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战国联盟论坛战国联盟主论坛『镰仓鹤冈八幡宫』 → 中世纪以前欧洲历史相关

关闭 帖子评论
选取类型: 中立 支持 反对
观点标题:
验证码: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观点内容:
(不支持HTML)
  1. 请以客观、真实地作出评论,并注意语言文明;
  2. 观点发表后不能作出更改;
回复贴子
您是本帖的第 4186 个阅读者
树形打印
标题:中世纪以前欧洲历史相关
林重政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身份:城主
言论:353
入籍:2003年7月8日
发贴心情
中世纪以前欧洲历史相关

漫谈希腊——独特的斯巴达

---------by:崇侯秀虎

呵呵~~在下是真田家新进家臣,未听家中大老规劝,决定发一个叙述希腊·斯巴达的贴,敬请战盟各位阅读(这个,批评的时候请手下留情啊~~~表太打击偶这个新人的说。拜谢! ^_^)

漫谈希腊——独特的斯巴达

今天,我继续用自己的语言,结合各种历史资料,来简单介绍一下希腊诸城邦中,斯巴达的建立和构造。首先,在说起斯巴达之前,我们来看看这样一段文字——

“在第一次希腊和波斯战争中,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斯率领三百斯巴达勇士及其希洛随从们在希腊北部温泉关抵挡五万波斯军队的轮番猛攻,一步不退的坚持了很长时间,为希腊联军在海上集结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成为后来希腊联军战胜波斯军队的关键,最后全部壮烈牺牲。成为千古绝唱,史称斯巴达三百壮士。

在这次战争中因其他战争导致眼瞎和腿伤的两名勇士,听到温泉关失守的消息痛不欲生,眼盲的勇士跑到战场对着空气厮杀,腿伤的勇士请人抬他到战场上去杀敌。

传说温泉关战役之后,斯巴达勇士们的墓志铭是:

过客啊,请带话给斯巴达人,我们踏实的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将长眠在这里……”

短短的几句话,给我们描写出了斯巴达人英勇豪壮的形象。

所以后世千百年来,每每读到这场战役的人们,无不沉醉在斯巴达人朴素、无畏的战斗精神之下。就连我们的鲁迅先生,也曾经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情况中,怀着几分感慨、几分激愤,写下了《斯巴达之魂》这样的飞扬篇章。

是的,战场英雄,总是让人尊敬的。尤其对于满怀热血的青年们,他们也许无时不刻的希望自己成为斯巴达人那样的豪杰。我也是个年轻人,自然曾不例外。

然而,有那么一天,当我缓缓的翻开前人们的书籍,将这些勇士的精神力量放在一旁,在浩瀚的时间长河中寻找真正斯巴达人身影的时候——

我看到了,岁月下的真实……

================================================== ==================================================

斯巴达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迈锡尼文明时期。当阿卡亚人称霸爱琴海的时候,斯巴达就已经存在了几百年,著名的特洛伊战争中,斯巴达更曾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出场。

处于迈锡尼文明时期的斯巴达,并没有太多的史料记载,我们无法知道它具体的状况。但是从雅典那些哲学家们的描述之中,大致可以了解以下四点:

1、它也许是最早来到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多利安人建立的势力(有趣的是,后来灭亡迈锡尼文明的,竟然也是多利安人,是自多利安的斯巴达之后,公元前12世纪大规模迁移的多利安人。斯巴达因此占了人和,得以相对稳定发展)。

2、它是一个拥有“王”的氏族王国或者部落。

3、它的文化并不太落后于迈锡尼王国。

4、它已经开始开发并使用铁器(军事力量相对强大,阿卡亚的迈锡尼文明诸城邦王国竟然一直没能够驱逐它,还与它经常结盟、通婚。)。

通过这四点,大致可以让我们多少认识了迈锡尼文明时期的斯巴达。这部分的历史,也只有这些了。

那么现在,让我们跨过迈锡尼时期,进入希腊的黑暗时代——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的阶段……

==================================================

由于多利安人的向南进发,不仅使阿卡亚的迈锡尼文明崩溃,也改变了整个希腊本土的政治格局,原本众多部落的希腊人开始互相争斗,逐渐形成了北、中部特萨利亚等部族的Aeolis(爱奥里斯)、阿提卡及优比亚岛雅典的1onlia(伊奥利亚)、伯罗奔尼撒半岛多利安的Dor-is(多利斯)三大集团。这里的集团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集团,仅仅指的是建立王国的诸部落之间的主要人种地理划分罢了。

三个人种地理集团之中,以伯罗奔尼撒的Dor-is诸城邦王国最为混乱。

其原因,首先是因为这里原本就是曾经间接统治整个希腊的迈锡尼文明的中心之地,相对繁荣,容易引起争斗;其次,多利安人本身就是个好战的半游牧部族。

于是,包括斯巴达在内的Dor-is集团内部,开始了长期的争斗,虽然因为大多是同一个部族的关系,很少有一个城邦王国彻底灭亡另一个城邦王国的事情,但是,王国的更替或者消失却时常出现……

那么,在这个希腊的“黑暗时代”之中,在伯罗奔尼撒不断的战乱中,斯巴达是怎样的一个状况呢?

