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野晨星 ![]() ![]() 头衔:真田家臣 身份:领民 言论:365 入籍:2004年1月22日 | ![]()
前言 所谓松前藩,指的是自文禄二年,蛎崎庆广于名护屋晋见秀吉后建立的,得到日本中央政权承认的北海道地方政权。作为和人在北海道统治的唯一代表,松前藩对于北海道的开发以及北海道与日本本土之间贸易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道南地区的日本化是在松前藩统治期间完成的,而日本对北海道其余地区统治权的建立和巩固也是由松前藩一力达成的。如果没有松前藩的存在,那么今天北海道到底属于哪国也是不确定的事情。然而遗憾的是,目前盟内关于松前藩的文章大都停留于简单介绍阶段。且不说深入研究,就连全面介绍的文章也难得一见。笔者基于填补空白的目的,不揣冒昧完成此文。希望能为联盟的地方史研究作出一点微薄的贡献。 本文由于资料来源较为复杂,所撰述的主题涉及松前家的源流、发展历程、松前藩的制度建设、藩政时代的基本情况、文化传播、历代藩主的个人经历以及幕末时代相关内容。所以在阅读时可能会因为时间连接的问题而导致认知不清。为了方便读者把握文章内容,形成全面、流畅的历史认知,各章节间会有一小部分的史实被重复提到,以便于读者阅读。另外由于笔者的水平所限,文中肯定会有一些偏颇、错漏之处,还请各位同仁多多指正。 前言 所谓松前藩,指的是自文禄二年,蛎崎庆广于名护屋晋见秀吉后建立的,得到日本中央政权承认的北海道地方政权。作为和人在北海道统治的唯一代表,松前藩对于北海道的开发以及北海道与日本本土之间贸易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道南地区的日本化是在松前藩统治期间完成的,而日本对北海道其余地区统治权的建立和巩固也是由松前藩一力达成的。如果没有松前藩的存在,那么今天北海道到底属于哪国也是不确定的事情。然而遗憾的是,目前盟内关于松前藩的文章大都停留于简单介绍阶段。且不说深入研究,就连全面介绍的文章也难得一见。笔者基于填补空白的目的,不揣冒昧完成此文。希望能为联盟的地方史研究作出一点微薄的贡献。 本文由于资料来源较为复杂,所撰述的主题涉及松前家的源流、发展历程、松前藩的制度建设、藩政时代的基本情况、文化传播、历代藩主的个人经历以及幕末时代相关内容。所以在阅读时可能会因为时间连接的问题而导致认知不清。为了方便读者把握文章内容,形成全面、流畅的历史认知,各章节间会有一小部分的史实被重复提到,以便于读者阅读。另外由于笔者的水平所限,文中肯定会有一些偏颇、错漏之处,还请各位同仁多多指正。 源流
松前氏本称蛎崎氏,据说出自甲斐武田氏的庶流若狭武田氏。按松前藩官方资料的说法,若狭武田氏当主武田信贤之嫡子信广,在与其兄弟国明争夺继承权的斗争中落败后,逃到了东北。公元1454年,安东师季渡海前往渡岛半岛,而武田信广正是其随从中的一员。此人后来帮助当地的豪族蛎崎家击退了阿伊努人的进攻。正因为这一关系,武田信广做了蛎崎氏的女婿,而他的后代便是后来在渡岛半岛南部确立了支配地位的松前家。也就是说,松前家乃新罗三郎义光的后裔。不过本人私下觉得这一说法也仅能供参考。要知道在江户时代,诸藩都有请名士替自己编定家谱的习惯。所谓编定家谱,大多数情况下是要用来自抬身价。带了这一目的的编修成果,其可信度当然是要大打折扣的了(1)。
武田信广肖像 (1)并非所有在江户时代修定的家谱都不可信。比如足利家,由于本身就是名门,加之历来资料比较齐全,所以可信度较高。此外像九鬼家那样“简朴”的家谱也是比较可信的。 虾夷大名之路
