎党」来抵抗。

「一门总领」有任何命令发布下去时,所有的分家也要马上动员响应。上对下有保护、救济的责任,下对上则有服从、效忠的义务。所以有个观念就是「我的君主头上的本家君主才是我最大的君主」,这跟欧洲中世纪那些封建领主与其各自旗下附庸间契约化又缺乏横向连结的松散无联系之关系是差很多的。也因此各自造就了日后欧洲文化中的「服从契约精神」与日本文化中的「效忠义务精神」。

因此先前所说的那些庄官也好名主也罢,就是按照这种模式将自己的势力不断的扩大出去。所以庄园制度确立之后,地方上的豪族势力往往会因为一点点小纠纷而不断扩大事端,最后变成了除当事两者之外还牵连数十个家族都因此而卷入战斗的大冲突。

这种现象延伸到后来的室町时代特别明显也特别强烈。交战当事的两方各自把兄弟叔伯甥舅等亲属家族还有各自的同盟家族通通一块拖下水,一打起来就真的搞成了烽火遍地无法收拾的惨剧。像是引发战国乱世的应仁之乱、陆奥伊达家内哄的天文大乱等等变乱都是最好的实证。


之前所说的寄进庄园,在京的本家有时会提拔在地的领家中年轻子弟入京担任本家的侍卫武士或是推荐为皇宫的警戒卫士。再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举荐其中有能力者回到地方上去成为追捕使或押领使这类的缉捕官让他们名正言顺的拥有治安维护权与军事调动权。

再加上有不输不入的「加持」之下,这样一来地方上的实际统治者已经完全的成为了那群武士。而且此时国家朝廷所直属的军事力量已然崩毁,许多大型的叛乱到最后都要依靠这群地方上的武士团联合起来才能顺利的镇压。日后的武家的发展,此时便已经有了最完善的起始环境。

於是中世紀之後後日本歷史舞台的主角已經確立,「さぶらい」終於變成了「さむらい」。主角绝对不再是那群剃眉白面染黑齿,开口闭口「麻吕(公卿贵族的自称)如何如何」、「万事皆应风雅」平日生活养尊处优不知民间疾苦,百无一能只能等着与草木同朽的公卿贵族,而是那群平时实际治理领土,战时持刀提枪跃马冲阵厮杀的武士们了。

挖坑回填是美德.
有坑不填也是德.

    2011-10-2 23:40:10
    回到顶部
    北條流雲庵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北条家督从五位下左京亮
    身份:城主
    言论:1826
    入籍:2003年11月2日
    发贴心情

    第二话
    日本姓氏四大氏


    前面大致的说到武士阶级的发展开端,这边就必须得介绍一下所谓的「四大氏」。概括的解释一些重要的武家姓氏与家族的源流等问题以方便后续的阅读。

    一如我国的姓氏演化的过程,是先有「姓」再有「氏」。因为「姓」是由远古的母系社会所发展出来的,当社会演进到父系社会时就行成了「氏」。最后在秦汉时代以后「姓」与「氏」的观念合一而成「姓氏」。而日本也是由「姓氏」先发展而后成为「苗字」。所谓的「苗字」,就相当于我们中国人现代的「姓」。

    日本古来能够拥有「姓氏」的人,只有传统地方上的豪族与朝廷中的贵族而已,除此之外,平民与其它更低下的阶级的人是全部无姓的。大和朝廷以前,由于无文字使用的记录,所以那些古代的豪族贵族的姓氏使用也浑沌不清。

    后来日本史上最早成书的史籍「古事记」中就记录了许多豪族的姓氏。可是那些姓氏也通常是用所谓的「准汉文」来表记其姓氏,因此常常会看到某人的姓氏再加上名字后就会乱七八糟的拖了长长一大串。

    到了大和朝廷时,已经进化成有依据其出身或其职位、所在封地、族名等用正式的汉文为姓氏的状况。而且还设立了依据其氏族相传职位之专有称号,如「君」、「臣」、「连」、「直」、「首」、「伴」、「造」等。

    譬如大和朝廷的大王家就称之为「大君」,大君主要是执掌祭祀与代表最高政权的地位,掌管行政的「大臣」是苏我氏,掌管军事的「大连」则是物部氏等等。而地方上的豪族则有「国造」、「县主」之类的称号。之后日本的姓氏,就大多由这些早期有着特别称号的氏族豪族姓之姓氏慢慢演化出来。
    [图一]

    这边所要说的「四大氏」,指的是奈良时代至平安时代的四个主要的贵族姓氏。因为这四个姓氏的后人在未来将会因为子孙在各地发展出各种不同的「苗字」流传至今,而且是绝大部分超过九成的武家家族的先祖氏族。

    除此之外,自奈良时代到江户时代的朝廷公卿之家门也多半出自这「四大氏」。而所谓的「四大氏」就是「源」、「平」、「藤原」、「橘」四个,合称「源平藤橘」。

    白色旗帜的源氏
    源氏,最早出自平安初期的嵯峨天皇。嵯峨天皇由于子嗣众多,当时嵯峨在位时那个快要破产的朝廷财力根本养不起他这票总数超过五十人以上的子女,于是将他其中三十二名由身分不高的后宫女眷所生的儿子除出皇族改列入臣下。因为自古以来天皇家被称为最尊贵之天孙后裔(实际上是大和朝廷之政权里势力最大的大王家),后因此天皇一族的皇族便无姓以免亵渎神灵。

    但降入臣下后就不能没有个姓氏来让这些天皇子嗣加以区别,精通中国典籍的嵯峨天皇便由北魏拓拔氏更换汉族姓为「元」后所赐与同鲜卑族贵族「秃发破羌」的「源贺」里,取「源」为姓下赐这些被他给踢出皇族的儿子。之后的许多代天皇也由于子嗣众多,而财政收入都得仰赖武家所统治的幕府所供给;就是等同没钱只能吃闲饭的状态下,也都仿效这招将过多的子嗣以「源」为姓列入臣籍。
    [图二]

    不知道是缺乏创意还是方便好用的关系,被赐姓为源氏的天皇后裔极其众多,为方便区分起见就将这些天皇后代所转化的源氏于前冠上该代天皇的皇号以为区别。

    各系源氏总计有十五系,分别是嵯峨源氏、仁明源氏、文德源氏、清和源氏、阳成源氏、光孝源氏、宇多源氏、醍醐源氏、村上源氏、花山源氏、三条源氏、后三条源氏、顺德源氏、后嵯峨源氏、后深草源氏等。因此不是说只要是「源」氏那他所出自的谱系就是同一个,还得要详细的查看相关的谱系图才能确认。

    十五家源氏之中又以清和源氏分支最多而且后代的势力也最大。清河源氏的所属贵族分类不同于其它谱系的源氏之贵族,其它谱系的源氏贵族几乎都在朝中担任文官职,而清河源氏多为武官职,因此被归属于「军事贵族」之列。而清河源氏之中的嫡系───经基王源经基这一系在日后最为突出。
    [图三]
    [表一]

    源经基之后的第九代子孙就是打倒宿敌伊势平氏建立第一个武家政权鎌仓幕府的源赖朝。而日后建立第二个武家政权室町幕府的足利氏也出自这清和源氏之列,战国时期名震天下的甲斐之虎武田信玄的甲斐武田氏也同样出自此清和源氏。因此清和源氏与另一个军事贵族「桓武平氏」被合称为日本武家两大始祖名门。

    源氏也分武家源氏与公家源氏。公家源氏多出自村上源氏、宇多源氏两系。一族上下包括后来分支出去的改姓家系大多在朝中为堂上公卿,在平安时代与势力强大的藤原氏在朝中不断的斗争对抗。
    [表二]

    而武家源氏则以清和源氏为主,初期根据地因为在近畿地区的摄津、河内、大和等地,因此又分有摄津源氏、河内源氏、大和源氏等分别。后来河内源氏的势力移转至关东地区,在关东地区形成更加庞大的势力并且分支出许多日后的武家名门如武田、足利、新田、佐竹等新家门。
    [表三]

    一般来说,中世纪以后的日本历史上所说的「源氏」,主要指的都是这些具有武士身分的源氏后裔。

    武家源氏崇尚白色,因此以纯白色的或以纯白为基底色的旗帜作为源氏的军旗标志。而能代表源氏的家纹则是以龙胆花或是龙胆花变形之家纹。
    [表四]

    以赤为尊的平氏
    平氏,最早出自于淳和天皇时代。淳和天皇时期把他父亲桓武天皇之子葛原亲王的长子高栋王与他兄弟高见王之子高望王都下降臣籍赐姓为平,是为平高栋与平高望。高栋王之后几乎都在朝中为公卿,后代所分出来的家门很少,相对的影响力也很小。
    [图四]

    而高望王则由他开始远迁至坂东(关东)地区成为当地的武家势力。平高望这支因为系出桓武天皇所以称为「桓武平氏」,又因其发展的地区在坂东,故也称为「坂东平氏」。坂东平氏之后又分出了一系迁往伊势国是为伊势平氏。伊势平氏趁着河内源氏将势力迁往关东后又衰退的机会而开始向平安朝廷接触,之后利用各种机会来逐渐的壮大了起来。
    [图五]
    [表五]

    除桓武平氏以外,还有仁明平氏与文德平氏两支。不过这两支都位于朝中为公卿,后代也较不出名。所以任何日本史籍所称之「平氏」都是泛指「桓武平氏」而言。至于「平家」一词则是专指以伊势平氏出身的平清盛与他的亲属家族为主,也就是后来在坛之浦死个精光的平氏一门。这一点再使用上就必须区分清楚而不可混用了。

    高望王之后的坂东平氏一开始就出了一个日本史上第一个发动大规模叛乱而且自立为天皇的平将门,而伊势平氏则最后出现了取代独揽平安朝廷两百余年政权的摄关家藤原氏的平清盛,他则是建立了第一个广义上的武家政权───「六波罗平氏政权」。
    [图六]
    [表六]

    平将门发动叛乱后很快的就战败身死,其一门的势力几乎被铲除消灭殆尽,也连带影响其它同族的平氏家门。因此给原本以摄津河内为根据地的清和源氏制造了进入关东的大好良机。但是也是由于源氏离开近畿地区而给伊势平氏进入平安朝廷中央的好机会,在正盛、忠盛、清盛祖孙三代的努力之下终于取代了摄关家藤原氏而独揽朝政。
    [表七]

    平氏是许多武家名门的始祖姓氏。以源赖朝之岳家身分辅佐其建立鎌仓幕府,后来又以幕府执权的地位控制幕府政权两百余年的前北条氏(也称执权北条氏)就是在伊豆的坂东平氏支族。另一个辅佐源赖朝的相模国名门三浦氏也是坂东平氏的支流。战国时期被称为越后之龙的上杉谦信原姓长尾,长尾氏则是由关东迁往越后的坂东平氏分支。

    同样是战国时期称霸关东地区的后北条氏(又称小田原北条氏)原姓伊势,则是出自伊势平氏之后在备中国中部落地生根的备中伊势氏。所以平氏与源氏除了被认定是武家始祖的两大家族外,也因此衍生出了「源平二氏轮掌天下」的说法。

    平氏的族色尚赤,因此以使用整面全红或赤红基底色的军旗。平氏后代的武将们也喜欢在出战时将自己的马印(武将的识别标志)上悬挂着赤色的羽毛或鬃毛用以夸示他们是平氏的后裔。通常代表平氏这是氏源共通的家纹是扬羽蝶。
    古典贵族风采的藤原氏
    藤原氏,最早出自中臣氏。中臣氏据说是神武天皇东征到近畿时起兵帮助他的地方豪族。后来在大和朝廷末期分为一门、二门、三门、四门等四家。出身于中臣一门家的中臣鎌足辅佐了中大兄皇子(后来的天智天皇),并且设计袭杀剿灭了当时执掌朝廷政权的大臣苏我虾夷与入鹿两父子,故而以此大功被赐姓为藤原朝臣。鎌足之子藤原不比等生有四子,因此藤原氏如其中臣的祖先那样一分为四,是为北家、南家、式家、京家等四门藤原。
    [图七]
    [表八]

    这四门藤原家历传数代之后虽然家运浮沉不定,但是总算在嵯峨天皇的时候,北家的藤原冬嗣扶助嵯峨顺利在「叶子之乱」时战胜其兄平城天皇。之后又经过其子良房、其孙基经努力的「斗垮政敌」与「皇室通婚」之下,不但独占了太政大臣这个最高人臣之位,更以创出「关白」一职以天皇外祖的身分进行代理摄政,开始了两百余年的摄关政治。
    [图八]

    藤原氏与其它四大氏中的公家源氏与橘氏屡屡斗争,迫使公家源氏与橘氏没落,但是最后还是难以抵挡因「院政制度」的兴起与伊势平氏的平清盛及其父祖的崛起而终于丧失在平安朝廷内的实际统治权。
    [表九]

    一般所说的藤原氏,通常是出自北家谱系担任摄政关白的藤原氏一门。平安时期的摄政关白、太政大臣、左右大臣、内大臣等「太政官」多是由此北家谱系的藤原氏一门执掌。也由于长期占据朝中要职之故,因此许多藤原氏的子孙便可以依赖朝中任职高官的长辈之庇护前往地方上立足营生。

    于是大批的藤原北家之子弟就此分散在日本全国各地成为新兴的地方豪族势力。而且初期的源平两氏在地方上的势力还都得对这些藤原北家的分支家族低头。庄园制度兴起后,藤原北家一族上下所控制的庄园可以说高达全日本所有寄进庄园的六成之多,而藤原北家的最高统领「藤氏长者」就成了全日本最大的地主。
    [图九]
    [表十]

    藤原北家独占了关白大位之后,后来还衍生出了所谓的「五摄家」。「五摄家」就是由藤原北家分出来具有资格担任摄政或关白一职的五个名门公卿家。这五摄家分别是「近卫」、「鹰司」、「九条」、「二条」、「一条」等五家。自平鎌仓幕府开始,历任的关白或摄政就几乎都由这五家轮流担任。

    当然期间也曾在战国后期时被那个出身农民的猴子脸丰臣秀吉给抢去过───这一直是当时许多公卿家暗地里引以为耻的一件事,当然也就是为何秀吉死后,朝中公卿势力马上倒过去德川方的原因。所以秀吉死后关白的大位就在德川家康的安排下归回五摄家掌握中。一直到江户幕府末期,关白的继承上仍旧是由五摄家之间交互轮流。
    [表十一]

    前面所说由于藤原氏的子孙有许多人都由京都前往各地地方上担任地方官或者庄园之主,数代后改姓就成了当地的豪族势力。譬如说与平贞盛一同消灭平将门的藤原秀乡,其子孙就遍布整个关东与东北的奥羽地区,甚至也有因为后来的元寇入侵(即元朝两次远征日本)时因应鎌仓幕府的征发令前往九州岛作战后留在当地的。

    譬如战国时期的立花、龙造寺、大友、锅岛等九州岛大名就是藤原秀乡的后裔。下野国的宇都宫、那须、佐野与室町幕府的关东管领上杉家则是由藤原北家的子孙所分之出来的武家。陆奥的战国名门伊达家也是藤原氏的后裔。

    藤原家的家纹以藤蔓纹、藤叶纹为主,也有桐花纹等圆形对称的植物型家纹。藤原氏分支于地方上成为武家的后裔则是以藤蔓纹、雀纹、藤叶变形纹或藤蔓复合纹等居多。

    大和名门之后的橘氏
    橘氏,是四大氏中较少后代转化为地方上武家势力的一个。橘氏原称县犬养宿祢,由此可知是大和朝廷时在地方上拥有县主称号的豪族。而犬养则是豪族依其职称为姓,应该是负责为大和朝廷王家饲养犬只的家族。县犬养宿祢家后来出了一女名为三千代,也就是敏达天皇的玄孙美努王之妻。其二子葛城王诸兄、佐为王佐为两兄弟在天武天皇时期由皇族下降臣籍赐姓为橘朝臣,同时也由八色姓第三等的宿弥升格为第二等的朝臣,于是就开始了橘氏一族长期在朝为堂上公卿的历史。
    [表十二]

    橘家在奈良与平安两朝名人辈出,而且持续的与崛起后的藤原北家展开政争。不过运气可谓其差无比,总是屡屡败北吃闷亏,最后还搞到橘氏宗家衰败不振无法东山再起。

    橘氏名人多在和歌、汉学、书法、佛学上大多有所成就或是名闻当代,如与嵯峨天皇、空海并称「天下三笔」的橘逸势、因「阿衡之争」被菅原道贞所救但是仍然气爆脑血管而死的橘广相等等。当然也有像是跟随小野好古追讨藤原纯友的橘公赖与橘远保这样的武人。而鎌仓幕府末期河内国恶党出身,因为扶助后醍醐天皇倒幕与对抗一代枭雄足利尊氏而闻名的智将楠木正成也是橘氏的分支伊予橘氏的后代。
    [图十]

    橘氏的后系分支多为近畿、山阳、北四国、北九州岛西半等地方的小豪族势力。橘氏所衍生的后代分支家族之家纹多为水车、一字云水、橘纹等橘叶纹或云水纹。


    挖坑回填是美德.
    有坑不填也是德.

      2011-10-2 23:49:03
      回到顶部
      北條流雲庵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北条家督从五位下左京亮
      身份:城主
      言论:1826
      入籍:2003年11月2日
      发贴心情
      第三话
      东西夹攻的承平天庆之乱

      平高望入坂东
      自庄园制度兴起后,在各地地方上持有庄园、名田的豪族势力与从平安朝廷中央来到地方上营生的皇族、贵族子弟们,就开始了一连串的一族武装化与各种缘由的利益冲突。因为当自身所统帅的家族势力膨胀到一定程度后,无可避免的一定会与周遭的其它势力产生摩擦,进而爆发武装抗争。

      前面所说的,桓武平氏两大支系是为高栋王平高栋与高望王平高望两支。平高栋留住在京都于朝中为官,而平高望则是降为臣籍之后官封从五位下上总介,远离了京都来到上总国任官。

      自日本设分国来划定地方行政区后,全日本除现今的北海道之外(当时势力甚至还没延伸到本州岛东北地区的最北端),本州岛、四国、九州岛等三地区总共划分了六十六个「分国」。这六十六国皆设有国司也就是该分国最高行政长官,分国的行政官等级有守(即为该国国司)、介(次级官员)、掾(音:院,第三级官员)、目(最末级官员)等四级。
      [图一]

      而这六十六国又以其面积以及粮产来界定画分高低等级,有上国、大国、中国、下国等四级。平安时代,只有亲王才能兼任上国的国司,也就是「守」。其它大国、中国、下国则分别以身分适当的贵族公卿来担任。上总国是划分为上国,所以实际在当地执行国司政务的就是次官「介」。因此平高望成了上总国实际执行国司政务的官员。
      [表一]

      当时的日本并不太平,据说在坂东地方有著称为「僦马党」的马贼集团横行,近畿则有到处流窜抢劫的流寇。至于西国,则有在濑户内海行径嚣张的海贼船团肆虐着。许多因天灾与苛征而饱受贫苦压迫的农民因此铤而走险的加入这些盗匪团体以求温饱。在中央无力制服这些为数众多的盗贼团的状况下,就将这些搜捕的工作移交给地方去处里,间接的也让地方上豪族的武装力量越来越强大。据说平高望来到坂东时,就因多次发动当地各豪族联合扫荡「僦马党」的行动而建立起威望。

      平高望生有八子,长子国香、次子良兼、三子良将、四子良孙、五子良广、六子良文、七子良持、八子良茂。另外也有记载说是国香、良兼、良持、良广、良文、良茂、良正等八兄弟。不过以当时逐渐发展出「通字继承」(即父祖子孙之名字中有一字相同并且代代使用)与「一字拜领」(由家族中地位高者或其它具有高等地位的人将自身名字中的一个字赐予地位低的人收入名字中)的习俗来看,第一种老三名为良将的说法可能性比较高,所以这边也采用第一种说法来介绍。
      [表二]

      话说由于平高望身分高贵不同于那些在地豪族还有其它藤原氏来此的亲族子弟,所以平高望很快就发展出属于他一门上下的庞大势力。长子国香后来掌邻近常陆国大掾,次子良兼继其位为一门总领,官任上总介。至于三子良将最优异,先任镇守府将军,后来担任下总介。于是兄弟八人把常陆、上总、下总与下野四国的绝大多数庄园给分割个干净,成为当时坂东(关东)地方上最强大的势力。

      可是兄弟人多,彼此的领土又错纵复杂的互相邻近交迭的状况之下,那早晚都会闹出问题来。所以当平高望驾鹤西归后,几个兄弟间就开始常常为了一些领土的问题而闹不愉快。其中老大国香据说气焰最为嚣张跋扈,而老二良兼每次在国香与其它兄弟有争执的时候都站在国香那一边,于是老三良将就常常吃这两个哥哥的闷亏。久之,良将那个不平的心理就影响到他的儿子,也就承平天庆之乱的第一个主角-平将门。

      将门与贞盛
      平将门,生于父亲的领地下总(国猿岛郡。别名据将门记及其它文献所载有很多个,诸如泷口小次郎、平小二郎、相马小次郎等等。据说生于延喜三年(公元903年),那年刚好是有名的文人忠臣菅原道真被设计陷害给流放到太宰府(九州岛的军政最高统管首府),然后怀抱着无比怨念而死的那一年。

      之后的一百年里,据说平安朝廷的京都就都垄罩在化为雷神回来复仇之道真的恐怖诅咒里。然而鬼神之说或许只是怪谈谣传,但是从这时候起全日本各地豪族势力因故发生争执或者在地方上大动干戈率众相攻的事情越来越多却是事实。
      [图二]

      将门的幼时就有着强硬的性格,凡是他想要的都会运用他自己的本事去拿到手。而在他所讨厌的大伯国香之长子平贞盛巧合的是也与将门的情况差不多。这对不投缘的堂兄弟无论是体格还是性情方面都很相似,但是他们却都因为各自老爹的关系而彼此对看极为不顺眼。

      而两家各有一个身强体健且年幼就习熟弓马武艺的儿子的事情也在坂东平氏各家之间传了开来。只是当时没有人会知道,日后两人会兵戎相见进而让整个坂东平氏一族各家死伤惨重。

      时间飞快的过去了,经过十几年后的两人都成为健壮英武的青年开始为自己的前途在做努力,也都不约而同的离开坂东的家乡前往京都谋职。在当时虽然京都的平安朝廷威势已不如以往那样强大,但是这些新兴的地方上的武士豪族势力也没完全的崛起。想要在地方上当个土霸王的话,这时可不能不与朝中握有大权的公卿高官打通关节紧密连络。两人前往京都谋职,为的就是弄张可以「不输不入」的太政官符与搞个有品级的小官回来家乡狐假虎威。

      贞盛在他老爹国香的安排下前往右大臣藤原定方的府上当值。经过一番努力之后,终于出人头地被授与从七位下左马允一职,算是有了官服在身。而将门则是由老爸良将托人推荐去当时的太政大臣藤原忠平的手下担任侍从。没多久恰好检非违使一职有了空缺,忠平刚想要把将门给递补上去的时候,坂东方面就传来老爸良将病死的消息。
      [图三]

      运气实在不好的将门在当时父死子返乡守孝的习俗之下,不得已只好返回下总国猿岛郡的老家乖乖的守孝去,从此断绝了他为官之路。当然,也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传奇一生。

      倒霉回家的将门也不是闲着没事可做,他老爸良将在世之时于自己的所领庄园内进行马匹的配种繁殖。改良出来的马无论外型还是体力都优于其它地方养马场所配来的,所以领内的马被平安朝廷指定为上纳的贡马,当然养马场也成了朝廷御用的养马地。将门回老家后,就继承良将这个养马的事业。除此之外,将门还招集庄园领内的农民与追随他的郎党操练武艺以备不时之需。

      可是没多久之后,就发生国香以一族之长的身分要求将门把过去良将与他之间有纷争的那些庄园领地给让出的事情。衡量了一下轻重缓急,将门发现他老爸良将所留下的领地四周都被这些叔伯给团团包围,在这种羽翼未丰的状况下实在由不得他有半个「不」字出口。于是就这么的让国香平白的吃了下总国那些昔日他老爸良将的庄园领地,自己只能困守老家猿岛郡与丰田郡两处里的这几处庄园。

      据说国香为人极贪,而将门将那些庄园领地交割之后他就忙着开始到处搜刮。原来良将这些庄园领地的百姓也好郎党也罢,各各痛恨国香不已。将门虽年轻可是生性豪迈有大量很得领民的支持,所以这时就常常发生那些交割出去的庄园领地的领民遁逃到猿岛寻求将门庇护收留的事。

      当然在那种「领民就是财富」的时代,怎能容许自己手上的领民出逃到那个自己眼里瞧不起的小侄儿手中?这时将门娶了二伯良兼的女儿也就是自己堂妹的良子为妻,总想说既然二伯良兼现在已不止是二伯也是自己的岳翁老丈,那应该不会像以往那样每次有事良兼就往国香那边靠了才对,谁知道出了事情后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坂东平氏私斗
      将门在丰田郡的庄园领连接着隔壁常陆国真壁郡的几处庄园,那是他大伯国香的亲家,国香前一任的常陆大掾源护所有的。承平五年(公元935年)二月时,因为一些领土的纠纷与源护的三个儿子源扶、源隆、源繁起了争执(一说是当初将门所娶的妻子平良子是被源护这三个儿子看上,但却被将门抢了过去),于是两方大动肝火纠集领地内的郎党徒从与农户兵丁准备以武力来解决。源扶三兄弟在自己的领地常陆国真壁郡野本的庄园外摆下阵仗,将门则是将自己所属的猿岛丰田两郡庄园的武力全部集合起来,浩浩荡荡的赶去对阵,

      虽然源扶三兄弟的兵将比将门还多一倍以上,不过将门的确是个将门虎子勇不可当。他亲自率众突击带头冲杀过去,一接战就把源隆与源繁给双双劈落马下。源扶见状被吓个半死,二话不说转身就逃,一路马不停蹄的逃到他老爹源护同在常陆国真壁郡的庄园去。
      [图四]

      源护见儿子有难马上点兵出马去拦阻将门。结果一场混战下来源护全军溃败,先前活下来的源扶也被将门给砍死,源护只身遁去。将门在那边大掠源家父子四人的庄园后把剩下的人杀了个鸡犬不留,临走还放了把火将这些庄园通通烧成白地。

      由于源护的女儿嫁给了国香、良兼以及良茂之子良正的缘故,这件事情国香绝对不会放手不管。但是赶来支持的国香已经迟了一步---源家三兄弟战死,老头源护不知所何往,其它亲属通通被杀个干净外连庄园也都被烧个精光。暴怒下的国香立刻追上正在撤兵回去的将门要为亲家报仇。将门看是国香亲自带兵来赶,恰好合了他的意───趁这个机会一发结算之前那些陈年老帐,连本带利一次全数讨回来。

      国香哪里是武艺高强而且年轻力盛的将门的对手?交兵几回合就吃了将门的断头大刀,下去黄泉见源家三兄弟了。还没过瘾的将门这时候转头不回自己的老巢,直接奔杀在常陆国石田的国香本处庄园,大抢特抢后也是一把火翻成座瓦砾场。不过终究将门还是留有人性,留下国香其它两个儿子繁盛、兼任与其它亲属不杀。

      这场仗下来将门是杀的很痛快,一次把累积多年的怨气吐个干净。可这样一来就惹火其它的坂东平氏亲族。逃出虎口的源护前去依附女婿平良正,良正是将门的堂兄弟,最小的叔父良茂之子。良正为了要报此仇,在同年十一月的时候准备妥当,从根据地常陆国水守出发攻入了将门在丰田郡的庄园领地。不过还没到达丰田就在常陆川曲附近被赶来拦截的将门打的溃不成军只能只身遁走。

      败逃后的良正联络了身为坂东平氏一门总领的良兼,希望他能出兵一同讨伐将门。而这个时候仍在京都为官的国香长子贞盛也得知了老爹国香被将门给宰了的消息。他为了拖延时间来准备,写了一封信捎给将门,希望这次的事件到此为止。他不会追究将门杀他父亲的仇,但也希望将门到此为止别在出兵扰乱其它同族。
      不过将门没搞懂贞盛这封信的用意,还当是贞盛怕了他。
      [图五]

      到了承平六年(公元926年)六月时,良兼、良正、贞盛三人都已准备妥当,三方就在下野接邻下总的国境会合后朝下总丰田奔杀而来。知道这三人组成联合军的将门也纠结了一百多骑的兵力前往拦截。两军在堀越渡一带对阵后,良兼以坂东平氏之一门总领的身分斥责将门大逆不道弒杀亲长的罪行,结果将门军士气受到影响于是后退。

      事实上是将门为了把良兼的联合军给引过堀越渡所耍的诡计,让对方在弓袋岭附近追上。由于三人一心要把将门致之死地,追赶的时候可以说是拼了老命的穷追猛追,因此整个军势数组都因强行追赶而混乱不堪。这正是将门所希望看到的状况。

      弓袋岭上,将门整顿军势以雷霆万钧之姿转头猛烈突击良兼联合军。一战下来只靠这一百余骑就战胜了千余人多的联合军。良正战死,良兼身负重伤被贞盛救走逃往下野国国府衙躲藏。将门领兵追到下野国国府衙的时候把整个国府衙都包围了起来。

      不过将门想了想觉得不太对,这样可就不是同族私斗而是公然造反,没办法之下只好先撤军回去。当然撤军途中路经良兼的庄园领地,将门「义不容辞」的把那里的粮仓给翻了个底朝天后才心满意足的回老巢猿岛去庆功。

      良兼看将门撤去,才跟贞盛带着败兵回到自己的庄园去。后来他与源护、贞盛等人联名写状告上朝廷,控诉将门这一连串的暴行。可是远在京都的朝廷收到良兼等人的上表后也是十分为难。因为这类的地方豪族私斗的问题一天比一天多,而且常常是私斗的两方背后都有京内的高官公卿或是皇族亲王在背后当撑腰的。这就让负责处理这类问题的官员伤透了脑筋,唯一的办法就是睁一之眼闭一只眼,派人到互斗的双方处宣召他们入京对质。

      这种对质,说穿了只不过是把两方召入京中进行调解,让两方背后撑腰的互相去协调解决,就是现在说的「台前小弟斗殴,台后大哥谈判」。要是闯祸的两方不来京就当作没看见,两方来了通常也都在背后靠山的安排调解下无事回去。所以当平安朝廷收到良兼的控诉状以后就将良兼、源护与将门等人全部招入京都。

      将门势力坐大
      这时的将门对远在京都的平安朝廷仍有一定程度的畏惧,于是应了使者的召状前往京都应讯。然而将门到了京都以后,因为他曾经侍奉过而且也是名义上的「老大」-老太政藤原忠平刻意维护之下,使得这件案子就一直搁置了下来。而且有忠平的这张大伞保护下,绝对不会有人不长眼的去把这个案子给挑出来。
      [图六]

      到了来年承平七年(公元927年)恰好碰上了年幼的朱雀天皇元服而大赦天下,将门也得以撤去这个案子平安回家去。当他还在京都滞留的时候,京都很多的人都听过他的勇猛无双事迹而夸赞他,这就使得他的自傲心更加的骄横了起来,越加的看不起整个平安朝廷的「公权力」。

      良兼等人原本天真的以为将门到了京都以后一定会受到制裁,谁知道到头来却是让他就这样大摇大摆的返回坂东。良兼与贞盛两人在悲怒之下,同年八月就计划在将门回到坂东后加以突袭,企图趁其不备一举干掉他来报仇。没想到在一阵混战之下,将门虽然损失了众多随行的兵力,但却能安全无伤的退走。将门一路强行突破包围,很快的就撤到猿岛郡的另一个据点石井来重整战力,再度与领兵前来追击的贞盛与良兼一决雌雄。

      这一战杀的极为惨烈,将门又是以寡击众的大破了贞盛良兼联合军。这次攻击中,贞盛良兼的联合军焚毁了将门替朝廷养马的「常羽御厩」,里面要贡献给皇族与贵族的御用马因此烧死大半。将门认为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就把这个罪责包括先前被袭击的经过给写成书状向平安朝廷投诉。于是先前的原告与被告之立场对调了,这下换将门取得太政官符,可以名正言顺的讨伐贞盛等人。

      不过这里有一点要先说明的,这段经过是近年来考证后所重新认定的史实。因为照以前所传载的是:「石井庄之战败退的贞盛几经思考,总觉得以这样的私斗方式绝对斗不过势力已经壮大的将门,便连夜带数百名兵士悄悄由东山道前往京都,想要以自己右马允的官位身分来向京都的朝廷奏请太政官符来诛杀将门。谁知走漏了风声,将门领军疾行追赶贞盛,后来在信浓国千曲川(日后战国时武田与上杉对决的川中岛地区)赶上,一阵混战下来杀光了贞盛的全部属下。贞盛则靠着自身的武艺才好不容易的逃过一劫,独自前往京都求取官符。」
      [图七]

      以常理来说,既然之前的两方互斗的案子已经结了,而且又有朱雀天皇的大赦之命令在;两造回去后应当不得再起兵互争才对。但是贞盛良兼等人先动手袭击将门,且又焚毁了朝廷御用的养马地,那这条帐不管怎么算都是要算在贞盛等人的头上。

      况且当时将门倚仗有老主藤原忠平来撑腰,就算贞盛有官职在身也不可能取得太政官符。所以于理来说毫无可能是贞盛取得太政官符才对。更何况照原来所传述的,贞盛取得太政官符回到坂东后竟然无一国之国司愿意调兵动员来帮助贞盛,在当时的平安朝廷权威尚未完全衰败之环境下实在是不可能的。

      再者,太政官符之事(承平七年十一月)的两年后也就是天庆二年(公元939年)二月,将门调解武藏国的新任武藏权守(权守是代理的国守,在还没有遴选出正式国守前先派任前往该国代理政务的代理者)兴世王、新任武藏介源经基(清和源氏之祖)与武藏国足利郡郡司武藏武芝的纷争成功之事。以这件事情来看,若将门无太政官符在身,将门怎能这么容易就调停成功?所以太政官符肯定是有颁发,只是受颁的人不是贞盛而是将门。
      [图八]

      当将门取得官符后就正大光明的发兵给予良兼的残存兵力致命一击。不但打垮了良兼的最后兵力,也把之前不小心被掳走的妻子良子给救回来。战败的良兼只好逃往筑波山去在那边的寺院出家,没多久就在失意悲怨的状况下病死。至于贞盛,这时候已经不是威名传遍坂东各地的将门之对手,只能暂时「跑路」到陆奥避避风头。

      武藏调停事件
      将门威名日盛,前来依附的郎党徒从也日益增多,这时已经是天庆二年之时。恰好发生了先前所说的武藏国的新任权守兴世王、新任武藏介源经基与武藏国足利郡郡司武藏武芝的纠纷事件。这件事情的起因,是兴世王与经基到达武藏后,要求进入足利郡进行「检注」而起的。


      足利郡司武藏武芝以:「从来没有只是代理身分的权守进入郡领地内检注的惯例」为理由来加以拒绝。大怒之下的兴世王与源经基两个领兵强行攻入足利郡,在足利郡内数个名田展开掠夺。

      武芝闻报后也不甘示弱的点起所辖兵丁展开反击。于是两方就这么的在足利郡里对峙着。所谓的「检注」指的是国司对其国内辖下各郡之国衙领进行钱粮收支与户口人丁的调查。

      兴世王之所以强行要进行进行「检注」为的不是要清查造册方便管理,而是要趁机大肆勒索一番来中饱私囊。由于检注这种行为可以说是国司的特权,所以按惯例来说都是只有正职的国司才能执行,身为临时代理的权守是没有这项特权的。既如此那武芝理所当然的会加以拒绝。因为要是放任这两个大蝗虫任其搜括殆尽后等到正式的国司到来,那时出事倒霉的肯定是武芝他自己。

      就在这种状况下,将门听闻此事后立刻率领手下赶来进行调解。至于将门会这样远巴巴的从下总跑来武藏管这档闲事,各类文献史籍上虽未明言,但恐怕是以「出名」为考虑吧?连战连胜打到坂东平氏其它有实力的各门分家甚至一门总领良兼都落荒而逃的他此时已经是坂东北境一带最具有实力的豪族。不但具有实质武力也有着甚高的威望,但是其势力尚未延伸到坂东南境的相模武藏等地。

      这次突然发生的「武藏国检注事件」恰好是给他测试一下在相武等地的威望如何的好机会。而且调解成功后也定能让他的威望大增,也有机会可以把势力伸入向来就是富庶之境的武藏国。
      [图九]

      调解会谈的过程是如何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双方都接受将门的调解而同时罢兵和睦。和解既成,兴世王就设宴款待将门与武芝。酒席之中,独独不见武藏介源经基。原来这个经基在将门来调解之时,就奉兴世王之命令引一支人马躲了起来用为伏兵,万一要是和谈破裂的话就冲杀出来支持。

      但是和解已成,兴世王转头想想似乎不太对劲;要是这时候把经基叫出来庆祝的话,那伏兵之计就给将门武芝知道,这样一来难免会让对方以为自己没诚意,那已经说定了的和解恐怕会横生枝节突发变故,这样一来反而不好,所以也就没有派人去把经基给叫出来。而这个经基没收到命令也不知道状况如何,心想也不方便随便现身,所以也继续乖乖带着部下的蹲着不出。但谁也没想到,祸事就从此而起。

      酒宴半途,喝到翻天的武芝的手下突然发现躲在远处鬼鬼祟祟的经基等人。因为天色已晚看不清楚,以为是哪路来的野盗马贼在埋伏着。当时坂东、东海、近畿等地治安败坏极为严重,野盗马贼四处横行,说不定这群来路不明的家伙就是这些到处流窜的野盗马贼之类。

      于是不由分说在酒意催动下,这群醉到不分青红皂白的家伙趁着夜色掩护冲杀过去,把这群倒霉鬼杀的鸡犬不留,只有经基他一个人屁滚尿流的摸黑逃走。这个源经基也误会了,以为这场冲突是和议突发变故,武芝与将门两个连手起来干掉了兴世王再来解决他。所以他连夜逃出武藏,然后由东海道返京报告朝廷说将门与武芝联合谋反袭杀权守兴世王。

      收到消息的平安朝廷这时候是将门老主藤原忠平的天下,所以案子被他压着没有马上认定将门有反,而且派人送了一份御教书(摄政关白或太政大臣的私人命令书)要将门上京答辩。

      这次将门可学乖了,他转请兴世王联合了常陆、下总、上野、下野等四国连同兴世王所在的武藏共五国的国司写联名保证书给平安朝廷,保证将门绝对没有反叛之意,之前的事情只是个误会而已。有了这五国国司联名书,藤原忠平裁定将门无叛,反过来追究源经基不查清楚就回来胡乱奏报的诬告之罪。于是倒了大霉的经基按律推入了武卫府的大牢,吃那免钱的公家饭去也。

      躲过这次危难的将门声势更盛,在坂东谁都知道下总国猿岛郡石井有个平将门,是个武艺高强勇猛无双的勇将,而且还能调解他国的纷争冲突。于是坂东各地每天都有人来依附他,他也不分良贱善恶是黑是白,只要有来投者通通都开门欢迎。久了之后那些跟各国国司府衙有过节冲突的家伙通通找上门来,在他的庇护下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多。这样一来,本来就心高气傲的将门更加的不可一世越来越嚣张,最后终于闯出大祸。
      [图十]

      叛乱正式爆发
      武藏国权守兴世王本来就是个临时代理的,这个位子早就知道定然坐不久。武藏调停事件之后没多久,正式的国司百济贞连来了。百济贞连在跟兴世王交割的时候起了些摩擦,一肚子不爽的兴世王卸任后也就不回京都,转往下总投靠将门。

      隔没多久,在常陆国有许多处庄园的藤原玄明也起来闹事。他是藤原忠平的亲戚,仗着这层身分平时就在地方上常常胡作非为,而且多次把国司派去收粮租的人给乱棒打出拒不纳粮缴税。刚好新上任的国司藤原维几正逢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时期,认为要杀鸡儆猴给玄明点颜色瞧瞧,于是就派人上门捉拿。

      玄明也不是个好惹的家伙,见到差役上门来照样纠集手下围了上去一阵乱棒把这些倒霉的差役打跑。知道手下差役被乱棒打了回来的维几大怒,亲自点了人马前往玄明的庄园缉拿。

      不过古今中外当官的大老爷们一向都是动作迟缓的。等维几领了人马赶到的时候早已经是人去楼空,原来是玄明早就收到消息于是连夜收拾家私细软,连同庄园内的男女老少一门郎党通通都带走前去投靠将门。在往下总的路途上,经过几处国府衙所支配的粮仓前的玄明竟然带头指挥一门郎党动手破仓劫粮,拿这些顺手发财的公粮来当进献给将门的「投名状」。

      见到玄明来投的将门大喜,二话不说的就收留了这些家伙。另一方面玄明投靠将门得到收留的消息也传到维几之处,于是就写了封信过去要求将门交人还粮。将门收到信后当场撕信拒绝并且把使者给赶走,丝毫不把维几给放在眼内。火冒三丈的维几于在同年十一月时亲自领兵三千来讨,将门也动员了千余人出庄交战。

      两方一交锋,维几的三千人马登时被杀个七零八落四处溃散,连维几自己都被俘虏。掳了藤原维几的将门这时候干脆挥军直杀到常陆国府衙,破了国府衙外还抢了府衙堂上的国司官印。此时将门的行为已经不是如以往那样是地方上同族间的冲突私斗,而是公然的跟平安朝廷拍板子做对,是正式的造反叛乱。

      攻破常陆国府衙的将门这时杀的性起丝毫不想罢手,稍事休息后就挥军转头攻往下野国府衙,也是一战就掳了国司藤原弘雅夺了官印;五天后奔杀上野国府衙掳了上野介藤原尚范。尚范为求活命情愿献出国司官印,于是将门就饶了不杀将其赶出坂东。
      [图十一]

      将门这一路上真可以说是「神挡杀神,佛挡诛佛」,长驱直入的连续攻破各路来阻挡的国衙军。后来连武藏的国司百济贞连也弃了官印逃回京都,相模国司见状不妙于是也跟着开溜。短短的月余之间,将门一党就横扫整个坂东各国好不威风,当然这些恶行也很快的就传到了京都。

      新皇登基
      攻破上野国府衙后,将门开仓大赏手下兵丁,自己则与那些一门郎党等从犯在国府衙内大摆酒宴庆功。忽然有个巫女打扮的女人闯了进来昏倒在地然后又跳了起来对将门说:「吾为八幡大菩萨之使,今传大菩萨真言于汝:『今天子不明大臣无道,汝为帝冑皇胤之后可为新主代之。即遣右大臣菅原道真率八万神兵相助辅汝,尔当以三十二相古乐敬奉相迎勿生贰心,钦此』。」在席上的将门下属郎党各各闻言起身向将门朝贺,兴世王也起身对将门说:「你也是桓武天皇之子葛原亲王之后,理当可继承大统,切勿推辞」。

      于是将门也不推辞,几天计议之后就再天庆二年十二月正式对外宣布自号「新皇」,暂定老巢下总国猿岛郡的石井为新都。至于兴世王、藤原玄明、藤原玄茂等追随他的人通通比照京都的平安朝廷官制封官大赏。当然,这个破天荒的谋反消息也随之快速的传到了京都朝廷上。

      当然神明降乩之言不能轻信,合理的判断之下这场戏若不是将门的诡计,就是兴世王等追随者所构想合演出来的一出「日本版黄袍加身」劝进戏,要将门一口气干的彻底一点。然而就历史意义而言,将门的自立为皇却也突显了远离京都的坂东这个地方以将门为起始点,开始有了独立于京都旧势力的想法。
      [图十二]

      天庆三年(公元940年)元月新春对于藤原忠平来说肯定不是个好过的的年。收到将门在坂东冲州撞府的大搞叛乱外还自命为新皇的消息与西国濑户内海的藤原纯友率领的海贼抢掠袭杀官吏的消息后,整个京都朝廷上下慌成一团。不过会轰成这样当然不是没来由的。

      话说自从嵯峨天皇与平城天皇两个兄弟阋墙所爆发的「叶子之乱」(大同五年,公元810年)后,日本百来年从没听闻有人搞造反叛乱。顶多就是东北的那些虾夷野人聚众闹事、各地的豪族私斗,顶多再外加几次九州岛对马岛一带碰到的新罗海贼骚扰沿海的突发事件而已。比起这些各处的骚乱,那些野盗马贼横行地方更只是疥癣小疾,反正京都朝廷内那些公卿贵族还是照样关起门来颓废腐败的过日子。

      这时候不要说动兵了,就连派出一个能上的了台面的将帅都派不出来。几天朝议之后,先把之前那个倒霉鬼源经基给放出来称赞说他有「先见之明」,赏从五位下。十九日推派了藤原式家出身的参议藤原忠文任征东大将军,然后命源经基带路领军兵发坂东。

      将门的末日
      这时候的坂东,将门听到藤原维几的儿子为宪与贞盛会合,在常陆那边到处说动各地的豪族起兵对付他。先前贞盛跑回坂东后就到处的鼓动各处庄园反抗将门,已有数处的豪族愿意起兵配合。大怒之下的将门亲率五千兵马前往常陆要抓这两个来算帐。

      所幸贞盛跟为宪两个跑的快没让将门逮着,但是贞盛的妻小却来不及逃命而被俘。念在同族最后一点情谊上,将门将她放还老家没有为难,自己则将这坂东各地集合起来的兵丁给解散各自遣回。逃出虎口的贞盛与为宪两人躲到下野,与下野的押领使藤原秀乡会合,聚起了四千兵马准备与将门一决死战。
      [图十三]

      将大半兵马遣散回去的将门这时候只剩下千人不到,不过他依然不把贞盛放在眼里。结果二月一日时在下总国川口那里,将门派去的先锋藤原玄茂被击溃,将门与少数的兵马撤回老巢石井。士气高昂的贞盛、为宪、秀乡与前来会合的平忠望(平良兼长子)合兵一处,在二月十三日的时候包围了石井。

      在这之前将门已经派人连夜到各地去聚集兵马前来会合,但是事出紧急,能在十三日到达的只有少数几支。到达后所看到的是已经被贞盛等人团团包围的石井,而且贞盛采纳秀乡的建议,在石井四周纵火乱烧吓阻前来会合的将门兵马,所以这些少数能够前来会合的兵马都不敢靠近而在远一点的地方静观。

      隔天将门见状况不妙,于是聚集手中剩下的四百骑冲出,突击在石井附近北山上的贞盛联合军的阵营。将门这时候如同负伤猛兽那样的拼死一战,再加上顺风之势所助,竟然让他一口气突破包围,贞盛、秀乡、为宪、忠望等人各自的部队分别被将门一一击破,整个联合军转眼间就要溃败。
      [图十四]

      但没想到就在这个紧要的关头上突然间风势急转,原来处在顺风中的将门变成处在逆风中。更倒霉到家的是,这时不知道哪里飞出了乘着这个逆转的风势的一发流箭射入将门眉心(一说左眼)。挨了这一箭的将门当场落马,贞盛赶了上来补上一刀,结束了两人多年来的恩仇。

      此时距离将门在上野自称新皇不过两个月而已。将门一死,于下的党羽不过是群乌合之众而已。兴世王在上总被平忠望所杀,藤原玄明在下野被藤原秀乡斩首,将门之弟将持、将弘等也陆续被诛杀,整场叛乱就此结束。此时,藤原忠文的征东讨伐军还牛步化慢慢的「散步」到远江国境而已