不同于雅典在黑暗时代的碌碌无为(仅指黑暗时代),出现在斯巴达延续性的两件大事,可以说真的是意义深远,甚至延续至今——

—————————————————————————

·第一件事·

第一件事,是斯巴达在公元前11世纪前后,统一了包括斯巴达在内的拉哥尼亚诸城邦,建立了一个狭义上来讲的领土国而非城邦国,古代希腊人似乎为它取了个正式的名字——“拉西第梦”(以后又包括了美塞尼亚地区),以斯巴达城作为国都。但是习惯上,人们仍然称此地区为斯巴达。

(注:说它是一个领土国,是因为以斯巴达为中心的拉西第梦,相较以城市本身为唯一,加上周围乡村形成的类似雅典这样的城邦,大了好几倍之多。统一了拉哥尼亚的斯巴达,虽然对于我们中国任何时期的朝代,都算小的可怜。但是对于当时的希腊,实在不能算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城邦了。)

从公元前12世纪末到公元前9世纪这几百年的时间里,在转变为领土国的过程中,斯巴达开始受到了不同于其他城邦的冲击。随着征服的土地之广袤与斯巴达本身统治力量的不相称,还有大量的战争俘虏,且治下其他拉哥尼亚人相对斯巴达人的数量庞大等问题,不断的出现并困扰着斯巴达的历史进程——

斯巴达在黑暗时代中的主流政治变化,其实与此时期的其他城邦并没有太大的不同:逐步削弱王政,从氏族议会逐渐衍生贵族议会,然后贵族议会把持大权,实行寡头门阀政治。

对于此时的时代制度来看,不少历史学家认为应该划归到奴隶制度中来。对此表示同意。

希腊诸城邦在这个时期,已经不同程度的拥有了奴隶阶层,只是因为不同的情况,也使得奴隶的状况有所不同。

以雅典和斯巴达作个比较:雅典在希腊一直算是鲜有战争的城邦之一,所以雅典的奴隶,很多都是买卖而来,属于财产式奴隶(动产、私有),虽然没有任何权利,但是奴隶主仍然最基本的照顾他们,因为没有人希望财产受损。

这些奴隶的来源分散,没有向心力,战俘很少,整个奴隶阶层相对数量也很少,所以不会受到奴隶起义的太大困扰。所以雅典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公民们的思想问题上……

与雅典截然不同的是,斯巴达则是在不断的战争中得到奴隶的——

征服拉哥尼亚以后,这里的居民(传说居住在拉哥尼亚及其临近的美塞尼亚地区的大部分居民,都是古美赛尼亚人的后裔)一部分得到了“二等公民”的权力,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在斯巴达的完全领导下,分散的居住在遍布拉哥尼亚的众多公社中,被称为庇里阿西人(Perioikoi)——意为“住在边缘的人”。

而另一部分连同战俘则成为了奴隶。这些奴隶与雅典的奴隶相比,悲惨的多,经常受到虐待,残杀。斯巴达人侮辱的称呼他们为“希洛人”(Helots)——意为“什么都不是的人”。

正是因为斯巴达人对于奴隶的极端残酷,加上奴隶们大多都是同族的人,凝聚力强,数量庞大,使得斯巴达奴隶的暴动十分频繁。令斯巴达的当权者烦不胜烦。

所以,不同于雅典只需要考虑公民的内部对立,思想的变革。斯巴达最重要的矛盾,就是奴隶与公民的阶级对立。这一对立于斯巴达的影响十分之大。由此首先出现了对待“王”和镇压奴隶的问题——

“王政”,是黑暗时代希腊各城邦都在逐渐削弱的氏族政治类型,但各个城邦的处理方法不同。如雅典的慢慢完全废除“王”,科林斯的转变“王”的职能,爱奥利亚诸城邦的保留“王”的名义等等。

斯巴达,利用的是转变职能的方法,将“王”的权力仅限于军事之上——实际上就是将“王”作为军事统帅而设立(因此,作为军事统帅的斯巴达王在希腊历史中是更换最多的——战争死亡)。

但是有趣的是,斯巴达的“王”并非只有一位,而是两位。

这是由于,斯巴达在军事上的强势,使得自己势力越来越大,在混乱的伯罗奔尼萨半岛想要保持自己扩张的土地,就需要不断的外出抵御别的城邦的进攻。问题是,斯巴达打下的这些土地,一旦军事领袖离开斯巴达城,那么出现奴隶动乱的时候,就会缺少一个稳定国内的统帅。

于是,斯巴达人发明了“双王”制:既由贵族议会选出两名国王,当其中一个率军出征的时候,另一个留守国内,以防不策。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镇压奴隶问题(仅仅是镇压)。