和相原家一样,其余的十二馆豪族也在与阿伊努人无休止的战斗中濒临崩溃的边缘,只得一一投靠蛎崎家以求庇护。永正十一年,蛎崎光广将居城迁至大馆并改名德山馆。至此,蛎崎家对渡岛半岛的支配完成。虽然完成了对渡岛的压制,但与东北诸大名相比蛎崎家仍不过是一个土豪而已。为了寻求保护,蛎崎家在义广(光广之子)之时与安东家联姻,成为其一门及虾夷代官。获得了向前来渡岛半岛经商的诸国商船征税的权力。永正十一年、大永五年、享禄元年、三年、天文五年,阿伊努人多次起义,都被义广镇压下去。由此可见,领内不稳也应是蛎崎家甘愿向安东氏称臣的原因之一。 松前藩的前奏 随着各地大小领主间兼并战争的进展,日本终于在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的带领下走上了在度统一的道路,而蛎崎家也顺应历史的潮流(不顺应行吗?),向新的中央政权表示臣服。 此物为谒见秀吉时所拜领的桐章,现为松前神社社宝 以下是蛎崎庆广在这之后的活动. 藩政时代 藩政时代
和相原家一样,其余的十二馆豪族也在与阿伊努人无休止的战斗中濒临崩溃的边缘,只得一一投靠蛎崎家以求庇护。永正十一年,蛎崎光广将居城迁至大馆并改名德山馆。至此,蛎崎家对渡岛半岛的支配完成。虽然完成了对渡岛的压制,但与东北诸大名相比蛎崎家仍不过是一个土豪而已。为了寻求保护,蛎崎家在义广(光广之子)之时与安东家联姻,成为其一门及虾夷代官。获得了向前来渡岛半岛经商的诸国商船征税的权力。永正十一年、大永五年、享禄元年、三年、天文五年,阿伊努人多次起义,都被义广镇压下去。由此可见,领内不稳也应是蛎崎家甘愿向安东氏称臣的原因之一。 松前藩的前奏 随着各地大小领主间兼并战争的进展,日本终于在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的带领下走上了在度统一的道路,而蛎崎家也顺应历史的潮流(不顺应行吗?),向新的中央政权表示臣服。 此物为谒见秀吉时所拜领的桐章,现为松前神社社宝 以下是蛎崎庆广在这之后的活动. 藩政时代 藩政时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9 20:04:52编辑过] |
![]() 该过去的,都会过去...... | |
![]() 2007-12-8 10:05:04 |
苍野晨星 ![]() ![]() 头衔:真田家臣 身份:领民 言论:365 入籍:2004年1月22日 | ![]() 这是表现宝历年间松前城下町繁荣景像的半双屏风全景,现为北海道指定有形文化遗产 大约在庆长五年(1600)左右,近江商人开始成批地来到松前经商。他们在京都和大坂等地的市场推销松前的物产如鲱、海带、干鲍鱼等。然后又将米、味噌、酱油、渔具等运至松前出售,获取利润。同时,近江商人还为松前藩带来了京都文化。现在在当地寺院的庭园中种植的树木如樱花、山茶等名树都是那时引进的。
为了增强实力,近江商人组织了他们的商会——两滨组,与松前藩直接谈判。这批商人与藩的重臣结成了密切的关系,他们不仅帮助筹措松前藩所需要的物资,还为该藩的重臣们解决经济上的麻烦。而这也导致了近江商人和松前藩之间不寻常的关系,后来他们得到了对于一部分交易品的免税特权。
松前藩直接支配的和人地主要是以渔业为中心产业。由于附近就是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蝦夷地的渔业捕获量很大。城下的松前町在1833年时人口首次超过一万人,是当时北海道最繁荣的都市。随着实力的扩张,松前藩开始了对其余虾夷人的征服。但就在宽文九年(1669年),在对西虾夷地的进攻中松前藩惨遭失败。这样一来,松前藩不得不放弃统一虾夷地的野心。也因为这样,松前藩的直接统治从来未曾延及整个虾夷地。
龙云院虾夷锦
渔场的扩大增强了日本人的势力,随之而来的是对东虾夷地那些原本独立的虾夷部落的支配的加强。加之部分商人使役虾夷人过于严酷,和人与阿伊努人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宽政元年(1789年)由于请负商人毒杀了东虾夷一个部落的酋长,在那一地区爆发了起义。
文政四年(1821年) |
![]() 该过去的,都会过去...... | |
![]() 2007-12-8 10:06:03 |
苍野晨星 ![]() ![]() 头衔:真田家臣 身份:领民 言论:365 入籍:2004年1月22日 | ![]() 松前藩的制度构建
和人南来与文化传播