      。忠文收下急报而来的贞盛所献上的将门与其它党羽首级后就转头继续「散步」回京,之后贞盛与秀乡等人奉命前往京都升官受赏。坂东的动乱就先在此告一段落了。

      藤原纯友与濑户海贼
      坂东的「新皇」运气很差的上台没两个月就下台一鞠躬,但是这不代表了天下就此太平没事。早在承平六年(公元936年)的时候,本州岛与四国之间的濑户内海那边已经是暗云密布巨浪滔天。

      原本是四国岛北岸伊予国掾兼任追捕使的藤原纯友,聚集了濑户内海沿岸的豪族与当地原本就猖獗的海贼,在伊予国日振岛组成超过一千艘以上海船的大船团,自己成为这群海盗大军的大头目。他利用濑户内海复杂繁密的岛屿作为掩护,袭击所有利用濑户内海来运输官粮租税的运输船,发那不需要本钱的大财。

      原本京都的平安朝廷只当他们跟东日本猖獗的野盗马贼一样,不过是群不成气候的肮脏海盗而已,所以也就不以为意。而这个纯友,本来他的职务就是负责管辖伊予国的水军缉捕海贼。据说纯友武艺高强也能服众,在缉捕海贼的那段时间内声名颇盛,而濑户内海一带的海贼都很惧怕他而不敢太嚣张,至于沿岸那些豪族也都畏服在他之下。

      承平六年他任期将满准备要解职的时候发现没有被继续任官的机会,而且又与同时间来任伊予国司的纪淑人因细故而起争执,火冒三丈的他颇有「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气魄。率领了沿岸追随他的豪族与那些海贼在日振岛会合,正式的弃官不干转行当贼去了。反正辛苦了那么多年一点功劳都不为人所重视,与其这样不如就去过那种打家劫舍的日子还比较划算。
      [图十五]

      濑户内海的岛屿繁多,切割出来的水道又错综复杂,不是当地熟知水路的人绝对难以顺利的驾舟航行。纯友利用这种地利之便,纵横濑户内海各地大抢特抢。那些来讨伐的朝廷官军全数大败,愿降者就留下来「同上贼船」,不肯降的通通踢下水去当鱼饲料,一时间却也没人能奈何的了他。

      不过此时纯友横行的地区还只在赖户内海靠近北四国沿岸的地区,所以京都的平安朝廷也不甚重视。可是到了天庆二年十二月,纯友的部下也是藤原南家分支出身的藤原文元率众由濑户内海东岸的摄津国登陆,在摄津国须歧驿袭击了当时路过那里的备前介藤原子高与播磨介岛田惟干。不但抢了两家的随身财物,还掳奸了子高的妻子并且杀掉他子女。

      这个消息传回京都时恰好与平将门在东国谋反自称「新皇」的消息同一时来到,慌了手脚的京都平安朝廷还以为是两方有串通好同时起兵叛变。据民间传说,平将门第一次私斗闹事而被传唤至京都时,曾经在高野山遇见藤原纯友。两人一见如故,竟然密谋连手造反。约定里平将门回坂东起兵,藤原纯友在西国呼应,两人东西同时并进攻入京都。

      待事成之后平将门以桓武天皇之后继任为新天皇,而藤原纯友也将以藤原一族的身份成为新的太政大臣。不过这当然都是后世的谣传而已,再加上一些街头讲古师绘声绘影说的煞有其事而成的。事实上并无任何的正式记载显示出两人曾经密会过,也没有留下任何正式的纪录可以加以左证,所以两人预谋之说只能当成茶余饭后的闲谈而已不能当真。

      衡量两方的状况,老太政藤原忠平认为将门自立为皇的谋反比起纯友的抢劫官吏杀人还要严重,所以决定将主力的兵力都交给推派出来的征东大将军藤原忠文,让他先去坂东讨伐将门的叛军。至于纯友也不能不管,所以另派了以前圣德太子派去见隋炀帝的使臣小野妹子的后人小野好古为山阳道追捕使去西边的分国募集豪族兵力准备前去讨伐。

      不过在天庆三年(公元940年)一月三十的时候又有了变故,藤原忠平考虑这种两头作战的风险太高,于是令人传达封赏纯友为从五位下,以这种赐官安抚的手法来先稳住纯友,等待东征军之后的情况再另行处置。

      濑户内海的游击战
      这个赐官安抚的办法根本就对纯友起不了效果。没几天纯友就率众突袭了淡路国的兵器库,把里面所有兵器全部劫光。而且这时候也有消息说,纯友抢兵器库为的就是要强化武装与山城、摄津等国的盗贼会合进攻京都。吓坏了的平安朝廷除了加强警戒京都与内里皇居的防卫之外,还在进入京都的要道口「山崎」设关防卫。

      不过山崎那边没多久就被人四处纵火,连京都内也是到处都有纵火的警报。整个京都上上下下为此搞的惶恐不安,一度以为是纯友已经杀到京都来了。总算弄清楚后就只是些流寇盗贼利用纯友作乱的时间四处纵火而趁乱混水摸鱼一番而已,纯友虽然持续在濑户内海周边作乱却一直没有真正的登陆进攻过京都。
      [图十六]

      山阳道追讨使小野好古虽然持续努力的追踪纯友主力船团的下落,但碍于不明水道航路而且濑户内海岛屿又多的因素下,一段时间下来竟然全然无所获。到了天庆三年二月底时,贞盛秀乡联合军成功的讨伐了将门之消息已经传到了京都,藤原忠文的征东军这时也已经转头回师京都。同样的消息没多久也传入了纯友的耳中。略感事态不妙的他,招回了在各处劫掠的手下回日振岛会合,重新计议下一步该如何。

      天庆三年五月,征东军已经返回京都。朝议中,众臣的目标也都放在如何对付纯友。但是计议还未定,八月的时候纯友已经开始有动作了。他亲自领军攻击伊予、赞歧两国,在沿岸的村落与戍守营四处放火。同时间还分别派遣别动队袭击备前与备后两国的水军砦,纵火焚毁了百来艘的官船。另一路分队则是远到了长门国袭击当地的官仓与官府,掳掠许多的官粮与钱财。

      十月的时候纯友的本队与九州岛太宰府追捕使的水军相遇,激战之后太宰府水军被他打到溃灭。次月就趁胜攻入了周防国,从位在当地的铸钱司府库中将官钱掳掠一空并且纵火把整个铸造厂给烧成灰。十二月的时候则是由另一支分队绕到四国南部的土佐国登岸袭击了官仓。

      纯友这招分头并进抢了就跑、跑之前一定放火乱烧的游击战术很成功,让濑户内海周边各国闻风丧胆,但是这时候平安朝廷也重新任命藤原忠文为征西大将军,领兵前去与小野好古会合,准备要与纯友决战。

      纯友的败亡
      天庆四年(公元941年)二月,纯友的手下藤原恒利投降藤原忠文的征西军并且为向导,引导小野好古的水军猛攻已经返回日振岛的纯友。交战数日后就顺利的攻破日振岛,纯友因此被迫带领其它的党羽海贼往西遁走。一行人到达九州岛后就攻下了守备薄弱的太宰府。

      占领了太宰府后,纯友命令其弟纯乘攻略附近的柳川做为防守的缓冲地,但没想到遇到了太宰权帅橘公赖所率领,已经重整完毕的由北九州岛各地武士团所组成的太宰府军而吃了大败仗。
      [图十七]

      同年五月时,好古所领的征西军本队已经登陆九州岛,由陆路直奔太宰府,而好古之副将藤原庆幸与大藏春实则统领水军转向前往博德弯等待。公赖与好古这时合兵一路攻打太宰府,纯友知道根本毫无胜算,于是就纵火乱烧太宰府后弃城朝博德湾逃去。

      但是刚抵达博德湾上了船要出湾口,庆幸与春实的水军就恰好赶到。这下整个战局变成纯友落入天罗地网里,前有埋伏后有追兵的窘境。这时岸上有好古与公赖,海上则有庆幸与春实。纯友知道无路可走,于是拼死在海上与庆幸春实的水军一战。

      好古与庆幸深通水战的战法,他们下令全军都以火矢乱射纯友的船团,纯友的海贼军敌不过四面八方射来的火矢而大败,被俘八百余艘海贼船,其余的都被焚毁。不过纯友还是趁乱之中与少数的部下乘小舟杀开血路逃了出去,一路由九州岛逃往四国伊予。

      但是他也没想到,伊予这里还有一支伏兵在等着他。伊予国警固使橘远保已经带了人在沿岸加强守备广设耳目等着他自投罗网。果然,纯友才刚抵达伊予,橘远保就发觉他的行踪。就在这种状态之下,轻轻松松的就将纯友擒获关入国府衙大牢中等候好古等人返回后,再将纯友押解上京处决。

      在大牢中的纯友知道必死无疑,也不等到好古前来将他押解上京,就引刃自尽。这时总算是结束了这场历时五年,坂东与西国、陆上与海上同时爆发的大乱。

      承平天庆之乱的后果
      这场号称日本进入平安时代以来头一场大型叛乱在平贞盛、藤原秀乡与小野好古、橘公赖等人的奋战下终于被平定,但却也曝露出平安朝廷的几个严重的问题。

      首先是平安朝廷自庄园制兴起以来已经没有具有强大力量的中央武力可言。镇压平将门的是平贞盛与藤原秀乡等当地的豪族与地方官吏,他们带领的兵力是来自于下野、常陆、下总等地所招募过来的武士团。而西面的小野好古虽说是平安朝廷中央所派任的将领,但他手下的将兵也都是由四国与山阳道等地招募过来的地方武士团。

      相对于平叛的这方,叛乱的那方更是由地方豪族与地方官吏所发起的。平将门倚仗他个人的武勇魅力在坂东不断的吸收对于平安朝廷有反抗心的地方豪族势力,而藤原纯友也是这个相同的状况。于是整个事件下来,真的交锋对战的双方全都是驱使地方上的武力。至于中央的平安朝廷,在这事件中只能算是配角兼观众罢了。
      [图十八]

      仔细评断这场动乱可以发现;平将门的坐大在于地方豪族的利益纠葛,而藤原纯友则是因为朝平安廷任官的赏罚不公所致。这样就可以知道,地方的利益争夺与中央的腐化不公,早晚会将平安朝廷这种以贵族公卿(尤其是藤原氏一族)为政治主宰的制度推向险的边缘。而且平将门的自立为皇,也是中央与地方的文化与思想分离的起始点。

      这时候的日本文化可以说是分成两大型态;一种是在中央的公卿贵族文化,一种是地方豪族的武家文化。中央的贵族文化已经盛极而衰,甚至由衰至腐的地步,而地方上豪族的武家文化则正在起步萌芽如日方出的阶段。当这种中央与地方不管是势力也好文化也罢,一消一长的状况持续下去,势必注定了以后真正能整握权日本控制权的,不会再是这群老朽腐旧的贵族公卿。

      承平天庆之乱平定后,地方上的骚动仍然丝毫没有间断过。地方豪族的私斗仍就每天在各地上演,流寇马贼与海贼依然四处横行。至于京都以藤原一族为首的公卿贵族们,则是照旧的关起门来穷奢极欲的享受着。若以此时来算起的话,这群信奉腐败堕落美学的贵族公卿们,也只有剩下百来年的好日子可以过了。

      挖坑回填是美德.
      有坑不填也是德.

        2011-10-2 23:52:58
        回到顶部
        北條流雲庵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北条家督从五位下左京亮
        身份:城主
        言论:1826
        入籍:2003年11月2日
        发贴心情
        第四话
        夕阳西下的摄关政治

        灾难频传的村上天皇时代
        平将门在坂东自命「新皇」而被平贞盛讨伐,藤原纯友在伊予也被逮捕而自杀于狱中。但是两人空前的叛乱却未能给平安朝廷里以藤原氏一族为主之统治阶层有所警惕。

        藤原北家的人一样是忙着将女儿往天皇怀里硬塞,只要能够让下任的天皇有着藤原北家的血缘,他们一族就能继续的总览朝政,过那荣华无尽的日子。至于其它贵族公卿们,不是忙着跟藤原北家进行台面上与台面下的政治斗争,就是依附在藤原氏之下继续的享乐。

        「承平天庆之乱」平定后,老太政藤原忠平以朱雀天皇已年长,自己又上了年纪为由,辞退了「摄政」一职。朱雀比照宇多天皇时任命藤原基经(忠平之父)为「关白」之前例,将其升任为关白。

        忠平为人不似其父基经那样跋扈,也没有其兄时平那样奸险,当时的人称他「老成持重,众人钦服」。朱雀升任忠平为关白后,就在其母稳子皇太后(忠平之妹)的安排下禅位给亲弟成明亲王。成名亲王继位后就是村上天皇。

        村上天皇当政的时候,老关白藤原忠平以七十岁的高龄驾鹤西归,皇太后稳子不久后也跟着去世。村上并没有继续的任命藤原氏的公卿为摄政或关白,因此名义上算是能亲自掌政的天皇。加上他曾经推动数项改革措施,因此日本史上称其统治的期间为「天历之治」。
        [图一]

        不过那是因为长期以来有太多代的天皇都在藤原氏的掌控之下,所以像村上这种难得能够亲自掌理朝政的天皇理所当然要大捧特捧一下而称之为「治」。

        实际上村上的时代里,改革既无成效也多受诟病,而且天灾频繁人祸不绝。这段时间京都前前后后发生了十九次的大火,不但京里各街道上的民房官宅被焚无数,甚至还有皇宫内里也发生大火,府库里的武器与典藏的文物,还有历代的重要政务文书通通附之一炬。

        除大火之外还有连月不断的豪雨,连带引发京都旁的两条河川暴涨泛滥。等到洪水退后又是因为遍地死尸而爆发瘟疫。

        连续的大火不只烧掉以上所说的那些东西,最惨的是连传国三神器「草薙剑、八坂琼勾玉、八咫镜」也烧成一堆破烂───不过这三个神器早就是复制品,烧了其实也没那么要紧。可是把象征性的神器给烧了这个罪过还是挺大的,村上天皇不得不派亲信大臣前往伊势神宫向历代天皇神灵告罪。
        [图二]

        而且连续的大火与其它灾难把村上的胆子也给烧没了。他曾对臣下说:「朕无德而居尊位,故而天常降灾以为惩」。京内的一处离宫名为「冷然院」他也觉得名字取的不好,因为「然」这个字是从「灬」(火)部,怎么看都让他联想到「燃」这个字,于是就改为「冷泉院」。后来他儿子宪平亲王便以冷泉院为居所,继位后是为冷泉天皇。

        村上虽然说是亲政,但是朝中有权势的大臣依旧都是藤原北家的族人担任。当时藤原北家的人依旧仿效先人所为,各自把自己的女儿塞入后宫之中,只要能够生下男孩,就算是拚了老命也要把这个男孩给扶起成为下任的天皇。

        藤原忠平的次子师辅将女儿安子送入后宫颇受村上的宠爱,而藤原南家出身的中纳言藤原元方也把自己的女儿佑姬塞给村上。后来两家的女儿都有喜传出。据说这两家的女儿将要生产的时候所发生了一件事情,使得两方的父亲结上了梁子。

        当时佑姬先产,生下了广平亲王,于是元方喜不自胜,以为未来必定是由广平继承大统,他也能以天皇外祖的名义任关白行摄政之事,成就他那人臣之极的野心,也达成完成他先祖代代以来要踢下藤原北家的宿愿。

        但没想到安子生产的那天正好遇上了「庚申日」───这是从我国传过去的习俗,过去道教说这天人不能睡,睡了肚子里的「三尸虫」会飞去天庭跟天帝打小报告诉说此人平日为恶之事,于是天帝听到后会不爽而让阎王在生死簿上把这个人给折扣阳寿。为了不让三尸虫跑出体外上天庭去当「报马仔」,所以朝中的大臣都会聚在一起赌双六玩个通宵。

        众人大赌双六之际,元方意气风发不可一世。整间大厅都是他一个人在那边么五喝六的大声喧闹,这让刚好晚些来到堂上的师辅看了心里极度的不爽,有心要杀杀他的威风。正好轮到跟元方对赌的那人掷骰子时,师辅走了过去拿起骰子说道:「这把且由我来掷好了!生了儿子很了不起么?看我这把一掷双六,我家安子也生个儿子!」

        一掷下去果然双六,众人大惊之际后宫此时又来报说安子已产,生的是个男孩。当时安子与佑姬虽然都是在后宫但是地位却有不同。安子是「女御」而佑姬则是「更衣」,女御的地位比起更衣自然是要高的多。那个时候是个「子以母贵」的时代,母亲地位高的皇子才有可能继任为天皇,地位不高的皇子别说是继承大位,搞个不好都有可能降入臣籍连个亲王都当不成。

        藤原氏再度卷土重来
        三个月之后安子所生的男孩宪平亲王果然被立为东宫太子而安子也顺利成为皇后,这下元方可就从天堂一跟斗摔进了地狱。他受此打击后就病倒,天天都喃喃自语的诅咒着师辅,没多久就带着遗憾一命呜呼。

        元方死后没多久佑姬也跟着死去,于是安子与师辅有宪平皇太子这块宝在手,兄妹俩人联手掌控着朝中大局。不过,这个宪平虽然看上去眉清目秀的,但实际上却是个脑子有问题的人。他从小就有许多常人不能理解的行为;譬如说喜欢一个人爬到屋顶上去踢球,或者是拿着火种在宫里面纵火。

        有一次村上命他去远方参拜神社,参拜完毕后照例要写信传回报告,结果他竟然在信的末端属名花押之处画了一根男人的「命根子」。当时的人都认为这是元方与佑姬的冤魂缠身报复所致。
        [图三]

        但其实检视历代天皇的婚姻关系可以知道,大和与奈良时代时的天皇几乎都是与姐妹或者姑姨通婚,到了平安朝之时虽然没有如此,但是长期与藤原北家通婚之下,亲上加亲甚至三等亲之内通婚也是常事。

        这么长久下来这家子的遗传基因组注定会钝化,基因缺陷的危险状况已经是常人的好几倍之多。因此诸如不孕、特殊疾病、智能障碍等等的现象就层出不穷。

        村上天皇死后,这个神经兮兮的宪平皇太子就继任为冷泉天皇。谁都知道他除了一些生活琐事与「行房」还能「自理」之外,其它的事情他是一件都做不来,更何况是朝议这种重事,所以朝政又再度落回藤原一族的手上。

        这时候师辅与安子都已去世,掌政任关白的是藤原忠平的长子藤原实赖。实赖与其父忠平一样都是老成持重那一型的人,朝政在他手上也处里的很正常。不过藤原北家这时候有个眼中钉出现了,那就是官任左大臣的源高明。

        源高明虽是醍醐天皇之子,但却因为庶出之故而无奈被降为臣籍,后来就成了醍醐源氏之祖。他在村上的时代很受村上的重用,而且冷泉的亲弟为平亲王是娶他的女儿为妻。这时候谁都知道冷泉这个脑子有问题的人早晚会被拉下来,而且冷泉能不能生的出儿子也很有问题。

        在此情况下那继任的人很有可能是从冷泉的亲弟为平、守平两个亲王里面挑选。为平亲王据说天资聪颖,除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外也深通汉学诸般典籍。如果要立为东宫皇太弟的话,那为平亲王的呼声是最高的。

        可是若是由为平继任为下任天皇的话,加上他与源高明之女所生下新的皇子,那以后就会变成由源高明成为再下一任天皇的摄政。这样一来藤原北家数代以来以外祖的身分行摄政之事的特权很可能就此断绝。

        真的是「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这当然是藤原北家上下都所无法忍受的事情。于是就效法他们的先人藤原时平斗倒菅原道真的老榜样,在安和二年诬告源高明预谋废立,并且找来许多「假证人」为证,让他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

        源高明知道自己是斗不过精于使诈用计的藤原一家,索性乖乖的被流放到九州岛太宰府去。多年之后,才在实赖的侄儿藤原伊尹的「良心发现」下把他给放回来。史称此事为「安和之变」。

        藤原氏兄弟阋墙
        有句名言叫「打倒外敌之时也是内哄开始之时」。安和二年的「安和之变」后,疯癫的冷泉天皇就被拉了下来。继位的是守平亲王,进号为圆融天皇。

        而冷泉以太上皇的名义继续的住在宫里;他还是一样的不正常,每当有火灾的时候就特别兴奋。不过他还是生了几个儿子,其中长子师贞亲王还被圆融立为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花山天皇。至于藤原北家则是由藤原师辅长子伊尹传到了的次子兼通手上。
        [图四]

        兼通还有个弟弟叫兼家,两人素来不合。两人的老大哥伊尹死后没有明说由谁成为当主来升任关白,不过兼通早有准备防着这一天。他在村上的时代就预留有安子皇太后的亲笔谕信。

        这封信里面说世间的道理是长幼有序不可错乱,家业的继承也理当如此。如果长兄亡故那理所当然应由二兄(这边就是指兼通)为继。他拿出了这个暗藏已久的法宝后,圆融就依此任命兼通为关白。

        两兄弟的争执虽然分出了高下,但是兼通总认为他这个老弟绝对不会就此善罢罢休。于是兼通死前出了最后一招───把兼家的官位由从三位右近卫大将给拖下来变成正四位下治部卿。而且关白这个位子就便宜给他的堂兄藤原赖忠(藤原实赖的长子)。

        前面说的圆融把皇太子的位子留给他那个脑袋有问题的哥哥冷泉之子师贞亲王。兼通兼家两兄弟内斗的那段时候就让圆融倒尽了胃口,后来干脆写诏退位让给师贞。师贞继位后是为花山天皇。据说花山多少还是遗传了他老爹冷泉的那种不正常,每当发作起来的时候谁也不知道他会做出什么事。

        因此就有传说他在继位大典的那时候突然脑子「短路」,竟然把一旁伺候的女官拉到身后的屏风里面除衣退衫风流了一阵,然后才把大典仪式完成。最惨的是他每次发作完了后都失忆,自己干过什么事都不知道。

        不过花山虽然精神有病但却心地仁慈而且精通诗歌、绘画与建筑,而且还跟他祖父村上一样颇关心政事。他继位后发现全国庄园几乎都在藤原北家一族的掌控之下,且「不输不入」已经变成一种常态,长此以往一定会把整个国家给毁了。

        花山有心想抑制藤原一族与全国庄园之间的连结,好遏止正逐渐扩大中的藤原北家旗下所属的寄进庄园。在他的得力助手藤原义怀与藤原惟成的帮助下,花山发布了「庄园整理令」。除此外还重新整理物价与货币对金银的兑换等革新的政策。

        与但是这个行动很快的就被卷土重来的兼家给知道。兼家哪能如忍这些事情继续下去,于是先下手为强抢先发难,暗中让自己的儿子道兼趁着花山的宠妃袛子病故的机会,让他鼓动那三寸不烂之舌劝诱花山剃发为僧。

        道兼因为身为花山的侍从之便,早晚随侍在侧。几天下来花山果然被他说动,把传国神器趁夜搬去东宫后离宫剃度去。花山出家后就再也没有还俗或居于宫里,他喜欢四处云游说法,真的做到「舍弃王者身而安比丘律」,因此当时的人都很崇敬他。

        他出家后仍然热衷创作和歌,四十余岁时在花山院菩提寺安静的圆寂。比较起他那些父兄叔侄起来,不知有多逍遥自由不受拘束。

        自我毁灭的藤原伊周
        骗走花山天皇后,兼家让他女儿诠子与圆融天皇所生的东宫太子怀仁亲王继位为帝是为一条天皇。江户时代的水户藩二代藩主德川光圀(就是民间俗称的水户黄门)所著的大日本史里面称赞他是「垂拱而治之圣主」、「诸般政务皆博群臣之议而行」。

        只是实际上,朝政大权都操在他外公兼家与那几个舅舅手上根本轮不到他去操心,就算他想操心也绝无机会可操。在藤原氏的掌握之下的天皇只要乖乖的当个称职的揆儡即可,太有主见的话反而不是好事。

        一条个性内向也没权力欲望,只喜欢写诗作和歌与吹笛子。在他的任内颇为奖励文学,就连后宫女官他也多鼓励去写作诗歌,于是带动了平安时代的女流文学之始。

        这样一来兼家也乐的轻松,无需要刻意去防备,只要计划怎么把女儿往宫里塞就好。兼家死后,继承关白之位的是他长子道隆。而把花山天皇骗去当和尚的道兼则是老三,老五道长个性稳重行事低调,众人都没有想到日后藤原北家将会在他的手上攀上荣华的最高点。

        道隆继位关白后就刻意的栽培他儿子伊周,颇有要把关白一职给紧紧抓在手上的趋势。不过道隆命短福不长,四十几岁的时候就一命呜呼。他那刻意栽培处处维护的儿子伊周这时就不安分了起来。

        依照当时的惯例,兄死若子幼的话通常是下面的弟弟继承,因此老三道兼便认为关白一职非他莫属。但是伊周是个被宠过头的纨袴公子,而且跟一条的中宫皇后也就是他老妹定子感情很好,于是成天左求右求的托他老妹在一条的面前说好话举荐他。

        不过当时整个藤原家族都认为要长幼有序,让他三叔道兼来继位比较妥当。而且一条的母亲诠子皇太后也认为应该如此,况且伊周对她颇不放在眼里又嚣张的很,在家族之中名声也没好到哪国去,因此就动了念头想修理一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侄子。

        一条平时就对他这个老娘十分畏惧又言听计从的,所以就算老婆怎么说都不敢随便的下决定来扶助这个舅子。后来在诠子皇太后的安排下果然让道兼当上了关白。

        不过道兼比其它老哥道隆来是更加的没福分。当上关白还没十天就两腿一伸的挂了。当然这时最爽最高兴的莫过是伊周了。既然族中舆论都认为道兼应该继位那也就算了,现在道兼暴亡,那关白理应由他来担任才对。不过他却没想到三叔道兼虽亡却还有诠子这个亲姑皇太后幕后坐镇,万般事情还轮不着由他说怎样就怎样。

        大概是诠子真的很看不爽这个侄子,道兼死后她又做主让他五哥道长来继任关白、成为「藤氏长者」统领整个藤原一族。就这样连续两次都撇下伊周,这怎能不让这个本来就被宠翻掉的年轻小毛头气的跳脚?于是他便公然的咒骂这个老是跟他作对的亲姑,甚至私下找来密教僧侣施法诅咒道长与诠子皇太后。

        伊周与其亲弟隆家两个是出了名的顽劣家伙,有次在大路上隆家的车仗跟他五叔道长的属下发生了些纠纷,竟然就在京城里面聚众斗殴。隆家还凶的很,动手砍死了道长的属下后扬长而去。前关白藤原实赖的孙子实资看不过去,就曾在朝堂上大骂伊周说:「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像你这样顽劣,以后还会有好下场吗?」

        当时的藤原一族就这样冷眼的看着这对兄弟继续胡闹,等着两兄弟自食恶果,一族内没有人愿意跟他们打交道,更别提出面帮助他。这时除了皇后定子还愿意帮她这个劣根性极重的老哥外,其它族人看他跟到鬼一样唯恐避之不及。长德二年(公元996年)伊周果然闯出更大的祸来,这次大祸终于导致了伊周彻底的垮台。

        出了家的花山太上皇虽然云游四方,不过他若回京时就会绕去她爱妃阺子的娘家,也就是当时已故多年的右大臣藤原为光的府上去坐坐,与为光的儿孙闲谈聊天再诵经祈福。这时候刚好伊周与为光最小的女儿有暧昧,所以经常私下进出为光府上当起了入幕之宾。

        这一天恰好花山先来,茶叙之后就离去。才刚走出府邸,就被远远走来的伊周看到。伊周这个没脑子的一看这画面马上就无名火烧万丈高,当下以为花山也看上为光的小女儿跟他抢女人,于是转头跑回家去把老弟隆家拉出来一起去找花山算帐。

        隆家虽然是当时闻名的神射手却也是个脑袋简单的蠢货武夫,他老哥怎么说他就怎么信。两人跑回为光府邸附近绕了一下终于找到还没走远的花山。隆家这时带有弓矢,在伊周的鼓动下一箭射去正中花山。

        所幸花山身材瘦小而袈裟宽大,那箭穿过袈裟的大袖子却没伤着花山,可是旁边倒霉的随从却被这突来的一箭给穿心毙命。这时花山的其它随从与护卫一拥而上把这两个胆大包天家伙给逮个正着,立刻执交官府监下。史上称此事件为「长德之变」。

        这下伊周兄弟闯下大祸而且没人可救。有司审问之下后判决,伊周辱骂皇太后、鼓动隆家袭击花山太上皇、私行咒术诅咒皇族与当朝大臣三大罪同下,按律得个「斩」字,得去京都外围的六条河原旁挨上那一刀。

        定子皇后知道消息后顾不得还有身孕,立刻去跟她姑母兼婆婆的诠子皇太后哭跪求情。定子求到没办法,一急之下就把自己头发剪了愿意出家来替兄长赎罪。一条当时也在场,心疼爱妻之下于是也跟着帮说情。

        老人家禁不住儿子媳妇的再三恳求只好答应让一条去赦免伊周兄弟。一条难得一次可以做主下旨,一作主竟然就是要救自己大小两舅子的小命,真是情何以堪。于是在一条的特赦下罪减一等,伊周兄弟两人流放太宰府。

        虽然两兄弟保住了条小命,但两年后遇赦回京后就再也进入不了政权中枢而长坐冷板凳,可真的是应了藤原实资所说的「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伊周完蛋后道长就毫不客气的以摄政之名总览朝政,这时候再也不会有不长眼的家伙会跟他争权。

        藤原道长的繁华之梦
        道长一生终究没有担任过关白,但是他从年轻时的侍从开始往上,伊周垮台后由右大臣、左大臣兼左近卫大将等依序升任,最后当到太政大臣行摄政之职,其权势之大夸称藤原一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他的任内藤原一族之权势达到最高点。他的女儿里面,长女彰子在定子皇后死后成为一条天皇之皇后,次女妍子为三条天皇之后。四女威子为后一条天皇之后,六女嬉子为后朱雀天皇还是东宫太子时候的太子妃但不幸早亡,后来追封为后。当时人称他「一门四后,隆宠极盛」。
        [图五]

        道长运用强迫将女儿塞给天皇立为皇后,之后所生之子在立为天皇而以外祖之身分摄政的方法,前前后后共控制了五位天皇。而整个朝政也被他一人给牢牢的掌握住。自藤原基经以来所形成的摄关政治在他手上攀达了最顶峰。因此还有人称这是:「摄政即为天子身,天子身从摄政座」(摄政就是等同天皇,而正牌的天皇也要听他这个摄政的话)。

        据说道长志得意满之时曾吟诗一首曰:「今世何为故,荣华集此身;见月有盈亏,独我无浮沉」。一直跟他作对却始终无法动摇他分毫的政敌藤原实资听到这首诗后在日记里写道:「其言娇奢不谦,为人臣专横者莫如此甚也」。但是他的确有那个资格可以如此骄傲而俾倪群臣。

        道长的父兄与儿子们不是关白就是摄政,四个女儿都成为皇后,一门上下在朝任官可豋于朝堂者超过三十余人。而他掌握朝政长达三十余年,三十余年间也从未遇有大乱,虽然天灾与小动乱不断但他根本不放在心上。

        而且他的摄政府内所私立的行政机关「政所」,签发出去的御教书与文牒等比太政官符以及天皇玉旨还要有权威性。加上手中所掌有的寄进庄园遍及全日本各地,财富之雄也是傲视当时所有贵族公卿。

        韩寇与刀伊入寇
        道长执政之时国内虽无大乱,但是边境却发生了一场外族入侵的骚动。这就是有名的「刀伊入寇」。所谓的「刀伊」,是由邻近的朝鲜半岛所传来的说法,指的是在朝鲜半岛与我国东北地区边境的那些未开化的女真人。日本取朝鲜半岛所传来的读音配合汉字而记载成「刀伊」。

        这些被称为刀伊的女真人,翻越东北的长白山脉进入朝鲜半岛的东北地带与东面沿岸定居,并且靠着俘虏那些农耕的朝鲜人为其农奴种田与四处的劫掠来为生。后来逐渐的学会了操帆驾船的技术后,仍不改其野蛮游牧民族之劫掠天性而成为了海盗。除骚扰朝鲜半岛的东南沿岸外,也开始袭击对岸日本九州岛海域的日本船只。

        不过在此之前,日本九州岛与高丽半岛之间的对马海峡就从来没有平静过。远在我国唐高宗时期援助新罗消灭了百济与高丽统一整个朝鲜半岛后,因为新罗向来视日本为妨碍朝鲜半岛统一与有入侵野心的敌对者,所以纵容其水军与沿岸海盗多次入侵九州岛劫掠。前后总计有四次,分别是弘仁四年(公元813年)的「弘仁韩寇」,新罗海盗入侵丰后的沿岸小岛后被当地的土民合力擒获。
        [图六]

        贞观一十年(公元869年)的「贞观韩寇」,新罗海盗入侵丰前的博德湾一带掠夺运送棉绢的年贡船,结果被太宰府的水师给全部逮捕,之后发配置陆奥成为囚俘。新罗要求太宰府归还海贼被拒,便令人传话恐吓太宰府说:「将起水师兵伐对马岛」并且开始大规模的水军操练。平安朝廷闻报后派遣名将小野春风等人领军进驻对马岛镇守,之后证明只是新罗的虚言恐吓而已。

        宽平五年(公元893年)的「宽平韩寇」,新罗海盗入侵肥前、肥后、对马等地,上岸烧毁村落抢劫储粮,等太宰府派军到达追捕时已经撤走而无所获。次年宽平六年(公元894年)又来一批新罗海盗上岸劫掠,这批不同以往那些小单位的海盗,而是人数众多有规模组织的船团。

        经太宰府动员北九州岛的防卫力量击退后才发现这批海盗里面多数是新罗水军,领头的就是新罗的水师将军。经讯问后才知道原来是新罗经年大荒,所以新罗朝廷直接许可这些为饥荒所苦的军民前往九州岛劫掠,并且还提供船舰、兵器等必要之物。

        平安朝廷得报后大怒;你家饥荒是你家的事,竟然把脑筋动到我头上来了?于是下令太宰府严加防备,并且拒绝任何新罗的官派使节入境换俘,然后把这些人通通发配到遥远的陆奥及出羽成为囚俘。

        最后一次的韩寇恰好是藤原伊周被流放太宰府的次年长德三年(公元997年)的「长德韩寇」。朝鲜半岛南岸猖獗的海盗侵入九州岛南部的萨摩国与所属的庵美大岛等处,这次也是袭击发生没多久就被赶来的太宰府军给逮捕,请且从船上起出了许多宋朝贸易船的货品。这时才知道他们也有在对马海峡与附近海域袭击宋朝来日本的贸易船只。

        二十二年后的宽仁三年(公元1019年)四月,前面所说的这群「刀伊」集合了五十余艘的海船,侵入了对马、壹歧两岛大抢特抢,壹歧国司还被杀害。之后这群刀伊又转向在筑前登陆后四处抢劫与焚毁村落后从容离去。过没多久他们又从博德湾上岸,几乎抢光了邻近地区的各村落。

        这时候被贬到太宰府官任太宰府权帅的藤原隆家(就是二十多年前拉弓朝出家的花山太上皇射了一箭的那位)总算做了件在历史上具有正面意义的事。

        由于当时的平安朝廷早已经没有优势的武力,就连西面防卫重镇的太宰府也一样,所以隆家他大量的动员北九州岛有实力的豪族武士团之兵力前往讨伐。激战数日后总算将这群刀伊击败,大多数刀伊不是当场战死,就是被俘后斩首,只剩下少部份残兵驾船逃去。而这些响应隆家号招的豪族武士团就是两百多年后在九州岛第一线奋勇对抗元朝入侵大军的九州岛武士团的祖先。
        [图七]

        这时平安朝廷一度以为这些刀伊是跟以前那些新罗海盗一样,是经由新建立的高丽朝鲜所允许的越境劫掠。之后经过秘密前往高丽朝廷调查后才知道这些人并非高丽人而是由东北长白山越境而来的「刀伊」。

        后来高丽朝廷也出兵讨伐这群女真刀伊,救出数百名被掳走的对马、壹歧之居民遣使送还给太宰府以示友好。而藤原隆家也致赠来使三百两黄金来当做感谢回礼。

        就如同承平天庆之乱那样,平定动乱的武力再度使用了地方上的豪族武士团,因此如同关东、西国的武士团那样,九州岛的武士团也藉此得到了发展壮大的契机。可是谁知道四百余年后轮到九州岛一带的日本人成了「倭寇」,不但抢遍了朝鲜半岛沿岸,还抢到我国的东南沿海来。比起这些「韩寇」、「刀伊」还来的凶,也来的狠。

        也就是由于藤原隆家与九州岛武士团的奋战,才使得远在京都的道长与藤原一族丝毫感受不到大动乱将至的危机,继续的过着那繁华豪奢的好日子。虽然藤原一族在道长的时代达到了荣华无双的最高点,道长他本人都骄傲的说:「见月有盈亏,独我无浮沉」。但是「月盈则亏,势满必衰」才是人世间永不变的真理。

        这位被尊称「御堂关白」的幸运儿藤原道长在万寿四年(公元1027年)死去后,天下就开始逐渐的动乱了起来。而他的儿孙也一代不如一代,先是被院政架空了摄关制度的各种权力,再来就被新崛起的伊势平氏给彻底压制与取代。道长的荣华之世,不过是古代贵族王朝的最后一道回光返照罢了。紧接着豋场的,就是两大军事贵族源氏与平氏血淋淋的百年争霸交锋。

        挖坑回填是美德.
        有坑不填也是德.

          2011-10-2 23:59:19
          回到顶部
          北條流雲庵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北条家督从五位下左京亮
          身份:城主
          言论:1826
          入籍:2003年11月2日
          发贴心情
          卷二 源平百年争霸

          第一话
          源平交锋的前哨战-平忠常之乱

          平忠常作乱
          后一条天皇万寿四年(公元1027年)权势凌天的「御堂关白」藤原道长死后的来年长元元年(公元1028年),坂东突然传了封反叛的急报到京都,说是下总国前国司平忠常起兵袭杀了同族的安房国司平惟忠,并且进攻上总国府衙。

          自从有了「承平天庆之乱」之时平将门在坂东据地反叛自命「新皇」的惨痛前例,现在坂东又闻叛报怎能不让这班享受奢华已久却毫无应对能力的贵族公卿惊慌失措?

          回头先说起平忠常,这人也是跟平将门有渊源的。忠常的祖父平良文是平将门之父平良将的亲弟,将门把整个坂东给掀翻了天的时候良文很幸运的没有被牵连到太多,等将门被平贞盛给宰了的时候他就趁机开始兼并将门的原有领地庄园。

          自良文、忠赖到忠常三代以来,一家子在坂东不断的拓展势力。其势力之大,竟然连平定将门作乱的贞盛后代也无法与其相比。忠常自身在上总有许多庄园领地,而且藉由下总国司的职务之便又控制了许多下总国的国衙领,甚至还把势力深入了常陆与安房两国,可以说过去将门的领地庄园泰半都是在他的掌握之下。

          忠常所控制的领地里,有太政官符或者摄政府文书护身的可以「不输不入」的就不纳税纳粮,至于那些没有东西护身得乖乖纳税粮的他也照样一毛不缴一升不交。

          因为他与藤原道长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关白藤原教通攀上关系,不只地方上没人敢惹,就连朝廷中央也无人可以动他分毫。长久之下可以说在地方上是越发嚣张跋扈,甚至学起了他堂伯将门那样包庇土豪劣绅,成为坂东一带恶霸们最大的靠山。虽说是官派国司,实际上跟黑道头子已无两样。

          长元元年忠常与安房国司平惟忠不知何故起了争执,不过怎么看都肯定跟包庇那些流氓恶霸与拒纳粮税有关。据说是争执结束后忠常就跑回领地内大点兵丁,一群「黑道大军」在他领头下杀入了安房国府衙,把丝毫没有防备的惟忠与其一家给乱刀剁碎了。之后忠常还不能泄恨,又一把火把安房国府衙给化成堆灰。

          这比起他堂伯平将门来说可还要狠毒凶残的多了。在宰了惟忠一家又火烧安房国衙府后,忠常一不做二不休转头北上攻打上总国府衙。接战后不费吹灰之力就压制了上总国府衙,上总国司县犬养为政偕同妻小仓皇逃回京都。上总、下总等境内的豪族多数加入他的旗下,至此开始正式的反叛作乱。

          平直方奉命讨贼
          收到叛报的平安朝廷这时候已经是藤原道长之子藤原赖通主政的时候。赖通为人保守不知变通,以往他老爹道长在世的时候虽然已经把家业交由他继承,并且也升任为关白,但是道长精力旺盛的超乎想象,无论朝廷上的政事还是家族里的各项事务之决断权等的权力还是一把死抓着不放。

          不过赖通倒也乐的轻松当他的模范公务员与好儿子,每天上朝听政后准时回去把政务政令恭敬的交给他老爸去处理签批与裁决。所以等到道长两腿一伸后没事也就罢了,一但碰上这等的大动乱,当然就会连一点点的应对能力与危机处理的手段都没有。

          这时赖通只能大会群臣要求推派能够领兵前去镇压的大将。几番讨论之后,众人推举出平直方、源赖信、平正辅与中原成道等四个人选。
          [图一]

          右大臣藤原实资极力推荐源赖信是个有将才能够统军平叛的大将人选,但是赖通马上就否决掉。否决的实际理由很简单,实资在他老爸当政的时候再三的作对唱反调,所以横竖的算来都称的上是赖通这一家的对头,既然是对头提出的建议那怎么能听?所以就当朝否决掉。

          后来从剩下的三人里面再议之后决定以检非违使右卫门少尉平直方与检非违使左卫门少志中原成道为追讨使共同领兵去讨伐。至于会选择平直方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平直方的曾祖父就是消灭平将门平定承平天庆之乱的大功臣平贞盛。这次既然又是平家的人在带头作乱闹事,那仿照以往那样也交给平氏同族的人去对付一定就没错。

          但是这个世界上就从来没有事情是那个「一定」与「必然」的。出发没多久,两员统兵大将就少了一个。中原成道根本就不是能够带兵打仗的料,更兼他胆小懦弱至极,竟然借口他老娘生病无人照顾而滞留在美浓不肯前去坂东。最后只剩下直方一个人咬牙硬上,自己带兵到达坂东跟忠常交战。

          结果直方带领的讨伐军士气低落,装备粮草也都不足,接战后只能勉强打个平手而已。至于忠常既有地利之便又有充足的粮草后勤与经营已久的据点,面对这种士气低落而后勤又不充足的讨伐军竟然也不能取胜,这就表示他的领兵作战能力未必能有多上的了台面。

          不过两方这样持续的你来我往不能分出胜负,一年下来就把房总三国(即安房、上总、下总三国之合称)给搞到烽烟四起民不聊生。次年长元二年(公元1029年)年初时,赖通下达北陆、东山、东海三道诸国的动员令招募豪族出兵参战。又这样的打到年底还是不分胜负,战火波及范围已由房总等地蔓延到常陆、下总、武藏等国。为了让事情多少有个交代,年底十二月的时候就把那个躲在美浓屁股生根不动的中原成道给解职招回京都问罪。

          这时候的战事仍是持续胶着,常常国府衙抢回来不久又被抢走。其它的地方也这样,一个进攻另一个就退走。所以长年的战乱让当地的田地超过九成都荒芜化,以至于粮食短缺饥荒大起,后来派遣去下总的国司藤原为赖都因缺粮而饿死在当地。被搞到没办法的赖通只好拉下脸来从了实资的建议,在长元三年(公元1030年)九月把直方给叫回京都,改派源赖信为甲斐守兼追讨使前去坂东接替指挥。

          源赖信临危授命
          源赖信会被藤原实资看上不是没有道理的。赖信的大哥就是传说中斩杀了大江山上作乱的大鬼「酒吞童子」与吃人无数的大妖怪「土蜘蛛」的勇者武将源赖光。赖光实际上是前关白藤原道兼的护卫官,因自己所领有的庄园领地在摄津国多田,因此赖光这一家门被称为「摄津源氏」。

          而赖信与其兄一样都是侍奉道兼的护卫官,但是他的庄园领地则是在河内国壶井,因此赖信的后代被称为「河内源氏」。两兄弟同样都是当代有名的武人,不但名满京都,在地方上也是威名颇盛的一方豪强世家。
          [图二]

          赖信到达甲斐后,在当地调动聚集了地方上的豪族兵力与整备粮草兵饷,一切准备就绪后才发兵越过足柄山经由相模、武藏到达了上总。忠常知道这个对手不好惹,于是就据守着老巢伊志的庄园隔着鬼怒川与赖信对峙。

          赖信一开始的时候也不急着动兵。俗话说:「讲和为上,罢战为强」,能不动刀兵就解决事情才是最上等的作法。他听说忠常的长子出家为僧,于是就派人把此人给找了出来面谈,希望他前往伊志说服忠常投降,和平的来解决这件事。

          这名法师也是通情达理之人,知道这件事件都是自己老爸所惹出来的,于是当下就答应了赖信前往伊志去说降。赖信以为这件事情可以就这样圆满的收尾,谁知道那位法师讲了之后根本没用。

          凭借着暴涨的鬼怒川为天堑的忠常根本不把赖信放在眼里,对这个法师儿子的苦劝不但完全没听进去外还把他给赶了出去。赖信知道后大怒,决定动手来解决这个不知道好歹的平忠常。

          此时跟随赖信出征的,还有他的长子源赖义。这个源赖义自幼筋骨强健能开得硬弓,而且还从其父赖信那里学会了一身百步穿杨的好弓术。更兼他胆大心细勇猛过人,对赖信来说可以算是先锋领军的不二人选。

          赖信知道忠常此时的王牌就是这条鬼怒川,少了这条川那他的斗志、自信与士气起码会损一半以上,所以他分拨了最精锐的百余骑给赖义,让他趁夜的时候为先导军强行渡河过去。而他自己则统帅本部的兵马连夜绕远路从下游水流较不湍急之处越过后再往回走合兵一处把伊志给包围。

          忠常这边由于太过自负,夜间的巡哨等防守的工作做得奇差无比。等到了一早醒来才发现赖义的先导军已经到达庄园门口。这时忠常急忙上箭楼观看情况时不觉大笑,不过就这区区的的百余骑而已竟然也想要来包围攻打。
          [图三]

          正当他还在耻笑赖信无谋之时,赖信的本部兵马已经顺利抵达与赖义合兵一处,把整个庄园给围个水泄不通。而邻近的那些跟随于忠常一起造反的土霸地主们知道后也都吓的把庄门关上,这时候的他们都很清楚了平忠常即将完蛋的事实。

          这下果不出赖信所料,忠常当场斗志全消完全猖狂不起来。跟他堂伯平将门比起来,他实在是个没出息到极点的家伙。

          当初将门的石井庄园被贞盛秀乡联合军给重重包围起来时,仍旧率领着少数的手下冲出去决一死战。而且以两方兵力差距之悬殊竟然还陆续的击破联合军的各阵军势差一点就把他们打到通通瓦解的地步,然而就是差那么一点的运气让他死在流矢下。不过怎么算都使堂堂正正的奋力决战而壮烈的战死沙场。

          可是这个平忠常不但没有开门迎战,反而赶忙着把头发给剃了换上僧袍出来投降。跟他之前嚣张的杀国司攻破国府衙的样子完全两个样。如此一来就大大的便宜了赖信,让他不损一兵一卒的平定乱事而功成名就。

          逮捕了忠常与其一族郎党后,赖信大略的安顿了一下前来参战的房总诸国豪族与解散了其它应太政文牒过来的他国援军,在元长四年(公元1031年)五月领军返回京都,可是到了六月行军至美浓国野上这地方时,忠常就暴疾而亡。

          由于天气开始炎热尸体根本就拖不回京都,可能走没几天就开始腐烂。于是赖信把忠常脑袋给砍了下来洒上盐来防腐,让美浓的国司前来会勘出具证明文件一同带回,回到京都后就挂在六条河原的大桥上示众。至于那些忠常的一门郎党,除了几个罪行比较重大的斩首示众外,其它轻一点的从犯不是下牢就是流放。

          而忠常的妻眷与两个儿子平常将与平常近就赦免了其罪,没收他大部分的庄园领地后发还故里。忠常的这两个儿子回去后就在原籍乖乖的生活,他们的后代遍布房总等地成为了房总平氏,后来战国时代的千叶氏、里见氏等武家大名都是他们兄弟俩的后代。

          河内源氏入坂东
          成功平叛的源赖信在来年元长五年(公元1032年)因其奏请其母亲的菩提寺(埋葬遗骨的寺院)在美浓,因此特别准许他升任美浓守至美浓赴任,后来又再上升为从四位上河内守。他的长子赖义留在京都成为三条天皇的长子敦明亲王的侍卫长。赖义因为有着一身精湛的好弓术而名满京都,没多久就成了京都里面最有名的武人。

          当时赖义还年轻尚未娶妻,那个浪费三年还打不垮平忠常的平直方一方面感谢源家父子帮他收了这个大烂尾,一方面也极为欣赏赖义的的一身好武艺;当然最重要的是自从平定平忠常反叛后,源家父子的官运就一路亨通了起来,若能与之结为亲家未尝不是件有利的事。于是就写信与赖信希望能将自己女儿许配给赖义。赖信了解之后也觉得这们亲事也不错,于是就下聘至直方家让赖义娶了直方的女儿。

          平直方不只嫁女儿而已,他还把他在相模国鎌仓的私人屋敷与附近的庄园当成了嫁妆一起赠送给了赖义。谁都不知道这个嫁妆竟然就此让平氏与源氏两大军势贵族的传统地盘大对换,而且也影响到了百年后日本史上第一个武家政权的诞生,更让鎌仓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日后成为了掌控天下的幕府所在地。

          平忠常的叛乱对于坂东平氏而言,除了又再一次的继平将门之乱后蒙上恶名之外,也随着他的失败致使坂东平氏在地方上的势力与控制力减弱。所以当河内源氏的势力逐渐进入坂东后,坂东平氏虽然在地方上具有传统与家族数量的优势,但却一步步的向其低头臣服,甚至在以后变成大量的将原本寄进于藤原氏的庄园
          改寄进于源氏所属。
          [图四]

          源平两氏头一场交手的结果以平氏之败作为终结,但是平氏也不是这样就彻底完蛋。平氏的主流坂东平氏虽然势力消退,但是另一支平氏却于此时如鸭子划水般的在不为人知的那一面努力奋斗,最终取得了比坂东平氏长年在坂东经营之下更灿烂的成果。

          这个时不只是地方上的豪强间势力对换与消长,在京都的平安朝廷里面也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自仁明天皇开始长期被摄关家藤原一族给压制、操控的日本皇室,历经十七代终于出现了一位企图心强且运气佳的天皇,在他的努力之下总算是扳回一成,让摄关家膨胀至极点的权势开始跌入下坡。只是此时还没有人知道,这地方与中央的形势之变动竟是大乱爆发的起始点。

          挖坑回填是美德.
          有坑不填也是德.