从以上我所叙述的事情,大家不知能否模糊的感觉到:斯巴达在不断的强大之中,其实也在不断的累积着各种各样的矛盾——

除了对待奴隶—公民的最大矛盾以外,就如同我所说的,斯巴达和其他城邦酝酿的某些东西也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其他城邦有的矛盾,斯巴达也是一样不少,如对待平等的非议,公民对贵族政治的反感,财富的增加导致贫富不均等等……

是的,这些矛盾,再连同早就已经存在的斯巴达的尚武精神(注:在《荷马》中描写斯巴达的母亲给出征的儿子送行时的一段,体现的最明显——没有哭泣、没有担心,只给了儿子一张大盾,告诉他:要么拿着它胜利凯旋,要么躺在上面归来……),双方面的影响势必造就斯巴达人独特的后续发展,而事实也的确如此……

—————————————————————————

·第二件事·

在黑暗时代前、中期,征服拉哥尼亚前后的时间段中,斯巴达的独特性已经渐渐显现,某些问题正在逐渐扩大化,表象化。

到了公元前八世纪,斯巴达凭借着强大的武力,又征服了与其相邻的美塞尼亚地区,并且将美塞尼亚的居民几乎全部变成了奴隶——希洛人。这就是斯巴达历史上第二个重要的事件。

这一事件,造成了巨大的连锁反应……

之前已经提到了的,斯巴达的种种矛盾,在此时,随着美赛尼亚地区的被征服,土地的进一步膨胀,奴隶阶层的空前庞大,而终于激化——

首先是大规模的奴隶暴动,使得斯巴达的军事机器疲于奔命;其次是庇里阿西人的附随反抗,进一步加剧斯巴达上层建筑的动摇;最后是公民在战争中所获得的财富受到不公平分配,大部分人对贫富极端不均的不满,使得斯巴达人外部无法凝聚向心力同心协力镇压奴隶,内部公民思想分裂,将“要求平等”提到了最显眼的地位。

这一切,都使得斯巴达统治阶级不得不,而且也必须进行某种重大的,可行性的变革,才能挽救斯巴达日渐混乱的局面,于是,传说中的来库古制法就在此时应运而生……

来库古,应该是斯巴达一位极富智慧的贵族,他倡导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也有说这些改革是当时所有统治者的集体智慧),力图重新稳定斯巴达的统治,并使所有公民都能够接受这些改革。

就如同雅典从它们的历史渊源中,结合雅典的特点(这一特点就是少有战争,土地狭小,公民独立意识强)寻找到了鼓励私有,加强沟通,以达到民主的方法一样,斯巴达也找到了他们的民主方式,这种方式就是——全军事化。

是的,全军事化,由于斯巴达自建立以来从来未曾离开战争,它们在战争中得到好处,在战争中成长,因此,斯巴达逐渐的越来越崇尚武力,斯巴达人也比较相信武力无所不能,因此,来库古首先从这一方面入手,发布了以下的措施:

1、宣扬斯巴达人是高贵的,强大的人种,促进斯巴达人的自信心。 2、宣布所有斯巴达公民脱离民生,而只从事军事,建立更为强大的全民武装力量。

这两条的目的,很明显是针对愈演愈烈的奴隶暴动而来。以斯巴达人的尚武精神,这两条很容易的就得到了接受。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脱离生产后,如何保证斯巴达公民的生活,以及公民间平等的问题。

在这两方面,来库古公布了如下规范:

1、让庇里阿西人为我们生产工具,提供民生,让那些卑贱的希洛人为我们耕种土地,保障生存。 2、将斯巴达人占领的土地,平均的分配给所有的斯巴达公民。人手一份。 3、卑贱的希洛人不是私有财产,它们是属于所有斯巴达人的。 4、取消金银货币,将财富从表面上取消,替之以不值钱的铁币。 5、倡导公民过简朴、禁欲的生活。 6、无论贫富,以后所有斯巴达公民都实行“共餐制”,建立公共食堂,斯巴达人要达到全民公平,一起吃饭,一起操练,不加入公共食堂的斯巴达人剥夺公民权利。

这六条,很好的达到了斯巴达公民想要的那种平等(至少在表面上是的),而且也是针对当时历史条件下矛盾的一种残忍的解决途径——

为了保障生存,为了得到土地,所以斯巴大人必须先要镇压奴隶们;为了不使公民们为了得到奴隶争吵,将奴隶定位为共有奴隶;为了解决财富的不均匀,干脆不提倡炫耀财富,而提倡简朴、禁欲是美德;为了实现平等,所有斯巴达公民一律加入共同制度……

这一系列的措施,最终达成了斯巴达公民之间的团结与认同。解决了内部问题的斯巴达人,迅速凭借着本身就已经先进的军事技术,强大的军事实力,上下一心的士气,击溃了外部的奴隶暴动,重新统治了庇里阿西人,斯巴达稳定了。