初代藩主庆广将忠长一行安置于万福寺并给予他们优厚的待遇。趁着这一契机,松前家一举与京都方面建立起了连大大名也望尘莫及的密切关系。从二代公广迎娶大纳言大炊御门资贤之女到八代道广迎娶右大臣花山院常雅之女为止,先后五位藩主都从京都迎娶公卿之女为正室夫人。这些公家之女的侍女们与藩士们也成婚,于是京都文化逐渐深入松前。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松前藩也产生了本土的文化名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七代藩主松前资广之五男——蛎崎波響。波響生于明和元年(1764),其叔父松前广长很早便发现了他在艺术方面的才华。波響自少年时代便于江户师从南蘋派学习绘画,十八岁时归藩出任家老。然而天才终归不会被埋没,他在本藩遇见了前来游历的大原吞響,并于日后师从之。那之后波響又与江户、京都的円山应挙一门交游并在艺术方面受其影响。
波響的作品写实出色,十分有气度。下文所引用的夷酋列像便的他的代表作之一。此图绘制于宽政夷乱之时,图中人物乃是帮助松前藩镇压阿伊努人的一名酋长。这位酋长身着虾夷织锦和俄罗斯制的外套与鞋,威严肃穆,栩栩如生。宽政三年,松前藩于上京之时将此图献与光格天皇、宫家、公家等览阅。从此波響声名鹊起,而此图也因为“曾经天览”而身价倍增。后波響以六十三岁辞世,死后葬于法源寺。 |
![]() 该过去的,都会过去...... | |
![]() 2007-12-8 10:06:32 |
苍野晨星 ![]() ![]() 头衔:真田家臣 身份:领民 言论:365 入籍:2004年1月22日 | ![]() 波響之像 宽政夷乱 宽政五年,东部虾夷的国后发生阿伊努族的叛乱,加强对该地区的控制成了当务之急。
首次偷袭便告成功的阿伊努人气势大增,之后除国后以外,コタン的ウタリも也加入了起义的行列。起义队伍发展到了二百人以上(怎么看都不像在打仗),骚乱扩展到了国后全境。很快根室也被波及,在标津、虫类、コタスカ、訓根別、サキムイ以及オロマップ有数十名和人被杀死。阿伊努人的队伍愈加壮大了。 不久,更为恶劣的事件终于发生。一艘停泊于虫类川河口的藩御用船在夜间遭到阿伊努族义军的袭击,全体人员除一人逃脱外全部被杀。剩下的一人从陆路逃跑,经过十余日才得以向松前藩报告此事。此外当地的和人商人也受到了攻击。有两名商人在藩船上受到一队阿伊努人的围攻,好不容易逃至古釜布的番屋,最后还是被全歼。 这里还要提一下的是,根据松前藩的《新罗记录》记载,厚岸的酋长ツキノエ其实从很早以前就有了武力反抗松前藩的意图,只不过是迫于实力不济所以才一直表示服从松前藩。所以我们是否可以做出这样的推断——セツハヤ之所以与マメキリ联合,其实是ツキノエ在幕后一手操作的结果?也就是说,这是ツキノエ的一种投机行为。他不敢与和人直接对抗,所以让自己的儿子先出面,万一出了问题可以一推了之。毕竟セツハヤ不是酋长,没有他父亲的默认,他是无法调动他的族人的。 话题回到阿伊努人的起义上。当时雾多布场所支配人工藤某因为要收取荷物的缘故来到了野付。当他听说了当地发生的意外后便立即前往了标津(还真不怕死),在那里他观察了当地和人的惨状后就急忙返回松前报告了。 介绍了阿伊努人方面的情况后,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松前藩的应对态度。前面已经讲过,自从和人来到虾夷地之后,和人与阿伊努人的冲突就从未停止。这种持续的“交火”状态一直到四代季广统治时期才有所好转。从季广开始,历代蛎崎(松前)家当主都对阿伊努人实行怀柔政策,以期尽量减少和夷冲突。毕竟和人的总人数与阿伊努人相比并不占绝对优势。当然,实行怀柔政策并不代表不进行镇压,只是与前期相比尽量减少使用武力的次数而已。这一政策到邦广、资广时代发展到顶峰,然而物极必反,当道广面对这次阿伊努人起义时,他选择了血腥的镇压……… 与自己的祖父和父亲不同,道广是一个性格更加坚毅的人。他对邦广、资广时代消极的藩政极为不满,一直希望树立松前藩的权威。所以当道广听取了各方的报告后,立即决定予以讨伐。为了彻底惩戒阿伊努族的暴动,道广为讨伐部队配备了新的武器。