            2011-10-3 0:22:29
            回到顶部
            北條流雲庵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北条家督从五位下左京亮
            身份:城主
            言论:1826
            入籍:2003年11月2日
            发贴心情
            第二话
            源赖义的野心-虾夷前九年之战

            东北虾夷人的骚动
            平忠常的失败成就了源赖信、源赖义两父子的功名。父子两人不但凭借着讨伐成功的功勋而官运亨通,在地方上的势力也随着源赖义从其岳父平直方处拜领了相模国鎌仓的庄园的关系而由老家河内移往了相模。

            赖义到了相模之后以他个人的威望很快的就让坂东的众多豪族向他表示愿意追随之意。而且赖义除了个人武名的威望之外,更兼有礼贤下士广纳豪杰的气度。

            不只坂东这个地区,邻近的东海道诸国地方上的豪族听过他大名的人越来越多,不辞山重路远而来拜会他的人也一天比一天还多,可以说东日本无有人不知其名了。

            在源赖义名满东国(东日本)之际,日本东北边的陆奥国的虾夷族已经经历数代的逐渐扩张了势力,并且对于这些统治他们的「大和人」开始显露出不满与怨恨。

            所谓的虾夷人,最早的时候原来是遍居于中、东日本的土著民族的通称。最早在雄略天皇的时候,雄略曾上表向当时我国南北朝时后的刘宋(由东晋末年的武将刘裕篡夺东晋所建立的王朝)臣属,当时在陈表上有着一段「东征毛人五十五国,西服众夷六十六国,渡平海北九十五国」的句子,表示这家伙自己是东征西讨加北伐总共干掉两百一十六国的一方霸主。

            不过这都是自我「膨风」的话罢了。因为当时的时代日本也就只有一个雄略他自己所执掌的大和王朝还比较有国家制度外,其它这些所说的「国」根本就是一堆不成气候、组织与军事力又极度落后的土著部落而已,根本没有什么值得拿出来炫耀的。而这里面所说的「毛人」,泛指的就是这些虾夷人。

            随着古代的大和朝廷逐渐的往东扩张之下,这些虾夷人被赶出近畿地区的东半部往东海道、关东等地区撤去。后来大和时代后期与奈良时代,又陆续的多次派兵前往关东征伐这些虾夷人又把他们给往北赶到陆奥、出羽两地去。

            最后在桓武天皇的时代任命了坂上田村麻吕为第一任的「征夷大将军」,挥兵进入了陆奥的胆泽、伊闭等处将虾夷各部落的共主阿弓流为(这个「弓」字原字是在「弓」之下加上一横)击败,并且在胆泽建立了陆奥镇守府来统管这些虾夷人。

            这些虾夷投降之后就乖乖的接受安排在陆奥定居,只不过社会地位极其低下,而且也不得与征服他们的日本人通婚。日本当时除了虾夷人之外,还有其它各种不同的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在各地也跟虾夷人一样被监管与歧视,后来还陆续的暴发反抗骚动。

            最后平安朝廷将这些各地的少数民族通通强制移往陆奥跟虾夷人混合居住,而一些不按时缴税或犯上各种法律的日本人也往陆奥流放,于是就将他们全部通称为「俘囚」。

            这些俘囚人数聚集起来在数量上也是很吓人的,所以为了避免他们再次叛乱,于是就将他们一分为二,一半的人口留在陆奥另一半则迁移到出羽去。

            这些俘囚最初是由陆奥出羽两地的地方官员所管辖,但后来这些地方官员的管理往往不得这些俘囚的信任,所以骚乱天天都有。被这些事情搞烦了的平安朝廷干脆任命里面威望高的虾夷酋长成为「俘囚长」与「俘囚主」来管理这些俘囚们。

            俘囚不需要耕种田土也不用纳税纳粮赴各种劳役,但是需要贡献他们狩猎所得到的毛皮兽角做为特产品。除此之外,也允许他们与一般的日本人进行贸易;后来更允许他们捞采砂金,但是要缴出其大部分为贡纳品。

            在此状况之下,陆奥与出羽两地的俘囚们拥有了独立的经济体系因此势力逐渐的坐大了起来。陆奥俘囚的领袖称为「俘囚长」,代代由安倍一族世袭;出羽俘囚的领袖则称为「俘囚主」,俘囚主则是由清原氏累代所掌有。

            陆奥的俘囚长此时是安倍赖良,他这时候的势力已经大到掌握了陆奥中部的北上川流域被称为「奥六郡」的地区。所谓的奥六郡是为胆泽、江刺、和贺、紫波、稗贯、岩手等六个郡,大约是现在岩手县的全县范围。

            他沿着北上川修筑栅栏关口来向往来陆奥交易的商旅征收税金,加上本来就不用对平安朝廷缴税的状态下而累积了大量的财富。前几任的国司都知道赖良手上有兵又有钱粮是个极为棘手的家伙,于是对于他这种私设关栅拦路大收「买路财」的行为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他按时的缴纳该缴纳的毛皮兽角这些特产品也就当作什么都没看见。

            这时新上任的国司藤原登任是个死读书的书呆子,他觉得新官上任三把火,得搞些事情来给个下马威,所以他认为一个卑贱的虾夷俘囚也敢擅自设立关栅拦路收钱实在是不知天高地厚到极点,于是在永承六年(公元1051年)年初集合了三千兵马前往「教训」赖良。

            没想到部队走到玉造郡一处名为「鬼切部」的小丘陵就碰上了赖良的伏兵,一阵大杀下打的他屁滚尿流的提着裤子逃命,真的被这群蛮夷「鬼」子给「切」了。

            败逃后的登任心有不甘,联合了出羽国司平重成再度出兵攻打赖良,不过还是没能占得了他丝毫的便宜。不过至此事情已经闹大,陆奥出羽两国的国府衙的兵力都砸了下去,整件事不能不对朝廷有所交代的情况下所以就老实的呈报了上去。

            源赖义调任陆奥
            收到陆奥所传来的消息后京都的平安朝廷又慌成了一团,这时已经距离「平忠常之乱」已有二十余年,仔细算来似乎已经没有能派的上场的将领,因此根本搞不清楚要派谁去处理才比较适当。

            关白藤原赖通这时候突然想到,当初平定平忠常反叛的源赖信还留有个儿子源赖义,当初也跟随他出阵讨伐过。这个源赖义正好是相模守而在相模任官距离陆奥也很近,不如就派他前往处理。

            于是急急把这个惹祸的书呆子登任给解职敕令返回京都,同时把赖义由相模守升任为陆奥守兼陆奥镇守府将军,急急忙忙的打发他前往陆奥赴任。赖义收到转任令后很快的就收拾妥当领着一门郎党前往陆奥赴任平乱。

            到达陆奥后,赖义快速的就把士气低落的国府衙军给整顿起来,而且也从陆奥南部的各大小豪族征募了许多兵力准备前往攻打赖良。在同年(永承六年)的年底正准备出发的时候,突然有了新的报告传来。

            原来是皇太后藤原彰子卧病在床,朝廷举办了一连串的祈祷法会并且大赦天下为她增福,大赦的名单里也有安倍赖良在内。就因为这样,迫使赖义不得不中止出兵,改派使者去对赖良进行赦免宣抚。

            赖良见了使者后也很识相的表示就此臣服,并且承认自己私设关栅与起兵对抗藤原登任的罪责。他很早之前就由那些从坂东来的商旅口中听过赖义的大名,也知道他年轻时随父平定平忠常叛乱的事迹,更清楚此人不是个好惹的角色。这时候如果不趁此机会「乖」一点的话,难保之后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变动出来。

            赖良自从赖义到陆奥上任之后就一直保持低调行事的态度,对于赖义他也表现出极为恭敬的态度。賴義的名字日語讀做「よりよし」(YORIROSI),恰巧的是賴良的讀音也是「よりよし」。

            为了表示自己对赖义的恭敬之意,赖良特别把「赖」(YORI)这个字给留下,把「良」(YOSI)给改成「时」(TOKI),成了「赖时」(YORITOKI),用以表示不敢与赖义的名字完全同音而冒犯了他。

            除此之外,赖时还不定时的献上精美的皮裘与陆奥盛产的砂金献来给赖义。若有行猎之时,则猎后挑选出最丰厚的猎物来馈赠。为了巴结赖义可以说赖时是下足了本钱拚上了老力,不过这么一来可就把赖义的胃口给养大了。

            源赖义自从来到陆奥之后,逐渐的发现陆奥是超过他想象以上的富庶之国。撇开那些猎之不尽的各种猎物不说,单就那河川里几乎是掏采不完的金砂的价值就可以抵的过好几个农作收成量高的分国。

            赖义此时虽然由坂东的相模转任到陆奥,但是他在坂东所持有的庄园仍然为数众多,而坂东一带的许多豪族也仍旧的从属在他之下,故而让源赖义有了想继坂东之后将陆奥也掌握在手中的念头。

            不过要把陆奥掌握在手中的话,那些同样是日本人的南陆奥豪族们绝对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这些虾夷人。在赖义的眼中打从一开始就不相信也瞧不起这些夷人蛮人,虽然赖时拚了老命的巴结于他,但赖义仍旧是认定了赖时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陷人于罪的阿久利川事件
            天喜四年(公元1056年)的时候,赖义在陆奥的任期届满准备要与新任的陆奥国司替换前,照惯例要去巡视陆奥全境。当他进入了「奥六郡」的范围之内时,身为此处支配者的安倍赖时立刻率领一族大小前来恭敬的迎接。

            赖时不但大设宴席的款待赖义与跟随前来的随将与官员,也献上名驹、金砂、名产等贵重的礼物给赖义。而且除了赖义与这些随将官员之外,那些护卫赖义安全的随行兵卒也都分得一些赠礼。宴席上酒酣耳热之间,赖时丝毫没有发觉,这次赖义前来进行的卸任前全境巡视,将是他与其一族悲惨命运的开始点。

            当赖义一行人离开赖时的驻扎地要返回多贺城的路途中,路经阿久利川旁时由于天色已晚就在川边扎营下寨过夜。没想到半夜的时候,突然冒出一队人马突袭他们。一阵混战下来总算把这些来路不明夜袭他们的人马给打退。检点伤亡的时候虽然并没有太多人战死,但是赖义为此大发雷霆;居然有人吃了豹子胆敢在老虎嘴边拔毛,竟然敢来袭击国司的视察部队。

            这时赖义的随将藤原说贞的儿子光贞向他报告说:「方才混战之中我看到对方带头的那个人身材粗壮,月色照耀之下有闪过他的脸,那个我可以肯定是安倍赖时的长子安倍贞任。去年,那家伙曾经来我家提亲要娶我妹子,当时我们父子两人不想跟虾夷人通婚坏了一族的名誉所以当场就拒绝了。所以那个带头的一定是贞任,为的是要杀我们父子来泄愤!」

            回到多贺城后,赖义马上派人过去赖时那里要求把贞任交出来治罪,并且言明就是要将他斩首。赖时听完后大怒,立刻就将使者赶了回去。

            使者回去后,赖时招集安倍一族所有人说道:「自从他(指源赖义)来到此处后,我为了一族的安泰着想,不惜忍受着屈辱去向他低头对他献媚。今天竟然为了这种一点证据都没有的事情来跟我兴师问罪,还要把我的儿子贞任抓去斩首。是可忍孰不可忍!贞任再怎么说都是我的亲生儿子,世间上可有父亲眼睁睁的看着儿子去送死的道理吗?既然我们都这么卑屈的求安都不可得,那不如把弓箭上弦把刀剑磨利跟他决一生死!若不出战我们都会被他所杀,如果奋力一战的话或许还有活命的机会!你们意下如何,愿不愿意随我出阵与他一战?」安倍一族这时群情激愤,同声附和赖时愿意随他出战。

            赖时之死
            听闻赖时奋而起兵的消息后,赖义马上向京都的朝廷报告了在阿久利川被袭击与虾夷俘囚拒捕起兵的消息,并且求取讨伐的诏令。讨伐诏令很快的就下来了,但是赖义的任期也已经到了。

            不过前来替换的新任国司藤原良纲听闻这里的虾夷俘囚蜂起攻打胆泽城后吓的在赴任的半路上就掉头转回去,并且上奏说情愿不干了也不愿去陆奥。没办法的平安朝廷只得继续任命赖义为陆奥守兼镇守府将军负责平叛。

            赖义这时似乎有十足的把握,认为这些妖魔小丑的蛮夷绝对不堪一击。他先前已屯聚了多年的粮草,而且派人从坂东招募许多豪族出兵来支持他。在兵多粮足之下他还有一员大将,就是他的长子源义家。

            源义家是源赖义的长子,小名源太后来改称不动丸。他出生的那一晚据说赖义梦见八幡大菩萨来托梦给他说:「我有一把剑想寄放在你这里,你意下如何?」,醒来后他的妻子就生了义家。

            后来义家十四岁时举行「元服式」的地方恰好是在京都郊外祭祀八幡大菩萨的石清水八幡宫,因此当时的人都称他为「八幡太郎」或是连名一起称做「八幡太郎义家」。

            他自幼就跟随赖义学得一身神射绝技外,上阵的时候总喜欢带头冲第一个,因此年纪轻轻就已经武名远传各处。赖义除了义家之外,还收留了赖时的两个女婿平永衡与藤原经清为部将。因为他们熟知当地的地理状况,因此用两人为大军的前导。

            两军交战之初,虽然赖义这边有兵有将又有粮草,可是赖时这方也不输给他。赖时是受了长年的屈辱,儿子贞任则是蒙上不白的冤枉,为了讨回这笔帐,整个虾夷俘囚们的战意都相当的高昂且勇不可当。而且贞任本来就是个身材壮硕的猛将,上阵的时候也都以一挡百的向前冲锋。

            两方这么的激战数回下来竟然也都杀的旗鼓相当不分胜负。可是时间一拖久下来,情势就渐渐的不利于赖义这一边了。虾夷俘囚平常就惯于打猎采集各种粮食来维生,因此在广大的陆奥地区随时随地都能够获取粮食来使用。

            可是赖义这方习惯以五谷尤其是稻米为食,而且赖义招募过来坂东豪族兵力庞大,没多久长年储存下来的粮草就开始不敷使用了。

            赖义这方除了粮草渐渐不继之外,军中人心也逐渐浮动了起来。当初赖义任用赖时的两个女婿平永衡与藤原经清的时候并没有对其完全的信任,而且随着战事的胶着更显的暴躁易怒,甚至怀疑起了这两人。

            两人之中的平永衡个性比较直线条,他也知道赖义对其不信任,因此偶而会发些牢骚。可是这些牢骚传到赖义的耳中后,竟然就认为永衡是赖时派来诈降假从于他,然后再军中散布谣言惑乱军心的奸细。

            最后这种情况恶劣到最高点的时候,赖义就找了个借口把永衡给杀掉。永衡被杀后另一个女婿经清心知自己在留下来的话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于是趁夜带领自己的八百多名兵卒的逃回老丈人赖时那里去。

            平永衡被杀与藤原经清叛逃后赖义这方军心大乱,加上粮草短缺之下那些坂东来支持的豪族各各都把兵力抽回撤走,因而两军的兵力就悬殊了起来。赖义知道硬拚恐怕是拚不过赖时,这时只剩下用计谋来智取这条路。

            天喜五年(公元1057年)七月,赖义派遣气仙郡郡司金为时为使者,偷偷的越过赖时的领地往北到了津轻地区,游说津轻的虾夷俘囚首领也是赖时同族的安倍富忠由北往南与赖义一起夹击赖时。

            富忠被为时说动,愿意起兵支持,不过消息也传到了赖时的耳中。赖时听到后大怒,同族的富忠竟然敢背叛他,于是亲自带兵前往攻击。没想到才刚到津轻,就被富忠设下的伏兵给奇袭,而且还被飞来的一箭给射落马下,身旁的部属死战之下才把他给勉强救出。等赖时回到据点鸟海栅(陆奥出羽两地的虾夷部落之据点都称为「栅」)后,就伤势过重而死去。

            出羽虾夷俘囚参战
            赖时虽然已死,但是他的长子贞任与次子宗任连手共同领导领虾夷俘囚与赖义交战。天喜五年年底十二月的时候,贞任探知赖义的部队困于冰雪与缺粮等恶劣状况,于是发动旗下所有兵力强袭赖义。

            这战虾夷俘囚可以说是精锐尽出能战能打的全都动员上场了,果然一口气击溃了赖义那个已经极为虚弱的部队,并且把赖义等人团团包围起来。这时候八幡太郎义家在逆境中越战越勇,靠着他一身过人的武艺保护着他老爹赖义从乱军之中杀出条血路逃走。

            捡回一条老命的赖义还不死心,于是写急报上奏朝廷求取援军。这时平安朝廷先后派了常陆、下野与出羽等的国司前去支援。不过这些国司一则嫌路途遥远陆奥又冰天雪地的,二则认为这种仗打赢了也没啥奖赏,打输了死伤耗损的又是自己的兵力与粮草。

            所以不是去那里虚晃一枪就撤退遁走,就是借口各自国内有事留下些粮草应付应付然后闪人。赖义知道这些家伙都不能依靠,所以也从未对他们抱有任何的希望。此时赖义想到了最后一计或许可以挽回颓势甚至逆转获胜,那就是联合位在出羽仙北的虾夷俘囚来支援他。

            一如陆奥的虾夷俘囚是由安倍一族所领导的,出羽的虾夷俘囚则是由清原氏所指挥。当时的清原家的当主是清原光赖,他接见了赖义所派来的使者后考虑再三后终于决定参战。在康平五年(公元1062年)七月的时候指派了他的亲弟清原武则为总大将,率领清原一门郎党与一万多名的兵力浩浩荡荡的从出羽向东来到陆奥与赖义会合。

            赖义这时候的兵力只剩下三千人左右,跟清原武则的一万援军根本无法相比。虽然说所有人都是统归于总大将赖义的指挥,但是实际上赖义反倒得看武则的脸色才行。

            赖义将这加起来总共一万三千之数的大军分成七阵。第一阵由清原武则的长子武贞指挥。第二阵则由武则外甥橘贞赖指挥。第三阵是由武则的侄儿也是女婿的吉彦秀武率领。第四阵的大将是贞赖的亲弟赖贞(两兄弟名字刚好颠倒)统管。

            第五阵是大本阵,由赖义与武则两人一同坐镇。第六阵则是由秀武的亲弟吉彦武忠负责。最后第七阵主将为武则同族的清原武道。其实这时候可以说赖义已经不是这场作战的主角,真正在对决的是陆奥与出羽两地的虾夷俘囚们。

            陆奥安倍一族的败亡
            同年九月五日两军终于开始交战。贞任率领旗下八千左右的兵力果敢的对赖义武则的联合军发动突击,但是在吉彦秀武与武忠两兄弟的奋战下反而吃了败仗不得不后退。

            武则见机不可失立刻摧动大军追击,并且又摸黑夜袭了在衣川旁扎寨野营的贞任。野营被夺走的贞任退守衣川上游的衣川栅,但是随后就被追杀而来的联合军给攻破。

            衣川栅被破的时候贞任在混战中拚死杀出,没想到被源义家给发现追了上去。两人在衣川旁追逐着,眼看就要追上的时候义家拉弓撘箭准备一箭干掉贞任。可是这一箭虽然拉起来了,但他并没有马上射出去。

            义家有感于当下四周的景色与战场的情景而把贞任给叫住顺口说道:「何以衣甲不敝体」,贞任听到后也停下马来回答说:「只因丝旧寸纷乱」,两句相对恰合当时的情景。

            义家原以为这些虾夷人都是没有文化的野蛮人,没想到慌乱中还能对到他一时顺口说出的句子。于是起了恻隐之心,转过头去收起弓矢,任由这个败军之将逃走。

            侥幸捡回老命的贞任仍然没能逃过联合军的追击。随着衣川栅的陷落,安倍一族最后的两个据点之一的妪户栅也被攻陷。贞任与几个弟弟还有剩下来的残兵躲入仅存下来的厨川栅,在九月十七日也被联合军团团包围起来。

            联合军发动了最后一次总攻击,混战之中贞任战死,藤原经清被俘就地斩首;宗任、家任、行任等贞任的亲弟见大势已去纷纷投降,陆奥虾夷俘囚长安倍一族就此灭亡,结束了数代以来在陆奥奥六郡的霸业。

            乱平之后,赖义义家两父子押解着宗任等安倍家剩下来的三兄弟返回京都报告。以此平乱之功赖义被封为正四位下伊予守,义家则是从五位下出羽守。至于率领大军来支持的清原武则竟然由俘囚的身分破例封为从五位下镇守府将军统管陆奥。也就是说,过去安倍一族所领有的地盘全被他名正言顺的吃下。

            赖义想将陆奥收于掌握中的野心没想到竟然意外的造就了出羽虾夷俘囚主清原氏之势力的急速扩大。当初将所有东北地区的俘囚分致于出羽、陆奥两地就是避免这些数量庞大的俘囚集中在同一个领导者的手下而成为有割据力量的地方势力。然而安倍氏之灭、清原氏之兴的事实却让这种状态真的实现了。

            赖义辛苦了一场没想到却是到头来为人作嫁,不但白费了这十二年(从赴任陆奥国司到击败安倍一族恰好为十二年)的宝贵时光,也白费了诸多的粮草与兵力。所以此后赖义便抑郁寡欢,直到八十八岁那年老死为止。源氏将势力由坂东延伸到陆奥的期望到此算是受阻,暂时先画下了句点。

            至于被俘押解至京的宗任三兄弟则是幸运的保住了一条小命,三人都分别被流放到四国与九州岛岛等地,之后就再也没有返回陆奥去而各自在当地繁衍子孙。至于贞任留下一子名为高星,躲过了清原家的追捕逃到了北边的津轻,后来成为了战国时代安东氏的祖先

            。被斩首的藤原经清当时留下妻子与儿子清衡。由于赖时这个女儿颇有姿色而被清原武则看中,把她许配给儿子武贞。照当时的惯例那个遗留下来的清衡应当被连坐斩首,但是由于其母改嫁给清原武贞的关系侥幸留得一命。二十余年后爆发的「虾夷后三年之战」,就发生在这个遗儿身上。

            这里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是被流放到四国岛上伊予国的宗任。他后来又被改流放到九州岛岛筑前国,在那边安全的活到了七十七岁才死。他的三子季任后来改姓松浦,在往后的源平合战中站在平家成为平家的水军将领,平家败亡后为了躲避源氏的追杀又改回原姓安倍。

            改回原姓安倍的这支安倍氏的直系子孙中,最后在昭和时代出了一个叫做安倍晋太郎的人,他的儿子就是在2006年就任为当时日本政府最高的政权统治者───内阁总理大臣的安倍晋三。命运果然是很公平的,千年前被陷害逼反而至族灭失地的先祖,总算在千年后的子孙身上得到了补偿。

            挖坑回填是美德.
            有坑不填也是德.

              2011-10-3 0:38:26
              回到顶部
              北條流雲庵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北条家督从五位下左京亮
              身份:城主
              言论:1826
              入籍:2003年11月2日
              发贴心情
              第三话
              源义家的野心-虾夷后三年之战

              在陆奥的清原一族
              陆奥虾夷俘囚爆发的动乱───「前九年之战」结束后二十余年;同一个地方,前一次主角的子孙们又掀起了一场动乱这便是所谓的「后三年之战」。

              「前九年之战」结束后,原本是出羽的虾夷俘囚主清原氏跨境把陆奥俘囚长安倍氏的领域给全数据有。清原氏这时候也全族一分为二。

              原来出羽的虾夷俘囚仍旧由原来的俘囚主清原光赖所管辖,而陆奥这边的虾夷俘囚则由光赖的亲弟清原武则所统治。武则被平安朝廷破格任用,官封从五位下镇守府将军,在现今的秋田县横手市建立了金泽栅作为统治的据点。他的儿子与亲族也随着他来到陆奥定居。

              当初前九年之战的时候,陆奥俘囚长安倍赖时的女婿藤原经清原本是投身于源赖义这一方。后来赖义杀害了他的连襟平永衡迫使他又逃回他岳父赖时那边去。当安倍氏的最后据点厨川栅被攻破的时候,经清力战后被俘就地斩首示众。

              他遗留下来的妻子因美貌而被武则许配给其子武贞为继室,而他所遗留下来的儿子清衡,因为跟随母亲的关系而躲过败将之子也要连同处死的下场。他随母过去清原家后,也跟着改姓清原。

              武贞过去跟前妻生有一子名为真衡,娶了经清之妻后又生了一子取名家衡。以此来说,真衡与家衡为同父异母之兄弟,而清衡与家衡为同母异父之兄弟。

              在真衡的眼中,清衡不过是个反贼败将的遗子,要不是仗着他娘亲改嫁自己父亲的关系早就丢了脑袋。至于家衡,虽说跟自己是同一个父亲,但母亲是卑贱的反贼之女败将之妻,他打从心底就看不起这个小弟。

              而清衡与家衡两个,就这么的忍受着真衡的歧视慢慢的长大。这种混乱的兄弟关系,日后就成了清原家动乱的原因之一。

              清原武则死后家业就传给了武贞,武贞死后真衡就理所当然的继承了一切。真衡年轻气盛,除了对两个弟弟态度极为冷淡恶劣外,跟家族里面长辈的相处的方面也是问题连连。

              当人小弟的清衡、家衡还能忍受,这些长辈可就没这么好解决了。这些真衡的长辈中跟他最常有摩擦的,是他的姑丈吉彦秀武。秀武在前九年之战与安倍贞任在鸟海栅的决战时是第三阵的大将,他与他老弟吉彦武贞两个奋战不退,死命的拦下贞任的猛攻强袭而且还逆转战局将贞任给击退。

              除了战功之外,秀武本身是清原武则的外甥也是他的女婿,所以他在清原一族中享有颇高的地位。但不知为何真衡就老跟他过不去,长久下来两方的芥蒂因此越来越深。

              清原家内哄
              永保三年(公元1083年)源义家奉命由越中转任前往陆奥成为陆奥守。他还没抵达陆奥,那里的清原家就发生了一场大骚动。而这场骚动的起头,就是清原真衡与他姑丈吉彦秀武。

              这年贞衡为他由居于岩城的平安忠那里所接来的养子成衡完婚。为了显示他是掌有陆奥奥六郡之主与镇守府将军的权势,这场婚礼办的极其铺张盛大。除了陆奥、出羽等地的官员及豪族之外,甚至邻近陆奥的的常陆与下野也有些在地方上有权势的人收到他的请帖。

              吉彦秀武身为真衡的表叔,也是清原一族重要的长老;虽然平时根真衡感情不睦,但于情于理他也是得出席致贺才行。秀武自己的领地仍在出羽仙北,也就是他们清原氏的老巢所在地,从仙北前往真衡所在的金泽栅必须要翻山越岭的绕过奥羽山脉才能到达。

              远巴巴的走了这么长的一大段路才到达金泽栅的秀武,他不但人到礼也到。他准备的礼物是用一个朱红涂漆的大杯子,里面盛满了金砂,他亲自用张托盘恭敬的端着站在门外等着真衡的接见。

              没想到真衡这时候正跟一个奈良来的法师下着围棋,从人来报说:「老姑爷秀武来贺,正在门外等着您接见」,一连报了好几次真衡理都不理,就这样任由秀武站在门外干等。秀武先是耐下性子等着,后来见从人来回的去报了好几次都不见真衡出来,憋不住满肚子的怒火就一把将整杯的金砂洒满整个门外,领着部下冲回了出羽的领地。

              回到出羽的秀武火仍不消,身为一族长老的他竟然这样被侄儿瞧不起;是可忍孰不可忍,管你是一门总领也好还是镇守府将军也罢,这笔帐不能不算个仔细。于是秀武整军备战,率领了自己手下的兵将浩浩荡荡的起兵往金泽栅奔杀而去。真衡本来就是有意要给这个老姑丈难堪,知道他压着一肚子火回老家起兵杀来后也立刻整备治下各军出发迎战。

              不过秀武不是个头脑简单的莽撞武夫,要出发前就先想好了对策。他派一名心腹先赶往陆奥找清衡与家衡传口信给他们两说:「真衡无礼至极,不但轻视我也从未将你们两个当成是兄弟。他嚣张的气焰把全族的亲人都当成卑下的仆役使唤,难道你们甘愿向这种恶劣之人一辈子低头吗?」

              清衡跟家衡计较了一下子认为老姑丈说的的确没错,真衡既然都不把秀武这种老长辈放在眼里了更何况是自己。如果秀武真的被他干掉,那很明显的下一个就是他们两个。

              于是一不做二不休,两人趁着真衡带兵走远后,各自率领自己的人马冲入真衡个人私有位于胆泽郡的白鸟栅,一把火把这边烧的干干净净。才刚踏出陆奥国界的真衡收到消息后气的发抖。这两个不知死活的小子竟然敢趁自己前脚刚走之际放火袭击,这下子要对付老的之前一定得先修理这两个小的,省得在背后猛扯后腿。

              源义家重返陆奥
              满肚子不爽的真衡这时转头冲回陆奥要找这两个小弟好好的「惩戒」一番,收到真衡转头回来的消息后这两人吓到一溜烟的躲回各自的领地去。他们两个手上能用的兵力加起来还没真衡一半多,怎么打都知道是稳死不活。除了一方面加紧的防守外,一方面两人都派人通知秀武,要他快快赶来这里接应。然而就在这个当口上,新上任的陆奥国司源义家来了。

              八幡太郎义家自从二十余年前的前九年之战结束后就再也没有来过陆奥,睽违二十余年没来的故地,他应该是感慨良多吧?那时候他父亲源赖义图谋将陆奥一国收为囊中物,却没想到日后变成白白的便宜了清原武则以至于后来抑郁寡欢抱憾而逝。当然他也没有想到才刚踏上这块土地机会就来了。

              义家到达的消息很快的就被真衡所知道。他亲自赶往义家的屯扎地将义家请来金泽栅为他设宴接风洗尘,而且还献上许多贵重的礼物做为他新上任的贺礼,总之就是拚了命的讨义家的欢心。

              席宴上义家问起为何进了陆奥境内后一路上都看到各处庄园关栅在备战的样子,于是真衡就把秀武起兵与清衡家衡两人背后放火的事情全盘托出。义家听完后表示愿意支持并一同前往讨伐时,真衡转而拜托义家帮助他看好清衡家衡这两个小的,他要亲自去修理秀武这个老的。

              果然,真衡又是前脚一走清衡家衡这两个就屁股后头跟着冒了出来,两人攻往位于金泽栅的真衡居馆,没想到两人面前出现的是那号称箭无虚发的八幡太郎义家。这两个哪里是义家的对手,两三下这两个家伙的兵卒就被义家的部队给杀的精光。两人拚死拚活于混乱中好不容易才抢到匹马灰头土脸的逃了出来。义家也不去追赶,就任由他们逃之夭夭。不过此时在出羽与秀武对峙的真衡阵营里面又出了变故,这个变故让义家看到了能够让他达成他老爹赖义遗愿的机会。

              清衡家衡兄弟阋墙
              真衡到出羽没多久就突然的染上了急症,病发没几天就一命呜呼。主将既死,这仗怎么说也都打不下去了。真衡留下来的人马陆陆续续的回到了金泽栅,在那边坐镇的义家当然知道这个消息。

              他派人把清衡家衡两兄弟找来金泽栅,而这时秀武的使者也到达这里向义家表明愿意服从他的节制,于是他就让使者带回口信说希望秀武也能来金泽栅处理真衡死后的各项大事。秀武跟义家两个是老交情了,前九年之战的时候两人就熟识,现在义家召他前来想想应该是没有问题,秀武在收到口信后很快的就赶来会合。

              除了秀武与清衡兄弟之外,其它清原家的重要人物也一一被义家找来。当着清原一族的面,义家以国司的身分作主,把真衡留下来的家产给对半分给两兄弟。

              当时家产的分配方法还不是所谓的「嫡子总领继承」而是「诸子分领继承」;也就是说,家主死了之后家产、领地等的分配是交由家主的所有儿子去平分。

              而「嫡子总领继承」则是家产领地等全部完整的交给嫡子继承,其它非嫡子的儿子都得靠这个嫡子的给养过活。所以当时义家的方法是将真衡所领的「奥六郡」对拆,两人各得三郡,镇守府将军的官印缴回朝廷等候朝中另行决定人选。

              当然这个方法看上去是很公平,也颇得当时清原家与会的这些长老们的支持。不过要是仔细的看其所分配的领地就会发现里面问题重重。

              奥六郡里面,清衡分配到的是胆泽、江刺、和贺,家衡分配到的是稗贯、岩手、紫波三郡。这六郡里面,农作、金砂、猎物等的产量都是清衡所有的那三郡比较高,而且这三郡也比较南边较为温暖。

              表面上看来各分三郡是很公平,但是仔细比较之后就能看出上述所说的这些问题。当然家衡跟他老叔武衡当下就看出这个问题来,家衡认为这六郡都是他们清原家的东西,清衡是跟着他娘过来冒姓清原的,根本就没那个资格继承。别说是三郡还是一郡,这六郡应该通通都是他的东西才对。

              不过这就是义家所想要的───刻意搞这种看似公平实则不公到底的分配让两兄弟产生矛盾,之后就能够藉由因此矛盾所产的冲突来「拉一个打一个」,让清原氏独占的局势就此被破坏掉。

              至于清衡的想法则是万分的高兴;这些土地本来就是他外祖父安倍赖时所有,只不过当初中了源赖义的阴招被搞到身死族灭这些土地才被清原家拿去,现在拿回其中的三郡可以说的上是理所当然之事。两方就这样的各持己见吵了起来最后搞到不欢而散,当然最乐意见到这种情况的没有别人,就是义家他自己。

              家衡回去后越想越火大,就派他的部下去谋刺清衡。只要清衡一死就没人跟他争这些领地,这六郡就可以统归他的掌握中。但是刺客扑了个空,那晚清衡应邀去义家的府上作客人不在自己府上所以没事躲过一劫。

              家衡还不死心,数天后他自己率领人马摸黑突袭了清衡的宅邸。慌乱中只有清衡溜的最快幸免于难,但是他的妻子与仆从等人都被家衡给宰光,屋子也被一把火翻成一堆灰烬。捡回老命的清衡前往多贺城投靠义家并且向义家一五一十的说出当晚的惨状。

              义家当然乐于见到这种情况,当下就答应清衡为他出头。义家集合自己部队攻向家衡的根据地沼栅,不过那边地势险峻加上家衡又坚守不出,攻打了几个月还是打不下来,

              新罗三郎义光参战
              家衡除了有这地势险峻的沼栅为其险要之外,还有寒冷的天气站在他这一方。年底雪季降临的时候给予了义家的部队惨痛的伤害。义家的部下与兵卒有许多都是来自于温暖的坂东地区,他们对于陆奥这里寒冷的气候严重适应不良,所以一个个都因酷寒而倒地。

              由于义家坚持继续围困家衡不肯撤退回多贺城,所以每天因严寒而冻毙的人数持续攀升。义家这时候向京都的平安朝廷奏报请求援军,但是当时主政的白河法皇(白河天皇禅位为太上皇后出家,故称法皇)一直对于政治立场靠向摄关家藤原氏的义家很感冒,所以硬是不肯发兵支持。义家无奈之下只得硬着头皮撑下去。

              冬天雪季过去后,情况又有了变化。清原武贞的亲弟武衡带了准备好的兵力前来跟家衡会合。家衡、武衡联合军由于人数膨胀了起来的缘故,狭小的沼栅根本就容纳不下这么多的人。

              两人商议后,就放弃沼栅移往金泽栅去坚守。这时义家的亲弟源义光官任左兵卫尉,听闻大哥义家在陆奥陷入苦战后立刻上奏朝廷希望能给予援军让他带去支持───当然白河法皇是绝对不会答应的。得不到朝廷的援军,义光一怒之下辞官不干,单枪匹马的前往陆奥与他老哥义家会合。

              源赖义育有三兄弟,老大八幡太郎义家、老二贺茂次郎义纲、老么新罗三郎义光。三兄弟里面以义家跟义光的感情最好,所以现在义家有难,义光宁可辞官不干也要前往陆奥支持。

              不过义光自己手下无兵无卒,急忙之时也无时间让他去招募人手,于是他就一人一马的单独出发前往陆奥去救援义家。而他这「为救手足怒辞官,孤身远行解兄难」的故事就成了日后日本武家教育兄弟手足间要团结合作的一个美谈与榜样。

              义光除了武艺高强之外还长于音律,最拿手的就是吹笙。他跟当时吹笙的名手丰原时元学笙,时元把一管名笙「交凡」送给了他。他要前往陆奥的时候时元已经去世,时元的儿子时秋跟他交情很好,从京都出发后竟然一路上跟随着他不肯离去。

              到了相模足柄山的时候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时秋是因为那管「交凡」的缘故所以不肯离去,于是他就将交凡回赠给时秋。过去他父亲时元曾秘密授与他的一首秘曲,义光担心自己若是战死沙场的话这首曲子就失传了,于是他又将这首秘曲一并传授给时秋。

              清原氏灭亡
              义家这时见到了单身一人勇敢的前来与他会合的小弟义光后不禁失声痛哭。盼了好久的援军竟然是自己小弟义光一人,果然是「上阵不离父子兵,打虎还需亲兄弟」。

              义光来了之后义家军的士气大增,在两兄弟的指挥下把整个金泽栅给有效的包围了起来。此时奥羽山脉的山路上冰雪已解,出羽那头的吉彦秀武也带领了自己的人马前来参战。至于清原清衡则是重整好了部队也赶了过来,于是两方的兵力差距马上就被逆转了过来。这时候在秀武的建议下,义家发动了日本史上头一次的「兵粮攻」。

              所谓的「兵粮攻」,就是断绝敌方所有粮草接济的管道,将攻打目标集中放在攻打对方储存粮草辎重的地方,以此让对方因为缺粮而防守崩坏或者不战而退的战法。

              义家先是让大军在金泽栅外设置重重的关口栅栏来防止家衡武衡去外面取粮食,然后是让清衡把他们两人的领地一个个的都打下来让他们无法从外面得到半点的资助。果然这样的弄下来没多久就就让家衡武衡知道了这招的厉害。

              宽至元年(公元1087年)十二月,又饿又冻的家衡决定冒险突击义家。他带领人马摸黑翻出金泽栅,小心翼翼的绕过层层的包围军往最外围的义家本阵靠了过去。

              离义家的本阵有段距离处有一块芦草荒地,那晚刚好有一群鸿雁在那里过夜。家衡通过这块荒地的时候惊动了这群熟睡中的雁子,雁子受到惊吓就会高声呼唤所有同伴飞起来躲避。

              义家读过兵书,知道夜间若是有水鸟或飞雁这种群居性的鸟类突然惊醒飞起的话多半是有人想摸黑夜袭。所以当义家发现这群雁子鼓噪飞起时就知道有人来袭,结果就成了家衡冲到义家本阵的时候反而被义家一阵猛打而灰头土脸的逃了回去。

              欠缺粮草又夜袭失败的家衡、武衡联合军这时候濒临士气全面瓦解的状态。义家见机不可失,于是对金泽栅发动了总攻击,趁着大吹北风之际的时候以火攻大烧金泽栅。

              家衡与武衡兵荒马乱之中混在败兵里面里面逃了出来,不过两人也没能够逃的了多远。家衡伪装成仆从混杂在败兵里面被人认了出来还想继续跑,结果被赶上来的秀武给斩杀。

              至于武衡逃出去后在金泽栅附近的蛭藻沼躲了起来,但躲没多久就被搜查的兵卒给逮住,拉回义家的本阵斩首示众。两人一死,后三年之战就正式的结束了。

              后三年之战结束后最大的赢家就属清原清衡。不过战后没多久他就回复他生父经清的姓「藤原」。领有了奥六郡广大领土的清衡利用义家返京的空档一举扫除清原氏一族里反对他与不合作的人,彻底的占有六郡并且将势力往六郡以外的地方延伸出去。

              他又以藤原氏分支的身分与京都里面的摄关家藤原氏取得联系,大量的奉献良马、金砂、特产品等东西给关白藤原师实,以此做为自己在政治上的后台靠山。他开创了具有半独立性质的奥州平泉藤原家与后来的源平两家分庭抗礼。自他为始历传三代,雄霸陆奥百余年。

              义家散私财得名望
              战胜的奏报传回京都的时候,朝议之中是认定应该给予义家以及其它有功人员奖赏,不过这份朝议还是被白河法皇给一脚踢了下来。白河法皇如同先前拒绝增派援军支持义家那样,由始至终就是认定这场战争跟朝廷国家无关,直接点名了这个是「镇守府将军清原家的内斗私战」。

              既然是「内斗私战」那就跟「对国家叛乱」没有任何关联;既然跟「对国家叛乱」没有关联,那义家的参战充其量只能算是他自己个人意愿搅和进去这摊浑水,因此是胜是败都跟国家朝廷毫无关联。

              除了不给予奖赏外,还要追究义家挪用陆奥国府衙的兵力、钱粮等去支持他参加人家家里的「内斗私战」这个过错,因此把他陆奥国司的职位给解除掉。十年后在承德二年(1098)之时,本来要将他的位阶晋升为从四位下,就是以这条理由把他给压了下去。

              既无法藉由这场战争来将势力拓展至陆奥,也没有得到朝廷任何的奖赏又被解职的义家可以说是倒霉到顶了。虽说如此,但他仍然不失为一代英杰。

              为了酬庸那些追随他参战的部下与坂东的豪族,他将自己老家河内国的庄园石川庄的所有家产都变卖后所得全部都拿来赏赐这些人。这一行为成功的让坂东的武家豪族都倾心于他,各各都奉他为「武家栋梁」。

              之后以此声望让更多的坂东地带的豪族庄园将原来寄进的对象由摄关家藤原氏转而寄进于他的源氏之下。源氏的势力因此在坂东更形庞大,甚至让白河法皇都下令禁止这种转寄进于源氏的行为。

              然而这些的压制手段只会让武家的势力更加轻视朝廷,对于平安朝廷的贵族与院政统治离心离德的情况也越加的严重。甚至都有人说出「朝廷可叛,源之栋梁不可叛」这种话来。

              前面所说的义家因为鸿雁惊飞而发现家衡夜袭之事还留有一段逸话。

              据说在前九年之战结束后赖义与义家返京呈报战功,当时的关白藤原赖通在朝议后以两父子为主客其它诸臣僚为陪客在自己宅邸内设宴款待。席间赖通让义家对在场所有人细细的叙述当时整个作战的经过,当时在场所有人莫不聚精会神的仔细聆听着。这时义家发现座中有名官员一直面带微笑的看着他,但又不时的点头与摇头。

              席后义家问了一名同为源氏的亲戚说那个人是谁,他那个亲戚去查问后回来跟他说:「那位是官任从五位下式部少丞的大江匡房先生。他的汉学学问之高当朝之中无人能出其右。我还听那天坐他隔壁的大人说他在席上曾经说『如此才能出众的武人竟然不懂得用兵之道,实在是令人惋惜!』看来这应该是在说你了!」

              义家听完后非常的生气,但他生气的对象不是大江匡房而是他自己。他没想到自己武艺这样的高强还会被人说话。不过他转头一想,此人既然能出此言必然是有过人的才能学识,于是就准备好丰厚的礼品亲自前往匡房的宅邸拜会。

              义家拜会了匡房与他交谈起用兵的道理后才知道自己的无知,也知道为将者不是武艺高强就好,于是就虚心的向匡房求教。匡房也爱义家的才能,于是就收他为学生将孙子十三篇全数传授给他。

              也因此那夜他才能知道说鸿鸟惊飞必有人夜袭得以顺利击退家衡。而击退家衡后,义家想起这件事感叹的对亲弟义光说:「当日若无江师(当时对匡房的敬称)一言,今夜我等必危矣!」

              源氏父子两代图谋陆奥的野心到此完全的失败了,而且还意外的先后造就清原氏与奥州藤原氏的崛起。但是这也不能完全说是毫无所获。

              藉由这两场战争,河内源氏在坂东各武家豪族之间取得极高的威望,也让坂东地区成为源氏传统的根据地。这时若说源氏在地方上扎根,那相对来说平氏就是让枝芽往上,慢慢的将势力往朝廷中央接近。两家的对决之时就在这一上一下之间,慢慢的接近了。

              挖坑回填是美德.
              有坑不填也是德.