==================================================

综上所述,不同于雅典在黑暗时代过去以后才创造的民主辉煌,斯巴达在黑暗时代就已经完成了一种有效的军事化平等制度,未来的日子里,直到伯罗奔尼萨战争以前,斯巴达人还在不断的完善并遵循这种体制,而使得自己在随后的几百年间更是日渐强大。

然而,这看似美好的,让希腊部分思想家们赞叹其强大,平等的体制,其实后世的我们很快就能从其之后的某些弊端里发现其中的奥妙……

从国家统治上来说,内部,斯巴达仍然是由贵族把持的寡头政治,国王允许世袭,普通公民是没有对国家政治的发言权的。外部,希洛人的暴动从未停止,斯巴达人不断的强化镇压手段,甚至宣扬屠杀政策,每一年都倡导公民参加军队列行公式般的秘密杀害无辜的希洛人,以确定斯巴达人的权威、自信心和减少希洛人的暴动实力(精壮青少年的被杀害)。

从经济上,仅仅是表面上的驱除了贫富不均,造成平等的景象(如将眩目的金银换成铁币,给人以财富不多的假象,贫富人穿的衣服、吃的饭都差不多,但是真实财产没人知道)。实际上贵族们仍然日渐富裕,穷人们则越来越穷,甚至最后没有加入公共食堂的能力,被剥夺了公民权。(来库古制法时,所有公民几乎都拥有土地,约9000多户,到了公元前6世纪,仍然拥有土地的不足1000户,其他那些公民的土地,到了哪里呢?这很能让人思考一些问题)

从社会组成上,由于对军事的极端重视,斯巴达人甚至连生人到教育都非常之严格残酷:

刚刚出生不久的斯巴达婴儿,首先会由母亲放在烈酒中洗澡,如果发现在洗澡过程中,孩子出现痉挛,痛苦,就会被认为是不健康强壮的表现而被父母或者议会政策评定予以抛弃(无论男女)。

能够存活的男孩一长到七岁,就离开家庭,接受国家安排的军事教育。从这个时候起,他就与同龄的孩子生活训练在一起 ,直到二十岁才完成训练,进入成年人的行列。青年男子到二十岁 ,开始过集体的军营生活 ,受十年正规的军事训练 ,三十岁至六十岁服常备兵役。因此 ,斯巴达人的整个生活都被国家以军事化的方式组织起来。斯巴达城邦通过一系列教育手段培养青少年 ,使他们具备吃苦耐劳、服从命令和机智勇敢的品格。把到达受教育年龄的斯巴达男孩编入连队 ,推选勇敢的孩子担任队长 ,让其它孩子服从他的命令 ,甘受他的责罚。男孩们训练得习惯赤脚走路 ,十二岁时就不再穿内衣 ,一年只能领到一件外衣。他们还要挨饿 ,学会偷窃。一切为了军事而生,为了军事而死。

斯巴达的女孩,虽然不加入军事战争,但是也被要求进行投标枪,跑步,摔跤,跳远等等训练,甚至赤身裸体的和男孩子们一起参加体育活动。这是为了保证女孩子长大后身体强壮,能够生育健康的孩子。

正是这样的教育,使斯巴达人对于荣誉、功劳的渴望到达了非常高的程度(包括女子也是,看不起那些不够勇敢的男人)。

于是,在精神上,出现了所谓的贵贱思维——即勇敢者高贵,懦弱者卑贱。导致了成功与失败者的分化,促使等级制度形成。

凡此种种,都表现了斯巴达采取的共同生活的制度和共餐制等措施,只是以平等的表面现象来掩盖斯巴达社会不平等的实际状况。斯巴达倡导的公民间的平等 ,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理想 ,它们采取的平等化措施只是暂时地缓和了斯巴达内外部的矛盾。

================================================== ==================================================

好了,到了这里,独特的斯巴达所体现的各式各样的基本运作,我已经给予了阐述,至于后来希波战争,乃至伯罗奔尼撒战争关于斯巴达的其他问题,已经不是本文所考虑的事情了。有时间我再加以描述。

最后,读完了此文,大家如果重新回想温泉关战役斯巴达人的英勇,不知又会有什么不同的心情呢?哈哈,未可知也……

所多玛之怒:几个问题商榷一下

1“不同于雅典在黑暗时代过去以后才创造的民主辉煌,斯巴达在黑暗时代就已经完成了一种有效的军事化平等制度,”

吕库古改革的时间目前还有争议,顾准在 希腊城邦制度 中认为“其时在公元前7世纪末,大约和雅典的库隆暴动同时”

2 “于是,在精神上,出现了所谓的贵贱思维——即勇敢者高贵,懦弱者卑贱。导致了成功与失败者的分化,促使等级制度形成。”

精神上的分化,促使等级制度形成???

如果存在这种分化,也就是说会形成少数的贵族以及数量更多的平民。

换言之,也就是说斯巴达只有少数“勇敢者”,更多的“懦弱者”?