这次讨伐队的名单如下:队长新井田弥三郎、队头松井茂平、监事松前平角、弓之间座蛎崎文吾、水军差配松前多门、卫士秋山角左卫门、警卫高桥喜平,其余有徒士二名、医生村冈雄裁、铳火队工藤清左卫门,全员计二百六十余人。另外还配有军役夫、烟火员、告急便、译长、甲匠、弓箭工、火药匠、切磋匠、船长、船子、旗牌手、太鼓手、烟火队、伙夫、马夫等杂役。他们根据旗和鼓的信号进退,向国后、根室进发。松前军从松前出发,他们首先乘坐由松崎多门(4)管理的战船渡行至绘柄,然后前往钏路。在那里再次登船,再乘船前往厚岸。宽政五年六月,松前军抵达厚岸番屋及会所。 (4)松崎多门:个人怀疑可能是松前藩的记录有误,前面已经记录是松前多门,但后面却是松崎多门,应该是同一人才对。另,松前家有一分支称松崎氏,也可能此人是该分支的先祖之一,所以后来整理记录时出了问题。但因为原来的文本是这样记载的,所以本文不做删改。 正如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的德里城是被印度土兵攻陷一样,这次的阿伊努人起义同样是在阿伊努人的帮助下镇压的。前文曾列举了好几例和商遭袭的事例,其实这是当时整个虾夷地北部的普遍现像。同其他和商一样,有两名商人也遭遇了同样的混乱状况。不过他们比较幸运,因为在危难时刻他们得到了别的阿伊努人的帮助。在酋长ツキノエが的帮助下,他们向北渡过国后水道来到了择捉的纱那。当地酋长イキトルプに热情地迎接了他们,并从他们那里听说了国后骚动的全过程。 当时年老的ツキノエが有一为优秀的后继者——としてイコトイ。としてイコトイ是投石和投枪的高手,在同族之间极受爱戴。他命令那两位商人前去根室一趟,要他们在回来时说想和ツキノエが一起返回。几日后ツキノエが便从得抚返回了纱那。“现在正是报答松前大人多年来的恩义,以尽忠义之时啊!”としてイコトイ对ツキノエが如是说。在说服了ツキノエが后,としてイコトイ下达了向国后的野釜布进军的命令。野釜布的酋长ションコ迎接了としてイコトイ和他的部队。在としてイコトイ对目梨的阿伊努人部队进行考察后,认为他们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于是决定改变策略,对目梨守军展开调略。在としてイコトイ的努力下交涉最终成功,目梨的阿伊努人降服。 另一方面,ツキノエ到泊后看到这里的惨状,便召集主要的酋长,说“只好由哪个头目出面认罪,保住其他多数人。”大家同意了。 讨伐队是乘船前往野釜布的,当他们到达时目梨的阿伊努人已经降服。拣了个大便宜的讨伐队收缴了阿伊努人的武器并逮捕了他们。在彻底控制局势后,讨伐队又对这些阿伊努人进行了审判。其中マメキリ和セツハヤが被判为首犯(可能是其余地区的叛乱首领)。在目梨的ホロエメッキが也被判为首犯,因为他在审讯中始终不肯开口说话。所有人犯[系统过滤]计有三十八人入狱,经干部们的合议后有八人被判死刑。此后国后交由ツキノエが管理,而目梨则交由ションコ管理。宽政五年的阿伊努人起义就此被镇压。 在这里我还想谈一下关于ツキノエが等人为何要与松前藩合作的问题。在拙作《千岛小记》中我重点谈了千岛地区在明治维新前的开发问题。当时我列举了千岛地区各部落与松前藩的贸易关系,其中提到千岛地区各部落酋长因为这一贸易而大获其利,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而当地居民也因为这种贸易而得已满足对生活必须品的需求。再联想ツキノエが的势力范围——择捉,我们便不能理解这看似古怪的现像了。其实,ツキノエが等人及其部落愿意帮助松前藩镇压他们同族的真正意图在于维持其经济利益,而不是什么报答松前大人的恩义。 |
![]() 该过去的,都会过去...... | |
![]() 2007-12-8 10:07:24 |
苍野晨星 ![]() ![]() 头衔:真田家臣 身份:领民 言论:365 入籍:2004年1月22日 | ![]() 历代藩主之治世