                2011-10-3 0:40:45
                回到顶部
                北條流雲庵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北条家督从五位下左京亮
                身份:城主
                言论:1826
                入籍:2003年11月2日
                发贴心情
                第四话
                院政的勃兴

                后三条天皇继位
                自从藤原经基开始一直到藤原赖通为止的这段时间里,期间内的各代天皇几乎都是受制于藤原氏北家之手。其中当然也有几任天皇图谋将政治权力收回掌中与排除掉藤原北家的控制,不过基本上都是以失败作收。

                会失败的原因简单,藤原北家的势力已经深植于朝中,自太政大臣、关白这两个最高阶的朝官开始到左右大臣、内大臣、参议、大纳言等可以上殿议政的大臣几乎都是藤原北家出身的公卿所担任,所有的行政权力都掌握在他们手上,因此以天皇为主的皇族要夺回政权的掌控根本可以说是难如登天。

                不过世间无永恒之事物,掌权再久有朝一日也是会大权旁落的。

                被藤原北家挟持了这么久的天皇,十多代以来总算让他们想出了一个「杀敌上万,自损过半」的鸟办法来摆脱藤原北家的控制,那个鸟办法就是「院政」。如果要谈起「院政」的始末,那这边要回头先从那位荣华一生的「御堂关白」藤原道长死后开始说起。

                藤原道长一生中先后掌控了四任的天皇,一条、三条、后一条、后朱雀等四名。万寿四年(公元年)道长死后,家族的领导与朝中大权都落入其长子赖通手上。

                赖通的个性又跟他父亲不同,他虽然很执着于继续保存藤原北家的权势地位与外祖摄政的特权,但是他的个性又不如道长那样强势与高傲,因此后朱雀天皇在道长死后可以说是松了一口气,君臣之间的相处还算的上是融洽。

                后朱雀在还是东宫皇太子的时候跟道长的女儿嬉子生了长子亲仁,后来又跟三条天皇的女儿媜子生了老二尊仁亲王。后朱雀在宽德二年(公元1045年)禅位给亲仁皇太子后没两天就死去,亲仁即位后号为后冷泉天皇。当初后朱雀曾经跟赖通商量过,如果亲仁皇太子继位的话,那东宫皇太子的位子要让给老二尊仁亲王。

                后朱雀的想法是认为尊仁亲王的老娘媜子虽是公主,但也是道长的小女儿也就是赖通的小妹妍子所生,跟赖通在关系上也是舅舅与侄女,怎样说都算是藤原北家的人,有了这层关系尊仁要成为皇太子来继任天皇也无不可。

                不过赖通的想法却是侄女归侄女,女儿归女儿,侄女跟女儿毕竟还是不同的,但是他也不明着回绝后朱雀,就让后朱雀吃了这个闷不吭声的「无言的拒绝」。

                这样一来就让媜子皇后颇为不爽,认为舅舅不拿她当自家人看。而且更让她冒火的,是赖通在外面领养了敦康亲王的女儿嫄子当作自己女儿推给了后朱雀,并且还让人传话去给她说要她别再跟后朱雀同寝。

                不过这个嫄子运气不好,不但没跟后朱雀生下任何子女,而且很快的就因病而去世。赖通这时才想起这个皇后侄女,不过甥舅间的关系已经破裂,媜子说什么也不愿跟他和好。

                而且媜子开始跟尊仁亲王日复一日的在耳边念着赖通有多可恶,久之自然让尊仁亲王看赖通跟看仇人一样。

                后朱雀死后亲仁皇太子继位是为后冷泉天皇。后冷泉娶了赖通的女儿宽子与赖通亲弟教通的女儿欢子,宽子跟欢子这对堂姊妹一同侍奉后冷泉。不过不知道是后冷泉的命太硬,还是这对堂姐妹花的肚子实在不行,长时间下来竟然都结不出个「果」来。

                后冷泉跟尊仁的兄弟关系很好,他怕这么下去会有个万一,于是再度跟赖通商量,把当初他老爸后朱雀的主意再度提出,要立尊仁亲王为皇太子。赖通这时候也挡不住这个要求,只好任由后冷泉去做。

                不过赖通还是没放弃希望,只要这两个藤原家的小姐任何一人生了儿子,他还是有机会可以把尊仁亲王给拉下来。于是,代表着东宫皇太子的信物「壶切剑」就这么的扣在手上不肯交给尊仁亲王。而且这一扣就是扣了二十三个年头。

                二十三个年头就这样一转眼如流水般而去,后冷泉终究一生和尚命还是生不出个儿女来。这二十三年来尊仁也受尽赖通的窝囊气,而且赖通持续的找他麻烦就是想要把他给踢下台。

                可是尊仁运气太好,二十三年过去,赖通没把外孙给盼来,倒是把后冷泉的勾魂鬼给盼到。后冷泉死前把尊仁跟赖通都给找来,一手紧握着老弟尊仁的手,一手指着一旁的天皇玉冠咽了气。

                一旁的赖通胆颤心惊的看着这一幕,这真的是一步错全盘皆错。尊仁登基后,号为后三条天皇。这时候赖通知到这下完蛋了,一回去后立刻亲自把壶切剑给亲自送去东宫谢罪。

                可是这种时隔二十三年的谢罪根本无济于事,况且后三条已经是天皇,自有他的「三神器」做为继承的象征信物,把壶切剑交回来,不代表就可以这样的放他一马。

                后三条的谋略
                后三条天皇豋基之后,藤原赖通就将关白的职务给让给他七十多岁的老弟藤原教通,自己躲去宇治的别墅说是养老实际上是去避难了。

                赖通退隐后,那些往常与藤原北家有仇的藤原氏分家与其它各家公卿,各各都像是没了老虎的山猴子那样的跳了起来。他们看的出藤原北家这下麻烦大了,此时若不趁机会落井下石一番那就太对不起自己。

                因此,很快的就聚集了一批朝臣在后三条周围,与后三条联合起来对付藤原北家。这其中又以传授源义家孙子兵法的大江匡房最受后三条的重用。

                后三条是个具有灵活政治手腕跟能力的领导者,跟以往那些寄情于诗歌或是醇酒美人的天皇不同。他上台后对藤原北家所拉开的第一炮,就是开始大规模的进行庄园整理行动。

                为什么后三条是以庄园整理为开端?是因为他早就看出现在藤原北家手上最大的收入来源就是那些寄进庄园。如果把这些收入给从中斩断,那一来国库可以充实,朝廷有钱在手说话就没人敢当耳边风,二来藤原北家的势力就会因此而弱化。

                可是要整理这些庄园的话,教通也不是傻子当然是不肯的。不过后三条自有他的办法,硬是让教通无法可说只能点头同意。

                后三条找来教通,要他提出自宽德二年(公元1045年)以来庄园整理的成果。因为当时他老爸后朱雀得到赖通的同意后下达了「庄园整理令」,不过当时赖通的条件是将此令由关白来负责庄园的审查,之后再向后朱雀提报。

                可是这是赖通的缓兵之计,哪有可能会对自己的金鸡母开刀下手的道理,于是这件事情就完全没有任何的进展而放了二十多年。

                现在后三条就拿这件事来当理由诘问教通;既然当初是你老哥答应的却又没做到,那我现在把这道命令重新发下而且亲自来执行,这样你还能有什么理由可以拒绝?自知理亏的教通只能摸摸鼻子认了,任由后三条说怎么干就怎么干去。

                后三条在延久元年(公元1069年)设立了「纪录庄园券契所」(简称纪录所)来发布「延久庄园整理令」。此令明令各地庄园提交庄园文书给记录所备查审核,审核不过的庄园就是废除,藤原北家所被寄进的庄园也要提出庄园文书并且要交出所有手上拥有的庄园之数量清册。

                更让教通难堪的,是当时记录所里面审查后不合格打掉的庄园,几乎都是他们藤原北家所领有的。虽然说是审查不过的就要「废除」,但实际上从头到尾都只是公文派发下去并没有真正的实行过,后三条的用意只是以此作为打击藤原北家威信的手段而已,并没有真的想要去好好的整顿这些土地问题。

                除了整理庄园问题外,为了统一各地年贡上所使用的计量方式的絮乱,他统一了「升」的标准作为官方用的基准,这种「升」被称为「宣旨升」,一直被使用到后来的江户时代结束时才停止。

                另外他还以庄园整理令为基础,限制了各庄园庄官或名田主所应当收支的赋税额度,强制要求各地不得以各种借口为由加征农民的赋税,违者就在记录所审查的时候与以废除处分。

                另外一个政令则是整理当时粮食与其它商品兑换的准则,也就是那种还在以物易物为主的时代的一个市场价格整理。以上的这些革新的政令由于是在延久年间所发布的,因此又被统称为「延久的善政」。

                教通与他老哥赖通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家,上了年纪就不想多生事端,能安安静静的得过且过也就算了。对于后三条的各项打击手段,这对老兄弟也只能当作人生终点前的路边景色而已。

                也因为这样,无论是朝廷中还是地方上,都重新的认识到原来在藤原北家之上,那个印象中模模糊糊的天皇还是有着一定的权力与威严在。

                由此开始,有些善于察观时局脑子灵光的人,就透过天皇的近臣来将自己的庄园改寄进给天皇,或者是将自己手上的庄园群半数寄进给天皇,半数寄进给藤原北家,秉持着「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的降低风险原则来分开寄进。

                关东地区的庄园则是改将寄进对象由藤原北家转为源赖义、义家父子的源氏。

                后三条的最后杀招
                后三条天皇要压制藤原北家的计谋不止整理庄园而已,他知道十多代以来各代天皇之所以被藤原北家给死死的挟持住,就是因为跟他们通婚让他们有机会以外戚外祖的身份来把持政权。

                如果能够去除掉藤原北家身上的这层外戚外组的保护罩,那以后就能够顺利的将这令人讨厌的摄关制度给结束掉,回归过去天皇亲政的大权。

                后三条有三个儿子,长子也就是东宫皇太子贞仁、次子实仁亲王、三子辅仁亲王。皇太子贞仁娶了藤原赖通的儿子师实之养女藤原贤子为皇太子妃,实仁与辅仁两人的妻子都不是藤原北家的女儿。

                于是后三条以此想到一招,他让位给贞仁之后立实仁为皇太子,实仁继位之后就以辅仁为皇太子。这样一来若是顺利的话,从他后三条开始到辅仁亲王为止就会连续四代的天皇都不是藤原北家当主的外孙,断了藤原北家利用婚姻结成外戚的关系来专擅大权的机会。

                后三条最后一记绝招是在延久四年的夏季时,突然将皇位让给贞仁皇太子自己则以「太上天皇」(简称:「上皇」,也就是我国所说的太上皇)来自居。他的打算是以上皇这种特殊的政治地位来避开摄政关白在政治上的干涉,并且以天皇之父的崇高地位来背后指挥着现任天皇。

                可惜的是他让位没多久后就一病不起,同年年底驾崩。不过他已经立下了个指标,让他的后代有样学样大肆的发挥。后三条前脚才走没多久,赖通教通这对老兄弟也跟着离开人世,关白之位传给了赖通的儿子师实。

                皇太子贞仁继位后取号白河天皇,在他手上他老爹后三条所拚上全力搞起来的许多新政都被他给一手玩烂。就连后三条一生最主要的目标───压制藤原氏这一点上,也差点在他的手上破功。

                前面所说,后三条的计划是让白河三兄弟轮流继位以达成连续四代都没有与藤原北家有血缘关系,进而再一口气压制掉藤原北家的势力。但是他继位后有了私心,趁着老二实仁急症亡故的机会,把东宫皇太子的位子跳过老三辅仁头上,直接给了儿子善仁。

                院政制度的开始
                善仁皇太子的母亲藤原贤子是关白藤原师实的养女,若是照以前来说,只要善仁继位之后师实也可以外祖父的名义来执行摄政之权。不过师实的对手可是权力欲望极端强大的白河,而且白河虽然任性妄为,但是他却有着一定程度以上的政治能力,师实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

                善仁皇太子继位后,号为堀河天皇。而白河退位后就开始着手完成他老爸后三条未完成计划,组织了「院厅」开始了「院政制度」。

                所谓的「院」,指的是退位的太上天皇的尊称,譬如白河让位给堀河天皇后就称之为白河院。这种以太上皇的名义来操纵现任天皇直接掌握政权的制度就是「院政」。而这些掌握政权的「院」又有个称号叫做「治天之君」,用以表示他才是君临天下的真正帝王。

                集合了院的近臣所产生的处理政务之所就称为「院厅」。院厅的所发布的各种命令称为「院宣」、「院厅下文」。其实就本质而言它是跟摄关政治的关白私人机构「政所」一样是正规国家制度里所没有,但又是具有实质权力的行政单位。

                照理说藤原北家是不会容许这种跟他们一样超越了正式制度的特权机构的存在。不过就如前面所说的,当时的关白藤原师实的对手是日本史上罕有的超强势君主白河上皇,在白河的面前,面对他所提出的各种要求的师实根本就不敢从嘴里说出半个「不」字。

                姑息与忍让之下,终于让院与院厅的政治权力坐大,逐渐一步步的扩大了威势,并且架空了摄政关白的权力。虽然说藤原北家仍旧掌握了摄政关白这个位子,不过他们的权势已经不如藤原道长时代那样的睥睨天下了,甚至在不久的将来,万般大小事都遵从院的指挥。

                任性之主白河上皇
                白河上皇是个有着强烈[系统过滤]专政性格的领导者。但是与其说他「[系统过滤]」不如说是「任性」还比较恰当。可也就是因为他这种强烈的人格特性使然,一扫过去历代日本天皇那种文弱、怕事、甚至可以说是没主张任人摆布的旧形象。

                不过白河的任性也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据说他有一次兴建寺庙,完工后请人订了良辰吉日要进行大佛像的开光大典,没想到当天竟然下大雨只好中断典礼。

                可是这个大雨似乎是要跟他作对似的,就这样的第二次、第三次乃至第四次通通都是大雨。第四次还是大雨的时候,发了飙的白河叫人拿水桶承接雨水,盛满雨水后往武卫府的大牢里面「关」了进去,而且还是死囚关的那一间。

                他也曾留下一句名言:「天下有三不如意之事;贺茂川之水、双六赌赛、山法师」。贺茂川又称为鸭川,流经京都东面往南而去。贺茂川的的河道浅窄,只要大雨必定是泛滥成灾。双六是由我国传过去的一种赌博游戏,游戏以掷骰子来进行。至于山法师,这边指的是近江比叡山延历寺的僧兵。

                以上这三种,都不是权势强大的白河可以随他心意控制住的东西。贺茂川会因为暴雨而泛滥,双六掷骰子的时候谁也不知道掷下去会跳出几点。至于那些延历寺的僧兵则根本不把任何人放在眼内,除了延历寺的住持或首座还管的动之外,其它人完全拿他们没辄。

                过去有人认为这句话是白河把这些凶暴的僧兵与前两者一起做对照比拟,近来则发现其实这句话真的纯粹只是白河对这三者的抱怨之词而已。

                院政的成形与北面武士团成立
                白河上皇让位给堀河天皇自称为「太上天皇」之后,就开始积极的筹组他自己的院厅人马。一如他老爹后三条一样,他大量的起用了虽为藤原氏出身但却与藤原北家明显有仇的公卿,或者破格起用身分较低的下级公卿来进入院厅担任「别当」、「年预」等院厅专有的官职。

                除此之外,他还以太上天皇的身分大量的发布了「院宣」、「院厅下文」来干预摄政关白所执行的政务,处处打击摄政关白府在政治上面的威信。

                最后朝局中的势力变成一面倒的倾向于院厅这边,藤原北家以天皇之外祖担任摄政关白掌握大权的情势已经一去不复返,这时候只能勉强的保有其摄政关白之职,捧着现任的天皇企图苟延残喘而已。

                白河除了在政治上强力的从中介入朝局掌控大权之外,他也意识到了像是藤原北家数代以来有着河内源氏这种半地方半朝堂的军事贵族势力为其鹰犬爪牙。

                而且当时河内源氏的势力已经逐渐往东由相模深入整个关东地区,这个时候的河内源氏之「栋梁」源义家与其兄弟除了跟藤原北家保持着数代以来极为深厚的关系之外,也跟被冷落的「三宫」辅仁亲王有着良好的交谊。

                白河以上述几点的理由而对河内源氏一族抱持着严重的不信任感,未雨绸缪之下他也要在自己的手上建立起一支常备的武力才行。「北面武士」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应运而生的。

                既然要筹组一支可以依赖的强势武力,首先的两大条件就是必须要绝对的忠诚与其根据地要离京都很接近。白河以这两个条件去寻找,选中了以伊势、伊贺两国为根据地的坂东平氏的分支「伊势平氏」一族。

                这支伊势平氏的祖先,是当初「承平天庆之乱」中在坂东自称新皇的平将门的对头平贞盛。当时这个伊势平氏的栋梁是平正盛,他与他的儿子忠盛还有其一族中的小分家的许多名武士都被白河选中编入北面武士之中。

                除了这些地方上豪族出身的人以外,白河也从藤原家族中遴选了年轻又擅长武艺的子弟进入;当然,先决条件也是要跟藤原北家毫无关联且又与之有怨仇的。

                这群北面武士之所以称作「北面」,乃是因为他们的屯札据点就在白河的院厅御所的北面,靠近院厅中白河他自己的听政与会议的地方。这样就可以方便白河随时调动派遣,所以称之为北面武士。

                他们平常的工作除了保护白河的安全之外,还要警戒京都内的治安,甚至于捉拿钦命要犯还是对抗当时十分凶暴又常常闯入京都闹事威胁朝廷的「南都北岭」之僧兵。

                不过当时的人在一开始的时候时并不看好这些以伊势平氏的平正盛为首的这群北面武士。毕竟要论起当代的武名来说,的确没有人比的过自源赖信开始,连续讨平各路反叛者的河内源氏一族。

                尤其是赖信之孙八幡太郎源义家更是号称「天下第一武勇之士」,不但武名天下皆知,而且东日本各地大小豪族更无不倾心于他。平正盛那个时候还没有什么功勋,也没去讨平过哪边的叛乱,因此被人所轻视与不看好当然是必然的。这种情况,就要一直等到他去出云讨伐源义家的次子义亲之后才有所转变。

                院政在白河的手上成功的崛起,不但收回了大部份已经失坠的皇权与威信,也给予了长期掌有政权的藤原北家一个严重的打击,让藤原北家的势力自此开始迅速的衰败与弱化下去。不过虽说是收回了天皇家的大权,但是对于老百姓而言依旧没有任何带来好转的变化。

                白河对那些由藤原北家手上转而寄进于他的庄园一样是横征暴敛,各地治安也没有说因为院政开始而有所好转,反而因为他的剥削而更加的混乱。

                由于院政与摄关政治都是以私人机构凌驾于国家机构之上,所以政治上的矛盾冲突也未见有所改善,地方上豪族的势力纷争更因为院政的勃兴而找到新的后台靠山,因此私斗的状况也越见频繁。

                院政的崛起对于后世最大的影响,在于其间大量的引进武家势力进入朝廷之中,让他们成为院政与藤原北家的对抗中坚硬的武力支柱。也因此导致了武家势力大举的扩张,甚至于最后形成了武家政权而取代古老的贵族政权而统治了整个日本。

                就这一点来说,这恐怕是白河得意于压制了藤原北家之时所始料未及的吧?这就像是西洋文学上常说的「当潘多拉的箱子开启之时,就再也没有可以转圜的余地」。古代的贵族势力与王朝政权,此时如东去的江河,再无转头逆流而退的可能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5 1:09:50编辑过]

                挖坑回填是美德.
                有坑不填也是德.

                  2011-10-3 20:28:58
                  回到顶部
                  北條流雲庵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北条家督从五位下左京亮
                  身份:城主
                  言论:1826
                  入籍:2003年11月2日
                  发贴心情
                  第五话
                  伊势平氏的崛起

                  从平贞盛到平正盛
                  天庆二年(公元939年)在坂东冲州撞府连续的攻破各个国府衙的平将门,在次年就被他的堂房兄弟平贞盛给宰了,前前后后只当了约两个多月的「新皇」。

                  打败将门的贞盛育有三子,老大维将、老二维敏、老么维衡,其中的老么维衡跟他老爹贞盛一样是个有名的武勇之士。当时人称天下有四名武勇可以并列天下第一的武士,分别是源赖信、藤原保昌、平致赖与平维衡。

                  宽弘三年(公元1006年)右大臣藤原显光保举他为伊势守至伊势国赴任,可是左大臣藤原道长却认为伊势国的前国司是平致赖,致赖与其一族已经在伊势当地经营多年,如果让维衡前往的话恐怕会造成一山不容二虎的局面,到时候如果两虎相争,肯定又会给当地带来不小的混乱。

                  道长的顾虑不是没有原因的,也因此而造成两个大臣间的争执,最后还得抬出天皇来仲裁才能平息。后来维衡还是得以走马上任,只不过短短的两个月就被解职。

                  虽说被解职,但是维衡一家已经迁至伊势国内,开始跟致赖一家展开伊势国的平氏栋梁之争。而这种两家相争的局面,在维衡与致赖亡故后仍然持续着。

                  维衡之子正辅与致赖之子致经继续的相争不下,最后正辅向近畿具有庞大势力的河内源氏靠拢而取得了优势,终于成功的压制了致经与其一族取得了栋梁的地位。

                  失败的致经后来在比叡山出家,而正辅将栋梁传给其弟正度。正度的时代更藉由在伊势站稳脚步后的优势性,把势力范围扩大到了邻近的伊贺国。

                  由于靠拢河内源氏的缘故,而河内源氏代代都是藤原北家的护卫官的关系,正度的几个儿子都同样跟随河内源氏出仕于藤原北家。正度的最小的儿子正衡还曾经在比叡山的僧兵于京都闹事暴动的时候参予镇压而立下功勋。

                  正衡以此功勋受到当时的白河天皇的注意,而他本人之后就将栋梁的地位传给了其子正盛。平正盛成为了伊势平氏的栋梁后仍就跟当时河内源氏的栋梁,名满天下的八幡太郎源义家保持密切的关系并且从属于义家之下。

                  正盛不是一般只有一勇之力胡搅蛮干的武夫,他看出成为上皇建立院政的白河之权势逐渐有凌驾于摄关家的藤原北家之上的趋势,于是趁着白河为了吊念其爱女郁芳门院而建立佛寺的机会,将自己在伊贺国所领有的两个庄园寄进给该寺院,此举果然受到白河的赏识,除了将他与兄弟一族多人拔举到新成立的北面武士团之外,官位也由检非违使升任因幡权守。

                  正盛为人谨慎,他看的出义家虽然名满天下然而却有功高震主的可能性,加上义家世代效命于藤原北家,这正好是犯了白河的大忌。

                  不过正盛揣度局势,并不完全的偏向白河这边,他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义家的四子义忠,使自己成为义家的姻亲。

                  正盛同时与白河的院政势力以及以义家为武力后盾的藤原北家势力保持着亲密的关系,以这两重的保护来逐渐壮大自己的势力。没多久后时机就开始转变,而开始这个转变的,就是源义家兄弟与儿子之间的内斗纷争。

                  河内源氏的衰败
                  前面说过,陆奥前九年之战的主角源赖义有四个儿子;八幡太郎源义家、贺茂次郎源义纲、新罗三郎源义光,最小的儿子则在园城寺出家法号快誉。

                  其中长子义家与三子义光感情最要好,但是义家与义光两人却与义纲时有冲突。义家与义纲甚至在宽治五年(公元1091年)五月的时候因为河内国的几处庄园领地之纷争差点动刀开战。

                  除了义家这一代的兄弟不合之外,义家的几个儿子问题也很大。

                  义家的长男义宗早亡,嫡子的地位落到次子义亲的头上。这个义亲,除了个性刚强且武勇可以与其父义家匹敌之外,连脾气也比起他老爹与叔叔义纲还要凶暴的多。

                  由于义亲官任对马守,因此当时人称他为「恶对马守义亲」。不过这个「恶」字倒不是指他性格恶劣到处为恶,指的是他的武勇过人,有「强大」、「强悍」的意思。

                  义亲在对马守的任内放纵手下在九州岛四处的抢劫民家杀害百姓,那时候九州岛都没有人奈何的了他。

                  康合三年(公元1101年)太宰府的大宰大贰,也是义亲他老爹义家的兵法老师大江匡房忍无可忍,上奏朝廷要求派人来处置这个在九州岛无法无天的家伙。

                  义家在京都获报后,知道这个儿子闯了大祸,于是派自己的手下藤原资道过去九州岛通知义亲马上回来京都待罪。没想到这个藤原资道也是个土匪根骨,一到九州岛后竟然跟义亲会合一起去打家劫舍。

                  义家知道后气的吐血,又改派另一个手下去找到义亲好说歹说之下才把这个凶暴的家伙给劝回京都待罪。

                  次年康合四年(公元1102年)朝廷对他的处罚下来了,只是轻判将他给流放到隐歧岛而已。没想到义亲在押解的半路上竟然跑了,而且还纠集了一批手下闯去出云国,杀了那边的地方官抢夺官舍财物,继续在那边发那无需本钱的大财。

                  义亲种种的恶行很快的就传到了京都,白河上皇闻讯大怒,于是下旨要义家亲自去讨伐义亲。

                  义家这时候已经是六十几岁的老人,年老的时候遇上这种事情谁能忍受的了。以父亲的身分去讨伐自己亲生骨肉固然情何以堪,但是朝廷钦命更是不可违背,所以在这种状况下他也只能一天拖上一天。

                  到了嘉承元年(公元1106年)七月,一代英雄源义家就在这种情况下去逝。义家去世后,讨伐义亲的这个任务就在白河的任命下,交给了当时名望还不高的平正盛。

                  这边且先不谈平正盛奉命讨伐义亲的事,先拉远一点说说河内源氏的栋梁之争。

                  源义家由于嫡子「恶对马首」义亲的暴乱而无法将栋梁之位交给他,因此就传给了自己的老四义忠。可是义家死后,义忠的栋梁地位却十分的不稳,因为当时对这个位子虎视眈眈的人,就是他上头的两个叔叔义纲与义光。

                  在这两个义忠的阿叔里,又以人称「新罗三郎」的义光的危险性最高。

                  跟粗线条的义纲比起来,义光不但有智谋也有城府。果然义忠继任河内源氏栋梁后没多久,就发生了后世称之为「源义忠暗杀事件」的谋杀案。

                  这个「源义忠暗杀事件」,可以说是当时日本少有的连环阴谋暗杀事件,其计略之绵密与毒辣在整个日本史上都甚为罕见。

                  这个事件的主谋是当初在「陆奥后三年之战」时弃官孤身前往陆奥支持义家作战的新罗三郎义光。

                  义光在义家死后极想成为河内源氏的栋梁,可是依照义家的遗命是传位给义忠,而且就算义忠有任何意外,到时候的第一顺位人选是他的二哥贺茂次郎义纲。如果义光要顺利成为栋梁,那就得同时排除掉义忠与义纲才有可能达成。

                  义光首先与在园城寺出家的么弟快誉密谋整个计划,然后密令自己手下的郎党藤原季方寻事出逃,之后再前去投靠义纲之三子义明成为义明的手下郎党。

                  接着义光再与妻子那边的亲属鹿岛三郎平成干连络,让成干去投靠义忠成为其郎党。这样一来,义光就成功的在两人的周遭都各布置好了一着伏兵。

                  嘉承四年(公元1109年)约在春季之时,潜伏在源义明身边的藤原季方将义明的佩刀偷走转交给在源义忠身边的平成干。就在义明的佩刀遗失后的数天,成干刚好抓到义忠夜间外出机会,于是埋伏在他必经之路上趁夜色掩护而袭击。

                  袭击之时义忠被砍了数刀没死勉强逃走,成干就把那柄义明的佩刀扔在现场成为证物,随即在季方的掩护下两人一同逃往当初说好会接应他们的快誉之处。

                  可是当两人抵达园城寺后,就被快誉所埋伏好的僧兵给乱刀分尸(一说是活埋)灭了口。数天之后,被夜袭的义忠终于伤重不治而亡,而他的家人郎党也在事发现场找到了那把沾有血迹的义明遗失的佩刀。

                  这下最不利的现场证据都指向了义明的头上,而义光此时再以一族亲长的身分站了出来,保着义忠从其兄那个恶对马守义亲领养过来的儿子源为义前去白河上皇那边申诉。

                  白河当然是乐见这种河内源氏自家爆出来的乱事,当下就下达了讨伐义纲的院宣。另一面蒙受了不白之冤的义纲与义明两父子百口莫辩,只能带着一家老小往近江与伊贺的边界甲贺山逃亡。

                  可是早有准备的义光在取得白河的院宣后立刻发兵追击,很快的就将义纲一家给团团包围。一战下来那个丢了佩刀的老三义明战死,老大义弘与老二义俊被迫从山崖上跳下谷里自杀,老四义仲躲在附近的一户农家点火自焚,老五义范与老六义公切腹,义纲的六个儿子全部都死绝没半个留下。

                  至于义纲本人则是万般绝望下带着剩下的女眷向为义投降,之后便被流放至佐渡,后来又在为义的压迫下含恨切腹。

                  不过这个阴谋最终还是泄露了出来,于是大名鼎鼎的新罗三郎源义光只能耻辱的逃往常陆去躲避。对于河内源氏之栋梁这个位子,他一生中再也无缘可攀。

                  继任为栋梁的源为义不论在才干与名声上,当时公论都远远逊于其父祖。当时的人说他的声望不及于祖父义家,勇猛不及于生父义亲,领地治理之能力不及于养父义忠;加上他又心眼小器量差,因此河内源氏在他手上可以说是注定了走上衰败一途,更导致了之后「保元之乱」与「平治之乱」时的河内源氏一门几乎灭绝。

                  平正盛速讨源义亲
                  这边再将镜头拉回八幡太郎源义家刚死的时候。

                  义家生前最后的那几年都在拖延对自己亲儿义亲的讨伐工作,其实说来这也是人之常情不足为奇。而且当时连续先派去出云的追捕使全部都成了他的刀下亡魂,没有半个能有命活着回来京都复命。

                  白河上皇那个本来就不好的耐性几乎就在这几年被磨个精光,所以义光两脚一伸后,随即就任命了当时刚继任为河内源氏之栋梁的源义忠接任这个讨伐工作。

                  不过义忠与他老爹义光一样对于这种骨肉相残的事情实在是下不了手,所以白河就将此任务再转给义忠的岳父平正盛,命令他前去出云讨伐义亲。

                  据说正盛要前往出云的那一天,特意单骑跑到义亲位在京都的宅邸前,弯弓拉箭朝宅邸连射了三发当做示威,然后才集合自己的军势出发前往出云。

                  义亲在当时是有名的大恶徒,就算是刚勇如其二叔义纲或者三叔义光也不太敢去招惹他分毫,因此正盛这个示威的举动在当时很多人的眼里都看做是「找死」的行为。

                  嘉承二年(公元1107年)十二月月初正盛率领一族郎党前往出云,次年天仁元年(公元1108年)正月月中就砍了义亲的脑袋与诛杀其党羽,三月的时候大摇大摆的回京都向白河报功。

                  正盛以常人难以想象的仅仅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讨伐成功,于是白河大喜之下,升他为但马守───但马在当时来说可算是钱粮颇丰的一个分国。

                  尤其是那时候已经逐渐成型的「知行国」制度下,守(国司)是具有可以将分国内的国衙领大部分之钱粮处置的权力,该分国成为私人领地的色彩逐渐浓厚的状况下,正盛可谓是一举成名又顺手捞到一块肥田。

                  不过那时候时的社会舆论,上起皇族与公卿贵族,下到地方豪族与寻常百姓,真的打从心底相信正盛干掉义亲的人没几个。因为义亲的顽强刚猛天下皆知,这个武名不高的正盛竟然能在短时间之内就讨伐成功,于常理来说实在是无法让大多数的人信服。

                  也因为这样,那时义亲没死的谣言与传说甚嚣尘上,甚至自称是义亲本人而出来作乱闹事的凶徒在其后的二、三十年间一直没停过。不过正盛本人到死也从未就这件事情为自己辩解,至于白河也是始终都深信正盛不疑。

                  智勇兼备的平忠盛
                  白河除了重用正盛外,也十分的看重正盛之子忠盛。忠盛个性老成内敛,很年轻的时候就追随正盛讨伐叛党与镇压暴动而博得比他老爹还要高的名声。

                  天永四年(公元1113年)的时候,京都有个叫做「夏烧大夫」的凶贼横行左右两京(京都将皇宫以外的城市范围依左右位置分为左京与右京),杀人越货打家劫舍乃至抢掳女子等恶行能犯的他都已经犯的差不多。

                  过去几个去追捕他的追捕使及捕盗官不但逮不住他,一交手就被这个狠人给干掉,其它的人也因此畏惧的不敢去老虎嘴边拔毛。

                  不过夏烧虽「狠」,忠盛比起他来更「悍」。人家其它的追捕者带了大批的人马还不敢随便靠近这个凶徒,忠盛接令后就一人一骑就只身去追讨。

                  夏烧碰到年轻的忠盛后还得意洋洋以为朝廷没人了竟然派个小鬼来送死,这可就是所谓的「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但实际上却不是这么回事,夏烧到死都没想到才一交手没几下子从他开始到他的那些恶徒手下通通就被忠盛给宰个精光。

                  京都南方的古都奈良的名剎「兴福寺」以及北方近江国比叡山上的「延历寺」两处都大量的养着一堆念经修佛全然不懂但是吃肉喝酒杀人闹事倒是一把能手的凶恶僧兵,这两寺的田产庞大又有这些僧兵为后盾因此气焰极为嚣张,当时人称之为「南都(奈良)北岭(比叡山)」。

                  白河上皇的三大不如意事:「贺茂川水、双六赌赛、山法师」里的山法师指的就是这群六根不净的酒肉淫僧。这些家伙只要寺里面跟朝廷或者那些公卿贵族起了冲突,就一定大批的集结起来冲入京都闹事甚至公然的攻打官府与皇宫来胁迫平安朝廷屈服。

                  以往这样还吓的了平安朝廷,到了武士的势力开始崛起与院政或者摄关家结合后他们就开始倒大霉。

                  这些武士跟僧兵不同,平常没事的时候不像他们那样只顾着吃肉喝酒奸淫妇女,当这些贼秃忙着在那边享受的时候,武士们则是自各自的栋梁之下操练武艺或者与敌人交战,长久下来两者的战斗力就完全的不同。

                  忠盛在逮捕夏烧之后就在很长的时间一直被派去镇压这些僧兵。兴福寺与延历寺还有新日吉神社与春日大社的几次的「强诉」(即「强行申诉」,就是以武力暴动的方法来胁迫官府让步的申诉手法)暴动中,都在以正盛及忠盛父子为首的北面武士团以及河内源氏的武士团的镇压下宣告失败。

                  僧兵虽然凶狠,但是终究已不是这群习于弓马武艺且能征惯战的武士团的对手了。

                  据说忠盛由于武艺高强而且镇压僧兵的强诉暴动又决不手软,死在他马下的秃驴们不计其数,因此南都北岭两处的酒肉贼秃们对他无不既恨且惧。

                  白河上皇除了对他父亲正盛一生宠信重用之外,对他更是荣宠倍至。据说白河只要外出必定要忠盛随侍在侧的护驾,因此有次他半夜溜出皇宫前往祇园幽会一个「白拍子」舞姬「祇园女御」的时候也要忠盛随行而去。

                  那次白河返宫的路上下起了雨,突然有人在路边看到一团漆黑的怪东西,还一闪一闪的闪烁着青光,当下那些抬轿的人夫与随行的奴仆以为是怪物出来要吃人了,各各被吓的破了胆,连天皇老子的安危也顾不得,撇了白河的御轿各自做鸟兽四散。

                  这时随侍在侧的忠盛胆大,他想如果是怨灵还是恶鬼的话用弓箭射是没效,只能拔刀来战;若是妖狐还是猫怪之类的的他还没看过是长个么样子,不如去把牠给捉来看看。

                  打定主意后忠盛拔刀跳了过去,没想到那团众人以为是怪物的「东西」只是个披了竹蓑雨天赶路的老头,因为手上的灯笼灭了正在用火石打火,所以远远的看才看成一团乌漆麻黑又闪着青光的「怪物」。

                  白河知道后很高兴,回去后逢人就夸赞忠盛的胆力过人,为了奖赏他这次的表现,白河就将那个祇园女御赏给了他为妻。

                  由于白河很想要有个女儿,因此事后他跟忠盛商量说:「若腹中所产为女,朕当收为养女;设若为男,可为卿之子也」。后来祇园女御嫁给忠盛没多久就生下了未来平氏的霸王平清盛。

                  叙述伊势平氏一家由繁华至衰亡的古典小说「平家物语」的第二回「殿上闇讨」,说的就是忠盛荣达后的故事。由于忠盛屡次镇压僧兵强诉爆动、讨伐海盗与叛党,甚至是护卫皇居督工营建宫室而深受白河的宠信,因此白河死后也同样被下一任的鸟羽上皇所重用,竟然拔擢他为正四位上,可以入朝殿之上参予朝廷议政。

                  在当时来说,以武人之身可以得到这种殊荣的仅仅只有他一个。对于那些腐败恶劣只知享受的公卿贵族来说根本是无可忍耐的事,在他们的眼里武士都应该只是屈居于他们之下的看门狗才对,现在看门狗竟然能跟他们平起平坐,这怎么也无法让人吞的下这口气。

                  于是几个喜欢耍心几的公卿连手,要在忠盛第一次登上朝殿参予议政的时候,要好好的羞辱他一番。

                  这件事情泄了密,忠盛的妻舅偷偷跑去跟他通风报信,并劝他还是辞退正四位上免得受辱。

                  忠盛听完后感叹的说:「若升殿(就是上殿议政)而遭人侮则无颜可对诸先祖,若惧而逃之则累代武门之名尽丧于地。如此何有面目可对世间人耶?」忠盛跟他老爹正盛一样都不是那种只有武功而大脑空空的傻子,于是他拿木头削了一把木剑,外面再细细的沾上了银箔。

                  上殿那时候,那几个要找他麻烦的公卿才刚靠了上来,他就抽出那把木剑迎着光闪着,那些只会欺善怕恶的公卿们见他拔刀以为他要发飙砍人。

                  那时谁不知道忠盛的武艺高强世上难有人可以与之匹敌,这些家伙就算是凑个百来千个也不是他的对手,于是一群人吓的屁滚尿流一哄而散。等下了殿后就全部跑去跟鸟羽那边告他持械上殿定有图谋,应该按律推入武卫府大牢去。

                  不过鸟羽这时拿出忠盛那把木剑来反过去训斥那群嚼舌根的家伙一顿,原来忠盛下了殿就把木剑跟事情的缘由向鸟羽奏报,鸟羽反而夸赞他机智过人堪为表率。

                  忠盛的个性稳重内敛而生活简朴,待人处事上也十分的谦恭,与他那些嚣张跋扈又崇尚虚荣的后代子孙完全不同。

                  他也颇有施政的手腕,他所历任的那几个分国的国守任内都治理的很好。另外他也具有极高的经商手段,他看准了与宋朝航海贸易的巨大利润,将摄津的福原建设成与宋朝贸易的基地。

                  于是在他死的时候留下了巨大的财富,成了日后他儿子清盛建立六波罗平氏政权的经济基础。他死去的时候左大臣藤原赖长评论他说:「经营数国累聚万富,奴仆满乡子弟骁勇,为人恭俭不行豪奢,今亡故而时人皆惜之也」。

                  其实在某种程度而言,忠盛的发迹给了日益茁壮的武士阶层一个很好的示范。

                  原本武士这个层级的人经由地方上的豪族发展时期过渡到与朝廷中的公卿贵族乃至天皇或院政的利益结合,然而都还是脱离不开必须听命于这些贵族皇族的支配,就地位上来说仍旧是附属于这些传统势力之下。

                  然而忠盛的境遇给了其子孙甚至于后世的武士一个可循之借镜,于是在不久之后的一连串动乱中,武士的势力更加的壮大,也更加的接近了掌权的中枢。

                  挖坑回填是美德.
                  有坑不填也是德.

