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真田豪在2007-2-18 0:55:57的发言:
汗,这个怕是比较难找,只怕得从各种史料里估算~~~下面这个不知道有没有用~~~
《宋史》中记载:“是谓五畿、七道、三岛,凡三千七百七十二都,四百一十四驿,八十八万三千三百二十九课丁。课丁之外,不可详见。皆{大周}然所记云。”
镰仓时期劝进上人净光的《言上状》,里面有“大日本国记称,水陆三千里、国六十六、岛二岛、郡五百七十八、乡三千七百七十二、男女四十五亿八万九千六百五十九人(这里的“亿”相当于“十万”。) ”那么大概是四百五十九万人。这时距离《宋史》提到的时期已有两百余年。
按“男子21—60岁为正丁、17—20岁为少丁(中男)、61—65岁为老丁(次丁)。丁男是律令国家各种赋役的主要承担者,统称课丁或课口。”以八十八万课丁估算下来,公元1000年左右日本人口大概三百多万不到四百万吧,人不多的样子~~~

《文献通考》引奝然在984年所献记载:日本国五畿内七道凡3772乡、414驿、883329课丁
而明代《日本风土记》称日本五畿内七道66州、3岛、589郡、3772乡、414驿、17万余户、883300有奇课丁。可见用的就是奝然那份材料,而宋初之后直至明朝,中国没有再获得日本户口方面的新资料,仍旧认为日本人口如600年前那样,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世俗用字集》引圣武朝行基菩萨所绘《大日本国图》旁空海大师附记“男1994800,女2904820”,男女比例竟达1000:1456。而庆安四(1651)年所制《日本国图》附记“男数1954800,女数2322000”,男女比例也达1000:1188。可见在这种统计口径下,一般都是女多男少,而且差得挺多的。984年距空海时代一个半世纪多,粗略估计当时男女比例在1000:1399左右。
“丁”年龄段的男子一般占总男性总数的44-65%,而且通常在出现老龄化之前国家越不发达这个比例就越低,88万3329课丁对应的人口就大约是481万6150口至326万163口,如以55%计就是385万2920口。从空海时代统计人口已达489万9620口,这个数字对于10世纪后期的日本来说应该是低估了吧?
另外看到有学者指出日本三次人口下降,有一次就在平安后期,即国风文化诞生前后,正是奝然时代前后。《宋史》所记日本人口确实在日本人口史上是一个低谷,但实际人口应当不至于如此少。有学者指出,当时朝廷经常颁布免除赋税的敕令,五畿内、奥羽、西海给复的比例更高,而其它地区在总丁口中列于课丁的人口也往往在40%左右,于是全国总丁数至少是88万3329的2.5倍以上。则仍以55%年龄比计算,总口数可达963万2300,为“课丁”的10.96倍,就是一个大得多的数值了。
事实上,享保六(1721)年和享保十七(1732)年的人口已经分别达到了2607万和2692万2000,约成于元和八(1622)年假托行基所作的《行基式目》称当时人口“两百亿”即2000万,则可知从1622至1732的110年间日本人口在以0.27-0.29%的年均增长率增长。由此,庆安四年的人口应该在2161万4710口上下,而前述此年制《日本国图》附记男数为1954800,若将此男数理解为课丁,则总人口为其11.06倍,这个数字与上面所推奝然时代资料相差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