首先,这种所谓“勇敢者”“懦弱者”的分化是不成立的。至少你还没有证明这个观点。

其次,斯巴达贵族是世袭的,并不因为“军事化平等制度”而消失。这种等级本身就是存在的,谈不上什么后来再“形成”。否则,为什么会说斯巴达是“寡头”呢?他的元老,他的国王,都是贵族。

崇侯秀虎:咳咳~~嗯……那么,讨论问题的说。

第一个问题,关于来库古改革的发生时间。的确有发生于公元前7世纪和公元前8世纪两种说法。如果出现于公元前7世纪,那么自然不属于广义上的黑暗时代。楼上朋友提醒得对,应该加上有关不同时间看法的补充说明。

至于之所以老虎将此改革放在公元前8世纪这个时间段,主要是考虑到了斯巴达黑暗时代不断扩张所带来的冲击,以前8世纪做个结尾似乎更好,更能体现斯巴达在冲击下的特点。这是从一个文章的可读性角度上来看的。呵呵~~~

第二个问题。关于等级制度

还是同意朋友的意见,首先应该将“促使等级制度形成”改为“促使等级制度表面化”。

事实上,斯巴达的历史进程中等级一直未曾消灭过,但是等级和等级制度还是有所不同的。

斯巴达的等级形成由来已久,这是希腊各城邦都走过的路——贫富差距的加大,导致阶级出现,阶级中的富有者伴随氏族议会变化的公民大会的名存实亡而逐渐衍生为贵族议会独揽大权的情况等等。

等级的出现是一种必然,而等级出现以后,才会有等级制度的出现。这在不同的城邦所体现的也不同。

斯巴达力图通过军事平等来达到掩盖斯巴达内部的不平等这一目的。亚力士多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斯巴达的社会里,存在着一贫一富两个世界”。端地是斯巴达最好的写照。由此说军事平等制度使斯巴达的等级(不平等)“消失”倒也不是不可以。

至于精神上的分化,并不是会造成勇敢者少,懦弱者多的状况(怎么可能?呵呵~~),而是说这样的精神状态将促使斯巴达人崇拜勇敢者,鄙视懦弱者的思维方式的固化,以此直接影响到现实的行为(如立法上规定出来对于斯巴达人的应有规范,公民的权利义务的差别对待等等),而导致斯巴达人等级制度表象化。

所多玛之怒:关于等级制度。

斯巴达的等级制度大致变化应该是

初期的分化、对立(黑暗时代)------吕库古改革------再次贫富分化加剧(伯罗奔尼撒战争后)

假如把你所说的“表面化”解释为财富分配不均的话。

吕库古改革几乎消灭了财富这一概念。然而后期,特别是成为伯罗奔尼撒霸主之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要注意到,亚历士多德是大约公元前384年出生的,他所描述的情况已经是整个希腊世界城邦制度末期的情况了。那个时候,不单是斯巴达,而是整个希腊世界的城邦都在衰败。

至于你说的“精神上的分化”,很难解释为什么从 吕库古改革 到 伯罗奔尼撒战争 之间这么漫长的时间内没有“促使等级制度表面化”。

你也没有举出直接的证据证明 "如立法上规定出来对于斯巴达人的应有规范,公民的权利义务的差别对待等等" 这一点与“分化”有关。

另外,崇敬勇者并不是斯巴达特有的。

每个城邦都有这种习惯:在一次战争胜利之后,全城人举行祭礼、狂欢,并品评每个战士在战争中的表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19 15:37:36编辑过]

有明刑部右侍郎衔都察院副都御史天津巡抚  林重政
尾张织田脱藩家臣   铃木重政
往来馆主               林重政
北塔死灵法师         Nicholas Ghostaleo
        以上身份,随便选一个吧..........