宽保三年四月,松前邦广以三十八岁的壮龄去世,松前藩进入松前资广的时代。 七代藩主松前资广乃松前邦广之嫡子,乳名荣吉,享保十一年九月生于松前城内。其母是家臣土桥嘉六的女儿。元文五年十月,资广江户出府。十一月,得到将军德川吉宗的接见。十二月,福生下野守向松前资广传达了准许其按照一万石格大名的身份列席以及让他叙任从五位下若狭守的命令,松前资广在父亲未去世的情况下成为藩主。 延享二年十月,松前资广迎娶中纳言八条隆英之女为妻,同三年十月又谒见了将军家重。 宝历四年,夫人八条氏产下嫡子松前道广,不过她自己却由于产褥热而死亡。 宝历五年十一月,松前资广谒见将军家治,在被赐予应时的衣服后退出。 明和二年三月,松前资广去世,享年四十岁。他的治世平静得没有什么值得特别记载的东西。 八代藩主就是上面提到的松前道广,他作为松前资广的嫡长子当然地继承了松前藩。松前道广也出生于松前城内,乳名源助。道广在父亲死后袭封并谒见将军,同年十二月叙任从五位下志摩守。明和八年十二月道广迎取前右大臣花小院常雅之女为妻。 松前道广袭封藩主之位后不久,俄罗斯人的船便开始在虾夷地周边的海域内出没。明和七年春天,俄罗斯人在东部虾夷的海獭岛杀害了阿伊努族人。翌年阿伊努族人为了报复也杀死了十余名俄罗斯人。 明和八年六月,俄罗斯人提出在厚岸的雾多布与松前通商的要求,当值的新井田大八向上级报告了此事。而松前藩给俄罗斯人的答复是:明年回答,之后就让他们回国了。第二年,又有四十八名俄罗斯人急急忙忙地再次来访。这次松前藩则命令松井广继与工藤长箔带领十五名徒士前往雾多布与他们谈判,但因为不能解决问题,最后又以在虾夷地对外通商有违锁国令为由请他们去长崎与幕府谈判,就这样又打发了俄罗斯人。 附在后面的话
六代 松前志摩守邦广(1705年—1743年) 七代 松前若狭守资广(1726年—1765年) 八代 松前志摩守道广(1754年—1832年)
十代 松前隆之助良广(1823年—1839年) 十一代 松前志摩守昌广(1825年—1853年) 十二代 松前志摩守崇广(1829年—1866年)寺社奉行、老中格
参考资料:松前历史物语 http://www.e-matsumae.com/2rekisi/rekisi_top.htm 江户大名公卿 http://www1.parkcity.ne.jp/sito/ 蛎崎幕府 http://www5f.biglobe.ne.jp/~kakibaku/index.html 北海道图鉴 http://www.hokkaido-jin.jp/zukan/index.html 北海道福岛町 http://www.town.fukushima.hokkaido.jp/ 北海道江差町 http://www.hokkaido-esashi.jp/right.htm 历史之窓 http://www.museum.hakodate.hokkaido.jp/collection/rekishi/index.html 松前. 蛎崎一族 表纸 http://homepage1.nifty.com/t-kubo/Japan/matumae/matuma-h.htm 明治之基础 北海道开拓 http://suido-ishizue.jp/kindai/hokkaido/index.html 松前藩家臣一览表 http://homepage1.nifty.com/t-kubo/Japan/matumae/kasindan.htm 北方领土问题对策协会 http://www.hoppou.go.jp/ 榆荫 http://www.lib.hokudai.ac.jp/koho/yuin/yuin111/index.html |
![]() 该过去的,都会过去...... | |
![]() 2007-12-8 10:08:14 |
苍野晨星 ![]() ![]() 头衔:真田家臣 身份:领民 言论:365 入籍:2004年1月22日 | ![]() 本来篇幅要比现在长得多的,但实在是没有写作的心情了。这篇拙作虽然水平不高,但收集的资料自认为还是很全的。希望能对那些和我一样执着于藩史的同仁有所帮助。 另,联盟改版后发表的文章版式我算是完全无语了,大家将就着看看吧。 |
![]() 该过去的,都会过去...... | |
![]() 2007-12-8 10:12:40 |