                    2011-10-5 1:10:42
                    回到顶部
                    北條流雲庵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北条家督从五位下左京亮
                    身份:城主
                    言论:1826
                    入籍:2003年11月2日
                    发贴心情
                    第六话
                    兄弟阋墙的保元之乱

                    一国有三皇
                    自从白河天皇让位予堀河天皇而自称「太上天皇」施行「院政」以来,本来长久受制于藤原北家而衰落的皇权突然间大大的振兴了起来。白河完成了前几代天皇都无法完成的壮举,对于那些忠于日本皇室的史学家来说,白河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英明之君,是中兴之主。

                    可是,仔细检视白河的所作所为可以发现,事实上他只是个专制欲与占有欲强大的专制帝王,若真说起「英明」两个字实在是跟他很难沾的上边的。

                    白河违背了他老爹后三条天皇的遗愿,撇开了三弟辅仁亲王而将皇位让给他那个体弱多病的儿子堀河。当然只要是人就会有私心,更何况是占有欲如白河这般强大的人。

                    堀河满十三岁后,白河就做主让自己的亲妹也就是堀河的亲姑母笃子内亲王嫁给了堀河。

                    这种直系血亲通婚的恶习在当时的日本皇室内是极为普遍的,更何况当时的人并没有基因遗传等相关的医学知识,根本就不知道近亲通婚会带来各种基因性疾病与生育能力衰退等问题,还以为是冤魂恶鬼作祟。

                    就这样拖了好几年,堀河才跟典侍藤原苡子生下了宗仁亲王并且立为东宫太子。

                    宗仁亲王满五岁的时候,堀河就以二十九岁的青年之龄驾崩了。堀河死后宗仁亲王在白河的指示下登基,号为鸟羽天皇。

                    鸟羽娶了权大纳言藤原公实的女儿璋子为后,后来生下了显仁亲王,又在白河的授意下立显仁为东宫太子。

                    由于白河好色,后宫之中常常有各种桃色传言流出,于是就有传说显仁亲王并非鸟羽之子,而是白河与璋子乱伦所生下的。也因为是白河乱伦后所有的私生子,所以白河就逼鸟羽让位给显仁。

                    显仁继位后是为崇德天皇,这时候白河宣布剃发出家,出了家的天皇就不称之为「天皇」或「上皇」,由于归依了佛法因此称为「法皇」。这时候的日本就有了三皇,天皇崇德、上皇鸟羽、法皇白河。

                    鸟羽设计废崇德
                    大治四年(公元1129年)七月,衰老患病的白河禁不起酷暑的折磨而死。死前遗愿要采用佛教的葬礼火葬而不是传统神道教的土葬。

                    据说是因为他死前听闻跟奈良兴福寺一向有仇的前关白藤原师通死后用土葬,可是半夜就被兴福寺的僧兵掘坟挖尸架起来当柴烧。

                    白河他自己也是跟兴福寺长期对立的人,因此他也怕日后这些无法无天的家伙也把他挖起来当柴烧,于是遗命要以火葬的方式来办理后事。

                    白河死后鸟羽就跟着有样学样,也开设起他的院厅,募集效忠他的院厅近臣。只是过去白河院厅里的近臣他完全不用,而且还借故将其中几人给流放,其它的就都打发回家养老去。

                    只有以平忠盛为首的北面武士团这个老白河留下来的精锐武力他不但全数留用,而且还重加封赏拉拢他们。

                    或许真的如传言那样所说,崇德不是鸟羽的亲生儿子而是老白河乱伦的私生子,因此鸟羽便极度的嫌恶崇德。传说他当着朝臣与崇德的面直呼崇德为「叔父子」,取笑他实际上是他的「叔父」但名义上又是他的「儿子」。据说当时在场的朝臣各各吓的面如土色,不知该如何化解这种场面。

                    鸟羽后来将太政大臣藤原长实的女儿得子收入后宫,生下了体仁亲王。当体仁才刚满三岁,就把崇德找来商量要他收养体仁为养子并且将皇位让给他。

                    崇德不是傻子,当然不肯随便的把皇位给交出去,尤其是崇德也有自己的亲生儿子重仁亲王在。于是鸟羽就使出各种的办法来威胁来引诱。最后多次向崇德保证说:「只要他(体仁亲王)继位后你就是太上皇,将来朕「百年」之后你不就也可以自己设立院厅来掌政吗?」

                    崇德想来想去总觉得不妥,但是碍于鸟羽不断施加下来的压力越来越大,似乎也没有让他选择的余地。况且鸟羽也多次保证未来一定能让他设立院政,几番考虑后崇德决定那就干脆一点让位给体仁亲王好了。

                    鸟羽知道后大喜,赶忙就在崇德他答应后的第二天当朝发布院宣,宣布崇德让位给「皇太弟」体仁亲王。当时在场的崇德犹如被人当头浇下一桶冰水一般愣在那边说不出话来。

                    当初说好以「收养」的方式来让体仁以崇德的养子身分成为「皇太子」,这样让位之后未来崇德也就能名义上的父皇之身分来开组院厅。可真是一字寸分之差谬上千里之遥,这下让给的是皇太「弟」而不是皇太「子」。

                    既然是以兄让弟的话,虽然崇德仍旧是太上皇,但以后却没有资格去设立院厅开掌院政了。也就是说,崇德就跟被废了没两样,未来的掌政大权就此拱手让人。

                    藤原家兄弟失和
                    崇德挨了这记闷头大棒之后满怀着对鸟羽的怨恨,但是木已成舟也没有办法。新上任的体仁亲王号为近卫天皇,这个近卫身体一向又弱又差,横竖看都是颇有养不大的危险,于是近卫的亲娘美福门院(即藤原得子,美福门院是她成为太后时所改的封号)就收养崇德的儿子重仁亲王,要是近卫有个万一的话那就可以让重仁继位,这样也能够消弥崇德的不满。

                    对于这个安排崇德当然是答应了,先前被鸟羽耍了这么一招害他等于跟被废没两样,但若是接受了这个安排的话就再度有了掌权的机会,崇德巴不得赶忙答应,马上把重仁送去美福门院那里。

                    可是当崇德满怀希望的时候,压根没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有人背后设下了诡计准备再将他从三十三重天打落十八层地狱里。

                    老白河时代的关白原来是藤原忠实,但是忠实因为某些小事情跟老白河有了摩擦,这个忠实认为自己没错硬是不肯向老白河低头,于是嗔心本来就很重的老白河一发火就将忠实开除勒令他回家养老,改用了忠实的长子忠通为关白。

                    忠通对于老白河颇能「顺着毛摸,搔着痒处」,因此很受老白河的重用。但是当老白河两腿一伸的躺平后,忠通的好日子也就过完了。

                    前面说过鸟羽等老白河一死自己施行院政的后,就将以前老白河时代的院厅近臣不是踢回家养老就是找借口流放。这个忠通也被鸟羽借故给解了职踢回去家里吃闲饭。

                    鸟羽从以前还是皇太子的时代就颇欣赏老忠实的硬骨头,因此赶走忠通后就将忠实招了回来担任关白。忠实的次子赖长极有才华,少年时代就被人称为「日本第一才子」。

                    鸟羽招回忠实之外当然也重用赖长,当然这一切看在忠通的眼里不是滋味极了。况且自小忠通与赖长两兄弟就十分的不和,两人都互看对方不顺眼,现在这种情况之下,更是加深了两兄弟间的对立。

                    爱宕山上的阴谋
                    近卫小天皇身体一直大小病痛不断,怎么看都是很难活的过二十岁的样子,加上又无子嗣,若有个万一的话那皇位肯定是由崇德的儿子重仁来继位。这时忠通不知道从哪里探知,皇太后美福门院其实不怎么喜欢崇德的儿子重仁亲王。

                    知道这个珍贵消息的忠通于是就藉由一些私人管道跟美福门院搭上线,然后对美福门进言说:「上皇的次子雅仁亲王有个儿子名为守仁,不但相貌出众天生有帝王之姿,更重要的是他天资优异聪敏过人。与其要立您不喜欢之人的儿子为帝,以后要看他的脸色度日,何不就领养守仁为义子,日后保他登基为皇呢?」

                    忠通会布下这一局不是没有原因的,日后要是守仁继位的话,那他一定能够以拥立之功臣身分重回权力核心。不过美福门院虽然收养了守仁,但是鸟羽却一直不肯让守仁取代重仁的候补地位。

                    鸟羽虽然是很讨厌崇德与重仁,但他也有他的顾虑在;既然之前都耍了崇德已经是朝廷内外众人皆知的事,那收养重仁也同样是众所皆知,如果这时候又反悔的话,连续两次被耍的崇德可就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情来,他自己的威信也会大打折扣。

                    于是鸟羽就决定让守仁以后到他三叔(鸟羽第三皇子),担任仁和寺住持的觉性法亲王那里去出家修行。就在这件事情决定了一段时间后,体弱多病的近卫天皇终于以十七岁的青春年少之龄薨于位了。

                    近卫死后最高兴的就是崇德了;这下碍眼的小家伙死了,总该轮到我儿子登基了吧?就在崇德高兴的准备拱着儿子重仁粉墨豋场的时候,突然发生意外了。

                    小天皇近卫死了没多久,他老娘美福门院终日以泪洗面哀伤至极。据说忠通帮她出了主意,说是某地神社的巫女擅于招魂显灵,可以把近卫的亡魂招回来与她见面,于是美福门院大喜,连忙降下太后谕旨速招此名巫女入宫演法。

                    巫女来了之后立刻「开坛」,结果还真的把近卫的亡魂给招附了上身「起驾」了。

                    近卫的亡魂一上身劈头就说:「朕死的好冤!朕之死,乃是有人长久以来在爱宕山上的爱宕权现神社里,把钉子钉到权现神像的眼中,然后长久施法诅咒所致!」

                    美福门院闻言大惊失色,连忙遣人跑到爱宕神社上察看,去的人一看果然是在爱宕权现的两眼中都有铁钉。问了神社神主这是谁干的,神主答说不知是谁于五六年前摸黑上来钉的。

                    这个事情传开后,美福门院与忠通两人都说这肯定是忠实与赖长两人干的好事,结果这么一传出去,传到了鸟羽的耳中时已经变成了是「崇德」与「忠实父子」所干的。

                    这时鸟羽大怒,本来要出家的守仁亲王不用出家了,就立守仁亲王为皇太子准备继位。可是考虑守仁还年幼,他的老爸雅仁亲王正在年富鼎盛之时;若是直接让守仁继位,那雅仁并非天皇身分就被追崇为太上皇,这样实在跟惯例不合。

                    所以鸟羽改个方式,跟雅仁约定好让他来继位,但是必须要立守仁为皇太子不得更换人选。面对这个「从天上掉下来的礼物」雅仁当然是乐的合不拢嘴,忙不迭的就答应了鸟羽。

                    于是雅仁继位为皇,他就是日后被鎌仓幕府初代将军源赖朝批评为:「日本第一大天狗」的后白河天皇。

                    以事后的推敲来检视这件事情,十之八九跑不掉是忠通所设下的阴谋。他看准了鸟羽与崇德之间的矛盾点,利用了美福门院对于鸟羽的影响力,如此一来不但能够让他修理掉那个一向与他不合的小弟赖长与老爹忠实,而且也能以扶立守仁登基为皇的功臣之身分再度卷土重来。

                    而且用计除掉崇德之子的皇位继承权,对于鸟羽来说他也是大功一件。如此一石三鸟,若是成功的话那他将是最大的赢家。他的计谋的确很成功,但是大乱也跟着要爆发了。

                    河内源氏一门的状况
                    久寿二年(公元1155年)七月后白河天皇继位后,上皇鸟羽的耳边就收到了很多各方传来的消息。首先是最不满他的崇德与被忠通给设计弄走的赖长两人私下连手,再来就是崇德多次前往已经隐居的河内源氏之前任栋梁源为义住处拜访。

                    鸟羽知到这些消息后没多久就病倒,这时谣言传的更盛,说是崇德与赖长两人已经准备好要联合以源为义为首的河内源氏起兵发动政变了。

                    这里要先说一下此时河内源氏的状况。河内源氏自从源义家以来威名响彻全日本各地,但是义家晚年家族里发生了一堆大大小小的内乱因此整个实力大为衰退。

                    首先是义家的次子义亲在九州岛与出云等地打家劫舍无恶不做,最后让衰老的义家为此而气死。义家死后义亲也被伊势平氏的平正盛给讨伐。

                    义亲死后儿子为义过继给他当时任栋梁的弟弟义忠为子,没想到义忠却被他人称「新罗三郎」的三叔义光给设下连环计害死,而且也因此除掉了义家三兄弟里排行老二的「贺茂次郎」义纲。义光在计谋败露之后丢脸的逃去常陆躲避,因此栋梁这个位子就落入了当时还很年轻的为义手中。

                    为义成为栋梁后,曾经多次受白河法皇的命令对抗发动强诉暴动的僧兵并且成功的打退,当时的人称他为「六条判官」。

                    为义的子嗣众多,可是一个个的问题都很大。譬如说为义家的老八源为朝天生体格雄健,而且他还极为擅长弓射之技,怎样的硬弓他都能操用自如。可是为朝年纪轻轻就性情粗暴,常常与人一言不和就拔刀行凶扬长而去,于是为义实在是管不下去,就将他给扫地出门放逐去九州岛。

                    去了九州岛的的为朝在那边如脱缰野马,不但招了一批跟他一样的熟于弓马武艺的亡命之徒作为部下号为「为朝二十八骑」,还给自己封了个官名叫「镇西总追捕使」,于是九州岛那边的人都叫他「镇西八郎源为朝」。

                    不过他这个镇西总追捕使却是一个该被人追捕的家伙,他在九州岛那边与许多地方豪族都起了冲突而出兵交战。可是九州岛那边没几个人是他的对手,到处都是被他领兵攻破的庄园寨子,九州岛的武士就算凑成整捆整束的跟他交战他也都不是他的对手。

                    后来他在九州岛的暴乱行动闹到不可收拾传去了京都,为义因此被正好想寻事修理他的鸟羽给趁机以纵子行凶的理由给开除了官职,并且强迫他把栋梁之位也让给长子源义朝。

                    知道了老爹因为自己的关系而被开除官位强迫隐居,于是为朝就率领他这二十八名部下回到京都与之会面。

                    为义的长子义朝自小就不受为义的喜爱,与其它弟弟也处的不好,可是他却很受鸟羽的信赖与重用,所以为义被开除后,连同栋梁的位子就在鸟羽的意思下传给了义朝。

                    义朝除了不受为义的喜爱外,也曾为了一块祖传在鎌仓的土地而跟为义翻脸大吵。后来义朝跟其中一个弟弟源义贤又为了鎌仓的那块地起了纷争,恰好义朝有公务在身前往京都,于是就把这块地的保管委托了自己的长子源义平。

                    这个义平小名源太,人称「鎌仓源太」或「恶源太」,跟他八叔为朝同样是个武艺高强个性粗暴的家伙。

                    义朝上京后,他跟前来理论的义贤再度发生冲突,只是他老爹还只是动口而已,这家伙则是动完口后还不过瘾,当天夜里就带上郎党兵丁摸黑杀过去义贤的居馆,把他叔叔一门老幼宰了个一乾二净。

                    当时义贤家里只有一个才两岁的小儿子因故被救得一命逃往信浓的木曾谷,没想到二十年后这小孩子却成了源平争霸中重要的人物之一。

                    大乱爆发前夕
                    为义被强迫隐居后本来不过问世事,不过他仍旧与忠实、赖长父子保持密切的关系,至于义朝则是持续的被鸟羽所赏识、重用,义朝的其它兄弟几乎都站在其父为义那一方。

                    摄关的藤原北家这边来说,由于忠实已经完全脱离了政治圈,因此形成了忠通、赖长兄弟两人的分裂。这个时候,不管是宫里还是朝堂之上都弥漫着一股诡异的气氛,脑筋清楚的人都觉得这样下去恐怕要发生动乱。

                    而就在这种状况下,改久寿二年为保元元年的七月二日,留下这一大摊烂摊子的鸟羽闭上了双眼,去阴间享受他的冥福去了。

                    从他病倒到咽气的这段时间,最痛恨他的崇德上皇已经如谣言所说的那样,以半公开台面化的方式在大肆招兵买马,就等他鸟羽咽气的当下准备一次清算老帐。

                    崇德与赖长知道要成大事不能没有武力,政权是枪杆子上挣来的、是刀口上抢来的,因此赖长就将与他亲密且与鸟羽有冤仇的源为义给介绍了过去。

                    崇德知道后大喜,亲自将一把名剑「鹈丸」次赠给为义,为义收下后感激涕零,于是带着为朝等儿子投到崇德的帐下。

                    除了为义父子之外,崇德与赖长还延揽了平忠盛的弟弟平忠正父子与其一党、摄津源氏分支多田氏的多田赖宪父子、大和源氏的栋梁源亲治与其一党、信浓豪族的栋梁村上为国父子、统帅兴福寺僧兵的僧侣首座信实。

                    这些人都是过去与白河法皇靠拢后来鸟羽上台后就失势的一群人,凭借着对鸟羽的怨恨而藉此良机要好好的出口气。

                    病床上快要去见阎王的鸟羽也不甘示弱,他把他人生中最后的一点时光都放在准备兵力来抗衡崇德的事情上。

                    鸟羽死前找来了北面武士团中十名最有实力的武士进驻皇居内里,并且要他们写下誓书立誓保护他所指定的后白河天皇与其皇太子的安全。这十个人分别是:

                    平清盛:平忠盛长子,伊势平氏的栋梁。
                    平重盛:清盛长子。
                    平基盛:清盛次子。
                    源义朝:源为义长子,河内源氏的栋梁。
                    源义平:义朝长子。
                    源赖政:摄津源氏的栋梁。
                    足利义康:源义家三子源义国的次子,下野国豪族足利氏的始祖。
                    足利义清:义康的庶长子,矢田氏的始祖。
                    源重实:清和源氏的分支尾张源氏的栋梁。
                    源光保:摄津源氏的分支美浓源氏的栋梁。

                    除了以上十人外,还有一些从属于以上十人的豪族或是来头也不小的武人也先后的加入了鸟羽所安排的这批武士团里;像是发动平忠常之乱的平忠常之玄孙千叶常胤、上总广常,关东地区势力庞大的「武藏七党」之一猪俣党的栋梁猪俣范纲,跟平忠常打了三年空仗的平直方的玄孙熊谷直实等人都是。

                    鸟羽把这些武力都准备好了之后就放心的断了气,他死后不到十天,已经剑拔弩张的两阵营就就爆发的冲突。

                    腐儒的误事
                    保元元年的七月十日,距离鸟羽上皇断气还没超过十天,崇德上皇就将源为义等人招入他在贺茂川旁的白河北殿内屯驻,同时间后白河天皇也在与白河北殿隔岸相望的东三条殿招来了平清盛与源义朝等人屯驻。

                    后来为了安全起见,后白河将清盛等人留在东三条殿,他自己则在义朝的保护下退去了较远的高松殿暂住。崇德这一方聚齐了人马后就招开了作战会议,会中崇德想听听河内源氏诸将有何计策可以一举打垮对手。

                    这时那个勇猛的镇西八郎源为朝就建议崇德说:「臣在九州岛的时候大小数百战下来可以说都是以夜袭来取胜的,其中偶遇有失败的场合也是输在对手的夜袭之下。所以现在应当要采用夜袭并且纵火的办法才对。我听说陛下与家兄义朝已经迁去了高松殿暂避,臣愿意亲自领军过去攻打。只要臣兄义朝一出来,臣一定一箭将他射死!至于其它的人可以集中过去东三条殿对付平清盛,只要将清盛与家兄义朝两方隔开,那他们的战力肯定会减损一半以上的。如果陛下在慌乱中想要乘车逃出,只要多准备弓手将圣驾旁的护卫与随从射死,就能够很轻易的将陛下掳过来这边,这样就可以顺利的取得胜利」。

                    随后为朝又说:「既然臣兄义朝在陛下那一方,臣敢肯定他也一定会使用火攻夜袭的计策。因此先下手为强,臣认为我方越快进攻越好。」

                    崇德听了不住的点头,正要同意的时候,一旁的赖长却对着为朝说:「你以为你现在还是在九州岛跟那些地方豪族打那些肮脏的私战吗?现在可是太上皇与陛下互争天下的大义之战!应当是两军光明正大的一较高下才是,怎可以使那些见不得人的龌龊下流之计来取胜?!以这等下流之计来获胜,赢也赢的不光采!」

                    没想到这个腐儒开口这段既臭且酸的烂议论竟然博得崇德的信赖,当下就决定用这个臭腐儒的臭酸建议,下旨等兴福寺僧侣首座信实带领僧兵前来会合后再出战,这让身经百战的为朝傻眼愣在一旁说不话来。

                    为朝的确是深明战争法则的一员大将,他所提出的火攻夜袭是正确的。

                    因为就在同一个时间,后白河这一方所举行的作战会议上,义朝果然如为朝所料的对后白河献计兵分三路夜袭白河北殿,并且奏请后白河下旨允许他在中纳言藤原家成的宅邸放火。

                    因为藤原家成的宅邸紧邻着白河北殿,从那边放火的话可以让白河北殿的人先有警觉然后逃出来,这样正好遇上前去袭击的那三路兵马,就地在那边将崇德的兵马一口气剿灭。犹如放火熏蛇窟使蛇逃出并在蛇洞外准备好捕蛇笼,那蛇就会乖乖的自投罗网一样。

                    为朝的奋战
                    七月十一日凌晨,后白河天皇这一方兵分三路由清盛率三百余骑、义朝两百余骑、义康一百余骑分头攻打白河北殿的三个方向不同的门。

                    清盛的三百余骑一口气冲到了白河北殿的西门,镇守那里的正是建议要放火夜袭的为朝。当时日本武士的作战方法还停留在「互报姓名,单骑挑战」的「一骑讨」时代,于是清盛的部下郎党伊藤景纲、伊藤忠清、伊藤忠直三个勒马出战。

                    为朝看了之后呵呵大笑说:「就凭你们三个无名之辈也想出马跟我一战?快去把清盛给我叫出来还比较有意思些!当然你们想要应战的话也不是不可以,如果没那个胆的话现在就给我滚!」

                    景纲闻言大怒,抽出一支箭射了过去说:「竟然当我等是无名之辈?!那就让你尝尝无名之辈的利害!」

                    没想到这箭为朝身体一偏就闪过,为朝与带嘲笑的说道:「要我跟你们这等人对打还真是让我丢尽颜面了!」

                    说完后一箭回射而去,贯穿了忠直的身体然后又射穿了在忠直身后的忠清的手臂。吓破胆的景纲捡起为朝的这只箭退回去跟阵后跟清盛报告。

                    听完报告的清盛也吓了一大跳,知道这个镇西八郎源为朝果然名不虚传是个猛将,于是下令撤离西门转往北门攻打并且派人去通知义朝转过来这边接手。

                    前来接手的义朝见到为朝后大声的说着:「我有敕命(天皇的旨令)在此,还不给我快快退下!」

                    为朝听到后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敕命又怎样?我这里也有院宣(太上皇的旨令)在!」

                    怒火中烧的义朝于是骂道:「无礼的家伙!对着兄长拉弓敌对,你想还会有神佛庇佑你吗?!」

                    为朝这时候大声的笑了出来说:「老哥你不也是对了老爹拉弓敌对吗?那这又该怎么算呢?」

                    两句话都丝毫占不了对方便宜的义朝气极了,下令手下全体冲过去与为朝混战,于是两军就在西门前混战了起来。双方大杀了一阵,为朝知道自己人没义朝来的多,果断的下令全军退入西门引义朝攻过来,企图以狭窄的空间来弥补人数不足的劣势。

                    果然义朝见为朝退入西门后就一马当先领着部下追了进来,两军在狭窄的西门内继续的混战下去。

                    这时候为朝的二十八骑战死到只剩下五人,同时间义朝的部下也在藤原家成的宅邸开始放火,火势顺着风势很快的就烧进来白河北殿。

                    白河北殿火起后,清盛下令手下分头前往崇德这方各将领在京内的宅邸放火,这时候就搞到整个京都内一片火海。在殿中的崇德看到火起心知大事不妙于是带头开溜,上皇开溜的消息一传出后整个崇德方各部队的士气立刻溃散。

                    既然上皇都拔腿翘头了,这个仗还怎么能打的下去?为朝知道崇德逃跑后也无心再战,于是率领存活下来的五名部下死命的杀开血路,竟然也顺利的逃了出去。

                    为义与其它的儿子也都先后的逃离战场,而其它的将领不是战死当场就是捡回条老命夺路杀出。

                    至于那个导致败战的元凶───战前军议上大发腐儒酸文章的藤原赖长,见崇德逃命他也跟着跑没想到被义朝眼尖的部下源重赖给看见,重赖抽箭射了过去把赖长的一只眼睛给射瞎掉。

                    重伤的他无路可去于是负伤逃回宇治的老家敲门求救,没想到他老爹忠实拒不开门收留,知道必死无疑的他于是在一艘小船上引剑自刎。至于逃跑成功的崇德,在少数随从的伴随下躲去了他三弟觉性法亲王担任住持的仁和寺里。

                    躲了几天后,在觉性的陪同下先落发剃度再去自首,清盛将他暂时将他禁闭在六条殿里等候后白河的发落。

                    战后的大割草
                    七月十一日凌晨的这场混战结束后,崇德方的将领活下来的跑了不少,不过那也只是一时间的苟延残喘罢了,该来的断头大刀终究还是逃不过。

                    战胜的后白河天皇这边很快的就开始进行战后的处置。源为义与他一起逃出去的五个儿子赖贤、赖仲、为成、为忠、为仲躲了几天后一起去了在船冈屯驻的义朝本阵向他投降。

                    为义这时已经剃了脑袋换上僧袍,父子六人很耻辱的跪在义朝前请求义朝收留并且帮他们说情。没想到义朝十分绝情,还没等后白河的命令下来就下令手下将他老爹与弟弟们通通推出帐外去剁了脑袋。

                    至于当时防守北门的平忠正父子也在几天的藏匿逃亡后潜回京都,前往位在六波罗的平清盛府向清盛投降。忠正跪求侄儿清盛希望他能放了这几个堂房兄弟,一切的责任与处置都由他一人担下。

                    但是清盛知道义朝已经处决了自己老爹为义与其它手足,于是也不许忠正的苦求,下令将忠正与其子长盛、忠纲、正纲与随行而来的忠正郎党等一干「钦犯」全部都拉出去斩首。

                    最后是足利义康的搜捕军在大江山逮捕了忠正的一门党郎平家弘父子兄弟六人,就地在大江山上全部杀个干净。

                    大和源氏的栋梁源亲治在那天混战的时候就被清盛的儿子基盛活捉了过去,后白河考虑大和源氏在大和国的势力可以压制奈良兴福寺的势力,而且亲治向来就与兴福寺屡有争端,所以特别的赦免了他的罪将他放还回大和。于是亲治就成了崇德上皇这方的重要武将中,少数躲过死刑厄运的人。

                    崇德上皇这边的武将几乎都难逃一死,相对的参加崇德这边的公卿们除了腐儒藤原赖长重伤自杀以外,其它的如藤原教长、藤原盛宪、藤原经宪、源成雅等人顶多就是被削官流放远方而已。处里完了这些「从犯」后,就该来处里「正犯」。

                    在后白河与忠通、清盛、义朝等人的讨论里,正犯只有两个;一个就是崇德,另一个是赖长。由于以往还没有过处决天皇或上皇的纪录,因此最多最多只能将其流放而已。于是崇德的流放处决定了,就在远离京都的四国岛上北端的赞歧国。

                    战后的次月八月底,在近江国坂田捉到了在那边躲着疗养的猛将源为朝。据说当时抓他的时候是趁他脱了衣服进去洗澡之时才下的手,所以当时去抓他的清盛手下佐渡重贞等人就这样把他五花大绑起来,赤条条的拉回京都里。

                    堂堂猛将人称「镇西八郎」的为朝被这样脱光了的拉回京都,吸引了无数京都里的百姓与达官贵人等挤上街去围观,甚至拉到皇居宫门前的时候,后白河也赶着出来凑热闹「欣赏」一番。

                    后来清盛遵从后白河的意思,将他的左腕的手筋给挑断然后流放去伊豆外海的伊豆大岛上去。十年后因为他伤势恢复又在那边作乱,最后被清盛派去的伊豆豪族五百多人围攻后自杀而死。

                    这次大战的双方都是血亲父子或者是同胞手足。崇德与后白河都是鸟羽之子(若崇德是白河私生子之说确实属实的话那也是叔公与侄孙)、藤原忠实的两个亲生儿子忠通与赖长、河内源氏父子、伊势平氏叔侄等人无一例外。

                    这种骨肉间的举兵相残虽然算不上是「创举」,但是对当时的人的心理上来说已经造成很大的冲击了。

                    这场保元之乱结束后,武士的政治权力大幅度的提升,现在不只是像以前那样地方的动乱要靠武士,连中央里的政权争夺或是皇位相争也要靠这群专业的「拿刀混饭吃」的家伙。

                    除此之外,这场动乱也为了以后的武家之间的自相残杀立下了一个「好先例」。只要是有利可图,父子兄弟都可以翻脸不认,就算是对方打输来投降,也可以毫不留情的加以处死,不管是怎么违背人性与伦常,只要事后举起一面「大义」的旗子,无论是怎样的行为都是可以被允许、可以被承认的。

                    保元之乱的结束不代表所有事情到此告一段落;反之,代表的是它的后面将引起更多的混乱与纷争。

                    挖坑回填是美德.
                    有坑不填也是德.

                      2011-10-5 1:11:34
                      回到顶部
                      北條流雲庵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北条家督从五位下左京亮
                      身份:城主
                      言论:1826
                      入籍:2003年11月2日
                      发贴心情
                      第七话
                      源氏覆灭的平治之乱

                      恶僧信西
                      保元之乱在一个凌晨内就分出了胜负,事后的处分工作也在数个月内就完成,凡是与后白河天皇敌对的、不合作的通通都被扫除一空。此时的平安朝廷没了「上皇」自然就没了「院政」,摄关的藤原北家也不如以往那样不可一世,现在成了天皇面前的一只乖猫,而那些手上有兵有武力的武士集团以伊势平氏与河内源氏为首通通都在后白河的掌控之内。这时可以说是后白河的人生中最顺遂的一刻,再也不会有人跟他争权,也不会有人来妨碍他过那万人之上的至尊生活了

                      凭借着保元之乱打倒崇德天皇一党有功而飞黄腾达的人之中,最引人侧目的不是平清盛也不是源义朝,而是一名无官无职的出家和尚。这个和尚法号「信西」,俗家名字为藤原通宪,是藤原南家所出身的。

                      信西这家,过去代代担任天皇家的御用学者,他的祖父藤原季纲还担任过大学头,可是到了信西的时候官运极差,虽然他在老白河的时代末期就已经出仕但是官运始终不佳,历任白河、鸟羽、崇德、近卫等四代,本来想要继承父祖继续担任大学寮的官职,但没想到他的官越当越远,竟然还当到日向守外放到九州岛岛去。

                      好不容易被召还京内升官,升的却不是大学头而是更高位的少纳言。不过这个信西一付书呆子的驴脾气,眼见升任的不是大学头就辞退了官位出家去。

                      信西虽是剃光了脑袋出了家,但他却仍旧寄情于书堆之中研究学问,而他博学的名声在当时是极为出名的,许多的人都推崇他是当代的「活百科」。不管是中国的典籍历史还是日本历朝的各种朝仪典故没有他所不知道的。

                      他家中的老妻藤原朝子的父亲藤原兼永官任纪伊守,朝子因为出生于书香门第又嫁给信西这个读书人家的关系,鸟羽的中宫皇后待贤门院(藤原璋子)特别选她来担任老四雅仁亲王的奶娘,人称之为纪伊局。

                      信西以此之便,很早之前就与雅仁有所接触,没想到在鸟羽与崇德相争之下,本来没没无闻的雅仁最后胜出成了后白河天皇,而纪伊局也跟着荣宠倍至进阶从二位,因此又被称为「纪伊二位」。

                      信西就藉由老婆的关系发挥了他对后白河的影响力,凡是他所提出的建议后白河是无所不听无所不从。因他的知识就像一整套的百科全书,所以保元之乱结束之后,后白河就在他的建议下进行大规模政治变革。

                      说是变革,实则是恢复了许多平安朝初期的制度与宫廷的仪式。而且对于当时已经不够成威胁的摄关藤原北家,他仍持续的采用高压打击政策,恢复了后三条天皇时期所设置的「记录所」对藤原北家的庄园进行实质上的整顿。

                      说起庄园整顿,其实是借故没收甚至允许其庄园之庄官改寄进给天皇,以威压与诱劝的两种手法来让这些庄官脱离藤原北家的掌控。

                      另一方面,他将这些从藤原北家手上夺回的庄园财力、物力与人力全部用在重新修复因保元之乱而遭焚毁的宫室建筑,这种情况下仅年余的时间就将多数被焚毁的宫室全都复原而且还改建的更为富丽堂皇。

                      信西表面上虽然只是个无官无职的和尚,实际上的影响力却远远的高于任何一个后白河手下的大臣,这也使得一个半生不得志的腐儒一朝得意后就越发不可一世,乃至于种下大乱。

                      再加上保元之乱结束后,原本属于藤原赖长的庄园通通都被信西一族给抢占,另外藉由「记录所」所没收的藤原北家的庄园,也有许多被信西一族暗地里给吞去。

                      也因此上述之缘故,当时很多人都怀疑,其实信西并非是一心辅佐天皇与整顿土地,他的真正目的只是为了要报复藤原北家长期压制他们藤原南家的陈年旧仇。

                      后白河与藤原信赖
                      后白河登基才三年,就履行了与他老爹鸟羽上皇的约定,将皇位让给了儿子守仁皇太子,自己则是继续仿照前例组织院厅开始执行院政。

                      守仁皇太子继位后,号为二条天皇,当然是事都是看他老爹后白的的指示来行事。不过二条也有自己的主见,因此一群年龄与他相近的朝臣就逐渐的集中到他身边。

                      后白河当了太上皇后,他那无谋好权又眈于逸乐的烂人性格就全部显露出来。

                      此君不但喜好醇酒艳姬,也极好龙阳男色。通常这些贵族公卿喜好男色的,都是蓄养些长相清秀的脔童来供其发泄欲火。可是后白河口味特殊,不喜欢这些还在少年时期的脔童,反倒是喜欢一些公卿出身的青年。于是前大藏卿藤原忠隆家的老四藤原信赖就这样的被他给看上。

                      据说信赖容貌细腻端正且肤色白晰声音又纤细,因此很让双性癖的后白河为之疯狂,于是后白河的院厅里面夜夜男女混杂淫乱的流言大起,结果就让后白河在臣下眼中的威信大大的打起折扣来了。

                      而这个被后白河所「宠信」的藤原信赖是个心地狭窄个性又冲动易怒的家伙,仗着自己与后白河的「特殊关系」就开始娇横了起来,因此在许多重臣的眼重看这个小子是越看越恶心,越看越反感。

                      信赖在后白河开设院政的时候担任「院别当」一职,由于后白河的宠信,他竟然向后白河恳求要担任右大臣与兼任右近卫大将───同时担任这两个职务的话依照惯例就被合称为「大臣大将」。

                      知道这件事情的信西怒不可遏,连夜赶去后白河过夜的御殿当面苦劝。除了苦劝外还不够,回家后的信西想了一整夜,然后画了三卷「绘卷」(类似现在的图画故事书,以图为主,旁边穿插文字解说),里面述说反叛唐玄宗引发「安史之乱」的那个番将安禄山如何受宠又如何反叛乃至使得唐帝国因此而中衰的故事。

                      信西除了亲自上承这三卷绘卷给后白河外还外加当场讲解,并且多次「暗示」信赖就等于安禄山。除了信西的阻挠之外,一些当朝重臣也按耐不下纷纷上奏劝阻,于是本来笃定可以得到「大臣大将」的信赖就这样的「中箭落马」。

                      眼见到嘴的肥肉飞了,信赖哪能就此善罢罢休?几番打听之下才知道是这个「地下宰相」信西干的好事。被怨毒之火给烧昏脑子的信赖下了决心要干掉信西这个挡人「官路」的臭书呆子,因此他就开始调查整个朝中有哪些人是跟信西有过节的。仔细调查后发现,跟信西有大仇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在保元之乱中立有大功的源义朝。

                      源义朝与信西的恩怨
                      自从保元之乱战后,战功彪炳的源义朝就一直没有好日子可过。战前是他头一个建议抢先夜袭与火攻,战时也是他所率领的一门郎党奋勇作战,战后又是他头一个不讲情面与骨肉之情率先动手斩杀了站在崇德上皇那一方的父亲与弟弟们。

                      以此功勋,在战后的封赏时应该是要得到重酬才对。然而那个读死书的信西为了要对付藤原北家的缘故,连义朝一起连带的拖了下去。

                      因为义朝的河内源氏前数代都是侍奉藤原北家的武家,虽然到了义朝这代早就与藤原北家脱离了关系,可是信西根本不管,在他的想法里就是认为祖上是什么立场,子孙也就是什么立场,于是强烈建议后白河「随便」给义朝一个官职就足矣。

                      所以在这个「随便给」之下,义朝只拿到了个从五位上左马头这个微不足道的小官位。

                      同样跟他晋升从五位上播磨守的平清盛,很快的又往上跳为从四位上大宰大贰,升官的速度就像坐电梯一样快。义朝等了老半天,还是没等到任何的晋升敕命下来,托人去打探才知道从中作梗的就是信西。

                      义朝想不破这层关系,还以为是哪里得罪了这个「地下宰相」。恰好义朝当时有个女儿是有名的美女,许多的达官显贵慕名而来向他提亲他都不肯随便的把女儿嫁走。

                      这时义朝得知信西的儿子藤原是宪年纪与自己女儿相仿,就让她想到干脆就将女儿嫁与是宪为妻,两家拉起亲戚的话那信西肯定不会再来找自己麻烦。

                      义朝想的实在太天真了,他亲自跑了一趟信西府上亲自说亲,还带了许多的贵重礼品来馈赠,并且许下一大笔的嫁妆,极尽了阿谀奉承之能。

                      可是信西除了白眼相送以外,还毫不留情面的说:「公家自古即不与武家通婚,且文武殊途,我家又是世代相承的书香门第,与武家结亲恐有不妥。」

                      碰了这个大钉子后义朝也只能乖乖回去。可是半年后义朝家里来了个访客,偶然提及平清盛嫁女,现在正广发喜帖给各朝官公卿,这个访客问义朝收到也无?

                      义朝连忙问说:「是嫁给谁家子弟?我怎么都没收到帖子?」访客答说不是别人,正是信西的小儿子藤原是宪。

                      义朝听后勃然大怒,这个死秃驴摆明是要跟我做对,当初说什么「文武殊途」,说什么「书香门第」根本都是推托之词,要瞧不起人也该有个限度。堂堂的清和源氏之后、河内源氏的栋梁,竟然三番两次的被个死秃驴给耍了,这口怨气怎能就此吞落?于是当信赖找上门来的时候,两人一拍即合,勾搭在一起准备连手要复仇了。

                      院厅三条殿的强袭与信西之死
                      信赖与义朝的联合阵线成立后,信赖还去拉拢小天皇二条身边的那票宠臣如藤原经宗、藤原惟方等人。这些二条的宠臣也常常吃了信西的亏,在很多利益纠缠的事情中总是踢到信西这块大铁板,因此得知信赖要向信西下手的消息后,各各莫不兴奋雀跃,赶忙答应加入信赖这一方。

                      平治元年(公元1159年)十二月,一向与信西交好而且还结成儿女亲家的平清盛带着儿子重盛、宗盛与家中约五六十人浩浩荡荡的前往纪伊国的熊野神社参拜,这时京都内完全没有信西可以倚靠的优势武力。冷眼看着清盛离去的信赖此时大喜,赶忙的通知义朝可以起兵「清君侧」了。

                      在此之前义朝早就秘密的从关东的地盘上抽调从属自己的豪族与一门郎党来京都内潜伏等待举事,因此一收到信赖的通知,义朝马上就动员了所有的兵力约五百多人趁夜突击了院厅所在的三条殿,而信赖自己则亲率另一批人马包围了信西的宅邸捉拿信西。

                      可是事机不密走漏了风声,义朝袭击三条殿的变故传入了信西的耳中,他很清楚这是代表了什么,于是连夜让他老婆纪伊二位逃往皇太后美福门院那边,自己则跟儿子们分头逃亡。

                      突击三条殿的义朝很顺利的就长驱直入的杀光拦阻的卫士闯入宫殿里面把后白河与其它女眷给软禁,接着又转头直扑大内里,把住在那边的二条小天皇还有皇太后也绑了过来。

                      逮不着信西的信赖满肚子不爽的回来与义朝会合,义朝安慰他说:「不过就是个只会啃书的和尚罢了,那种脚程能跑的了多远?」

                      义朝派手下大将源光保前去追杀,果然在往伊贺边境的石堂山下,光保听人说这两天有个陌生的和尚来此化缘乞食,人就蹲在附近田边的一个土坑里面诵经。

                      光保一听越发觉得可疑,于是按人说的路线寻过去看那土坑,果然土坑里面坐着一个和尚正在诵经。

                      那和尚不是别人,正是连夜逃出京都的信西。信西知道自己死期到了,求问光保说:「可否本着慈悲心让我将这卷经文诵完再下手?」

                      光保冷笑的回他说:「那你对我家栋梁可曾有慈悲心的时候?」

                      信西默然不语,于是光保大刀一挥,提着血淋淋的大西瓜回义朝处复命。义朝与信赖看到信西的首级大喜,心腹死敌已经完蛋了,从此就再也不会有不识相的家伙来挡路。

                      隔没几天,义朝的儿子们也在京都周边抓到了信西的几个儿子。在信赖的决定下,他们通通被流放到遥远的陆奥去。

                      清盛回京
                      政变爆发后信赖藉由挟持后白河与二条,自封「大臣大将」,这一点很让当时的公卿们私下拿来当笑话看。

                      既然都已经挟持了天皇与上皇,为何不直接自封关白还是太政大臣算了,竟然小家子气的自封大臣大将。也因此缘故,本来支持他的那些二条天皇近臣们搞清楚了这家伙终究还是只是个靠「出卖身体」才有了出头机会的草包,根本不足以成大事。

                      而义朝则是被信赖升官为播磨守,至于义朝其它的儿子也各各封官。有了义朝的武力作为后盾,政变首谋的信赖越发的嚣张跋扈,不但出入乘坐与穿戴「僭拟天子」,而且还「居朝堂之中号令百官」,活脱脱的就是个暴发户的模样。

                      因此除了当朝百官们的暗地痛骂外,就连他的那些公卿亲属也都深感唾弃与不齿。只是碍于义朝盘据在大内里的兵力,没人敢开口罢了。

                      这时已经到达了纪伊熊野的清盛一家,从紧急赶来通知他的郎党口中知道了后白河与二条被软禁,信西被杀的政变。

                      这时清盛大惊,当下以为下一个遭殃的就是自己,于是就决定要从熊野乘船逃往九州岛岛。这时他的长子重盛是个文武兼资又很沉的住气的青年,他拉着清盛的缰绳劝道:「九州岛岛地远人疏,也没有任何跟我们熟识的武家可以来帮助,如果真的去了九州岛岛那一切就完了!信赖与义朝都是有勇无谋只会凭一时奋勇而行事的人,而且他们的仇敌是信西,所以未必会与我们为敌。不如就此返京,表面向信赖臣服然后私下去伊势伊贺两地召来自家郎党兵力,再一方面连络天子近臣救出上皇及陛下,到时候就可以正大光明的奉旨讨贼,那时必然可以一战讨灭信赖义朝等乱党。」

                      清盛听完重盛的分析后也觉得有理,于是一家人重新整装返回京都。还没抵达京都的时候,义朝的长子「恶源太」源义平建议信赖,让他领兵去半路干掉清盛一家永绝后患,可是信赖不肯,并且禁止义平对清盛一家出手。

                      信赖之所以不肯的原因,在于他手上并没有直接从属于自己的武力。现在他所倚仗的武力是义朝等河内源氏诸将,万一义朝起了贰心的话那他岂不就一切都完蛋?如果能将清盛一家收入掌握中,让义朝与他相互制衡就可以保持对自己有利的状态。

                      或许清盛与重盛两父子也约略知道这种状况,因此当清盛一家返回京都后,就由清盛亲自去恭敬的对信赖承上一份平家的名册作为顺从的象征。信赖收下名册后大喜,以为清盛也降服于他之下,他的权势可以稳固了。

                      就在这个满脑壳里面都是草料的信赖大喜之时,清盛已经秘密的接触了二条的近臣经宗、惟方等人向他们劝说。二条的近臣早就后悔支持信赖,此时见清盛来说,当然是立刻与清盛站在同一线。

                      同月十九日夜晚,在这票近臣的准备之下,二条小天皇伪装成女官逃出大内里前往六波罗清盛的府邸。临走前还捎了信息给后白河,深夜的时候后白河也在院厅近臣的协助下翻墙脱逃到仁和寺觉性法亲王那里。

                      一晚上天皇跟上皇先后脚底抹油逃出,负责守备的义朝等人竟然毫无知觉,无怪乎后来信赖指着义朝鼻子大骂他是「日本第一大粗心者」。

                      重盛的奇谋
                      天皇与上皇「落跑」成功的第二天早上,整个京都上下已经消息传的沸沸扬扬,百官公卿当然不去早朝,全都往六波罗清盛的府邸集合。

                      摄政藤原基实是信赖的舅爷,他一早就赶去信赖府上把自己亲妹给拉了出来一起带去清盛府,正式的跟信赖脱离关系,就连信赖的兄长们也都往清盛家里「报到」。

                      嚣张了十余天的信赖此时即将完蛋了,天皇上皇都不在自己手上,那他不过就是个「人人得而诛之」的叛党乱臣。这时候清盛在伊贺与伊势的郎党兵力也渐渐往京都内聚集,并且逐步的包围整个大内里,把困守在里面的信赖与河内源氏诸人给完全封死任何的出入。

                      百官到齐后,清盛就恭敬向二条上奏「请旨讨贼」。二条此时下令要清盛发兵攻打,不过也另外吩咐说不可让大内里受到战火波及。

                      清盛率军三千江大内里团团包围,这时候长子重盛又献计说:「不如先伏好一支伏兵等着,然后让我与赖盛大人(清盛的异母亲弟,重盛的叔父)两人去诱敌前来对战,接着全军诈败后撤让义朝等人追杀出来,此时伏兵就可以趁机杀入大内里反闭城门,如此一来就可以在外面将敌军一网打尽,不用怕会损毁到大内里的宫殿。」清盛听后连连称赞,就用重盛的计谋来行事。

                      重盛与赖胜两人领军在大内里的正门前叫阵大骂,果然没一下就激怒了性格暴躁的恶源太源义平。义平下令开门迎战,他自己纵马单挑重盛,两人交手十余回合不分胜败。

                      重盛见时机已到连忙大喊一声转头撇了义平往六波罗逃去,其它的平家军见先锋大将有了动作也纷纷跟着后撤,义平也不疑这是诈败,指挥着手下追杀过去。至于其它还在大内里的源家军也纷纷跟着出战追击,果然全部都中了重盛的计谋。

                      此时的大内里除了各门把的少数部队外,就只剩下义朝与身边的护卫郎党等人。

                      眼见源家军大部分都追了出去,埋伏的平家军由清盛自己带领杀了出来猛攻阳明门。防守此门的正是诛杀了信西的源光保与其子光基。

                      光保眼见不妙,竟然没有通知义朝也没死命防守,就这样的把宫门打开放清盛攻入并且向清盛投降。被这突然的猛攻而陷于混乱之中的义朝等人根本抵抗不了,于是各自趁乱脱走。

                      义朝这一方有个源师仲,他是后白河院厅的近臣,跟信西也有宿仇;义朝找他来「除奸」的时候他也爽快的加入,现在见事不济大祸临头,竟然趁着混乱之中闯入收藏「三神器」的殿内把「八咫镜」给摸走落荒而逃。

                      至于义朝则是找到信赖,要他跟自己一起逃去关东图谋再举,没想到信赖这时把所有过错都推到义朝头上,大骂他是「日本第一大粗心者」,竟然一个晚上连续让天皇还有上皇先后逃亡成功,害的他现在变成朝敌叛臣。

                      义朝听后大怒,索性撇了信赖,在郎党们的保护下死战杀出血路逃出。不过他还不放弃希望,还想要死中求活。

                      杀出大内里的义朝与发觉不对劲而转回来的义平两路会合,会合后直奔突击六波罗清盛的宅邸,想要一举杀死清盛。不过清盛早有防备,一场混战下来,义朝这边反倒是被宰个七零八落,全军溃散了。

                      战败者们的下场
                      混乱中脱出的信赖知道后白河在仁和寺,于是跑去仁和寺找后白河求情。人才刚到,后白河的侍卫们就把他就地捉牢五花大绑的绑起押去六波罗的清盛那边。

                      至于在乱军中杀出血路往东国逃窜的义朝就更惨了。当他逃到尾张的时候,身边只剩下郎党鎌田正家、政清等人,他们投宿在原本是臣属义朝的内海庄庄官长田忠致那里。

                      忠致假意收容他们主仆然后哄骗他们去休息,趁他们脱光进入浴室洗澡的时候让人不费吹灰之力就宰了他们,并且割下颗脑袋送去六波罗向清盛邀功。

                      被押去清盛府邸的信赖还不死心,仍旧要求面见二条与后白河来陈情。清盛倒是帮他安排了,于是上皇、天皇两皇都就位,让信赖求个过瘾。

                      会面的当时后白河冷冷的看着二条,问他有何打算,年少的二条指了指门外说:「义朝的首级不是刚才才从尾张送到吗?」

                      清盛这时候也奏道:「义朝既已伏诛,何况首谋者乃信赖,岂有宽赦之理?」此言一出,两皇都点头同意,于是信赖就当场被清盛的手下拉出门外斩首连同义朝与其它党羽的首级排在六条河原边上示众。

                      义朝向六波罗突击混战时,次子朝长被清盛的手下一枪刺穿了大腿跌落马下,义朝要撤退的时候无法跟行走,他宁愿义朝了结他也不愿被俘受辱,于是义朝狠下心来一刀刺死他。

                      义朝的长子,那个勇猛的「恶源太」源义平,混战之中让他杀出条血路逃往飞驒国,预备往北陆去找救兵来反击。结果他路上听说老爹义朝已经遇害,并且首级被晾在六条河原上示众。

                      悲愤交加的他也不去北陆,变装潜回京都,准备趁清盛上朝的时候刺杀他复仇,不料被人认出只得落荒而逃,但是清盛的手下一箭放倒了他,其它侍卫一拥而上把他斩成肉块。

                      另外还有义朝的大叔父源义隆,从保元之乱时就站在他这一方,义朝突击六波罗失败要跑的时候,他掩护义朝退走被如雨般的飞箭射成大刺猬。义朝的弟弟源行家也是从保元之乱就跟随义朝,大内里防守失败时他趁乱逃出一路跑到纪伊国的熊野隐居避难,十数年后天下共讨平氏时才再度复出。

                      义朝这家被俘虏的有三男赖朝与其它义朝侧室(侍妾)所生的小孩。三男赖朝被捉去清盛面前时面无惧色,完全无畏当时整个肃杀的场面。清盛觉得放过这个小子未来铁定会酿成大祸,于是下令推出去斩首。

                      这时清盛的继母池禅尼在屏风后面看了颇不忍心,于是转出屏风向清盛求情。而池禅尼所生的清盛的异母弟赖盛眼看老娘出面求情他也跟着拜求,清盛禁不住两人再三的苦求于是只好答应。

                      虽然留得一命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赖朝被流放到遥远的伊豆,交给了当地的两个豪族之长伊东佑亲与北条时政监管。

                      清盛完全没有想到这个决定成了未来平家最大的致命点;十余年后这个保住一命的小鬼,竟然成了日本最有权势的一代枭雄,也是日本史上头一个幕府的创建者。

                      平治之乱后的平家
                      击溃了河内源氏的平清盛已经成了当朝最炙手可热的一人,次年永历元年(公元1160年)八月升任正三位参议,这比他老爹忠盛还高。忠盛的刑部卿虽然是可升殿议政,但实际上是只有「旁听」的资格还不能发言。

                      紧接着几年下来,又是兼任左卫门督又是升任检非为使别当,而且在此任内他大肆滥权的以职务之便整肃异己,把那些对他有意见的人全部抓去吃免钱的公家饭。

                      最后到了仁安二年(公元1167年)他升任了从一位太政大臣,名符其实的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上人」。过去能够担任太政大臣这个职位的,平安时代以前只有皇族身份才能担任,但其中也曾被个妖邪淫僧道镜与后来发兵反叛结果掉了脑袋的藤原仲麻吕给拿去过。

                      自平安时代以来,这个职位则代代都在藤原北家的手上相传。现在以武人之身而得到此极高的职位,可以说清盛是完成了过去未曾有的壮举。

                      清盛之所以能够如此的飞黄腾达,很大的因素是因为后白河的宠信。至于后白河为何独宠清盛,也是因为平治之乱后,支持他院政的朝臣一派与支持二条亲政的一派两方大肆斗争。

                      平治之乱的首谋藤原信赖恰好是院政一党,这个关系让院政一党老是在二条亲政派这一党前很抬不起头。二条的羽翼渐丰,处处也都与后白河顶着干,后白河为了自保起见不得不倚仗这个手上的强势武力的清盛。

                      于是清盛藉由二条与死去的近卫天皇所留的皇后有染的丑闻,一口气将二条亲政派一党全员击溃,将这些二条的近臣如不是放逐就是下狱。二条亲政派垮台后,二条也受不了这个打击暴疾而亡。

                      二条天皇死后皇位传给他的儿子顺仁亲王,顺仁继位后号为六条,一样是由祖父后白河的院政来掌理政事。不过就在后白河院政一派偷笑的时候,清盛就寻事找麻烦,把这些后白河最后剩下来的近臣给一网打尽,自己总览朝政了。

                      这时候白河才猛然惊觉,自己拉拔清盛的行为根本就是「请鬼抓药单」;就算现在要反击也已经势不可为,平家最荣盛的时候朝堂上位列公卿的有十多名左右,可以升殿的也有三十余名,至于全国六十六个分国有三十余国国守不是平家一门就是其郎党分家。

                      而且此时的平家不同过去的藤原北家,他们手上不只是有权而已,手上要兵有兵要粮有粮,因此更加难以撼动分毫。

                      以往藤原北家在那「御堂关白」藤原道长的时代达到最顶峰时,道长曾赋诗曰:「今世何为故,荣华集此身;见月有盈亏,独我无浮沉。」

                      现在平家之中也有个官任大纳言的清盛堂弟平时忠说:「非我平家一门者,皆乃人非人也!」比起道长的「无浮沉」还要高傲还要霸道。

                      或许就是太过于奢傲,使得平家最后的下场之悲惨,在日本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过这壶悲惨的苦酒,还得等个十余年才会喝到。

                      挖坑回填是美德.
                      有坑不填也是德.