  • 本贴被加为精华
2006-5-19 14:28:00
回到顶部
林重政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身份:城主
言论:353
入籍:2003年7月8日
发贴心情
罗马的军事组织之一
罗马的军事组织
军团
罗马早期的军团全部为步兵,每年征召公民编成,后来改为“混成旅”的形态,包括步兵和骑兵;到恺撒时代,增加各种投射武器,具更强的作战能力。罗马的执政官都具有军事指挥权,指挥两个军团,军团大小基于可以征召的人数而定。随着罗马版图增加,军队编制随之扩大,人民习于安乐,不愿服务军旅,只有放宽资格,赤穷贫民亦可入营服役以解决生活问题,于是职业军人替代公民士兵,整个军队体制完全改变。马略在公元前104年将军团改组,辖十个支队,总兵力由4500增加为6000人,军团的骑兵取消,各支队的间隔缩小,形成一个完整的方阵;但是在内战期间军团数量增加,每个军团的名额就相对减少。
骑兵
早期一个军团有三百名骑兵,直到公元前105年都由罗马公民担任,但是罗马士兵在本能上都是步兵。社会战争时意大利城邦提供骑兵,以分谴队方式派遣到军团;社会战争以后,骑兵完全是外籍人员,恺撒的军队里有西班牙、高卢和日耳曼骑兵,后来又加上努米底亚和亚细亚骑兵,部分骑兵的指挥官由本国人担任。
军官
军队的主将统率两个以上的军团,早期由执政官担任,后来是行省总督以代行执行官头衔或代行法务官头衔担任主将。行省总督主要幕僚是财务官,负责经管财政,审计开支。就恺撒的实例而言,他担任总督以军事作战为第一要务,财务官的职责等于是后勤司令兼参谋长,负责特定任务时指挥一个军团,通常监督所有军团在战场上的行政事务,事实上是主将的副手,位置在副将之上。高卢战争时期通常由克拉苏和安东尼担任此一职务。行省总督的副将通常由元老院议员这一阶层的人员担任,数量核定后由主将提名或元老院指派。恺撒在高卢有十员副将,内战时因战场辽阔名额更多,通常担任一般参谋,有时候应需要被派出,负责特定任务,独立指挥分配的部队。副将在接战时指挥一个军团,进入冬令营时亦是如是;或者监督全军性的工作,如征兵、运粮、造船、围城等。每个军团有六个军事护民官,阶级较副将为低,通常指挥一个支队或数个支队,率领分谴队负责独立任务,海上作战时指挥单舰作战。副将和军事护民官可以参加军事会议,有时资深百夫长也可列席。每个军团有六十名百夫长有非常严格的等级区分,首席百夫长负责军团的日常事务和例行工作,在作战时等于实质的军团指挥官,地位非常重要。骑兵和协防军的主官称为队长,有些由土著族长担任,便于管理和指挥;工程部队有专门的负责军官。
特殊部队
(一) 禁卫营(Cohors Praetoria):早期就有此编制,担任主将的警卫,成员经过特别的选拔,进入禁卫营也是荣誉的标志。恺撒公开推崇第十军团是他的禁卫营。到了帝国时期,禁卫营扩大为宫廷部队——禁卫军。
(二) 留用老兵(evocati):恺撒在内战时期,有些老兵超过服役年限,征召时志愿重新服役,阶级较军团士兵为高,享受部分特权,可以免除例行勤务,行军时允许骑马。
(三) 分谴队:依据需要从军团中派遣部队编成,负责特定任务。
(四) 工程部队:恺撒的军队有专业人员负责修理兵器、建设桥梁、建造攻城器具、指导土木作业、督导各种弩炮操作等,部队数量不详,但是恺撒转战各地,任务艰巨,预计人数相当可观

有明刑部右侍郎衔都察院副都御史天津巡抚  林重政
尾张织田脱藩家臣   铃木重政
往来馆主               林重政
北塔死灵法师         Nicholas Ghostaleo
        以上身份,随便选一个吧..........

    2006-5-22 17:41:48
    回到顶部
    林重政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身份:城主
    言论:353
    入籍:2003年7月8日
    发贴心情
    长达400年的征战——罗马波斯战争-本文涉及欧亚两个洲,权且放这个条目里面吧.(幽灵字)