马羽茶水斋 ![]() ![]() 头衔:正二位内大臣 身份:守护 言论:8752 入籍:2003年7月4日 | ![]() 用心的文章! 版式的问题……确实很困扰,还得慢慢适应。 顺便贴点儿不知道猴年马月写的残稿,凑个趣儿吧…… 首先说北海道这个名词,在日本的古代和中世都还是没有的,并不在所谓“五畿七道”之列,明治二年设开拓使,始郡县之。此前,除了渡岛半岛南端有和人武士团的馆、城以外,其它的广大地区都还只是散布着许多阿伊努人部落,被称为虾夷地。
虾夷之为“夷”也久矣,日本武家社会的“征夷大将军”最初征的就是这个夷,虾夷人,或者说阿伊努人,逐渐的被和人驱逐出了本州岛的东部和东北部,而只剩下北面这个岛,后来明治政府成立后,力行北海道开拓,阿伊努人的处境在这场类似于美国开拓西部式的运动中日益恶化,现如今已经变成了类似于印地安人一样的濒临灭绝的民族,这是后话。
在战国时期,其实在整个的日本中世,对于生活在虾夷地的阿伊努人,除了偶有其犯边的记录外,和人的历史记载中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江户时代惟一在虾夷岛上设置的藩领是松前藩,藩主松前氏,也就是战国时期的蛎崎氏,其正式的历史记录(正史)名曰《新罗之记录》,但是主要记载的是江户时代的情况,对于战国期记载简略,而且也基本围绕渡岛半岛南部(道南地区)的和人武士团,而几乎没有对虾夷地的介绍。同期的异国史料呢?我中国,自元灭明立,对外政策趋于内敛,对于远国之事的热情不高,正史中连日本的情形都多为道听途说、错漏百出,至于那连和人自己都未开拓的地带,更是毫无知闻。朝鲜的史料也基本如此。因此,历史学的角度而言,中世的虾夷地纯然是个空白,能够依赖的只有考古发现了。
考古学的成果表明,大约在十二、十三世纪,现在的北海道,也就是当时的虾夷地,出现过一个“擦文文化”,这个文化属于土器(粗陶)文化性质,明显的可以看出古坟土器文化的影响。日本列岛的土器文化,大略可以分为绳文、弥生和古坟三阶段,古坟时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土器风格,一种是日本本土从弥生土器演化发展过来的素烧的赤褐色的土器,被称为“土师器”,另一种则是明显受到朝鲜半岛传来文明影响的青灰色的早期陶器“须惠器”。现在函馆市湯川一带,已经发现了若干擦文文化的遗迹,有与本州非常类似的土师器和须惠器出土。晚了至少600年左右的“擦文文化”可谓是日本列岛最后的土器文化,这一文化的担当者,就是当时的阿伊努人。从出土文物的种类看,当时的阿伊努人以渔猎为主,但也已经有了早期的农耕。
擦文文化的时间大致相当于日本其它地区从平安时代向幕府时代转化的阶段,距离战国时代还很遥远,在镰仓和室町时代,擦文文化的后继者被正式的以“阿伊努文化”命名。阿伊努文化仍然以土器为主,但是也出土了铁锅,据信这是与本州贸易交流的佐证。除此之外,即使在考古学上,阿伊努文化也仍然是空白片片。
因此,这里能谈一谈的,也只有南部的“和人区”。
最早到虾夷岛的和人,说白了都没什么光彩,他们中较早的,是镰仓幕府消灭奥州藤原氏的时候被从陆奥、出羽的故乡赶出来而渡海逃到虾夷的失败者,此后,东北地区武家间争斗的败者就把虾夷作为了一个逃亡隐匿之所。而虾夷地同时也是一个流放地。比如建保四年(1216),镰仓幕府就曾经把强盗海盗50多人流放虾夷,13年后,当时的“虾夷管领”藤崎城主安东贞季,也将被他制服的对手藤原秀直追放到渡岛。
总之,初期来到虾夷岛的武士乃至和人,或者是政治、军事斗争中的败将,或者是扰乱社会秩序的盗匪罪犯,这与以后的澳洲类似。这些人渡过津轻海峡,来到与本州岛的最北端津轻半岛和下北半岛一海之隔的渡岛半岛,在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与阿伊努人的战斗中顽强的生存下来,逐渐在渡岛半岛南端环海修筑了一些城砦,择其要者,被称为“道南十二馆”,即:
1. 志苔(志浓里)馆 2. 箱馆 3. 茂别馆 4. 中野馆 5. 胁本馆 6. 隐内(稳内)馆 7. 覃部馆 8. 大馆 9. 祢保田馆 10. 原口馆 11. 比石馆 12. 花泽馆