                        2011-10-5 1:12:51
                        回到顶部
                        北條流雲庵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北条家督从五位下左京亮
                        身份:城主
                        言论:1826
                        入籍:2003年11月2日
                        发贴心情
                        第八话
                        从鹿谷之变到以仁王讨平

                        六波罗平氏政权
                        一般而言,日本史上通说的第一个武家政权(以武士为全国政治的掌理者之封建政权)是由源赖朝所建立的鎌仓幕府。然而最近数年日本方面的史家重新定义后,认为是由平清盛所执掌的六波罗平氏政权才算是第一个武家政权。

                        虽然说这个六波罗平氏政权与之后赖朝的鎌仓幕府比较起来,许多地方都具有很浓厚的公家(公卿贵族)化风格以及与院政制度相结合,但就其原本的出自与掌控者来说,确实是武家出身的武士所掌握的。

                        而且六波罗平氏政权为加强在地方上政、军、经三方面重点之掌控,已经有在地方分国的庄园、贵族庄园、寺院庄园与国衙领派驻「地头」作为直接统治的手段,这个方法后来被鎌仓幕府所延用并且发挥的更彻底。

                        另外六波罗政权也有独立于当时国家朝廷的制度下所能掌控以外的经济行为,那就是与宋朝的远航贸易。平家在摄津国的根据地福原就是当时与宋朝贸易的重镇港口。

                        但是六波罗平氏政权有个很严重的致命点,那就是该政权不如往后的那些武家政权有个成文的法典或者是已经成形的行政管理制度,而且几乎都是在于平清盛一人的领导下来行事施政。以致于当清盛死后,整个政权就在很短的时间内土崩瓦解。

                        当然就当时清盛的作为来看,他的确是有意要把六波罗的政权提升到超乎过去的皇权统治与公卿贵族统治之上的地位。

                        但是在实际上清盛却因为他本身的时代局限性与当时的政治问题,致使这个政权一直到灭亡时仍旧无法超脱过去古老的皇权与贵族统治的架构,成了一个说是半吊子也好,或说是变化未完全也可以的畸形武家政权。

                        如果说是何原因致使清盛无法把六波罗平氏政权给整个建构成完整的武家政权体,那最大的问题点恐怕就是平家一门太过于「公卿化」了,以至于不管是怎样的施政都会被那些贵族公卿的恶习给拖累导致效率无能化。

                        自从清盛战胜了源义朝毁灭的河内源氏,又先后的把后白河院政派与二条亲政派两方给清扫一空独揽朝政大权后,清盛所羡慕的竟然是过去藤原北家以天皇外祖之身分行摄政总揽大权的老故事。

                        他先是将堂妹平滋子送给后白河成为女御,两人生下了宪仁亲王。之后在仁安三年(公元1168年)二月的时候把二条天皇的遗子六条天皇给踢下台去,改换宪仁亲王上台为高仓天皇。

                        这时就只差一步,将自己的女儿硬塞给高仓生下皇子,那他就可以訬仿过去藤原北家的老故事,以天皇外祖的身分摄政来成就人臣之极的愿望。

                        可是就在此时清盛却病倒了,而且还病的不轻。此时他听从旁人的建议辞官出家祈福,结果剃光脑袋当了和尚后果然病情一天天的好转。

                        他的法号先是清莲,后来改称净海。而由于他之前是太政大臣,这个职位在中国等同宰相(相国),所以出了家后世人称他为「入道相国」(入道就是皈依佛门)。

                        清盛虽然身是「入道」了,但还是酒肉色欲不离身。所有的原来的权力他仍旧一把抓着不放,而且还越管越大到最后连后白河他也得看他的脸色度日。

                        尤其是到了承安元年(公元1171年),他把女儿德子嫁给了高仓,此时他的声势之高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然而清盛也不单单只是高傲骄奢而已,事实上他还是有着很强的政治与经济手腕。

                        这段时间他加强了与宋朝的远航贸易,也拓增了与朝鲜半岛高丽王朝之间的贸易活动。据最新的考证发现,甚至也有与中国南方的安南李朝(即今日之越南)进行过贸易的纪录。也因为他非凡的才能与魄力,才能在具有传统势力的公卿贵族、皇族、寺社等三大势力间取得统治地位。

                        传统的历史眼光因受到「平家物语」的影响,对于清盛的评价都是「稀代少有的暴虐无道之君」,这一点与我国因「三国演义」的关系而评价曹操为凶恶的权奸者的状况是相同的。

                        但是现在重新检证清盛的生平所为与当时六波罗平氏政权的一切来重新认定还原后,清盛其实应当是一位政治力优秀出众的政治家才对。

                        藤原成亲与西光
                        后白河这时候也是剃了脑袋入了道称为「法皇」,对于清盛的专权他有满肚子的不爽。当然他也从未反省过造成今日这样局面的始作俑者是谁,只是一个劲的埋怨与敌视清盛及其平家班。理所当然的,后白河身边也逐渐聚了一批跟他一样与清盛敌视的近臣。

                        后白河这批近臣中骂平家骂的最起劲的不是别人,是清盛长子重盛的大舅子权中纳言藤原成亲。

                        他过去平治之乱时站在藤原信赖那边,乱平后靠了妹夫重盛拉着脸皮说情才保住老命,也因此乖了好一阵子。

                        左近位大将藤原师长当时辞官回家,这个空出来的位子他很想拿到手,没想到清盛早他一步,把左近卫大将与右近卫大将两个职位都弄给长子重盛与三子宗盛。这下成亲气得七窍生烟,也忘了当初是谁救了他老命的,决心要反了。

                        成亲既然要反,当然不会傻到他自己一个人来,一定是拉其它人一起跟着干。后白河的身边还有个和尚法号西光,他俗家名字是藤原师光,恰好养父就是成亲的老爹藤原家成。

                        西光原本是平治之乱时被宰掉的信西的手下兼密友,信西掉脑袋后他也出家,被后白河收为近臣留侍在侧。成亲找他密谈「清君侧」,这个蠢和尚每天听后白河抱怨清盛专擅听的久了也极端的讨厌清盛,所以两下一拍即合,同时面见后白河说愿意施计来除掉清盛。

                        后白河闻言大喜就授命两人去找其它的「同志」。在治承元年(公元1177年)的时候,成亲找来信西出家的儿子静宪跟他借了在京都东边山上的鹿谷别馆(一说这别馆是俊宽僧都的)来密会。

                        这时与会的人上有后白河,下有成亲、西光、俊宽僧都、检非违使平康赖、式部大辅藤原章纲、前近江守源成雅以及成亲认为的「唯一武力」藏人多田行纲。

                        这个行纲是摄津源氏的分支多田氏流出身,成亲以为他既是「源氏」之后那就肯定懂的提兵打仗,所以才力邀他来加入。当天会中决定,只要找到机会能够手握兵力,就出奇不意的杀进六波罗清盛的宅邸将他满门抄斩。

                        事机不密的鹿谷之变
                        过了没多久,西光的儿子加贺守藤原师高跟左近白山宇合寺的僧徒因为寺庄园的问题起了冲突,他的手下藤原师经一怒之下烧了寺门,宇合寺的僧徒大怒纠集起来攻击加贺国府衙,师高也发了火派兵将这些和尚给打退。

                        这些僧徒还不甘心,由于宇合寺是「南都北岭」的比叡山延历寺的分寺,所以立刻跟延历寺联合起来,出动了五千多的僧兵进犯京都大搞「强诉」。

                        清盛闻讯大怒,这些秃驴太不象话,之前二条天皇驾崩时延历寺就跟奈良兴福寺为了陵寝前立碑的问题两寺各自动员僧兵在京都交战械斗,现在又为了点小事竟敢攻打京师重地实在是不可原谅,于是命令长子重盛领三千铁骑前往镇压。

                        重盛领军大杀一场后果然顺利将其击退。这些无法无天只会欺压良善的秃驴哪是重盛的对手,但是逃回山上的这群僧兵还不甘愿,他们让人去京都放话说这事情一天不给他们个交代,他们就要持续暴动到底。

                        这样一来就把后白河给吓破了胆,连忙命人去安抚这些凶徒。另一方面,后白河也把师高与师经两人开除,并且判了充军流放之罪,算是满足了这群家伙的要求。

                        可是这样一来,不爽的人就变成了西光。西光跑去后白河面前大吵说既然要罚就应该两造都罚,怎可以独罚我儿子师光而放过些秃驴?

                        后白河想想也对,但是当时闹事的僧兵五千多人,难不成这五千个通通都要罚吗?西光答说延历寺的天台座主明云身为山门长老管教无方所以才致使这些僧兵不受管束,那么要罚就该罚明云。

                        后白河准了西光所奏,下旨取消了明云的天台座主资格,没收他私人的寺院庄园,并且把他用个理由拐来京都后上了捆绳押去伊豆流放。

                        结果被押上路的明云路经近江国境内的时候,埋伏在那边的延历寺僧兵一拥而上劫了明云护送回山上继续坐镇山门。

                        这时候就换后白河发火,这群家伙竟敢公然劫囚,于是下旨要清盛领军攻打延历寺。可是清盛接旨后来个装聋作哑,因为他跟明云有交情,碍于这层关系他不好发兵攻打。后白河知道后更加的光火,于是改任命成亲去动员近江、越前、美浓三国的豪族的兵力去攻打这群不守王法的恶僧。

                        这下成亲大喜,表面上是奉诏讨伐僧兵,实际上是给他有突袭清盛的机会。他赶不忙的联络了多田行纲要他准备发动奇袭。

                        但这时候成亲的气数尽了,行纲收到命令后回家想了半天,越想越觉得成亲与西光这些货色绝对不会是清盛的对手。

                        就算想趁集合讨伐延历寺的兵力时突袭没防备的清盛,清盛所在的六波罗官邸早就被修建的像座要塞似的,而且京都四周都有清盛的兵力屯驻,一有状况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赶来支持,因此要攻破这个官邸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衡量完毕的行纲当夜就下了决定前往清盛府上密告这件事,清盛知道后大吃一惊,没想到这时候还会有不怕死的家伙想来暗算他。

                        大怒之下派人分头去逮捕成亲、西光以及其它同党,然后连夜把整个平氏一门通通集合起来闯入后白河的御殿,把在睡梦中的后白河给挖了起来问说:「有贼欲图臣及一门,赖陛下洪福得以擒之,然万事皆有因,陛下曾有耳闻否?」

                        后白河岂止「耳闻」,他根本就是参予的其中一份子,所以当场被吓到「语无伦次,不知所云」。

                        先暂时的「修理」过后白河,清盛就转回府内去讯问被逮的成亲与西光及其党羽。

                        首先被提上来的是西光,他知道死期到了干脆就全部招供,并且破口大骂清盛是「朝敌」、「国贼」。西光一开骂就如同江河泄海源源不绝,清盛怒极,脚上正穿着木屐,于是就猛踹西光的的脸,几脚下来把西光踹个面目全非惨不忍睹。这样他还不能解恨,又让人用刀割烂他的舌头与脸,再拖出去砍了脑袋。

                        西光之后是成亲,这家伙此时就孬了起来打死不认帐,后来看了西光跟行纲的供状才小声的招认。这时他的妹夫重盛又硬着头皮过来求情,清盛顶不住爱子的苦求答应将成亲减死一等流放到备前国儿岛上。

                        可是清盛这把被激起的无名火越烧越大,私下命令押解的人沿路不给成亲任何的食物,还没押到备前就把成亲活活的饿死。而另一个首谋俊宽僧都也掉了脑袋,其它的党羽则是选择那些荒凉的地方通通流放。

                        治承三年的政变
                        鹿谷之变后清盛与后白河间的对立大幅度的激化,要不是有重盛居中协调苦劝,清盛早就对后白河下手。不过治承二年(公元1178年)十一月,嫁给高仓天皇的清盛女儿德子生下了言仁皇太子,这暂时的软化了清盛对后白河的愤怒。

                        可是到了次年治承三年(公元1179年)七月重盛病死后,这时候两者间的对立又再度的激烈化。清盛在鹿谷之变后,突然觉得自己的老命受到威胁,连成亲、西光这种手无缚鸡之力的人都想来暗算他,保不准哪天直接就是手上有兵力能打能杀的人来对他下手。

                        所以自从那时候开始,他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待在福原那边更固若金汤如同要塞般的居馆。

                        重盛病逝前四个月,清盛嫁给摄政藤原基实(藤原忠通的长男)的三女平盛子病逝。在她病逝之前,由于丈夫基实很早前就因病过世,因此留下来的庄园还有财产都由她继承与管理。现在她也死了,这些留下来的遗产就由基实的几个弟弟如松殿基房、藤原兼实、藤原兼房等人平分掉。

                        依照当时的惯例来说这都是正常的,并没有什么问题。然而继兄长基实之后成为摄政的基房把自己八岁的儿子师家在权中纳言这个职位有空缺的时候补任上去,可是照当时长幼次序来说,应该补位的是基实与其它人所生的已经二十岁的儿子基通。

                        而且基通拜盛子为义母,也就是清盛的义孙,也算是半个平家的人,基房这样做传入了清盛的耳中就让清盛很不高兴。

                        后来更让清盛由「不高兴」转为「光火」的,是重盛死后,原本由重盛所领有的知行国越前,在重盛才刚死没多久,基房就上奏后白河以「重盛已亡故」为由收回。

                        这件事传到福原给清盛知道后让他气的跺脚大骂,这个基房摆明要跟他过不去,自己儿子才刚死没多久就把知行国给收走,根本丝毫不把他放在眼里;这口气是可忍孰不可忍,非得要好好的讨回来才行。

                        于是同年十月京都发生大地震,十一月的时候清盛亲率数千骑大军由福原赶来京都。这时候整个京都内外都是清盛的部队,搅得京都上下惶恐不安。

                        基房一听清盛率军来京,知道这下可惨了,于是连忙去后白河的跟前哭诉说:「清盛此来必是与臣寻仇修怨,臣恐不复再侍尊前也!」

                        后白河回他说:「朕亦恐不能自保之」。事情全是这对君臣自己捅出来的,现在正该是自尝苦头的时候。

                        清盛这次率军前来果然就是要跟基房还有后白河算帐,所以他一抵达后立刻废了基房、师家父子以及其它公卿朝臣共四十三人的官位,并且加诸罪名于他们头上通通处以流放之刑逐之边疆。

                        至于这些空出来的高官大位,清盛一口气通通赏给自己一门的儿孙还有堂房兄弟与侄儿等人。至于当初没补上权中纳言义孙基通,他就将他补任为摄政。

                        处里完这些玩火自焚的公卿后,接着就是提兵入宫把后白河从院御殿迁出关入了鸟羽殿「幽闭」───也就是限制其行动的软禁,也不许除了信西的三个儿子与女官女眷外的人探视面见他,就此终结掉后白河的院政,当然也剥除掉他所有的政治权力,史称此为「治承三年之政变」。

                        到了来年治承四年(公元1180年)的时候,清盛就将高仓与德子所生的言仁皇太子立为天皇,号为安德天皇。高仓成了上皇而开院政。说是开了院政,实际上所有的朝政大权都还是由清盛紧抓在手,高仓也不过是揆儡而已。

                        幽闭了后白河与放逐了大批公卿朝官的清盛,此时已经可说是日本最具权势之人了。但是他还嫌他的统治不够稳固,于是想出了一个超馊的馊主意来。

                        他集合了一批人数约三百至五百人,都年约十四五岁的少年;他们全体都穿的红衣,发型都留着前留浏海,后面短到衣领剪齐的西瓜皮式「童子发」。

                        这些小鬼三三两两的京都街道上四处闲晃,只要听到有人批评清盛或者是其平家成员,甚至是议论朝局时事,就可以立刻报知京都内各处警戒的武士将其逮捕,然后送押六波罗那边清盛特设的机关来治罪惩戒。有的时候更是直接仗势闯入人家中抢掠财物,把整个京都搞得鸡飞狗跳。

                        这群红衣小鬼称之为「秃童」,对清盛极其效忠,犹如上个世纪时中国大陆文革时那些红卫兵一样。这群「红色恐怖」以清盛的力量为依靠,横行京都各地,被他们害死的百姓与公卿贵族无数,直到后来木曾(源)义仲入京后特别的将有担任过秃童的人全部无宽赦的屠杀掉才清算了这笔帐。

                        以仁王讨平始末
                        然而就在清盛得意之时,另一股反平的势力正悄悄成形中。而且最让清盛想不到的,是这股反抗他的势力的起头者,就在他的附近。

                        源赖政是摄津源氏的栋梁,历经保元之乱、平治之乱都站在清盛这边,甚至在平治之乱时与源义朝对阵交战。因此赖政不但保全了家族上下,也在治承二年的时候由清盛举荐升任从三位的高位。

                        然而整个平家上下除了清盛与已经死去的重盛会对他表示敬重以外,其它的人都不拿他当人看,常常路上遇到就是一阵冷嘲热讽。至于各地源氏的残党,根本就是认定这个老家伙是源氏的大叛徒,早晚要将他干掉而后快。

                        赖政本身还兼任「大内守护」,负责戍守皇居大内里。也因此缘故,赖政与皇室间的关系颇为亲密。尤其是赖政本身长于和歌,在当时以和歌为主的贵族文坛上极具知名度,结果就结交了也擅长和歌创作的后白河三子以仁王。

                        这个以仁王不但擅长和歌,汉诗、书法、汉学经典等文艺能力也颇负盛名。虽然他性格温厚,但是他长期与清盛为主的平家关系不好,尤其是跟清盛送入后白河后宫的平滋子不合,不但为此受到极差的待遇,也因这个问题而迟迟没有从后白河那里受封到亲王的尊号。

                        为何长期与清盛同一阵线的赖政要密谋反抗平家,现在来说已经是很难调查清楚。不过就当时的状况来看,或许是对除了清盛外那些平家的一门成员长期的对他冷遇与嘲讽使他怀恨在心,也或许是因和歌而与他结交的以仁王对他的拉拢。

                        总之,在治承四年(公元1180年)四月,以仁王与年过七十五以上而且是出家之身的赖政两人串谋起来,以仁王自封「最胜亲王」来下达「诸国义士共讨平家」的令旨。令旨原文由赖政分抄后,秘密的交给躲藏在熊野的源行家,再由行家协助传达给各国的源氏分支与从属豪族,共同起兵反抗平家。

                        由四月到五月这一个月的时间内,行家已经赶到关东地区将令旨传达给当地的各源氏残党以及原本是从属于源氏的豪族。

                        可是在四月底的时候,清盛就耳闻以仁王似乎有反他的迹象,于是在五月中策动朝议强制冠上罪名给以仁王,并且打掉他的皇族身分降入臣级,改他的名字为源以光并且流放至四国岛上的土佐国,并且派遣平时忠前去逮捕他。

                        没想到赖政派自己的儿子在时忠预定去捉拿的前一天晚上通知以仁王,让他换上女装翻墙逃脱,并且在派人护送他一路逃到园城寺躲藏。

                        知道以仁王躲在园城寺的清盛大怒,派人去园城寺传话要求交出以仁王,但是遭到园城寺的僧兵众的拒绝,并且连络了比叡山延历寺与奈良兴福寺还有春日大社等寺院神社,几个大寺社联合起来保定了以仁王。

                        清盛知道后怒火更旺,在五月底派遣亲弟赖盛、教盛、经盛,儿子知盛、重衡以及孙子维盛、资盛、清经等人领兵攻打园城寺,并且又任命赖政为总大将统帅全军出发。可是赖政收到清盛的任命状的当晚,就将妻女家人遣散四处躲避,然后率领自己的儿子与郎党五十骑一把火把自己的宅邸给烧了赶去园城寺与以仁王会合。

                        与以仁王会合后的赖政父子以及赶来园城寺商议的兴福寺、延历寺的僧兵代表进行作战会议,会中赖政建议集中三寺的总兵力反攻京都的六波罗清盛府邸。可是延历寺此时因为其天台座主明云的关系,已经有部分的僧兵转为平家那一方,因此延历寺的立场动向就变的很暧昧。

                        园城寺这边如果没有延历寺的兵力支持的话,那肯定是抵挡不了平家的讨伐军,因此园城寺的首座台荣私下劝告赖政,最好立刻带以仁王逃去兴福寺为佳。

                        因此五月二十五日当晚,赖政父子保着以仁王还有自愿追随过来的园城寺僧兵一千余人连夜赶路前往奈良兴福寺。可是一路上马不停蹄的强行军之下,让从未吃过这些苦头的以仁王疲惫不堪,多次从马上跌落。赖政没办法,只好勉强的催促全军继续前进。总算路经宇治的时候,进入了宇治平等院暂时休息。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平知盛、平重衡的两万八千大军已经追上。二十六日一早赖政下令将横渡宇治川的宇治桥给拆毁,仗着湍急的宇治川隔绝平家的追兵,一方面让以仁王带着几十骑继续朝奈良兴福寺逃亡。

                        没想到平家的郎党藤原忠清自率五百余骑绕远路渡过宇治川的上游杀向平等院,而另一个郎党足利忠纲则带了三百骑强行渡河正面强攻赖政。知盛、重衡等人见忠纲强行渡河成功,也催动大军强渡宇治川,形成了前后包抄夹击之势,迫使赖政父子等人退守平等院。

                        结果就在这大军包围之下的死斗中,赖政之子兼纲当场壮烈的战死,另一子仲纲伤势过重无力再战而切腹。至于赖政心知大势已去,奋力的斩杀了十余人后,退至平等院的大殿上切腹自尽。

                        逃出宇治的以仁王也没能够成功逃到奈良兴福寺;二十六日中午左右他与那几十骑的人马逃到了光明山的光明神社前就被平家郎党藤原景高的两百骑给追上,一阵厮杀下来,这些以仁王的从骑都奋力的掩护要让以仁王逃跑。可是他最终还是被景高一箭射落马下后,遭到乱枪刺死而结束了短暂的一生,当时他恰好三十岁整。

                        虽然以仁王的讨平计划整个毁灭,他自己与赖政父子也都先后身亡,但是散发出去的令旨已经开始产生效果开始发酵,假以时日就会对平家的天下产生最致命的打击。

                        荒唐的福原迁都事件
                        以仁王被杀的第二天,清盛突然入宫集合了被幽闭的后白河以及上皇高仓还有天皇安德上奏说准备迁都,至于做为新都的地点就是他的根据地福原。此话一出登时就让后白河与高仓明白了严重性。

                        自从桓武天皇在延历十三年(公元794年)从长冈京迁都到这个平安京以来已经三百八十余年,当初迁都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远离旧都奈良那里势力过于庞大的寺社势力,事实证明摆脱了奈良旧势力的平安京都确实开创出一个崭新的时代。然而现在清盛迁都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却没有人敢问,深怕问了就触了清盛的逆鳞而遭来大祸。

                        于是就在清盛的命令下,朝廷上下所有公卿贵族以及平氏一门家人全部都一个不准留下,通通开始迁移到福原去。命令一出,谁敢不跟着搬谁就肯定倒大霉,可虽是如此说但还是有人硬是不搬。

                        清盛家的老三宗盛头一个就跳起反对,他在京都有着不输老爹清盛府邸的豪华大宅,这时候叫他放弃这间豪华大宅搬过去开发未完全的福原怎说都是不可能的,于是两父子为此大吵了起来。而清盛的堂弟时忠也都不理,据守着自己的宅子说什么就是不肯走。清盛派人去劝说了几次,他也充耳不闻,后来干脆就把门给封了来表示抗议。

                        勉强搬去福原的皇室上下与各大小百官公卿等人,到了福原后才发现这边跟京都比较起来简直就像遥远的乡间那样荒凉的地方。虽然说福原海边的港口「大轮田泊」那附近有许多平家人之前就在这里设下的宅邸与贸易专用的街道,但是总体上来说完全不能跟京都比上分毫。而且福原是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的开放性盆地,所以腹地狭小,很难辟建成大型的中央都市。

                        最惨的是地势良好的地方都被平家一门的人给圈占了去,根本不能重新规划成当时京都那样仿照唐朝首都长安的那种整齐的棋盘式街道。过去桓武两次迁都,头一次由奈良京迁入长冈京的时候是等待新的大内里宫殿与京内街道铺设都完成才迁过去,第二次迁去的平安京(也就是京都)也是如此。

                        然而现在所迁入的福原(京),却是一个要屋没房要街无道的低度开发之荒地,连后白河为首的皇室成员也只能先暂时栖身在清盛的宅邸里。至于那些身分高贵如藤原北家的公卿们,勉强也还能住去其它平氏成员的宅邸,身分较低的公卿贵族就更惨,如牛马一般的被迫住在简陋如畜棚的棚架下。

                        果然是恶人自有恶人磨,这些数十代以来欺压百姓横征暴敛只懂得享受的贵族公卿,遇上了这个超级克星清盛少不得也得吃些苦头。

                        失去了达官贵人还有武士部队的京都此时完全失去活力整个萧条了起来。百姓逆来顺受惯了还能忍受,可是对于习惯下山到京都来花天酒地的比叡山延历寺的僧兵来说就完全忍受不了。

                        几次派人前往福原上奏要求「还京」───当然都被清盛给打了下来,而宗盛与时忠也持续的抗命不搬,并且又多次的跟清盛大吵特吵。延历寺的天台座主明云跟清盛私下也是规劝苦谏了很久,但是清盛仍旧不为所动。

                        好不容易捱到了十一月新宫落成,十一月十一日正式举行大典迁入,二十日丰明节祭典如期举行。就在人们以为逐渐安定下来的这个时候,没想到二十三日清盛又有新命令下来,强迫所有人全部不准留下全数返回京都。

                        于是到了二十六日那天,上自后白河下至平家一门与公卿贵族等全部出发返为京都去,结束了这场将近半年犹如发了神经般的迁都闹剧。

                        就在清盛等人这半年为了迁都的问题而父子家人吵闹不休,朝廷上下又被整个七晕八素且所有国政近乎停摆的当口上,各地的源氏残党与其支持之豪族已经开始从雌伏的状态苏醒了起来。

                        在关东有源赖朝,信浓则有木曾义仲;近江的佐佐木、美浓的土歧还有纪伊熊野的三山社,在九州岛与四国则是有河野、菊池等豪族的蜂起。这时候谁都看的出来,平家的天下气运渐衰,取而代之的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天下大乱。

                        挖坑回填是美德.
                        有坑不填也是德.

                          2011-10-5 1:14:25
                          回到顶部
                          北條流雲庵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北条家督从五位下左京亮
                          身份:城主
                          言论:1826
                          入籍:2003年11月2日
                          发贴心情
                          第九话
                          治承寿永之乱爆发

                          在伊豆的源赖朝
                          源平合战的正式开启到结束的这段时间里整个一连串的大小战乱,在正统的历史纪录里面统称之为「治承寿永之乱」。基本上是以「以仁王的举兵」开始,一直到「坛之浦之战」平家一门被消灭为止,其中历经五年左右的时间才结束。广义的来说,算是把自源赖信与平忠常两人交手开始,长达百年的日本早期两大军事贵族的因缘纠缠做了一个了断。

                          平治之乱(平治元年,公元1159年)后意外保住一条小命而被流放到伊豆的源义朝之子源赖朝,当时才十三岁而已。到了以仁王发布讨平令旨的时候,他已是个三十出头,心机深沉而且城府极重的一个青年。

                          在他被流放到伊豆后,依令由伊东与北条两家伊豆的豪族来看管,结果就先住去了伊东郡的豪族伊东佑亲的府上。赖朝的各种出入行动佑亲他是看住了,但是没看住的却是自己女儿八重跟赖朝之间萌生的爱情。

                          这对年轻的情侣就在佑亲没注意到的地方勾搭了起来,当然最后就是女方的肚子一天天大了起来而被识破。知道这件事情的佑亲倒不是愤怒而是害怕,怕就此传了出去让清盛知道后说他有意袒护叛贼之子还想把八重嫁给他,这样的后果可是会全家一起掉脑袋的。

                          于是佑亲一方面把八重嫁给伊豆江间乡的小土豪江间小四郎,至于生下的男婴千鹤丸就包在笼子里面投河溺毙。而闯祸的赖朝,佑亲对他此时起了杀念准备要将他干掉以绝后患。

                          「该死的佑亲!早晚有一天要你知道我的厉害!」由于佑亲家的老三佑清的密告而慌忙于半夜中游过狩野川逃到对岸北条庄之主北条四郎时政府上的赖朝,愤怒的发誓着早晚要跟佑亲讨回这笔帐。逃到时政府上的赖朝,恰好被时政的长男宗时给发现了。

                          「快请进来,虽然敝宅简陋还请先入内休息」知道了眼前这个浑身是水的落难贵公子的身分后,宗时不禁起了恻隐之心,虽然他老爹时政人被传唤至京都轮值「大番役」(清盛掌权时期调遣各地武家豪族之长前往京都担任警戒治安的工作)而不在家中,不过他当下做主就收留了赖朝。

                          北条家本是平家的远亲,祖上平维将跟平家的祖上平维衡是亲兄弟。维衡去了伊势开创出伊势平氏,最后发展成以清胜为首的平家,而维将留在伊豆的北条庄,历经六代后以地为姓改称北条。过去河内源氏在源赖义与义家两父子的势力进入相模国鎌仓后,北条就一直从属于源氏的势力之下。到了义朝因平治之乱战败在尾张被诱杀,源氏的势力整个垮台以后就以这个平家的远亲身分改从属于平家。

                          虽然才刚经历过丧失亲生之子的痛苦,但是赖朝很快就脱离这种悲痛;他不但是个有着极高智谋与极深城府的青年,也是一个极为擅长调情风流的天才。

                          才到北条家没几天,赖朝就发现时政有个小他十岁左右的长女政子,生的是花容月貌娇艳动人,不但有着出色的外貌也有着精明的才智。于是字行间满是爱意的情书就两人间私下秘密的传递了起来,没多久后就不需要情书,因为赖朝已经登堂入室进了政子的房间成了一对。

                          除此之外,赖朝还跟政子的大哥宗时与小弟义时意外的投缘,两兄弟都被赖朝的气度给深深折服。也就是说赖朝刚来时政家里不久,就将北条兄姊弟三人变成自己的一党。这时候人在京都准备返乡的时政还什么都不知道,刚好遇上了准备去伊豆上任的新任目代山木兼隆,这个兼隆是清盛的近亲,时政为了跟清盛拉近点关系而把政子许配给他。

                          可是回到家里的时政晴天霹雳的发现了政子跟赖朝有「关系」的事实后,也只能硬着头皮装傻把政子给嫁出去。不过就在出嫁前夕的晚上,由赖朝在外接应而宗时兄弟一起协助下,让政子与赖朝两个顺利的溜走逃往伊豆的山里面躲了起来。

                          时政当然知道这件事情,只不过他继续装傻并且死活推说不知,也配合大怒的兼隆动员人力去搜山大索。从宗时兄弟处所听来的有关赖朝的事情,让时政也开始对这个河内源氏所留下的「御曹子」(即身分高贵的世家之嫡子)起了兴趣。

                          就在这个闹哄哄的当口上,赖朝的叔父源行家带着以仁王的令旨来到了伊豆,并且找上了北条家来。

                          此时摊在时政眼前的是人生中究极的二选一选择题;要逮捕这个平治之乱的钦犯残党送往京都邀功?还是带着行家去见那个自己送上门来的女婿而把未来都押上?父子三人的决议是赌上这一把,把行家秘密的带去见躲在山里的赖朝。

                          收到叔父行家所拿出的以仁王令旨的赖朝,不改他谨慎小心的性格决定先隐忍着。他很清楚所谓的「棒打出头鸟」指的是什么,壮烈的先发第一炮不见得就会有好结果,说不定结果就是「壮烈而无谋的死于非命」。与其这样,不如先乖一点张望一下时局再做打算。

                          赖朝的举兵与石桥山败逃
                          可是就在行家改去其它关东的源氏残党与豪族之处传布密旨的时候,从西边传来了源赖政父子支持以仁王起兵战败毙命的消息。另外伴随这个消息而来的,是火冒三丈的清盛所下达的「诸国源氏残党徒从讨伐令」。

                          这下赖朝要躲也躲不下去,因为他就是他老爹源义朝所遗留下来诸子中年纪最大也是最有资格被其它源氏残党拥戴成为新任一门总领来领导反平家的人。很显然,清盛这棒子要敲的话肯定不会从其它人先敲起,第一个倒霉的绝对是他。

                          赖朝在此之前已经秘密的结交了许多原本从属于他父祖的豪族中年轻的后辈,因此他有的是人替他四处收集情报打探消息与私下筹划准备作战。所以当赖朝决定要起事之后,就让宗时兄弟四处把这些同志给招集过来。

                          这时集合在赖朝周围的人有北条父子、工藤茂光、佐佐木家四兄弟、加藤景廉、天野远景、土肥实平、大庭景义等人。至于起兵后的头一个要干掉的目标不是别人,就是那个未过门的老婆北条政子跟赖朝跑了的山木兼隆。

                          治承四年(公元1180年)八月十七日夜间,赖朝一面使人至兼隆的住所「山木馆」附近埋伏,一面又派遣佐佐木定纲等人率众突击。定纲领军杀到后埋伏的人也跟着纵火乱烧来支持,一晚上混战下来不但把山木馆连同四周的武者屋敷都烧成白地,兼隆也战败丢了脑袋。

                          赖朝初战大胜,给了伊豆与邻近的相模两处反平家的豪族很大的鼓励。至于那些更远地方如武藏、房总等地原本持观望态度的豪族也都举兵呼应赖朝。不过伊豆与相模等处支持平家的豪族还是占了大多数,因此在兵力方面赖朝这边是极度吃亏的。

                          这时在相模东边境内的三浦半岛上的大豪族三浦氏也跟随着赖朝举兵,赖朝与他们约定在土肥实平的领地所在的土肥乡会师。可是由于天雨难行,所以三浦的五百骑兵力并未能在约定时间内到达,这时候已经到达土肥乡的石桥山那里的赖朝,他手下的总兵力才约三百骑左右。

                          而这时收到赖朝举兵屯驻于石桥山这个消息的从属平家之豪族,则在大庭景亲(大庭景义之弟)的率领下很快的就聚集了约三千多骑的兵力前往石桥山镇压。除了景亲的三千骑以外,当初想要杀掉赖朝却没有成功的伊东佑亲自己也带了三百骑绕路到石桥山的山后去包夹赖朝。

                          八月二十三这一天,对峙的两军开始作战。赖朝这边一开始就陷于人数上很大的不利,而三浦家的援军又卡在大雨还未渡过相模中部的酒匀川,因此刚接战没多久,赖朝这边就近乎瓦解的状况。

                          这时时政、宗时、实平等人见势不可为,纷纷劝说赖朝逃走;只要留得一命,往后一定还能够东山再起。于是赖朝与这些重要的干部们各自做鸟兽散;赖朝先是往邻近的山里躲去,但是在景义派来大批的人马仔细的搜索下差一点就被逮个正着。

                          之所以赖朝能逃过这一劫,是因为当时发现他的景亲手下梶原景时故意指引后面追上来的人另一个方向,赖朝才能够顺利的逃走。也因此景时日后得到赖朝的重用,成为鎌仓幕府初期一个重要的人物。

                          赖朝逃出山里后,就在伊豆南岸乘船越过相模湾与江户湾到达东边房总半岛最南端的安房国。在那里他得到了三浦氏的分家和田家的家督和田义盛的帮助,举兵起来跟随他。

                          之后赖朝与义盛带着和田、千叶、安西、安达等豪族北上进入总,上总的国守上总广常也反了平家,烧了官舍起兵跟随赖朝。广常本来在保元之乱的时候就曾跟随赖朝之父义朝作战过,现在见赖朝到达当然跟着起兵相应。

                          这时候在之前没赶上石桥山会战的三浦一族,被景亲派来的追讨军击败不得不放弃他们的据点衣笠城,渡海逃到安房一路追着赖朝,好不容易终于也在上总与赖朝会合了。

                          石桥山战败时北条父子分做两路逃命,时政因为跟甲斐的武田信义有交情,信义又与赖朝同为河内源氏之后(只是信义的先祖是新罗三郎义光,赖朝则是八幡太郎义家,两人是亲兄弟),因此时政带着义时从山路逃去甲斐。

                          而宗时则往武藏逃去,但是不幸的是还没逃出石桥山,就遇上了伊东佑亲而被杀害。其它如佐佐木兄弟、土肥实平、大庭景义等人都各自四散逃窜,之后听闻赖朝在上总聚集反平家的势力,都先后赶往上总会合。

                          这时候在上总的赖朝开始整军向西进入了武藏,武藏的有力豪族如葛西、小山、丰岛、江户等氏族都争先恐后的加入赖朝的队伍。

                          赖朝的麾下部队从进入武藏开始就犹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当治承四年十月初赖朝的大军席卷整个武藏进入相模的时候,总数已经超过十万。他就此正大光明的将部队开入他先祖传下来的土地───鎌仓,在那边开始将鎌仓建立成他创基立业的据点了。

                          富士川大捷
                          赖朝在石桥山战败之时,远在福原的清盛还在为了建立新都而跟自己儿子亲戚吵闹不休。这时候赖朝败走的消息已经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了福原,并说赖朝已经战死,残党也大多四处逃散。清盛闻报后大喜;这个不自量力的小鬼也敢跟人家扯大旗起兵反他,现在吃到了教训而那些还不肯乖乖听话的家伙也该知道厉害了。

                          没想到高兴没多久,赖朝在上总卷土重来的的消息就传到他面前。而且赖朝的卷土重来非同小可,距离他在石桥山被大庭景亲打个屁滚尿流的四散逃窜还不过两个多月而已,在这个短短的时间内他就拉起一支人数超过十万的大部队。假如放任不管,很有可能就会让他继续再这样膨胀下去,然后沿着东海道一路西上打过来。

                          这时候清盛才开始后悔当初放了赖朝一条小命,而且还把他流放到自源赖义开始接连数代都出力经营过的关东地区,清盛对当时也在场的家人承认说当初把赖朝流放到伊豆的决定是「如同将钥匙借给盗贼的蠢事」。

                          清盛在府内抱怨完后,就驱驾前往宫中找他女婿高仓上皇,把高仓当成出气筒一样又发了一顿脾气后取得讨伐诏令,指派嫡孙平维盛、四子「新中纳言」平知盛、六弟「萨摩守」平忠度领兵三万出战。

                          这支部队从京都出发沿东海道东下,沿途经过的各分国的豪族都被他们强拉凑人,于是当大军开拔到骏河国清见的时候人数已经超过七万人。

                          这时候在甲斐策动武田信义的北条时政有了成果;他成功的说服信义,拉起两万人以上的大军,并且扫平了甲斐国内亲平家的豪族势力,然后率军越过足柄岭与前往骏河迎敌的赖朝大军会合。

                          信义的甲斐军先到达骏河,然后就跟十月十四日与骏河方面从属平家势力的橘远茂在富士山的山脚下展开大战并且顺利的将对方击溃。藉由战胜的气势,时政建议信义送上了一封切辞极度傲慢的挑战书给维盛。这封讨战书果然把维盛激怒的直跳脚,让他对于手下副将如斋藤实盛等人的建议置若罔闻。

                          实盛等人的建议是绕过富士川不要正面与赖朝与信义的大军正面接触,趁夜一股作气突击赖朝的本阵造成赖朝军的大混乱。可是维盛丝毫不理,坚持要在富士川的西岸布阵,等待赖朝与信义的大军到达东岸后堂堂正正的对决。

                          当然维盛也绝对没考虑到,此时他的大军打从进了远江国开始就为了军粮不足的问题而开始士气逐日消减,如果还要布好阵旷日费时的等对方前来再正面交锋的话,很可能还没打起来大军就整个散掉。

                          十月十八日时,曾经在石桥山痛击赖朝的大庭景亲率领了一千骑想要越过足柄领绕过赖朝大军的后方前往与维盛会合结果被发现,很快的就被超过他们十倍以上的兵力给包围然后全部歼灭,景亲也被捉到拉去了赖朝本阵。

                          次日则是伊东佑亲想从伊豆乘船往骏河烧津登陆与维盛会合,这当然也逃不过赖朝设下的埋伏,还没出港就通通被拦截下来,佑亲也被绑去见赖朝。

                          二十日赖朝在黄濑川设下本阵,派遣前锋部队进驻富士川东岸。这时刚设好本阵的赖朝就见到当初在石桥山把他打的跟狗一样乱窜的景亲与杀了他头一个儿子以及大舅子宗时的佑亲。以赖朝的个性当然不会放过他们两个;连让他们有尊严的切腹都不许,两人都拉出帐外砍了脑袋示众。

                          这时的赖朝下令给信义,要他率领甲斐军趁夜绕过富士川由维盛的背后加以夜袭。信义依令而行,当夜就率军由富士川上游的浅滩处强行渡过。正当他们顺利的靠近维盛军的外围时,那边恰好有一处水沼,里面满是在那里过夜的大批水鸟。这时人马的行径声惊醒了这批水鸟,于是边鼓噪着边飞起避难。

                          庞大的水鸟群这时候一批接着一批的鼓噪声也吓醒了在睡梦中的维盛军,慌乱之中以为是赖朝的部队大举渡河夜袭。本来就已经士气极度低落的他们根本经不起这一吓,连一丝抵抗的气力都没有就这么的抛盔弃甲的落荒而逃。七万多的大军仅这么一个晚上的时间内就散的干干净净,只剩下维盛等领兵大将以及直属的数百名手下。

                          清盛之死
                          连一矢一箭都没发就失去了大军吃了超级大败仗的维盛此时又惊又恐,但此时也只能灰头土脸的撤离了战场往京都败逃。更惨的是,等维盛狼狈不堪的抵达京都时,身边只剩连同知盛、忠度等人在内的十余骑。

                          附带一提,如此丢脸到家的败绩还真是在日本史上少有见到,不过倒也不是头一次;前一次打都还没打起来就半路溃散的是大同五年(公元810年)的时候由平城上皇所率领要去与他弟弟嵯峨天皇对决的部队。

                          清盛此时怒极了,把维盛抓来在一家人面前又踹又骂就像是寻常人家的祖父在教训不成材的孙子那样。可是打骂完了之后,竟然就没有了下文。

                          于公应当是要将这个吃了大败仗的维盛拖去杀头,但是清盛他没有这种公私分明的器度来对自己的孙子,因此就这么的不了了之。旁人观之都私下议论著说由此可知平家必亡,而这件事情传出去后果然也成了平家毁灭的另一记丧钟。

                          此时先将场面拉到东边黄濑川的赖朝本阵。维盛溃败的当晚,赖朝的本阵就来了几个从陆奥而来的不速之客。领头的不是别人,就是日后成为一代奇袭战名将的赖朝之异母弟,有着「九郎判官」之称的源义经。

                          两兄弟这时在黄濑川的本阵相会,这被日后的日本人形容为不亚于当初后三年之战时孤身一人拚死前往陆奥与长兄义家会面的义光之兄弟会面。

                          两兄弟会面完毕后,赖朝就下令除部分驻守骏河的兵力外,其它的大军都随他退回相模鎌仓。赖朝这时不急着发兵追杀败逃的维盛与趁胜攻打平家,他知道「广积粮,缓称王」的道理,此时整个关东还有好几处的大势力尚未降服在他脚下,现在的首要目标应当是先稳定根据地站稳了脚跟,然后其次才是征讨平家进图天下。

                          十一月底清盛才刚把首都迁回京都,马上若狭国那边平家派任的在厅官人一个个都跳起来反了,而园城寺、兴福寺、东大寺等南都(奈良)各寺也跟大和等地的源氏豪族联合起兵反平。

                          被孙子吃大败仗还有迁都等事搞到焦头烂额一肚子窝囊气没处发的清盛这时候大大的发起飙来,派任五子人称「三位中将」的平重衡率军四万南下,一路上攻破各处僧兵所建筑的防御据点,最后杀入奈良内。

                          进入奈良后重衡的大军在清盛的授意下,把南都反平家的各大寺大肆烧杀,连东大寺最重要也是日本第一座的毗卢舍那佛大佛像都给烧掉。而那些僧兵与一般的僧侣则是死伤惨重,几乎为之灭绝。

                          南都烧讨战没多久后治承四年就结束,次年改元「养和元年」(公元1181年)。这时正月新春都还没过完,年轻的高仓上皇就驾崩了。他死了之后有谣传说这是因为前不久连续烧杀了南都各大寺院的报应。

                          清盛听到后心理也凉了个半截,万一下一个是他自己也就算了,如果是还年幼的安德天皇,那岂不是让他费尽心力才达成的「天皇外祖」之身分就此终结了吗?

                          于是他又想到了个烂招,把被他幽闭了快两年的后白河法皇给放了出来,奏请他再开院政。这样一来如果说报应还是会报在当今「掌权」的皇上的话,那也是后白河这个碍眼的老家伙先「中标」。

                          但后白河不是傻子,虽然不知道清盛又想把他拉出来是何企图,但他也有他的尊严在,哪能让清盛这样呼来唤去说关就关说复政就复政。因此清盛碰了大钉子后大发怒火又要发作,这时他左右的人只好劝他说应当放低姿态去与后白河妥协为上,别再像过去那样又来硬的为妙。

                          没办法之下的清盛,只好接受亲信们的提议堆着笑脸去向后白河认错,并且进贡名驹珍宝,特别是把美浓国跟赞歧国两处的平家庄园都寄进给后白河一起当作赔罪礼。

                          后白河也是个见钱眼开的家伙,见有好处入手就真的答应重出复政。而且他一复政,平家的部队就在尾张、美浓、越前等地顺利击溃想要进犯京都的源氏各势力。清盛闻报后十分开心,认为把后白河再度拉出来果然是对的。只可惜他高兴没多久,他的大限就来了。

                          「平家物语」里面说,清盛发病的前几天在家中无事闲坐着,突然间他家的庭院地下冒出了许多的有着眼珠子骷髅头,最后汇聚起来变成一个超大的骷髅头。这个超大的骷髅头张口直瞪着清盛,清盛也不害怕,也对着骷髅头恶狠狠的瞪了回去。大概是也畏惧清盛的霸气,这个超大的骷髅头没过多久就逐渐变小然后消失不见。

                          再过了几天,已经是养和元年的闰二月,这时清盛就发病了。

                          「平家物语」又说清盛因为作孽太多罪恶滔天,所以要将死的时候就有地狱的业火在无形中烧着他的身体,因此把他放入冷水里面冷水都会逐渐沸腾起来。这时清盛痛苦的嚎叫声连府邸外头的路上都听的见,没过多久他就这样的被烧死。

                          事实上就当时的一些日记文学所记载的来判断,清盛发病的时候时而高烧时而发冷盗汗,这个很明显的是伤寒的显性症状。但是日本属于高纬度的国家,过去未曾听过有这种病的纪录。

                          因此合理的推断来说,非常有可能是清盛长期都待在福原那边主管着对南宋与更远的安南等处的贸易,因此非常有可能是患有伤寒的贸易者到达日本后当地的蚊子叮咬染上伤寒杆菌再叮咬清盛,才让清盛染上这种当时只传布在南洋诸国与中国南方的热带地区性传染病。

                          清盛死后整个平家的运气就彻底的用完了;先是骁勇过人的木曾义仲如疾风般的从信浓至北陆,在由北陆直攻京都迫使平家上下仓皇西逃。再来就是源义经的西征;这场西征不但把木曾义仲给打垮,就连平家也最后被逼在坛之浦那里壮烈的全族一起下水死绝。

                          自清盛死后开始算起,平家的天下也只剩四年左右的天寿,然后就连同整个平安时代与贵族政治一起被历史给淘汰掉,彻底的让武士的天下就此降临。

                          挖坑回填是美德.
                          有坑不填也是德.