    授权声明:本文经作者大岛主、圣托马斯准许转载,来自老牌的专业研究罗马历史的罗马时代http://roma.6te.net/bbs/index.php  

      罗马波斯战争是萨珊波斯同罗马帝国为争夺东西方商路和小亚细亚霸权而进行的长 达400年的征战。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几乎同萨珊波斯共始终,它是古代西方势力同东 方势力千余年冲突的一个缩影。战争的结果是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日趋衰落,萨 珊波斯遭到惨败,不久便在阿拉伯帝国的铁蹄下灭亡。   早在奴隶社会时期,随着古希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和帝国的出现,以希腊 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和以西亚波斯为代表的亚洲东方文明之间便展开了较量和争斗。由于 西亚乃欧亚交界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在这里展开的东西方大战经久不息。公 元前514年,波斯皇帝大流士一世率大军横渡博斯普鲁斯海峡,第一次踏上欧洲土地。   他命令600艘战舰沿黑海西岸配合,水陆并进直抵多瑙河口。虽然在剿灭游牧民族斯基 太人的草原战争中无功而还,但却把国境推进到欧洲的赫勒斯滂海峡和色雷斯地区,不 仅控制了有雅典生命线之称的黑海通道,而且从海陆两面构成对雅典夹击之势。于是公 元前500年,爆发了著名的“希波战争”。在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战争中,波斯在千古 扬名的“马拉松战役”中锋芒受挫,后在著名的“温泉关战役”中令希腊全军覆没,但 这次战争终以希腊的胜利而告终。希波战争的结果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西亚北非地中海东岸发展的古代东方文明至波斯时期渐趋合一(埃及和巴比伦两大中 心虽然并立,但比较类似),若波斯西进成功,则地中海将成为单一的古代文明区,刚 露曙光的希腊文明则有夭折之虑;希腊的胜利形成希波对峙之势,希腊文明得以传入罗 马再扩及欧洲,形成西方文明。波斯则经安息、萨珊和伊斯兰文明等形成东方文明。   正当波斯帝国日渐衰落之时,希腊出现了胸怀灭波斯、建三洲帝国之志的亚历山大 国王。公元前334年,年仅22岁的亚历山大率精锐之师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刚踏上亚洲 土地便大败波斯大军。经伊苏斯、高加米拉大会战,终于在公元前330年消灭了波斯帝国。与此同时,公元前247年建立的安息王国迅速崛起,到公元前1世纪时已成为可以同罗马帝国抗衡的西亚帝国。公元前65年,罗马将领庞培与安息交战,不分胜负,两年后罗马统帅克拉苏斯在东侵安息时全军覆灭,身首异处。东方民族的反侵略斗争总算为斯巴达克起义的奴隶们报了一箭之仇。此役后,罗马东侵扩张之势基本受到扼制,安息西境基本保持在幼发拉底河以西邻接叙利亚一线。安息抗衡罗马长达数百年,为西亚大部分地区的平稳发展,特别是萨珊波斯和伊斯兰文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公元224年,波斯贵族阿尔达希尔灭安息王国,建立萨珊新波斯帝国。萨珊波斯继 承了安息与罗马抗衡的传统,在亚美尼亚、小亚、叙利亚边境与罗马展开针锋相对的斗 争。231年,阿尔达希尔一世致书罗马皇帝塞维鲁,要求罗马势力退出亚洲,长达400年 的罗马波斯战争正式开始。   232年,萨珊波斯同罗马交锋,打败罗马军队,并通过和约获得亚美尼亚。260年, 萨波尔一世同罗马帝国军队交战,大败罗马军,并俘虏罗马帝国皇帝瓦勒良。至今在帕 赛波利斯附近仍留存着纪念这次胜利的摩崖石刻,它以巨幅浮雕表现瓦勒良跪着为萨波 尔一世骑马上鞍垫脚的情景。这次战争后,萨珊一度占有小亚东北部的卡帕多细亚。但 萨珊与罗马之争一如安息王国时期呈拉锯之势。罗马帝国皇帝戴克里先、君士坦丁等都 曾率军远征波斯,但未取得显著战果。286年,罗马煽动亚美尼亚起事,萨珊被迫撤退, 以后又丧失底格里斯河以西之地。375年以后,罗马帝国忙于应付哥特人等日耳曼蛮族 的入侵而无暇东顾,波斯也因抵御匈奴人的侵扰无力继续向罗马挑战。   476年,罗马帝国为蛮族所灭,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继续占有巴尔干 半岛、小亚细亚、亚美尼亚、叙利亚、巴勒斯坦、上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利比亚等地 区,是一个横跨三大洲的大帝国。487年,萨珊波斯的科巴德一世上台执政,他好大喜 功,梦想再现其远祖的辉煌。他指挥由波斯人、匈奴人和阿拉伯人组成的联军从拜占庭 帝国手中夺走了上美索不达米亚和亚美尼亚。502年,联军又围攻阿米达城,经80天鏖 战,攻陷该城,后又连续击败拜占庭军队的反击。505年,双方媾和,拜占庭以1000磅 黄金为代价复得阿米达城,双方维持原有边界,处于和平状态20年。   527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一世去世,其外甥查士丁尼继位,即有名的查士丁尼一 世。为恢复昔日罗马帝国的版图,他对内厉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对外积极向东、西 两个方向举兵扩张。他向东方的征讨重开了罗马波斯战争。在以后的100多年内,拜占 庭与萨珊波斯之间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争霸战争。   第一次战争:528—531年。527年,刚刚继位的查士丁尼一世就任命22岁的贝利撒 留为东征大元帅。