道南十二馆割据的地区,差不多就是一直到明治政府开始北海道开拓前和人在虾夷岛上的活动范围。其实在这个地区,当时还有其它的一些和人馆砦,然而这十二家馆被列名合称的理由,是因为后世松前藩的《新罗之记录》中,在记叙长禄二年(1457)那次著名的阿伊努人首长コシャマイン对和人的大侵攻的时候,提到了这十二家。
在道南十二馆成立的初期,他们受着镰仓幕府委派的“虾夷管领”安东氏的支配。
安东氏,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安彦良和的漫画《安东》吧。其祖,是前九年之役中的败者安倍贞任。贞任战死后,其次子高星丸流落本州岛的极北端津轻,在藤崎一带定居,其子尧恒修筑了藤崎城,据说是从永保二年(1082)开工,直到宽治六年(1092)修竣。以此为据点,安倍子孙成为津轻一大势力,他们袭用了祖先“安倍”中的“安”字,与之将“藤原”(安倍出自藤原北家,是藤原道长的后代)的“藤”字结合起来,以“安藤”为苗字。“藤”“东”同音,同时,“东”又含有“坂东”之意,因此,又可以写为“安东”。安东(安藤),就是坂东的安倍或者藤原的安倍的意思。
藤崎,位于岩木川,土地肥沃,同时又是连接津轻内三郡(平贺、田舍、鼻和)和外三郡(兴法、马、江流末)的要冲。当时,镰仓幕府在津轻内三郡设置了地头,委任曾我氏(小太郎真光)担任,设城大光寺,而对于外三郡,则承认安东氏在此地的势力,安东氏逐渐在津轻拓展势力,不久,征服了津轻半岛上十三凑地区,以此为据点,易苗字为安东(日文或做安藤),逐渐成为当地的豪族。镰仓时代,幕府任命十三凑安东氏为“虾夷管领”,承认其对虾夷地的和人区的支配权,同时自然也包含了由其负责经略对虾夷人事务的意思。 (下缺) |
![]() 赵括代将。秦人围赵括,赵括以军降,卒四十馀万皆阬之。 谡公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为郃所破,士卒离散。亮戮谡公以谢众。 论植公結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诏至,梟首。 大清兵巢湖贼,擒士英公,诏俱斩之。 马史氏曰:满门忠烈! | |
![]() 2007-12-9 19:15:12 |
真田豪 ![]() ![]() 身份:领民 言论:4074 入籍:2004年4月22日 | ![]() 这个,请问楼主是宗康吗?这篇是宗康当年的残稿,本来打算让家里人再补充修整一下,定稿后再更新上主页的~~~~如果是宗康的话,请回我个论坛短信~~~~ |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
![]() 2007-12-9 20:08:27 |
马羽茶水斋 ![]() ![]() 头衔:正二位内大臣 身份:守护 言论:8752 入籍:2003年7月4日 | ![]() 以下是引用真田豪在2007-12-9 20:08:27的发言: 这个,请问楼主是宗康吗?这篇是宗康当年的残稿,本来打算让家里人再补充修整一下,定稿后再更新上主页的~~~~如果是宗康的话,请回我个论坛短信~~~~ 恩?怎么回事?关注一下…… |
![]() 赵括代将。秦人围赵括,赵括以军降,卒四十馀万皆阬之。 谡公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为郃所破,士卒离散。亮戮谡公以谢众。 论植公結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诏至,梟首。 大清兵巢湖贼,擒士英公,诏俱斩之。 马史氏曰:满门忠烈! | |
![]() 2007-12-10 0:33:51 |
苍野晨星 ![]() ![]() 头衔:真田家臣 身份:领民 言论:365 入籍:2004年1月22日 | ![]() 恩?怎么回事?关注一下…… 解释一下,本人就是金森宗康。有关详情已与真田殿交待清楚,烦劳马师了。 |
![]() 该过去的,都会过去...... | |
![]() 2007-12-10 16:44: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