                            2011-10-5 1:15:22
                            回到顶部
                            北條流雲庵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北条家督从五位下左京亮
                            身份:城主
                            言论:1826
                            入籍:2003年11月2日
                            发贴心情
                            第十话
                            疾风般的木曾义仲

                            信浓木曾谷的暴坊
                            就在赖朝石山战败后又再度于上总东山再起之时,在日本中部群山环绕的信浓国此时也出现了另一个河内源氏的子孙,高举着反平家的大旗于信浓起兵,他就是后来人称「旭将军」的木曾义仲。

                            木曾义仲幼名驹王丸,父亲是保元之乱中战败的源为义的次子源义贤。义贤为了一块在鎌仓的土地而跟长兄源义朝起了争执,后来义朝因公务离开鎌仓前往京都,义贤又来上门理论,当时留守而与义贤爆发冲突的是赖朝的长兄有「恶源太」之称的源义平。争吵后的当天晚上,火气未消的义平就率众夜袭了义贤的居馆,把他一家老小杀个干净。

                            当时义贤有一个两岁大的么儿,这个么儿就义仲。义平搜到义仲后把他扔给手下畠山重能要他把小孩子拖出去杀了,可是重能不忍对着一个两岁的小孩下手,于是把义仲偷偷隐藏起来,交给当时直属义朝的郎党斋藤实盛。

                            实盛怕日后消息走漏引来大患,想起他有个老友中原兼远,是信浓木曾的豪族首领,于是就写了封信连同义仲都托给自己的家人带去信浓木曾找兼远。

                            兼远读完信后当下就答应收养义仲,把他当作自己儿子一样抚养长大。義仲自小就身強體壯膽力過人,兼遠傳授給他的武藝他一學就會,木曾谷那裡的人也稱他為「木曾的暴坊」(暴坊日語寫做「暴れ坊」,意思是有活力、精力充沛的小孩或年轻人)。

                            少年时代的他在当地很出名,连兼远的亲生儿子今井兼平、樋口兼光两兄弟也把他奉为自己亲生的兄长般的敬重,加上他为人豪迈大度又武艺超群,因此木曾谷那些年轻武士各各都极为钦佩他,他也俨然成为那些年轻武士的首领。

                            义仲举兵
                            源行家在关东到处传布以仁王的令旨反平家,鼓动各处豪族揭竿而起,于是不久后整个关东就在赖朝的举兵下正式起兵与平家对抗了。这时候行家想起当初源赖政将以仁王的令旨托付给他的时候,他的养子源仲家曾说过自己是义贤的长子,当初于混乱中被家人带走逃到赖政那里而被收为养子。

                            除他之外,还听说小弟被人抱走转送信浓木曾给人收养。行家想到这个仲家的小弟,于是转往信浓木曾寻找。没想到行家这趟不虚此行,果然让他找到了义仲得以交付令旨。

                            义仲收到令旨后后,年轻人的那股好斗的热血就开始作祟了。

                            他奉了令旨纠结了那些木曾谷的年轻武士准备起兵反平,就在这当口上,他是河内源氏后裔的消息却走漏给平家知道。清盛让三子宗盛派人去威胁兼远,要他把义仲给绑起来交去京都给他们平家处置,否则就要派兵踏平这小小的木曾谷。

                            兼远受到这种威胁无奈之下又不愿意把义仲交出,只得悄悄的派人告知在外面的义仲要他快逃。义仲得知消息后大怒,带了一大票的人冲回家里把那个等着回复的平家使者给杀了,然后又去附近的八幡神社前立誓出兵消灭平家。

                            在八幡神社前立誓的义仲自行梳发结髻元服,正式取名为义仲。又依地自称为木曾义仲,因他本姓为源,所以也仍称之为源义仲。

                            这时义仲身边除了整个木曾谷的年轻武士为他的郎党外,还有四个人称「义仲四天王」的勇将随行,他们就是养父中原兼远的两个儿子今井兼平、樋口兼光,还有根井行亲、楯亲忠。除此之外义仲还有个勇猛善战的女将,她是兼远的次女中原巴,后来人们尊称她为「巴御前」、「巴王」。

                            一般民间传统戏曲或者小说里面都把巴描述为武艺胜于男子,全身散发着英武气息且又容姿端丽的大美女,同时也是义仲最心爱的异性,甚至有些作品里面干脆直接把巴设为义仲的正妻。

                            巴是不是美女这一点当然无从查证起,只是义仲的正妻在史上的纪录是兼远的长女山吹御前,也就是巴的亲姊。当然姐妹同事一夫的事情在那个时代是很稀松平常的,所以应该是是山吹御前为正室(正妻),巴为侧室(侍妾)。

                            这时候的义仲带着木曾谷的武士团开始出征,在信浓市原一带与从属平家的信浓豪族联军大战了一场。这战义仲充分发挥他蛮勇强悍,把这些挡路的豪族杀了个片甲不留。那些战败的豪族愿降的都留得一命随军前进,不愿降的通通就地处死,大军离开市原的时候遍地死尸惨不忍睹。

                            所以此战之后,信浓各处那些原本从属平家的豪族与其它仍在观望的豪族们纷纷见风转舵,他们从此战后了解到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不但武艺高强,而且还手段凶狠决惹不起,因此全都改从属于义仲的手下。很快的,义仲就在这个环山之乡的信浓国组织了一个战斗力不逊于盘踞在关东的赖朝军团的大军,然后开始往越后国杀去。

                            这时候清盛已经病逝,平家的一门总领的位子与掌政大权都落入清盛三子宗盛的手上。宗盛得知整个除了关东与大半个东海道都被赖朝给夺走外,连信浓也落入义仲的掌握中。而且义仲不但握有了信浓,还正在厉兵秣马准备攻打越后;如果连越后都丢了,那义仲就能从越后沿着北陆道途经越中、越前、近江等地直接由京都北边毫无阻拦的杀过来。

                            说起来比起盘据在关东的赖朝,这个突然冒出头的家伙对于平家的危险性还比较高。因此在养和元年(公元1181年)六月的时候宗盛派遣新任的越后守城助职(后改名为城长茂),在越后拉起了四万多人的大军沿着千曲川攻入信浓,准备一举将义仲给消灭。

                            赖朝与义仲的冲突
                            当时义仲原本的计划是分兵两路,一路走东北向进入上野,另一路则朝西北向进入越后。进入上野是因为赖朝跟他取得了连络,要跟他在上野会合共同镇压上野的平家势力。

                            就在他忙着分兵两路的时候,他与约三千左右的兵力待在千曲川横田河原上的依田城,这时城助职的四万大军已经整备完毕开始越过了信浓国境朝他这里奔杀而来。

                            手上兵力根本不够的他于是打算先弃城撤退,招回其它地方的部队集合后再来跟助职决战。这时他的大将今井兼平劝他说:「依田城是扼守越后通往信浓的要害,如果这里放弃了的话,那越后来的四万大军很有可能会利用我军分散来不及会合的好机会把我们分头击破。与其要放弃这里,不如用计谋来打垮他们」。

                            兼平的计谋是利用源平两方在作战的时候,使用红白两色的旗帜来标示敌我的习惯;当时平氏崇尚红色,用的是赤色大旗;源氏独专白色,用的是纯白色的军旗。因此先在依田城四周的山上先插满代表平氏红色大旗等着对方来,藉此降低平家军的警觉性,让他们以为满山遍野都是支持他们平家的豪族军队,可以在此一口气将义仲给歼灭掉。

                            等助职下令开始冲锋攻城的时候,再一口气把这些赤旗都换成白旗,这样本来在兴头上的助职一定会吓一大跳以为落入圈套中,进而全军陷入恐慌与混乱。此时义仲再亲自领军从城中杀出孤注一掷的直闯大军的中央给予致命的一击。

                            之后就果如兼平所预想的那样,当满山遍野的赤旗在助职下令进攻的那当下换成了白旗后,助职以为中了义仲的埋伏包围,当场吓的软了脚转头开溜。

                            主将一跑这仗也跟着打不下去了,四万大军跟着转头逃命。义仲就在此时以十万雷霆之势从城内杀出,并且要所有部队都齐声吶喊怒吼助威,这更增加了已经没有士气的越后军的恐惧感。

                            于是追杀了一整天下来,义仲这边几乎没有什么显著的伤亡,反而是助职的四万越后军逃回越后的时候只剩下一万不到。

                            击退越后城助职的军势后,义仲急忙的领军先转进上野与赖朝的大军会合并且帮忙扑灭了几个亲平家的豪族,算是对当初的承诺交了差。

                            可是就在他率军回头打去越后之时,赖朝却在他的屁股上捅了一刀。赖朝宣称义仲做两件不尊重他这个一门总领,而且是将他的威严踩在地下践踏的事情,所以要大起关东的十万大军来跟他见个高下。

                            赖朝跟他宣战的两个理由,第一个是说在关东跟赖朝作对的志田(源)义广被击败后逃去义仲那边,而义仲竟然收留了他。

                            第二个是两人的叔父也就是到奔走散布以仁王令旨的源行家,追随赖朝之后接连在尾张墨俣川以及三河矢作川两处都吃了大败仗。吃了败仗也就算了,但他逃回关东后还厚着脸皮跟赖朝要求封给他私人领地。赖朝为此大为光火,当然是一口回绝并且臭骂了行家一顿。行家为此怀恨在心,于是就撇下了赖朝跑去投靠义仲。

                            这下正忙着在越后发威着四处镇压那些亲平家的豪族的义仲也慌了手脚,他当初就是相信赖朝所以才在上野会合之后把自己的背面整个放空,集中兵力杀去越后。没想到这个赖朝竟然是个翻脸比翻书还快的家伙,趁他整个力量都远在越后的当口上要来跟他对决,这不就是摆明了是故意要整他的吗?

                            虽然说可以紧急从越后撤出回信浓去跟赖朝见个高低,但是这样一来平家的势力就有很高的可能性会趁此良机卷土重来再度由越后集结起来攻入信浓。与手下几番思索讨论后,义仲这个脑筋简单的家伙还是觉得同为源氏的一方不要自相残杀让平家看笑话为上,因此就让派人护送自己的长子木曾义高前往鎌仓向赖朝陪罪,并且留义高在赖朝那边做为人质。

                            赖朝这个突然要修理义仲的举动本来就是要义仲知道他才是源氏的一门总领,是源氏的最高指挥者,不要赢了几场仗就开始嚣张而不把他放在眼里。所以当义仲送来自己嫡男为人质后,他当然知道做人不能太绝,总是「人情三分面,日后好相见」。

                            既然都送来人质了,那就转了个面孔笑嘻嘻的与义仲和解。除此之外,还把自己长女大姬许配给了义高,两个堂兄弟结起了儿女亲家。也分拨了一部分的粮草由上野运往越后支持义仲作战。这样一来,义仲才放心的继续在越后的攻略。可是这样一来两方都种下了心结,只是碍于平家未灭的因素,两方都不好正式的撕破脸。

                            俱利迦罗之战
                            不过总体说来义仲总算是稳定了他背后的这个大麻烦,可以继续他在北陆的攻略。平定了整个越后国的平家势力后,义仲集中兵力攻进越中,势如破竹的横扫了整个越中、能登、加贺等北陆三国,并且把势力延伸到了越前国来,将此地作为日后攻打京都的桥头堡。

                            这时候平家已经无法再继续忍受义仲势力的扩张,平家的一门总领平宗盛下令由那个在富士川吃了大败仗的平维盛为总大将,协同越前守平通盛、萨摩守平忠度、三河守平知度等人率领十万多人的大军于寿永二年(公元1183年)四月大举进攻越前,准备在此一举歼灭义仲。

                            这十万人可以说是掏干净了平家九成左右的兵力,在宗盛的想法里既然拚上总战力,那么义仲那区区数万的部队不过就像是车轮前的螳螂那样一辗即毙。

                            知道平家大军大举进攻消息的义仲也不敢大意,于是在进入越前的门户要道口火打城(也写做火燧城、燧城)留置六千精兵,交由左近白山平泉寺僧兵中的斋明威仪师(斋明是法号,威仪师是职称)统管守城。

                            由于火打城位于烧尾山与藤仓山之间的谷地出口,前方又有日野川与鹿蒜川交会而过,因此义仲想到了个办法;就是将两川的交会处筑起大坝封住水流,因而受阻的河道溃开,将火打城周围淹成一个人工大湖。火打城地势较高,不会被河水给淹没所以变成了一个四面由湖水保护的人工岛。

                            领着大军杀到的维盛看到这个状况后束手无策,只能先暂时在这个人工湖的四周较高处下砦。这下不但无法攻城,连进入越前的要道也被湖水堵了起来。不过他此时好运来了,天赐的好运让他最后还是攻破了这座城。

                            义仲指派守城的这个斋明根本就是个风吹两头倒的墙头草,平家大军来了之后他就连夜写了封信暗地射去湖边平家的营砦跟维盛勾结起来。信里告知阻挡河流的大坝正确位置与前往路线,让维盛可以趁夜派人去敲垮大坝把湖水泄去。

                            失去了湖水屏障的火打城很快就在斋明的接应下被维盛攻破,接着整个越前与加贺、能登等三国很快就被平家军占领。此时平家军兵分两路,以知度、通盛为首领三万骑成一路,进驻能登国志雄山;而总大将维盛与忠度则率剩余的七万骑翻越加贺与越中国境的砺波山,准备直接进入越中加以压制。

                            这三国被平家夺回后,义仲这边是大为震惊。此时前线又传来急报说是维胜的主力已经到达越中边境,先派遣平盛俊领五千骑为前锋,准备越过关口侵入越中。

                            义仲这时派遣他旗下四天王之首的今井兼平领三千骑前去拦截,结果五月九日两军在越中的般若野发生了遭遇战。义仲军在指挥官兼平的率领下,强攻人数有着优势的平家军。

                            据说兼平巧妙的操纵着部队冲锋与后退的时机,诱使平家军的前后进退失去控制,很快的就迫使本来占有人数优势的平家军陷入只能防守的窘境。数度交锋后平家军五千骑竟然战死了近三千骑,盛俊这时只能咬牙吞败,下令部队后撤与维盛会合。

                            虽然击退了这批先发军,可是紧接着而来的是维盛自己率领的七万大军。义仲这里扣除分拨给源行家、楯亲忠前去志雄山拦截知度、通盛的兵力外,义仲自己手上大约还有四万左右的兵力。

                            于是义仲将这四万骑兵力全部赌上,前往砺波山与维盛正面对抗。不过他考虑了两军数量上的差距,砺波山附近的区域都是较平坦的地形,如果在这边被七万平家军发动正面压制的总攻击那完蛋的机率肯定很大,因此他选择了在在砺波山中地势最高低起伏不平且狭窄的俱利迦罗岭布阵。

                            这个山岭的另一侧就是数十丈深的深谷,十分的不适合大规模的部队冲锋。

                            五月十日,两军都到达俱利迦罗岭上布阵对峙。第二天十一日一早义仲就故意派遣兼平等部将单骑到平家军的阵前叫阵,诱使血气方刚的维盛驱使部将也单骑出阵与之交手,于是两军就在这种连环单骑出阵的交锋中杀了一整天。

                            到了天黑两军依惯例各自收兵回营的时候,义仲这时候就命人放出牛角上绑了火把的牛群,并且全军跟在牛群之后敲着竹筒齐声吶喊着。巨大的吶喊吼叫声在岭上回绕的更趋使了受惊吓的牛群往前没命的狂奔,就这样一路直冲刚回营砦休息的平家军那里。

                            受到这种突如其来的奇袭,七万多的平家军瞬间慌成一团,加上天黑分不清楚前后方向,而且还有一大群牛只突入营砦中;许多士兵不是被自己人踩死,就是被牛群辗过。

                            跑的快的也分不清楚天南地北,大半都从岭边的悬崖上摔了下去。义仲与手下四万人继续的的包围攻击、推挤,迫使这些平家的武士与兵卒们无路可逃,就这样的一堆堆被推下悬崖摔死在山谷里。

                            那些前面掉下去侥幸没死的也被后面摔下来的活活压死。俱利迦罗岭下的山谷,此时成了活生生的人间炼狱。

                            坠崖时的惨叫与恐慌的呼喊以及尚未断气前的哀号整晚不停的围绕在山岭与山谷内一直持续到天明,谷内的溪水也因为大量的尸体而被阻塞。

                            次日天明时,原本七万多的平家军死的只剩下两千左右;运气够好的维盛带着忠度又躲过了一劫,领着这两千人没命的逃回京都去。

                            还沉浸在大胜喜悦的义仲,这时候接获在志雄山苦撑的行家、亲忠两人的求援。于是挟带着战胜的余威,义仲亲自点选了两万的精锐直奔志雄山救援。刚到志雄山时,正好遇上行家等人已经在溃灭边缘。

                            这时士气旺盛斗志高昂的义仲军如怒涛般的出现在战场边缘,然后在义仲的率领下由侧面直冲正在猛攻行家部队的平家军。这场突击造成了平家军的大乱,整体部队先是被一分为二接着就在大乱中溃散掉。

                            混战之中除了许多平家的直属郎党与分家一门之人战死外,连领军的三河守知度也战死当场。战后剩来下约一万左右的平家败军与通盛慌忙逃离志雄山,撤到了加贺国的筱原。

                            同年五月二十一日,平家这边的败军已经会合完毕,总数凑起来仅一万五千余人,也就是说只剩下当初由京都出发时的十分之一。而他们要面对的,是转守为攻杀过来的约五万人左右的义仲大军。

                            这场筱原之战也是杀的血流成河,平家这方的一门武士与郎党徒知道大势已去,于是就果敢的发起舍命的突击,一次次执着而又猛烈的朝对方冲锋。很多平家的武士战死后,他们手下的郎党士兵也不投降就这样的继续拚杀下去。

                            到了刀枪都折断就用短刀近身肉搏,连短刀都失去的则是赤手空拳继续搏斗。他们这种无惧死亡的气魄震撼了义仲与其大军,战后都为了他们这种无畏生死的武士精神而感动落泪。

                            战后检视有名武士的首级时,义仲发现了一个头发乌黑但是面容苍老的首级,奇怪之下就伸手触摸这个首级的头发,没想到手上沾满了黑色的墨漆。他让人将这个首级的头发清洗干净,发觉原来是个满头白发的苍老武者。

                            这时手下里面有认识的人便说此人就是关东有名的武将斋藤实盛,此时义仲才想起养父兼远曾说过此人就是受畠山重能委托将他交给兼远收养的救命恩人。而左右手下也向他报告说,平家军阵势大溃的时候,就是这个人殿后死战不退的掩护其它平家军逃走,力尽之后才战死,义仲知道后也感佩的流着泪对老恩人实盛的首级行礼。

                            平家一门弃京西逃
                            俱利迦罗与筱原之战结束后,平家这方死伤惨重,别说再度出兵攻打义仲还是赖朝,就连防守京都的兵力都不够用了。这时候,义仲又驱动他的大军继续的沿北陆道南下,直接的突破了薄弱的封锁,在六月中旬时由越前进入近江抵达了比叡山山脚下。

                            而早先在义仲夺回越前的时候,就与比叡山的使者见面,两边约定若是义仲能攻入近畿一带,则比叡山就会跟着响应起兵反平家。因此当义仲的部队一到山脚下,山上的比叡山僧兵团就举起源氏的白旗起兵下山与之会合。

                            比叡山一起兵后,园城寺、东大寺、兴福寺等曾经被平家镇压过的寺院也跟着起兵,他们嚷着要攻入京都血洗平家之前对他们屠杀之恨。

                            这时后的京都举朝震动,平家一门的大臣们与后白河举行朝议决定如何退敌。会中后白河提出先前赖朝在富士川之战后曾经委托清盛之弟赖盛上承的一份奏书,赖朝希望能够赦免源氏为朝敌,并且如过去那样由源平两氏一同合力侍奉朝廷。

                            就当时的状态来说的确只剩下这个与赖朝议和来换取由赖朝牵制义仲攻入京都的办法,不过后白河的这个讲和提案被以宗盛为首的平家一门强力否决,他们说宁可全族战死也不愿意跟源氏有任何的和谈。

                            否决了后白河的提议后,平家在西国方面的讨伐军却传来了捷报,在那里的平家势力顺利的压制了北九州岛与附近区域反平家的豪族势力。除了压制了那里的反平势力外,还掳到大批的武器军粮等战备物资,于是这样一来平家更不甘愿言和或者投降。

                            他们从摄津、和泉、大和、纪伊等处调来部队屯驻在京都的周边还有宇治川边构筑防守据点,但是却被因为接近京都而士气高涨的义仲军给毫不留情的一个个攻破,这时平家在京都附近可以用的兵力已经不到一万人了。

                            七月下旬义仲军已经迫近京都的郊外,于是宗盛干脆就一把火把自己的大宅给烧了,连夜带着一门族人与仅存的残兵往西国逃去。要走之前他派兵入宫把安德天皇与德子皇太后等人还有天皇的信物三神器都一起带走,而后白河则是早一步收到消息,在平家士兵到达前就与亲信近臣一溜烟的跑去躲了起来。

                            搜半天也搜不到后白河的宗盛也顾不得有没有找到后白河,反正手中能掌握安德与三神器就好,因此就在七月二十五那天一早就弃了京都往福原逃去,后来又觉得福原不稳,干脆连福原也弃了乘船出海一路逃往四国。

                            可是还平家的逃亡队伍才出了京都不远,在队伍末段的赖盛就带着他的一家人故意放慢脚步慢慢拉开距离脱队,然后收起平家的赤旗转头返回京都找到后白河,跪求后白河收留他。

                            由于过去平家掌握朝政的时候赖盛跟后白河的关系一向不错,而且也为了后白河与清盛的冲突当过不少次的中间调停者,所以后白河就答应让他留下。

                            七月二十八日义仲与他旗下的大军正大光明的开入京都,并且找出躲藏起来的后白河。他将后白河请回宫内「复政」后又请下了将平家一门上下指为「朝敌」的院宣与任命义仲追讨平家的讨伐令。

                            而后白河为了酬谢义仲的功劳,封升左马头兼越后守,越后也因此成为他的知行国。八月十六日,他又让后白河下旨一口气追夺了平家一门上下六十余人的官职。十月初他辞退了左马头,并且在他的要求下由越后守转任从五位上伊予守。

                            当这个转任伊予守的消息传到了在关东的赖朝耳中时,瞬间就让他心头一把无名怒火直烧九重大罗天上。

                            因为伊予守虽然不是多大的官,但是代代都是只有河内源氏的一门总领才可以持有的官位,义仲这样的行为,已经很摆明的侵犯到赖朝的尊严问题,使得赖朝要对他下杀手的心意更加的强化了起来。

                            大闹京都
                            义仲入京后首要面对的不是卷了安德西逃的平家,而是以后白河为首的贵族旧势力。已经亡故的平清盛一生都在与这种以天皇、上皇、摄关家为首盘根错节的旧势力做坚强的抗争,就连他这种政治力优秀的执政者到死都无法处里好这层关系,更别说自小就在信浓山里面长大且大字不认得几个的义仲。

                            据说义仲入京后闹出来的第一条事情,就是一场宴请所有高官贵族的筵席。

                            当这些平日养尊处优,处处保持着所谓「优雅的王朝文化风格」贵族公卿们到了义仲的府上后,他们看到的是个全身乡下武士穿戴且乌帽子还歪了一边,裂开了大嘴大声的么喝着他们入席的义仲。

                            好不容易众人入席就座后,端上来在各人面前的餐点,竟然是乡下的农民与武士们所习惯宴客的「丼」,也就是大碗的饭上面压满了炖菜、腌菜、水煮猪肉的「盖饭」。对于那些一辈子没吃过畜肉也不愿吃的公卿贵族来说,简直是莫大的侮辱。

                            更让他们痛恨的还不只这个,席间自义仲到他手下列席的武将们喝醉了就半裸着上身跳起了了信浓乡间的舞蹈,有的则是脱的只剩一条胯下遮羞用的丁字布在那边手舞足蹈。

                            对于那些自负所谓「优雅的王朝文化风格」的贵族公卿来说,所有不属于他们这个阶层的文化都是属于下贱、低劣的,也就是说在他们的眼中所有地方上的文化风俗都是犹如秽物那样的东西。

                            本来这些先祖也是在京都朝中为公卿或为皇亲的武士在长期与地方的农民文化接触之后,就逐渐舍弃了祖先在京都中的那套繁文缛节,逐渐的发展出适合「武士」这个身份的俭朴、尚武、乡土性的文化风格。

                            当然武士之间也有高低之分,高者这如河内源氏、伊势平家等高阶的军事贵族武家是两者特色皆有,但是像义仲这种自小生长在信浓山里的乡下地方武士则就完全的不懂这些京都里的贵族公卿们那一套了。

                            除了文化与生活习惯上与这些贵族公卿不同而有摩擦外,因为畿内长期的大荒造成的粮食短缺也使得义仲的手下部队几乎断粮。义仲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全然的毫无管制与约束他的手下大军,就这么的放任他手下这群饿昏头的部队在京都内外大抢特抢。

                            满足食欲后就是性欲,几乎没有人家的女儿妻子不被这群犹如半人半禽兽的乱兵所污辱。个把月下来这群从信浓越后来的野人大军就搞到全京都上下鸡飞狗跳里里外外都惶恐不安。

                            后白河下旨希望他能赶快带兵去征讨西逃的平家,并且有效的管制部下,停止那些骚乱京都的恶行。为此甚至连征夷大将军这个职位都封给他,可是义仲却迟迟无进展,丝毫不见他有要整军备战向西出征的迹象。义仲不但没准备出发作战,反而因为插手天皇继承的问题而持续的跟后白河还有公卿们继续的对立,这使得那些本来就不满他的贵族公卿更加的鄙视他。

                            安德天皇那时候被平家卷了一起往西逃走,因此就实际上来说京都的平安朝廷只剩下一个法皇后白河,以「在京都才是正统」的说法来说实际上来说是没有天皇在位的。

                            因此对于天皇是不是要另外改立的问题,先前已经在公卿间有过很大的争议。而义仲则是抱持了「一定要改立」的立场,并且他也有了心目中的适合人选,那就是以死的以仁王的儿子北陆宫。

                            可是以当时的帝位继承之惯例来说,像义仲这种阶级的人是一点「过问」的权力都没有的,而他不只要「过问」,还摆出一副如若不从就要动武的态势。他这种一头热下去完全不管别人想法的行为更把本来就一团乱的问题更加的严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水岛之战
                            所以在寿永二年的八月底的时候后白河就来个干刚独断,排除了众议立了高仓天皇的四子,安德的异母弟四之宫尊成亲王为皇,号为后鸟羽天皇。

                            这个天皇继承的争斗之结局当然让义仲满肚子火,所以不但持续跟后白河闹,当然也变本加厉的放纵着手下继续的劫掠着京都与周边地区。

                            可是拖到了九月的时候,义仲收到平家汇集大军卷土重来的消息,这下他可是非出战不可了。于是他这批因为半年来到处劫掠而士气低下的部队聚集好了之后就匆匆忙忙的赶赴播磨去与平家对抗。

                            不过他要走之前还是留了手下大将兼光来统帅留守的部队,盘据在京都监视着后白河还有那些公卿大臣以防发生变乱。

                            但是他万没想到的就是他的主力部队还没到前线,他的先锋矢田义清所率领的部队就在备中国海岸的水岛吃了大败仗。

                            因为平家虽然败逃西国,但是他们手上还有全日本对于海战最为精锐的濑户水军。所以习于在马上奔驰率领骑兵突击冲锋的义仲军一下了水就各各成了旱鸭子,完全不是平家水军的对手。

                            平家这方的统军大将是果敢善战的平重衡,副将是平通盛。他们虽然人少但是却巧妙的诱使不善水战的义仲军上追到海上,然后像是嘲弄他们似的指挥船舰左右迂回的在义仲军周围绕着。

                            寿永二年闰十月一日这时突然出现了日蚀,让这群本来就没有多少知识的乡下武夫以为是天地异变有大灾难要来了,自指挥官矢田义清开始到所属部队的武士以及士兵都吓坏了而士气大衰。

                            平家这边因为掌握了对宋贸易而取得的「太平御览」这本当时世界最优秀的大百科全书而有着先进的天文历法知识,对天文知识颇有一定程度水平的重衡本来就知道这一天一定会发生日蚀而早就告知全军,所以日蚀发生后士气反而大为提升。

                            重衡就利用这个大好时机指挥全军各船冲入义仲军之中展强袭,杀到最后义清兄弟双双战死,剩下少数的败军逃回岸上。这场水岛之战不但让义仲军的整体士气更加大幅低落,还让了平家在濑户内海的控制权得到稳固,也有了反攻回去的实力。

                            法住寺之战
                            义仲这时候不但是前线已经焦头烂额,后方更是后门火起大烧特烧。

                            当他的大军正在前方死命阻挡平家卷土重来的时候,后白河与公卿们连手夺回了京都的控制权,迫使兼光逃离京都前来向他报告这个祸事。义仲得报后大怒,也顾不得眼前平家的威胁,留下部份的部队驻守防止平家军的推进后他自己带着主力的部队一路直冲杀回京都。

                            气冲冲赶回京都的义仲还不知道的,是后白河偷偷下给远在鎌仓的赖朝的院宣;命令赖朝早日「上京勤皇」,上京来帮他处里这个尾大不掉的大老粗。

                            其实早在义仲还在北陆跟平家杀的你死我活的时候,赖朝就跟后白河有了联系,而且义仲上京后的所有恶行恶状也不断的藉由密探与朝中亲赖朝的公卿的书信而持续的报告给赖朝知道。

                            对于他这个老粗堂弟,赖朝不但是看不起到极点,也一直在等待着一口气将他彻底撂倒的机会。而现在,这个机会总岁是被他盼来了。

                            就在赖朝大喜于机会已然到来到的时候,义仲已经率领大军回到了京都。包围京都的义仲才不过小小的打了一战就成功的夺回了京都的控制权。义仲理所当然的对于后白河以及那些公卿的的态度更加的恶劣万分,而且他也查知了后白河与赖朝私下的连络。

                            就在这个紧张的当口上,检非违使平知康奉了后白河之命前去见义仲,希望能劝说义仲暂时消气,先返回西面继续与平家作战。

                            义仲不全是个傻瓜,他当然知道这是后白河的缓兵之计,目的就是要把他支开后等赖朝的大军过来。

                            这时候赖朝的确是已经对关东所有臣属他的豪族势力与直属家臣发动招集令,全部都到鎌仓由赖朝的两个异母弟「蒲冠者」源范赖、「九郎判官」源义经两个统一指挥,准备上来京都跟义仲见个雌雄。

                            所以才把知康给扫出了大门后没多久,义仲他老叔新宫十郎源行家就赶来报告说确认了赖朝的关东大军已经开始集结在鎌仓的消息。

                            被赶回去的知康向后白河报告完了之后建言说:「或许那个粗人已经知道鎌仓(鎌仓在这边指的是赖朝)发兵的消息了。那个人若是受到这个刺激,肯定是不会放过陛下您的!为了安全起见,请您下旨让延历寺与园城寺两处的僧兵前来护驾,今上(这里指后鸟羽天皇)也该迁来何您一同前往法住寺居住以免遭他毒手」。

                            后白河听从了他的建议,下密旨给这两处的僧兵连夜进入京都护卫法住寺与周边。收到消息的义仲果然爆发,他不顾一切的驱动他的大军围攻后白河躲避的法住寺。

                            交战没多久他就顺利的攻破防守法住寺的八百多名僧兵。后白河照样是开溜的很快,趁乱带着近臣还有后鸟羽逃到了新日吉神社去躲避。但是躲也没躲多久就被义仲逮到。

                            这次义仲他不再客气,不但将当时防守法住寺的僧兵与北面武士通通拖去杀了头,凡是有关连或他看不顺眼的公卿全部都罢官流放,一共有五十余名公卿名列「中奖名单」,都被抄了家拖去远方流放。

                            火气未消的义仲还不罢手,他逼迫后白河下旨将赖朝与平家同列为「朝敌」。这下两方正式抓破了脸,堂兄弟又是亲家的两方准备要以武力来决高下了。这是寿永二年十一月中旬时候的事情。

                            将星殉落
                            还在慢慢集结大军的赖朝得知此消息后不但没生气反而喜出望外,他这个从山里爬出来的泥腿子傻瓜堂弟给了他光明正大出手的好机会,于是在来年也就是寿永三年(公元1184年)一月初就下令范赖与义经统帅会合好的关东大军沿东海道西上,准备正式的消灭这个在他眼中当下最碍眼的家伙。

                            义仲这时候手上能用的兵也已经不多,除了命人前往西面将剩余的部队招回外,他也加强进入京都的要道宇治川口的防卫。他派遣兼平前往濑田防守,行亲、亲忠两人防守宇治川口,自己与兼光、巴等人防守京都看着后白河。

                            一月十九范赖、义经两人已经领着大军到了宇治川对岸。当晚两人商议由义经领分队正面渡河强攻,赖范则率主力绕过宇治川攻打濑田,然后两路并进直接杀去京都对付义仲。

                            次日二十日一早起了大雾,雾气散去后出现在义仲军队面的是兵甲鲜明旗帜飞舞的关东源氏大军。这时由于初春将临,川水源头的水量大增导致宇治川暴涨,加上对面义仲军布下了许多弓矢在等着,暂时间义经不敢下令强攻。

                            这时候关东方面的勇将佐佐木高纲与梶原景季突然振臂高呼着「突击!突击!」,毫不犹豫的就纵马跳下宇治川开始强渡,他们俩人的郎党从骑也进跟在后的下水。

                            受到他们果敢入水前进的影响,关东这边的武士也跟着高呼大吼着纵马冲下去,义经的大军这时开始全军强渡宇治川。而义仲军这边见对方士气高涨的攻过来也不敢大意,连忙射出于飞蝗般密集的箭雨来抵抗。

                            很快的关东这边的部队在突破了箭雨及洪水的阻拦下成功的冲上宇治川西岸与义仲军战开血腥的肉搏战。

                            厮杀了一段时间后,处于败势的义仲军开始不支而溃败,身为义仲的四天王之一的根井行亲与其一族都战死当场,另一名大将楯亲忠则是力抗不成心知道大势已去,于是率领着残部退去濑田与兼平会合。而突破了宇治川口的义经指挥全军直冲京都,跟义仲本人直接率领的部队爆发激战。

                            这场义仲与义经两个源氏子弟中最出色的指挥大将的直接对决,大约一个多小时就分出了胜负。

                            士气已经严重低落的义仲这方很快的就落于败势,但是他还不甘愿,想要转头冲入御所宫内学平家那样,去卷了后白河与后鸟羽逃亡。可惜这最后的机会被聪明的义经识破,他自领一小队于义仲等人后面紧咬着不放,就在宫门前让他顺利的截下了义仲等人。

                            而护卫宫门的御所卫士也赶紧的将大门给关上,把义仲与义经两方人马都挡在外面。义仲无奈之下,连与义经一决高下的念头都没有,勒马调头撤退,转去与濑田的兼平会合。

                            不过义仲在半路上就遇上从濑田溃逃而来的败兵向他报告,濑田连也完全失守。兼平虽然智勇过人,但是还是顶不住超过人数超过他们十倍以上由赖范率领的关东大军的正面强攻,没几下子就被如潮水般的人海给盖过,兼平只能带着残军往近江的栗津逃去。

                            义仲这时候也带着少数幸存下来的郎党从骑摸小路前往栗津去找兼平会合。他这时的想法是等人都会合完毕后,向北陆退去再重新招兵买马东山再起。可惜的是范赖与义经连这最后的一丝机会都不给他们。

                            当义仲与兼平等人在栗津会合后,范赖与义经的大军就已经追上将他们团团包围。激战之下义仲这方的武士一个个先后或战死或自尽,死伤到最后在义仲的身边只剩下连他在内的五骑人马。

                            他手下的四天王里,现在只剩今井兼平还跟在他身边,兼平之弟樋口兼光则是在京都防卫失败的时候被义经军给俘虏,而根井行亲在宇治川边阻挡义经大军上岸时壮烈战死,楯亲忠则是在乱军之中与他们分散不知下落。陪在义仲身边的除了兼平外,就只剩下那个武艺高强的女将巴。

                            「平家物语」中描述说义仲不愿意巴在这里陪他战死,又怕巴不肯走所以就故意用斥责的口气来赶走她。巴当然知道义仲的心意,万般无奈下也只好留着泪离去。

                            巴临走前来了个武藏国那里有名的怪力之将御田师重,他带了一队人马来围攻义仲,于是巴驱马赶上前去交手只一刀就将师重给斩死,然后冲入乱军中逃走。

                            据说这个日本史上少有的女将后来的结局有三种;第一种是说自此就不知下落,第二种是突围后力尽被捕送到了鎌仓,赖朝感叹她稀有的武功与美貌而饶了她一命将她嫁给和田义盛为妾,后来生下了英勇无比的和田义秀。

                            至于第三种则是说她逃到越中在一间尼寺落发出家,取了个法号叫兼生尼,从此一生长伴青灯古佛。

                            送走巴之后的义仲他知道大限已到,而他身边也只剩下兼平一人。义仲不愿意死在敌人的手上,于是主从两人边战边走,打到栗津附近一个叫做松原的地方,那里如其地名有个满是松树的林子,于是义仲就决定在那里切腹自尽。

                            他命令兼平帮他抵挡追兵,自己策马进入林中准备卸下铠甲来切腹。只是倒霉到家的他不知道林中有个泥沼,竟然连人带马的掉了进去。而林子外的兼平拚尽全力持弓射杀了几个不怕死想杀过来的关东武士,满身是血的他挺直的站在那边犹如在炼狱中血战的阿修罗,威吓着那些想要冲上前来的敌军。

                            而这时赖朝家臣里三浦家的郎党石田次郎为久带了两个部下从另一边摸进林子里,看到在泥堆里挣扎的义仲不禁大喜,抽出箭来就将动弹不得的他给射死,然后拉出泥沼来剁下脑袋。

                            得手后的为久高兴的提着义仲的脑袋跑出林子大喊着他已经取下义仲的首级。这时兼平看到义仲的首级后又悲又怒,于是就举刀贯穿了自己的胸口来自尽。

                            这一年的义仲才不过是一个正好三十一岁犹如日正当中的青年。在平安时代末期的他的确算是个屈指可数的一代猛将。从他在治承四年在信浓起兵开始,就像从山间突然刮起的疾风一般的横扫了日本中部,将那不可一世的平家给打的向西败逃并且元气大伤。

                            到这时在近江栗津的松原战败身死,前后加起来不过才短短的四年而已。义仲战死了之后,本来从属他的地盘全被关东的赖朝给接受过去,并且取代他成为下一个平家的致命克星。

                            此时距离平家整个灭亡,还剩下约一年多的时间。

                            挖坑回填是美德.
                            有坑不填也是德.

                              2011-10-5 1:17:19
                              回到顶部
                              北條流雲庵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北条家督从五位下左京亮
                              身份:城主
                              言论:1826
                              入籍:2003年11月2日
                              发贴心情
                              第十一话
                              坛之浦平家悲歌

                              对决再起
                              寿永三年(公元1184年)一月,曾经将平家打的溃败向西逃亡的「旭将军」木曾义仲,由于他那拙劣的政治能力与欠缺思虑的冲动性格,最终引来了败亡身死的大难。

                              在后白河法皇的授意下,盘据在关东拥有着庞大势力的源赖朝派遣两名亲弟「源范赖」与「源义经」率领大军西上在宇治川以及濑田击破了已无多少战力与士气的义仲军。败逃到近江栗津的松原的义仲最后还是无法逃脱而战死在那里。

                              义仲死后,残军败部不是四处逃窜,就是转头投降了范赖与义经的关东源氏军。消灭了义仲之后,赖朝的势力就正式的伸展到了以京都为主的近畿地区,连同过去义仲所控制的北陆诸国及信浓,也通通落入了他的掌握之中。

                              这时候的日本,大致来说可以区分出三个大势力。第一个就是河内源氏的嫡流源赖朝,他手中所控制的势力极为广大,关东诸国、东海甲信、北陆各国以及近畿地区的半数分国还有少数南海道的领地都在他的掌控之下。

                              第二个则是原来控制着京都的平安朝廷,后来被义仲击溃向西逃亡的伊势平家。平家虽然弃守京都,不过他们趁着源氏内斗的时候夺回了山阴山阳两道诸国、南海道多数分国以及原先就掌有的九州岛地区。

                              第三个则是始终在源氏与平家之间保持中立,拥有奥羽两国以及庞大财富的奥州藤原氏,当时的当主是为后三年之役里最大的赢家藤原(清原)清衡之孙藤原秀衡。

                              虽然是有三大势力,但是实际上奥州藤原氏始终没有明确的表明过他的立场,从头到尾就是保持着与平家交好,但也不得罪源氏的双头应变态度。所以实际上来说,真正的冲突的地方还是在源赖朝的源氏与平宗盛的平家之间。

                              当义仲败死于栗津松原之时,远在西国的平家闻报后大大的松了一口气,这个势如疾风的木曾义仲没想到这样简单就败死,比起他快速的崛起来说也不惶多让了。

                              趁此良机加上濑户内海水军已准备完毕,平家的大军从大轮田泊登陆后快速的攻克了昔日的老巢福原,于是士气大振的平家军准备在寿永三年二月时反攻京都,一举打垮当时才刚刚跟源义仲大战结束的源义经与源范赖所带领的关东源氏军。

                              在平家的预料范围内,义经与范赖所带领的关东源氏军才刚经过场恶战,势必要修生养息些时间后才有能力再度出战,但是实际上的情形却出乎他们所预料。

                              寿永三年(公元1184年)一月二十六日,义经与范赖就面见了后白河法皇,由法皇当庭亲自下了院宣,指派两人攻打平家夺回当初被平宗盛所带走的天皇继承信物三神器。

                              除此之外,还把近畿与东海道等原来所属于平家的庄园两百多所全部转赐给远在鎌仓的源赖朝。而领到讨伐平家院宣的义经与范赖快速的将关东源氏军集结后出兵攻打平家。

                              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平家诸将愤怒异常,他们已经完全了解后白河与源氏是打算跟他们硬战到底不会轻易的束手就范了。

                              多头分进的一之谷大战
                              寿永三年二月四日,源范赖自领五万六千余骑而源义经领一万多骑分头并进朝平家的老巢福原杀去。平家诸将也在福原东边的生田口、西边的一之谷口、北边的山之手梦野口与西南的盐屋口摆下阵式以待。

                              到达布阵定位的范赖通令全军在原地布阵跟平家对峙,而走丹波山道进入播磨山区的义经则是在三草山遇上了了平资盛、平有盛所率领的部队。趁着资盛大意不设防的破绽,二月四日当天晚上义经发动夜袭,一举攻破的资盛的营寨杀死平家军五百多人迫使资盛弃寨败逃。

                              资盛与败兵逃走后就顺势躲入一之谷与平忠度会合,而这时在福原城内的宗盛面前来了一名后白河法皇的使者。这名使者送上后白河的讲和条件,答应宗盛将重新选出两百处的庄园来补偿平家原来所领有却转赐给赖朝的庄园以及替他们去跟赖朝讲和,但是条件是先得把三神器还有安德天皇送还回京,全部平家军必须投降。

                              昏庸的宗盛知道后陷入了两难的抉择,他找来他的兄弟与平家其它的将领宣布后白河的这个和平条件。但是他所没想到的是,这些平家的将领听到后整个本来高涨的士气瞬间都没了。

                              本来这些将领都准备要跟源氏大军一决死战,但是看到了宗盛的态度后心里都不禁的想着:「我们为了一族的未来在这边努力的要跟敌人死战,你身为平家的一门总领,却因为后白河画出来的这个不知道能不能兑现的大饼在那边犹豫不决,这样的话那还要我们打什么仗?!」

                              会后宗盛还是决定,先把各防卫要道口的兵力先部份的解除以示诚意,然后等待后白河再度派人来会谈。如果会谈顺利的话,那么就可以避免掉这场大战。

                              这时原先在三草山得胜的义经继续在丹波的山道中前进,到达了鹎越这个地方。

                              这时他将部队全数都交给安田义定与多田行纲两人指挥,由最近的山道前往平通盛防守的野田口,他自己则带了七十骑与自己直属的郎党家臣继续绕路,找到了一条能够绕过野田口旁高取山的更隐密的小径,直达到一之谷后方的铁拐山上的一个峭壁悬崖上。

                              同时,一开始就跟随义经走丹波山道进入播磨而在三草山一起击败资盛的土肥实平,则是从三草山之战结束后就绕更远的路由播磨的西面出来进入沿海的官道而到达盐屋口。

                              弃守福原
                              同年二月七日这一天,福原周边这几个重要的防守要道口几乎都同时间的暴发了激战。在盐屋口这里有土肥实平与熊谷直实对上了平忠度的防卫部队,而野田口则有安田义定、多田行纲对上了平通盛与平教经两兄弟。

                              至于东面的生田口则是由范赖的大军发动正面猛攻,他手下的梶原景时与畠山重忠领兵正面攻击平知盛与平重衡兄弟。虽然平家部队在宗盛的主张下已经撤去了一部份,但是平家的将领开战后仍然有很高的战意,因此一时之间源氏军这边也不能简单的就此攻破对方。

                              两军开战后,义经观察了悬崖下方的战况一段时间,等到了两军打到最激烈的时候,他发动了这场一之谷大战中极为著名的「一之谷逆落」。

                              也就是他带着这七十骑从近乎直角九十度而且长满青苔藤蔓高约十多公尺高的悬崖绝壁上冲了下来,这一冲下来就是直接的冲进了正在激战中的平家军后方。

                              这一下可就造成了平家军的大混乱,压根都没想到这义经率领的七十骑像是天降神兵般的出现在他们后方,于是乎军心大溃,守将萨摩守忠度根本挡不住自己士兵的溃散,结果被敌将冈部忠澄斩杀,接着盐屋口到一之谷城寨的防线整个溃败。

                              这边要提到的是关于这个「一之谷逆落」从以前就是日本史家争论的一个聚焦点。现在来说几乎都认定「一之谷逆落」是出自于「平家物语」这本说唱小说,所以应该都是小说所创作出来的「武勇谈」。

                              因为以当时日本的马匹种类与骑兵技术来说要从一个近乎九十度直角的悬崖上冲下来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如果真的冲下去,以重力与惯性作用而言,骑在马背上的骑士首先就会倒栽葱的先摔了出去,再接着则是跟着摔落下去压在武士身上的马匹,所以那时候从天而降的决不是剽悍骁勇的骑兵,而是一团团重摔在地上的死肉。

                              可是不管如何,义经与这七十骑从忠度背后突击而出的确是在其它文献中有记载的。只是真正是从哪里冲出来的,以及那个坡度到底是怎样的坡度,这几点始终还是没有能够得到多数史学家认定的说法。