528年,波斯先发制人,命大将扎基西斯率3万大军向拜占庭军发动猛 烈进攻,在529年的尼亚比斯首次战役中击败贝利撒留,并直扑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 的战略重镇德拉城。530年的德拉城战役,波斯大军全军溃败,后来从叙利亚沙漠方向 发动的多次进攻也在贝利撒留的巧妙反击下失败。531年,双方在卡尔基斯会战,波斯 打退了贝利撒留的进攻。532年双方媾和,拜占庭撤回德拉城驻军,向波斯支付1000磅 黄金。   第二次战争:540—545年。540年,库斯鲁一世率大军从首都泰西封出发,对拜占 庭的幼发拉底防线发动突然袭击,先后攻下希拉波利斯、卡尔基斯,直捣叙利亚首都安 条克。经过激烈战斗,波斯攻下该城,并大肆烧杀抢掠。543年,乘拜占庭内讧之机, 库斯鲁一世进占亚美尼亚,全歼了前来进攻的3万拜占庭大军。544年,库斯鲁再次亲征 上美索不达米亚,围攻首府尼德撒城数月之久,但未果而撤。545年,双方缔结5年停战 协定,拜占庭收复波斯占领的全部领土,支付赎金2000磅黄金。   第三次战争:549—562年。547年,库斯鲁一世率8万大军进占科尔奇斯王国,并攻 陷拜军的庇特拉要塞。549年,查士丁尼一世应科尔奇斯人的邀请,派大军进攻庇特拉 要塞。   经过3年断断续续的攻战,拜占庭军队夺回庇特拉要塞,波斯军伤亡惨重。此战之 后,双方在高加索山麓又进行了6年的拉锯战。拜占庭先赢后输,波斯军队连续获胜。 555年,法息斯河口一战,拜占庭军队背水一战,向轻敌冒进的波斯军队发起反攻,消 灭敌1万余人,大获全胜。562年双方再次媾?和,波斯放弃对科尔奇斯的领土要求,拜 占庭每年向波斯支付黄金1.8万磅,有效期50年。 第四次战争:571—591年。571年,查士丁尼二世停止向波斯支付年金,库斯鲁一 世以敌人毁约为名率军进攻德拉城,经5个月的厮杀破城而入。索得黄金4万磅后,波斯 撤军。589年,波斯发生内乱,拜占庭皇帝莫里斯派7万大军援助库斯鲁二世夺取王位。   591年,拜军在幼发拉底河畔击败波斯军,杀掉篡位者,攻陷泰西封,扶库斯鲁二世登 上波斯王位。波斯则将亚美尼亚的大部分和伊比利亚的一半割让给拜占庭,并订立“永 久和平协定”。   第五次战争:603—631年。库斯鲁二世乘拜占庭内乱之机于606年率大军西征,战 火又起。波斯军经过9个月战斗攻陷德拉城。608年,波斯分两路大军西进,一路攻占卡 帕多西亚、比西尼亚、卡拉奇亚,另一路攻占卡尔西顿城,并联合阿瓦尔人和斯拉夫人 威胁君士坦丁堡。这时,拜占庭内战方酣。波斯大军长驱直入,609年攻下叙利亚,611 年再下安条克,613年攻下耶路撒冷城,并把该城洗劫一空。616年,巴夏·巴尔兹又率 波斯大军侵入埃及,攻陷亚历山大里亚,到619年征服整个埃及。同时,另一支大军出 征小亚细亚,直抵博斯普鲁斯海峡,再次威胁君士坦丁堡。至此,波斯版图达到极点, 萨珊的势力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顶峰。617年,波斯军又一次攻占卡尔西顿城,并联合蛮 族共同进攻君士坦丁堡。   620年,巴尔兹从埃及赶到卡尔西顿,参加对君士坦丁堡的围攻。在海上攻势受挫 后,双方达成休战协定。利用休战之机,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做好了各种准备。622年, 他亲率大军避开正面敌人,乘军舰出其不意地在小亚细亚的伊索斯港登陆。 波斯军慌忙派军火速赶往伊索斯。双方在卡帕多西亚遭遇。拜军大败波军,乘胜收 复失地,占领科尔奇斯、亚美尼亚、美地亚。至625年,希拉克略平定小亚细亚西部。   626年至627年双方继续征战不停。628年,波斯发生政变。631年,科巴德二世与拜 占庭议和:波斯归还历代侵占的拜占庭领土、释放战俘、归还抢自耶路撒冷的“圣十字 架”,归还抢自拜占庭的一切财物,偿还数年军费。波斯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罗马波斯战争历经400年,双方交战数百次。战争结果虽然波斯失败,但从严格意 义上说,这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拉锯战,战争的结果只不过恢复了交战双方的战前状态罢 了。 战争中,波斯在绝大部分时间内占有优势和主动,但由于缺乏一支可与拜占庭海军 相抗衡的海军舰队,无法对拜占庭的欧洲部分尤其是君士坦丁堡构成致命威胁,因此几 次围攻都以失败而告终。   拜占庭拥有许多伟大的将帅,如贝利撒留、贝思、希拉克略等,他们颇负胆略和指 挥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自己军队的弱点,在局部战场上争取了主动,做到了以少 胜多,以弱胜强,最后在决战中击败敌人。   拜占庭帝国作为罗马帝国的延续,虽然已开始衰落,但仍有相当强大的政治、经济 和军事实力。波斯虽是一个处于上升阶段的国家,但经济和军事实力不能与拜占庭帝国 相抗衡,加上长达几个世纪的征战耗尽了国家的财政和经济潜力,因而在最后一战中遭 到失败。   罗马波斯战争严重消耗了交战双方的力量。拜占庭帝国的军事力量由此大大削弱, 后来竟无力抵御蛮族和阿拉伯人的入侵,为它的最终衰亡埋下了隐患。波斯经此长期战 争更是元气大伤,大厦根基动摇,20年后的651年,萨珊波斯被阿拉伯帝国灭亡。可以 说,历时4个世纪的罗马波斯战争加速了罗马帝国特别是拜占庭帝国衰亡的步伐,也为 萨珊波斯敲响了丧钟。 http://roma.6te.net/bbs/index.php


    有明刑部右侍郎衔都察院副都御史天津巡抚  林重政
    尾张织田脱藩家臣   铃木重政
    往来馆主               林重政
    北塔死灵法师         Nicholas Ghostaleo
            以上身份,随便选一个吧..........

      2006-5-22 17:55:38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