                              而在盐屋口到一之谷这边平家军的防线被攻破后,接着就是其它各地的防线如骨牌倒地般的接连崩溃。接在此后跟着溃败的是在梦野口防守的通盛与教经,这边的战斗防线正与安田义定所率领的部队厮杀的最激烈时,从盐屋口逃来的败兵与追来而来的源氏军队从他们的侧面冲破了防御阵势。

                              混战之中,有「平家唯一猛将」之称的教经败逃,而他的兄长通盛则战死当场。

                              梦野口失守后,在福原的平家一门总领平宗盛不但没有将手中的兵马聚集前往应战,反而是再度弃了福原卷了安德天皇与传国三神器,带着一家老小争先恐后从大轮田泊上船逃往屋岛。

                              他这一撤走,整个就把在东面生田口与范赖大军交战的知盛与重衡后方整个大放空,让从北面与西面杀过来的源氏大军死死的把他们包围住。

                              在这里的平家军下场最为凄惨,这里的防守大将之一的知盛免强杀出重围逃过一劫,在岸边上了接应的船跟着宗盛撤退到屋岛,而另一名大将重衡则是坐骑被梶原景时之子景季一箭放倒把他活捉了。

                              其它的平家军将领不是奋力战死就是被逼到跳海溺毙沦为波臣。至此,一之谷大战告总算一段落,以平家的大败做为收场。

                              时运不济的平重衡
                              这场一之谷大战的战败对于平家来说,不亚于当初在俱利迦罗岭对战源义仲时所吃的败仗。平家一门上下诸将,或战死,或跌入海中溺死者都非常多。

                              仅就一门中地位较高或者是清盛直系血亲的就起码有十来个,像是平忠度、平通盛、平经俊、平清房、平清贞、平知章、平业盛、平盛俊、平经政、平师盛、平敦盛、平盛纲等人。

                              他们不是与平家具有血亲的一门,就是平清盛的儿子或侄子。这些昔日俾倪一切的五陵贵公子,转眼间就在福原一之谷化为道旁尘土。对于当时的平家来说,可以算是遭受到损失极为严重的大败。

                              胜利的战报由快马传递到遥远关东的鎌仓时源赖朝大为兴奋,他知道死敌平家距离末日已经不远了。没多久后,战死沙场的平家将领的首级与被俘虏的将领陆续的押送到京都由赖朝指派亲信家臣检视。

                              赖朝他在大悦之下,命人将这些首级与俘虏押着绕行京都大吹大擂的游行示众。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在这个曾经被平家长时间控制的京都所有人都知道,平家这次绝对是完蛋了。而他,将是取而代之君临天下的新霸主。

                              在这些平家的俘虏之中有个人的身分特别高贵,他就是防守生田口的两员大将之一,也是平清盛的五子人称「三位中将」的平重衡。

                              后白河法皇知道他在游行示众完了之后势必要被押解去鎌仓,于是就趁他还没被带走前命令他写信给他三哥也就是平家一门总领的平宗盛,要宗盛乖乖的把三神器还有安德天皇交出来。如果宗盛从命,后白河就会替他向赖朝说情,留他一族老幼不死。如果拒绝,那么就要催促赖朝下命义经与范赖继续追击以武力迫使他们就范。

                              重衡不敢违抗于是就乖乖的写信过去,不过宗盛之前才被后白河的花言巧语给骗到在一之谷惨败,他再愚痴,也不可能笨到就这样乖乖的答应来使。

                              宗盛憋着满肚子的火把后白河派来交付重衡亲笔信的使者藤原定长轰了回去,还撂下了一句话说:「臣与赖朝乃累代宿敌耳!绝无可同朝而仕之理。神器者,乃皇统之征也,须臾不可离陛下御体也。设院仍思我父祖忠盛、清盛之遗功,则辱龙驾以幸西国,臣当以西国之兵来护而讨源氏叛臣。不然,臣惟奉陛下西赴三韩与契丹,终为异邦孤魂而已。」后白河吃了这碗谢绝羹后,就把重衡交给赖朝的家臣让他们押解去鎌仓。

                              重衡被押解到鎌仓后很快就跟赖朝见了面。跟赖朝会面的时候重衡表现出不卑不亢的态度,赖朝大感意外之下也就格外敬重他不把他当成一般的囚徒对待。

                              除了帮他准备一间宁静的宅邸外,赖朝的正室北条政子也很欣赏重衡,于是就把一名在她身边侍奉的美女「千手」送过去服侍重衡。

                              赖朝看重衡始终是愁眉不展的样子,于是就在某日设宴款待他。席间,赖朝命令家臣里善于打小鼓工藤佑经击鼓而千手吹奏笛子。

                              重衡七步成诗,随着乐曲他即席就吟朗了数首和歌。这让同席的赖朝夫妇与其它关东的武将都很倾心他的文化教养与气度。可是没多久到了同年的六月,奈良的东大寺与兴福寺等在治承四年(公元1180年)年底爆发的「南都烧讨战」中被重衡镇压过寺院一个个都派出使者向赖朝施压,要赖朝交出重衡给他们治罪,一出当年的那口恶气。

                              因为当初清盛命令重衡领军四万攻破了奈良这些寺院并且大量的屠杀这些寺院的僧兵,这些仇他们已经没法跟已死的清盛讨,于是这笔帐就落在了重衡头上。他们威胁赖朝说如果不肯交出重衡他们就要动手。

                              卡在手下大军正在西国追击平家的当口上,如果这些僧兵真的发动报复性的攻击那肯定会拖累在西国前线的源氏军。两难权衡下,赖朝只好把重衡交了出去,让家臣护送重衡到京都交给这些寺院派来的僧兵。

                              重衡在六月二十二日在京都与妻子藤原辅子泪别后隔日就被僧兵们押到了木津川河畔斩首,数日后将首级挂在奈良坂的般若寺前示众,这年他才二十九岁而已。过去他被评价为「武勇与将才都是平家内属一属二」、「容貌如牡丹花一般的端正」,他的死无疑是对平家最大的损失。

                              迂回进攻的屋岛之战
                              一之谷大战后赖朝除了赶忙在京都安排败战的平家武将的首级游行示众外,另一个赶忙去做的事就是把他小弟义经的指挥权解除,从第一线作战的指挥官拉下来外调闲职。

                              过去解读这么做是因为赖朝妒忌义经的战功,害怕他这样的不断的打胜仗下去后累积起威望而造成对自己的危害。不过以最近的史学研究后发现,赖朝顾忌的不是义经会因为战功提升威望,他在意的是义经的锋头太过,反而会造成源氏军中其它关东武将的不满,进而危急到整个源氏军的团结力。

                              义经被调走后指挥权就落入赖朝另一个亲弟源范赖手中。这个范赖却不是个能带兵打仗的料。他既没有义经的智勇,也没有赖朝的深谋沉稳,打起仗来只会盲目的动员兵力防守却不会主动寻找战机。结果源氏军在他的手上反而连连被平家军给逆袭,最后连大军后方的补给线都被切断,粮草物资被劫一空。

                              面对这样的困境范赖还是想不出解决的办法,只能一封又一封的把告急信塞回去给赖朝。赖朝被他给烦透后也无计可施,只好拉下脸来派跟义经交好的梶原景季去拜托义经。义经眼看老哥赖朝让他好友来求了也不好拒绝,于是带上自己的家臣郎党赶赴前线支持。

                              由于源氏军始终没有一支可用的水军,在海战方面硬打绝对不是平家的对手,因此义经连络说服了摄津国的渡边党水军、纪伊国的熊野水军、伊予国的河野水军来提共船只与船夫给他。

                              另一方面,范赖的部队好不容易终于突破了困境远征到了北九州岛,然后却被当地的平家大将平知盛击退,接着又被北九州岛当地的豪族蜂拥起来穷追猛打,连后退的通道都被对手给截断而陷入进退两难的穷地。

                              本来还想要联络范赖东西合击的义经知道现在反而要靠自己来打破这个僵局。还好这时候义经已经准备妥当,顺利的在寿永四年(公元1185年)的二月十六从摄津国的渡边津港出航。

                              本来是要绕行淡路岛的北面正面突击屋岛,但是淡路岛的北面有个有名的天然景象「鸣门涡潮」;那是个在濑户内海中的因为海流交会所产生的天然漩涡,如果操舵的人不熟当地的海象,那肯定被卷入大漩涡中连人带船一起搅个粉碎而尸骨不存的。

                              出发时义经自己率领五条船共一百五十人先发,而梶原景时则率领十七条船约五百人跟在后面。

                              没想到出港才一天就遇上了风暴,义经这队跟景时这对完全被吹散了。结果义经这队在阿波国的胜浦平安登陆,至于景时这队则飘到阿波国的西南海岸去。

                              久等不到景时的义经只好率队朝西北前进。义经在当地的豪族近藤亲家的引导下,首先攻破了归属平家这方的豪族樱庭能远的樱间城,并且让周遭的豪族都归顺于他。

                              顺利进军的义经最后终于到达了赞歧国的屋岛。才刚抵达屋岛对面的海岸,义经就让这附近归顺的豪族准备渡海的船只。

                              二月十九日当天一大早屋岛周遭就起了大雾,于是义经趁机利用这个大好良机挥军渡海猛攻。在大雾中突然遭受义经攻击的平家军完全陷于大混乱之下,屋岛海岸的防守线逐一的被义经的部队所攻破。

                              这时平家军的总大将平宗盛见状不对又脚底抹油开溜,跟着一家老小仓惶的上船撤退。等船一开出去就直往北九州岛的彦岛逃去。宗盛开溜后,其它平家军也都放弃抵抗撤上船去躲避义经的攻击。

                              神射手那须与一
                              不过撤往海上的部份平家军还不死心,想要在海上与义经一决胜负。虽然平家军这方都是精锐的水军但是人数已经比过去少了很多,而这时当初被暴风吹跑的由景时率领的船队这时候已经赶到与义经会合,在两军的人数比上面源氏军就占了很大的优势。

                              打定主意要试试看源氏的水军战力的平家军派出一条小船,船头站了两名全副武装的武士,两人之间站了一名美丽的少女。那名少女的手上扶着一根长竹竿,在竹竿的顶端绑了一面黄金色的扇子,扇子中间还画有一个红色的「日之丸」(日之丸就是现在日本国旗中央的那个红色太阳)。

                              平家军的武将对义经的船队大喊说:「关东的武士们(这里指的是源氏军,因为源氏军的武士与兵卒都是远从关东前来的)如果自负于弓射武道的话,我们这里有面扇子,能射到扇子中间的日之丸的话,我们二话不说就把这个美女送给你们!如果不敢出来应战那也就算了!当然,敢出来却一箭射不中的话,那射箭的那人就要切腹谢罪!」

                              面对对方正面提出的挑战,自古以来就极为重视武士颜面的关东武士们各各气的跳脚,都想要出去挑战。

                              义经自己知道自己的射箭技术很差,于是就请老将畠山重忠出马去射。可是重忠也很坦白的回答自己射箭实在不行,况且又站在摇摇晃晃的船板上那更加的射不到。

                              不过重忠推荐出身下野国豪族的那须十郎来应战,这个那须十郎的弓法在下野国广为流传,但前不久他才受了伤还未痊愈所以上场不得,可他亲弟那须与一的弓法据说比他更要来的出神入化,最后义经就决定改派与一上场。

                              与一才一踏到船头前就大喊着:「谨求八幡大菩萨保佑!」然后拉弓一箭射去,不偏不倚的射中那个扇子中间小小的日之丸。眼见与一的弓射绝技,每条船上的源氏军武将与兵卒都高兴的大声喊叫了起来。

                              在平家军的武士被与一的神射惊讶到说不出话的同时,与一又大喊说:「西国的武士不用惊讶!我让你们继续瞧瞧什么才是真正的神射!」说完又是一箭飞过去放倒了一个倒霉的平家军武将。这时从惊讶中回复过来的平家军大为愤怒,于是就全军展开正面强袭与源氏军的战船开始了海面上的大混战。

                              虽然平家军的水军素质高过义经的部队很多,但由于人数相差太大,混战之后还是只能无奈的撤退。撤退之后的平家军还想从四国的其它地方登陆与支持自己的豪族势力会合,但很可惜的这时局势整个变了过来。

                              看到平家从一之谷到屋岛的连续败战后,绝大部分的四国豪族都改变了自己的立场转为从属源氏。平家军不登陆则罢,一登陆马上就被这些翻脸比翻书快的家伙围攻袭击,最后搞到整个四国都没地方可以让他们生存。无奈之下,这些平家军只好漂流在濑户内海,慢慢朝九州岛的彦岛前进去与宗盛的主力会合。

                              最后一搏坛之浦
                              退守在门司海峡的彦岛上的平家军这时候已经走投无路。北九州岛大致上已经被源范赖的大军给平定,而海峡对面的赤间下关也早就是源氏的地盘,可以说是到了上天无路下地无门的悲惨状况。

                              寿永四年三月初在芦屋浦这地方源平两军爆发了接触战,最后平家军失败,造成了彦岛周边的坛之浦地区整个都被源氏军包围起来。

                              三月二十四那天早上开始,源氏军海陆多方并进。陆上进军由源范赖所统帅,而海上的水军则由源义经所率领的八百条联合濑户内海各水军豪族所组成的船团为主正面直扑已布下最后防御阵势的平家军。

                              在中午的时候,平家军的五百条海船与其水军发挥出原有的精锐战力,加上海潮是从日本海灌入海峡由西向东的帮助下,平家军发挥出最后一搏的魄力奋勇的冲向义经所率领的源氏军船团。

                              就算是晓勇无双的义经所率领的船团也挡不下这个宛如负伤猛兽的平家军的强袭。可是义经不但亲自擂鼓指挥着船团跟平家军厮杀,还亲自让自己所搭乘的海船冲入平家军的船团内做肉搏。不过源氏军的船团还是无法逆潮流往前行,于是逐渐的被压制到海峡东面的干珠与满珠两岛周边。

                              但是到了下午四点左右海潮变了方向,这下子变成从濑户内海由东向西往海峡灌冲过去。这时候在平家水军中有着一半以上船只战力的田口成能突然反叛,降下了代表平家的赤旗转挂上源氏的白旗,一下子就跟着义经的船队冲向在平家军船团后面的平知盛所指挥的两百多条船。

                              开战之前知盛就发现了成能的话语间似乎有不对劲,因此建议过宗盛要他下令早点对成能进行处置。可是昏愚的宗盛不但不听从劝告,还把成能找来说有人不相信他,要他好好表现。

                              这一来明显的是走透了消息给成能,所以在开战初期平家军这边有优势的时候他假装服从知盛的指挥向前攻击,等到海潮一变他就完全翻脸,丝毫不情的掉过头来反扑知盛。

                              愤怒的知盛在死战的最后已经明白绝无生还的机会,传说他举起船后面的海锚对部下说:「战到这个地步已经是极限了,我身为平家的一员大将理当赴义就死。只是身为平家之人死后如果首级被东国的家伙砍掉拿去示众的话就太丢脸了!你们可以不用管我,各自随各自的意思去做吧!」说完,他举起海锚将缆绳绑在身上,抱着海锚跳入水中自尽。

                              这个人称「新中纳言」的平知盛,此时不过才三十四岁而已。

                              传说中另一名猛将平教经在混战中眼见四面都是张着白旗的源氏军海船还想要杀出重围,于是他一口气猛跳了起来飞越过八条船,结果还是被源氏军团团围住走脱不得。

                              他知道今日势必要战死在这里,所以就脱掉铠甲丢掉大刀后大声的对源氏军喊说:「我就是能登守教经!不怕死想要活捉我押去鎌仓跟赖朝领赏的就放马过来!」

                              结果土佐国来参战的土豪安艺太郎与次郎两兄弟被称为源氏军中有着怪力的大汉,两兄弟连手跳过去要生擒教经,结果反而被教经一把抱住三个人都落下海中再也没浮上来。

                              激战到最后,平家最后存活下来的一门武将如平教盛、平资盛、平有盛、平行盛等人先后跳水自尽,其它的家臣郎党不是跟着下水就是举刀自戕。而跟着他们的妻小也不落人后,知道与其活着受辱不如跟着丈夫还是父亲兄弟等一起自尽而纷纷投水身亡。

                              安德天皇的外祖母也就是当初向清盛求情放过赖朝的池禅老尼这时候把年幼的安德天皇抱起来绑在自己身上。安德天皇问说:「祖母你要带朕去哪?」池禅老尼泪流满面的说:「老身带陛下一起去极乐净土,永远不受刀兵之灾!」

                              她把宗盛唤来说道:「你是平家最后的一门总领,但是今天我们平家就要灭亡在此了,你绝对不能让平家与你父亲最后的声誉扫地!」说完后立刻带着安德天皇跳入水中自尽。

                              而安德天皇的生母建礼门院平德子则是手抱三神器中的草薙之剑也跟随着跳入水中。可是她在水中挣扎的时后被源氏军的人认了出来,连忙把船摇过去将她拉起。

                              母亲与亲姐都投海自尽后的宗盛还想要活命。他的部下劝他切腹他不肯,要他投水他也不要,似乎就是等着源氏军的人把他俘虏。

                              最后他的部下看不下去,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把他跟他儿子平清宗两人给推入水中。可是谁知道他们父子俩都是会游泳的,不但没淹死还越游越远。不过他们还是逃不脱,义经的部下远远就看到这对父子而把船摇过去把他们都逮了起来押到义经面前。

                              至此,享受了四代荣华富贵的平家就这么的永远的退出历史的舞台。而源平两大军事贵族的百年争霸,也在此以平家一门全族悲惨的灭亡做为最后的终止符。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之内,平家内上从平清盛下到有血亲关系的亲属里,敕许升殿的就三十多人,位任公卿高位的也在十五人之上。清盛堂弟平时忠说:「非我平家一门者,皆乃人非人也!」骄傲无比的认定除了平家一门之外的人都算不上是人。但他压根没想到不过就才二十多年而已,这些有资格是「人」的平家人,一个个不是丢了脑袋就是下水见海龙王。

                              战后的平家
                              坛之浦海战结束后平家一门上下虽然大多数都战死或者自尽,不过还有少部分的成员被源氏军俘虏。

                              其中最著名的几个就是一门总领平宗盛与他儿子平宗清、说「非我平家一门者,皆乃人非人也!」的平时忠与他儿子平时实还有一家老小、内藏头平信基、清盛的亲信左卫门尉平盛国、宗盛的亲信判官大夫源季真等人。

                              话说平家的一门总领平宗盛跟他儿子宗清两个被义经的部下俘虏后首先就是交给义经确认身分。因为义经小时候就曾在平清盛家里住过,所以是不是宗盛他能认的出来。

                              义经确认的确是宗盛与其它平家的要人后不但没有侮辱他们,反而好酒好食的款待着。等义经与范赖会合班师回京都时就带着宗盛与其它俘虏回去。

                              那个过去指高气昂的平时忠很感谢义经的看顾,回到京都后就把他未出嫁的次女嫁给了义经为侧室。到了京都后义经重新整理了从一之谷大战到坛之浦消灭平家为止的所有战俘与杀死的平家人名册清单,亲自带着名册清单与俘虏前往鎌仓向赖朝报告战功。

                              这里且先不说义经到了鎌仓外的腰越驿就被挡下来见不着赖朝的事。这时候赖朝派出来跟义经接手俘虏是北条时政,时政确实跟义经交接完毕后就把宗盛父子等人押到鎌仓的赖朝府上。

                              这时候的赖朝集合了他治下的关东御家人中身分最高贵的几十家的一门总领巨在大厅上,在大厅外廊下跪着的是从天之骄子一落变成阶下囚的宗盛父子等人。

                              据说此时的赖朝意气风发,自从他被流放到伊豆后这二十年间的郁闷之气彷佛都在此刻间散发掉。

                              在大厅中的他与宗盛的立场与二十年相比可是前完全的相反过来。大日本史里记载赖朝还不亲自与宗盛对话,故意让手下大将比企能员帮他传话说:「今屈尊公至鎌仓不为他事,乃因皇命所令行耳。本想源平二氏乃国之坚也,不料公等一门失德而成反逆叛臣,实出赖朝之料也。虽深惋惜然王法无情,于皇命未有下敕前,赖朝不敢妄为也。尔后公可暂居鎌仓,翫观坂东美景也。」

                              赖朝这话说的表面上很冠冕堂皇,实际上把他对平家的复仇轻描淡写的带了过去并且把处置宗盛责任都推到了后白河法皇那里。

                              此时宗盛慌忙的叩头请罪求饶,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代霸王平清盛的继承者。大厅内的关东御家人各各反应不同;有的大声的嘲笑着,有的则是感慨的跟身旁人交换意见。桓武平氏家门出身的御家人有的则是对这场面感到不忍而别过头去,有的则是对宗盛这种求饶的态度产生了厌恶而小声的唾骂着。

                              平家嫡系血脉断绝
                              小说「平家物语」里面说会面之后赖朝也宴请了宗盛父子等人。不过端上来的菜色中有道菜是煮鱼,放鱼的盘子上除了鱼之外竟然还有一柄短刀。这分明是暗示宗盛要他自尽。

                              不过宗盛打定主意好死不如赖活,硬就是当作没看到而把整盘鱼给吃掉。宴后赖朝派人来传话,要他把名字从平宗盛改成平末国,用来讥笑他是平家最后一代,也再度暗示他非死不可,但是宗盛仍旧不为所动。

                              后来赖朝干脆上奏把宗盛的官位从内大臣贬为赞歧权守。因为当初宗盛被源义仲逼到逃离京都的时候是撤退到赞歧国,他以这边为基地趁着义仲被义经消灭的时候举兵打回福原。

                              不过这个举动还是不能影响宗盛,他仍旧是一付「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度。就算是有人当着他的面笑称他是「屋岛内大臣」用来嘲笑他曾经困守在屋岛,他也不气不恼。

                              后来宗盛被软禁在鎌仓附近的逗子这边的小村落,赖朝故意在他居住处的门前只派有两个守卫,也容许他可以自由的进出,实际上是暗中布满了许多哨探耳目在附近。

                              赖朝这想法是故意把对宗盛的监禁管制弄成漏洞百出,等着宗盛觉得可以逃亡而付诸实际行动后趁机将他杀掉。可是宗盛似乎是识破了赖朝的计谋,每天最多是在附近逛逛而已。

                              而且这时候的宗盛完全不像个飞扬跋扈的达官贵胄,反而很亲切的与那小村落的村民处的很好,甚至让村民的小孩在他住处的院子嬉戏也无所谓。之后当宗盛被杀的消息传到该地后,那里的村民都感到很惋惜而帮他盖了间小神社来祭祀。

                              寿永四年六月初赖朝实在是忍不下去了,干脆借口要把他转押回京都交给后白河治罪,命令原来从属平家的橘公长将他与长子清宗、次子能宗带走。

                              一行人在六月二十四日走到了近江国的筱原宿这里时已经离京都只剩下一天多的路程,公长突然拿出赖朝的手谕密令,让手下武士将宗盛父子三人绑了起来拉到路旁的林间去斩首。

                              临死前宗盛流着泪向公长哀求说:「赖朝要的是我的头而已,我两个儿子实在是无辜的!可不可以只杀了我而放过我的儿子呢?」公长严拒了宗盛的哀求后将他们父子三人全都杀掉,带着首级回鎌仓向赖朝复命。赖朝得到宗盛的首级后,又发挥出日本武家的残酷传统───斩草除根,把仍软禁在鎌仓的宗盛年幼的三子与么子都杀掉,彻底的断绝了平家嫡系的血脉。

                              这时候的日本已经不再是三分天下的局面,百年的源平争霸至此被源赖朝给终结掉,源氏的宿仇死敌平家已经走入历史中,剩下来的只有盘据在奥羽拥有富饶物产与庞大钱粮的奥州藤原家。距离赖朝建立他梦想中的武家政权「鎌仓幕府」的实现之路上,已经只剩下这个敌人。

                              但是,另一个在战后突然被赖朝列入优先于奥州藤原家的必须铲除目标此时已然浮现,那就是赖朝少数活下来的手足血亲-判官九郎源义经。

                              挖坑回填是美德.
                              有坑不填也是德.

                                2011-10-5 1:19:23
                                回到顶部
                                北條流雲庵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北条家督从五位下左京亮
                                身份:城主
                                言论:1826
                                入籍:2003年11月2日
                                发贴心情
                                卷三 鎌仓幕府与执权北条氏一族的兴亡

                                第一话
                                赖朝义经兄弟相残

                                判官九郎义经
                                平治之乱后,两大首谋之一的源义朝在尾张被自己变节的郎党袭杀了拿着脑袋去京都跟平清盛邀功,他的子嗣们年长的两个,老大义平与老二朝长全在平治之乱中身首异处,年幼的则是全遭俘虏。年幼的这几个里面年纪最大的就是排老三的赖朝,再来就是老五希义、老六范赖、老七全成、老八义圆、老九义经。

                                赖朝被俘后算他祖上有德命不该绝,碰上了清盛的后娘池禅老尼这个救命星替他求情留下条小命流放到伊豆交给北条时政还有伊东佑亲监管。赖朝的方面已经在前面的篇幅叙述过,至于其它的小弟们也都是各自流放远方,那这里就说说里面的老九义经。

                                义经的生母叫常盘御前,是义朝的侍妾。据说这个常盘御前生的花容月貌是个倾国倾城的绝代美女,她为义朝生下了全成、义圆、义经三兄弟。义朝被诛杀后她带了这三个儿子躲到了大和国境内的山里去避难,但是一个长期深处豪宅大院的女人家怎有能力跑的掉清盛布下的天罗地网?很快的,他跟这三个儿子全被清盛的部下逮捕送往京都六波罗清盛的面前。

                                依照惯例,身为反叛者义朝的子嗣理当全部诛杀。但是先前因为清盛后娘池禅尼的恳求下保住小命流放到伊豆,常盘这时又在清盛的面前悲情的苦求饶恕这三个幼子,于是清盛又网开一面,饶了常盘所生的这三个男孩。

                                不过虽然饶得性命但是为了安全起见都送往寺院出家为僧。老七全成送往醍醐寺,老八义圆送往园城寺,而义经则是因为年幼,先是跟随常盘在清盛府上住了一段时间后,然后在清盛的安排下常盘改嫁给公卿一条长成时跟着过去当拖油瓶了几年,最后才在七岁时送去了鞍马寺居住,等年满十六岁后就剃度为沙弥。

                                可是在他十五岁那年,意外的从一个旅商口中得知了他自己的身世(一说是他老爹义朝的遗臣鎌田三郎政近暗中监视鞍马山的义经,逮到机会后偷偷告知他的),原来是曾经名震天下的清和源氏宗家嫡系的遗孤,然后也听人说了清和源氏因为平治与保元两场大乱而几乎被灭族,父亲义朝等人都因此被杀的经过。所以那时候的他就拒绝了寺里老住持要把他落发剃度,等第二年还没满十六岁生日的那天前就在某夜逃出鞍马寺。

                                依据民间传说与一些话语小说还有军记小说的描述里,说他这时候是混在往陆奥前进的行商团里沿着东海道朝陆奥前进,沿路也收起了几个家喻户晓有名的家臣作为爪牙,例如传说中在京都五条大桥上立志抢夺一千把大刀结果被义经打败拥有怪力的破戒僧兵武藏坊弁庆、在京都贩卖陆奥名产金沙的堀景光、负责当向导引路的堀赖重、以及具有忍者身分在美浓当山贼袭击义经一行人而被打败收为家臣的伊势三郎义盛。

                                在这些传说中描述,当他与行商团到了尾张的时候,就自己剃了前发梳起发髻,不同于当时由长辈来元服起名的礼俗,自己行了元服之礼,用了清和源氏宗家代代相传的通字「义」与清和源氏始祖源经基的「经」取名为「义经」。好不容易到了陆奥后,终于面见了陆奥藤原氏的栋梁;陆奥镇守府将军藤原秀衡。

                                义经逃亡后,在京都的平家绝对不会就此善罢罢休,当然也是发动了人马去追寻,不过等传回平清盛耳里的消息却是义经已经顺利抵达了陆奥首府平泉京。

                                既然逃到了平泉京,就算是当时权势震天的清盛也无可奈何,因为在赖朝、义仲还没崛起之前,陆奥藤原氏是全日本唯一可以用不看清盛脸色来过活的武家势力,其当主藤原秀衡更是个是让清盛忌惮三分的角色。

                                抵达平泉京的义经,很快的就获得秀衡的接见与保护。秀衡感念义经的先人义家当初扶助陆奥藤原氏崛起(事实上是误打误撞,源义家的失算才造成这局面),于是愿意收留他。但后来的研究发现,更有可能的理由,不是仅仅只是义经的「祖上积德」而已。

                                在藤原秀衡前任担任陆奥镇守府将军的是藤原基成,两人有着非同一般的好交情。因为这个藤原基成在任内的时候与秀衡之父基衡交往甚密,也因此之后延续着跟秀衡的往来。另一方面,基成恰好是义经他娘常盘御前改嫁的那位一条长成的嫡亲姑表,两人也有很密切的往来。所以近年来日本史家新发现的记录与从这一连串的亲缘关系来重新推测,非常有可能义经的奥州逃亡与秀衡出面收留,都是他母亲常盘御前与继父一条长成在私下合力谋画的「杰作」。

                                黄濑川的再相逢与平家灭亡
                                在奥州(陆奥)待了五年的义经,已经从一个毛头小鬼成长为个机巧聪敏的青年才俊。在陆奥避风头的这几年,他接受了跟秀衡的儿子们一样的待遇,也读了不少的书,也练就一身的好武艺,可以说是一个文武兼资的好青年。而此时正好是治承四年(1180年)源赖朝伊豆起兵的时候。

                                赖朝在熬过初期石桥山合战的惨败后,迅速的在下总与武藏等地聚集起一支强悍的武力来。知道大事不妙的清盛派遣他那个没出息又不成材的孙子平维盛为总大将,一路上经由东海道浩浩荡荡的卷了近十万的大军与赖朝在骏河富士川隔岸相对。没想到夜半时候赖朝的盟军甲斐武田氏所发动的夜袭而惊扰起的水鸟乱鸣,把维盛还有麾下的大军惊个屁滚尿流,竟然就地鸟兽散个干干净净。

                                就在此时,赖朝在黄濑川的本阵见到了早些时候就率领着近侍郎党前来参战的义经。兄弟两个相坐对泣,兄弟俩都忍耐了许多年,总算忍到可以好好的把这几年憋在肚子里的怨气给向平家爆发的时候。

                                江户时期最不缺的就是爱听街头讲古说书又爱洒狗血桥段的江户人与大阪人,于是这些街头讲古师们就把这场兄弟会面给加油添醋的增添不少狗血拼命洒的对白与叙述,让台下这些看官们各各是热血沸腾泪流满面。事实上在一些比较严谨的古纪录上对这段只是很简单的说两兄弟对泣互问安好后又谈论了一下往后的局势发展,之后赖朝就带着义经与全军撤回了鎌仓。

                                到了赖朝跟他那位先行攻入京都打跑平家的堂兄弟源义仲翻脸后,义经与他另一个异母兄弟,人称「蒲冠者」的源范赖就被赖朝任命为新的关东源氏军大将,奉着后白河法皇的讨伐密令,名正言顺的出兵攻打正在京都稿的天翻地覆的义仲。

                                义仲与范赖义经等关东源氏军在寿永三年(1184年)的一月二十日那天在京都的东面屏障宇治川与义仲爆发决战,很快的就在这一战中击溃了义仲,并且在近江国栗津那里追上败逃的义仲将他杀死。

                                义仲的灭亡,代表了赖朝势力的完全稳固。而范赖、义经两兄弟作为赖朝的代表进入了京都正式接受了后白河的平家追讨令。不久后,义经与范赖所率领的关东源氏军在一之谷-福原击溃了卷土重来的平家军,迫使平家的势力向更西的九州岛与四国撤退,解除了京都方面遭受平家军攻击的危险。

                                当一之谷之战结束后,赖朝突如其来的将义经解除了指挥权改调至后方负责支持一类的后勤工作。早期的日本史家还有文学家都因为将义经塑造成悲剧英雄而把此事件认定是赖朝妒忌义经所立下的战功所为。认为赖朝除了妒忌外,也害怕义经因长期领军而造成这些出身关东的源氏军首领对其产生忠诚感而做的人事调动。

                                不过近代的史学家再重新检视一些记录与文书所得来的推断,关东源氏军中对义经反感而屡屡向赖朝寄私信报告的人其实大有人在。主要提出的都是义经虽然身为总指挥之一,但往往都在开战时抢先攻击,破坏了其它人夺取头功的机会。

                                在那个时代来说,尤其是这些出身自关东的武士群,对于作战时候的先锋头功是极其看重的,惯例上身为总大将的义经应该要主持阵中的指挥大任而不是身先士卒的夺取头功。因此比较合理的新推断是赖朝为了避免义经所造成的反感影响到关东源氏军的团结,不得不先把义经调离来减少这种状况发生的机率。

                                失去义经的关东源氏军此时的总指挥只有源范赖一人,但是各种战斗的纪录上来说,此人绝对不是一个好的战场指挥者,他在军略上与临阵指挥反应上的评价都是非常的惨,因此就造成了此时关东源氏军从主动攻击的态势变成被动防守,甚至几次粮草赀重都被平家军劫夺破坏的况状。迫不得已的赖朝,此时不得不重新启用了义经重返前线主持战局。

                                义经回到前线后,很快的就在短时间内补强了关东源氏军最薄弱的一环───水军。然后在屋岛之战后连续击破平家的防守力量,最后终于在坛之浦一役彻底将平家一门消灭。

                                兄弟决裂
                                义经在彻底击溃平家后,等待他的并非是前程无量的荣华前景,而是与其兄赖朝的完全决裂。

                                过去的日本史家,受限于有限的书面资料与参杂了大量个人情感的传记纪录的影响,几乎绝大多数都将义经认定是悲剧英雄,赖朝是忌妒自己亲弟又下手逼死的枭雄恶徒。当然现在重新检证后,总是需再次定义这样的评说是否公平。

                                在消灭了平家后,义经押着战俘前往鎌仓送交给赖朝时两兄弟就起了不满。其实在义经还没前往鎌仓,以梶原景时为首的关东诸将早就一封又一封的私信寄发到赖朝手中,跟赖朝抱怨这一路跟平家做战时义经的各种无礼之处。

                                义经太过年轻,很显然的就是涉世未深,私毫不懂做人的道理。仗着自己是赖朝的「御舍弟」,破坏许多常规与礼法。譬如他身为总大将,却老爱自充先锋,跑去前线跟那些必须靠军功才能领到领地的御家人、豪族将领们争功。不然就是任用他喜欢的或有交情的人为先锋。谁都知道他身为赖朝的亲弟,只要不出乱子保持一定的战绩,以后一定能出人头地有自己的领地。而这些关东的豪族武将们可不一样,没有表现没有军功,等战后除了要负担战时所消耗的物资而又得不到奖赏来补偿以外,还得挨其它人的白眼。

                                再来是义经对于平家战俘的态度过于宽大,对于他们的关怀还胜过对关东诸将的照应,这点也让原本就痛恨平家的关东诸将不满。而更让关东诸将不满的,是义经对于公卿与皇族的态度。关东诸将们很早已前就清楚这些累代的公卿名门非常看不起他们这些武门之人,老拿他们当成牲畜一般的看待。而义经上起后白河法皇下到公卿名门都已十分敬重的态度来对待,这让关东诸将对义经有种被背叛的感觉。

                                综合上述的这些理由,就难保这些关东诸将在战后马上就一个接一个的向赖朝舒发抱怨。身为源氏栋梁的赖朝,不能因为是义经是自己亲弟,所以就无视这些从起兵以来就支持他的武将们。

                                所以当义经押着战俘到了鎌仓附近的腰越驿,赖朝的岳丈北条时政早就先在这里等他。在会面的满福寺里除了跟他交接战俘外,另一个任务就是传达赖朝的口谕命令义经返回京都镇守护卫,不准进入鎌仓。

                                这下义经可真的是吓到,怎么突然间老哥赖朝翻了脸,鎌仓连一步都不肯让他踏进去。其实这对赖朝来说并非是故意刁难义经,而是先行返回鎌仓的关东诸将中有为数不少的人想要对义经不利,一报先前在对平家战斗中的各种累积已久的不满。赖朝为了避免生事,也避免义经陷于危险中,不得已才下此处置。

                                然而年轻人毕竟就是年轻人,对于兄长的苦心,义经以为是赖朝吃醋了,对他的战功有了忌妒心。而且义经心里本来也有两个疙瘩在。的一个那是得胜还朝的时候,后白河法皇大喜之下赏了他从五位下左卫门少尉的官职。当初义经领军出征前两兄弟约好了,对于朝廷还是法皇的任官与赏赐,若无赖朝同意则义经一概不可接受。没想到义经忘了这一点,傻头傻脑的接受了这个赐官。

                                另一个疙瘩就更不得了了。义经捕获的战俘中有那个曾经口出狂言说:「非我平家一门者,皆乃人非人也!」的大纳言平时忠。时忠本来就是一个行径嚣张并且极有野心的人,他为了自保,将自己颇有姿色的女儿蕨姬嫁给了义经为妾,并央求义经替他向后白河法皇说情。于是义经上奏说时忠在坛之浦的时候保卫八咫镜不致落失有功,理当功过相抵罪减数等。

                                返回京都前的义经写了一封信委请时政转交给赖朝的军师大江广元,向他解释与诉苦,并请托他替自己像赖朝说情。这封有名的「腰越状」的原文记载在当时还是内大臣的九条兼实的日记「玉叶」与另一本鎌仓中期成书的历史书「吾妻镜」中。不过原文体是和样汉文,阅读与解析不便。江户后期名儒赖山阳撰写的「日本外史」中有汉文文言的转写,兹附录于此。

                                「左卫门少尉义经 惶恐唐突奉书于足下:
                                义经代征讨之劳,上夷国贼,下雪家耻,心窃期褒赏,不图忽蒙谗言,旷日于此,莫以自明,徒涕泣尔,将永违恩颜,骨肉谊绝,自非先人之再生,谁为分疏焉!义经幼孤,从母逃匿,流寓诸国,为氓隶所役,未尝一日安居,然而庆幸忽会,至忝重任,或策马峻坂,或凌风大海,不敢顾躯命,欲以慰冤魂,伸宿愤,岂有他哉。既辱五位尉,荣显何加,而遭此厄,忧深悲切,敢上誓书,要之百神,而威犹不霁也,不得不仰公之救护,伏愿乘闲进说,庶几亮其无他,卒被恩宥得享终身之安。
                                元历二年五月 日 左卫门少尉源义经
                                进上 因幡前司殿」

                                这封「腰越状」确实的是到了广元手上并转呈给赖朝,如此重要的信件也不太可能被暗杠下来。但是赖朝阅后并无回应,于是窝在满福寺的意经只好先返回京都再做打算。

                                凄惨逃亡
                                返回京都的义经深受后白河法皇的青睐与重用,这当然是有其原因的。自从木曾义仲败死,到之后的平家灭亡以来,后白河法皇以为天下又回到他的手里,可以继续再过他那个一呼万诺的天下至尊的日子。但是实际上,全日本已经被各个大大小小的豪族武士集团给分割控制。就算是皇室直属的庄园,实际上掌控的庄官与地头们也都不服他的管束,全都一面倒的听从鎌仓方面的指挥。赖朝的掌控能力远远超过过去的平家,所以要硬拼来讲后白河绝对不是赖朝的对手,也因此必须要有一个能跟赖朝对抗的武门之人才可以。

                                这个最佳的人选不是别人,就是碰了一鼻子灰回到京都的义经。

                                后白河法皇特许敕封义经为伊予守兼检非违使、法皇院厩别当等官职。就在此时,当初投靠木曾义仲的赖朝与义经的叔父源行家经过一断时间的逃窜流亡,这时候前来投靠义经,而义经也大方的给予收留。

                                这事情很快的就传到鎌仓,大大的激怒了赖朝。赖朝一方面派使者跟义经要求诛杀行家交出其首级,一方面召会关东主要的御家人来听取对于义经处置的意见。会中几乎是一面倒的满是要求制裁义经的呼声,也由此可知义经在关东的武士中是有多么的不得人缘。

                                对于行家的处置,义经当然是坚决的拒绝。并让使者回告赖朝说:「过去叔父是讨平有功的老臣,四处的散播密旨,鼓励各处源氏武门起兵,若连他都杀了,日后怎么有脸面去见先父!这并非是当晚辈之人可为之事。」 使者返回鎌仓据实回报赖朝,这下可激起赖朝怒气与杀意,于是派遣御家人中具有僧兵身分的土佐坊昌俊上京处置义经。

                                赖朝也知道就凭这一个僧兵与少数的从骑根本不可能制服的了义经。他的用意是要激起义经跟后白河的怒气,之后就有明正言顺的理由可以下手。而事情偏偏就这么恰巧;这事情的前不久,就在那年八月十四才为了庆祝平家被消灭,天下刀兵方息而改元为文治元年后,极有可能义经受投靠的行家与自己郎党的劝说建议下,于十月十六义经亲自向后白河正式提出讨伐赖朝的朝请。而次日昌俊跟从骑就抵达京都并夜袭了义经的居馆六条室町亭。

                                激战中俊昌等人把义经浑身射的像只大刺猬,但义经却毫发无伤,还跟行家与郎党们打退了昌俊。败逃的昌俊跑到了鞍马山,这里好似不死是义经过去被监管的地方,于是被里面的僧兵抓了给送去义经那里砍了脑袋。如同赖朝预料的那样,当夜同时获知义经被夜袭的急报的后白河,于十八日同意了义经的上奏,颁下了赖朝讨伐的院宣旨。

                                对于讨伐赖朝的院宣旨,公卿们既无法反抗后白河,又不愿意得罪赖朝,所以各自都闭了门不上朝去。只有内大臣藤原兼实上奏反对,他认为讨伐赖朝事出无名,而且义经以弟讨兄有违天下人伦,只会使得刚刚平息下来的政道更加的混乱。但是后白河丝毫不理会,还让义经取得动员近畿与邻近九国兵力的院宣旨。

                                收到这讯息的赖朝才刚主持完为了祭祀其父义朝的寺院「胜长寿院」的落成。于是赶紧聚集关东有力的御家人,在短短的五天内就完成各项战前军备的整理与兵源募集,以北条时政、义时两父子为先锋,浩浩荡荡游东海道往京都进发。

                                这时候的义经虽然取的九国之多的兵力动员的宣旨令,但是院政跟朝政迭床架屋的政治架构所造成的行政效率低下,到了赖朝的大军已经抵达近江的琵琶湖畔还没招到任何的部队。更惨的是近畿各国的武士团都知到赖朝大军已经杀到眼前,于是像是以源行纲为手的摄津源氏的诸将主动发兵攻击义经。义经一行人没办法,只好仿效过去平家那样连夜弃京都出走逃往九州岛图谋再起。

                                这时候义经一行人好不容易突破了行纲的包围网,逃到了摄津国的大物浦港。再那里获得当地豪族的帮助组织了一队船团准备逃往九州岛。然而他的运气道此就开始走下坡。船才开出海没多久就碰上了异常强烈的风暴,整个船队就在茫茫海上被翻了底朝天。可怜义经一行人大多是溺死海中,他本人跟家小还有贴身的侍卫郎党倒是被吹上岸去,在和泉国的和泉浦港上了岸。

                                这时候天下大势已然逆转过来,赖朝的讨伐军已经进驻京都,后白河等人都被监管了起来。十一月七日迫于北条时政传达的赖朝的命令,后白河下旨追夺义经与其郎党还有追随者一切官职。到了二十五日,更是下达了义经行家与其党羽的诸国追捕令。次月赖朝更是让后白河知道了他的厉害,在大江广元的献计下,让时政转达后白河,将全国各地的庄园地头的控制权全部交由鎌仓管制。并且在各国新设实质的管制职位「守护」。这个守护职一成立,就彻底的剥除了过去国司在各国的管理权限。各国的「守」就此变成名誉性的官职。

                                命丧衣川畔
                                遭到了追捕的义经等人不得以,除了弁庆等近臣以外都各自散开藏匿。义经先是躲在大和国的吉野深山中,后来追捕的紧了,于是遣走像是他的侍妾,有名的白拍子舞姬「静御前」。他自己则跟弁庆等人化妆成山伏僧往北逃去北陆道,从人烟稀少的越后逃往陆奥藤原氏的根据地平泉京。至于他的老叔源行家与两个儿子则逃往和泉国近木乡隐匿在熟识者的住处,打算等风声过去就往山阴道逃走。结果被当的住民发觉,密告了正在当地巡逻的时政的外甥北条时定,一下子就逮到他们父子三人,当场斩首。

                                好不容易逃到陆奥的义经终于文治三年的二月间见到了老恩人藤原秀衡。秀衡不顾家臣的反对收留了义经。这当然不是说甚么两人投缘,而是很现实的政治考虑。因为天下三分的局面因为平家的灭亡而结束了,只靠奥羽两国的力量要抵抗赖朝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而且衡量两者的家臣郎党的战力来讲,秀衡这边几乎没有真的能抗衡赖朝的优秀将领。只要义经死心蹋地的留在这里,就可以牵制赖朝,最起码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得知这个消息的赖朝当然是大怒不已。但是他很清楚以秀衡的财力与军力,加上指挥能力高强又善战的义经为辅翼,真的要强攻硬拼的话极可能弄不到甚么甜头,于是只好暂时隐忍下来,等待日后的变化。

                                而好不容易有栖身之所的义经还是一样的运气奇差无比;赖朝的隐忍是对的,因为义经二月到平泉京,十月秀衡就一命呜呼了。临死前秀衡遗命其子泰衡,要他以义经为大将统管全境内之兵力,而泰衡本身负责内政,文武相合来保卫奥州藤原氏。不过遗命说是这样说,但执行的泰衡却不是这么想。

                                在秀衡还没死前这几个月,赖朝数度密信给泰衡要求他合作,找机会交出义经。只要交出义经,不但泰衡可以「所领安堵」,赖朝还会保荐他叙任高官。这时候秀衡死了,赖朝的使者更是正大光名的出入平泉京对泰衡施加压力。还在犹豫不决的泰衡,让义经从平泉京迁出到衣川畔的衣川馆暂居。这里是秀衡的丈人藤原基成的居所,基成也是当初在义经小时候设谋让他逃来陆奥的重要人物。

                                文治五年的闰四月,泰衡抵抗不住赖朝再三施加的压力,再加上近臣的劝说之下,中于对义经下了杀手。他挑准了基成外出而义经等人留在馆内的时候,密遣五百骑兵力将衣川馆团团包围。等义经发觉的时候已经无法走脱,于是亲自杀死自己的妻子与女儿后与剩下的郎党放火烧馆突围。可是没走多远就被包围军赶进衣川馆附近的持佛堂。于是义经入堂中切腹自尽。而所有随行的的郎党也全数战死。据各种物语以及民间传说,这战活到最后的是那名挥着大铁棒的怪力破戒僧武藏坊弁庆。他最后被数百发飞箭射死,但身死不倒继续挡住佛堂大门保卫义经,留下个「弁庆立」的传说。

                                义经死时才年仅三十一岁。他死后,赖朝仍未停止对其他手足间的追杀,而下个遭殃的就是同跟义经征讨平家的源范赖。只是眼前还有一个要处理掉的碍眼存在,那就是出卖义经的泰衡。

                                挖坑回填是美德.
                                有坑不填也是德.

                                  2011-10-5 23:30:16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