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名宗致 ![]() ![]() 头衔:山名家臣正八位下散位 身份:领民 言论:185 入籍:2008年2月9日 | ![]()
一、少年清正
二、清正初阵 清正有过两次“初阵”,这是不同寻常的。首次初阵是天正三年(公元1575年)的长筱合战,加藤虎之助十四岁。而第二次初阵则是天正九年(公元1581年)的鸟取城攻略,加藤清正二十岁。之所以会出现两次初阵这样的情况,是因为长筱合战时加藤虎之助尚未元服,而且仅是坐守本阵没有参与交战。(《清正公记》中“突出阵中挑落三骑并重伤敌大将” 只能算是小说家言了,在其他长筱合战的史籍中均未见类似记载。)没有战功的初阵对于之后的这位著名猛将是无法接受的,于是此战虎之助的初阵被刻意淡化,而在虎之助元服后的一场漂亮仗也就堂而皇之的成为了“初阵”。夹在两次“初阵”之间的元服后第一场战斗——天正五年(公元1577年)的伊势北田征伐甚至也没能成为清正的“初阵”,原因当然也是清正的表现不如人意甚至可以说是狼狈。虽然并不值得炫耀,但长筱合战的确是加藤虎之助真正的初阵。
三、崭露头角 羽柴秀吉率四万大军包围了仅两千人驻守的鸟取城,他面对士气高昂并固守坚城的吉川经家没有采用强攻的办法,而是用兵粮战术。就在确定了待守军兵粮用尽逼其投降的战术后,秀吉令蜂须贺正胜和加藤清正前往鸟取城后方勘探敌情。两人行至途中时,正胜忽然说道“那边的树林中一定有埋伏。”果不其然,从树林中冲出二、三十名足轻。两人并不慌张,取出弓箭射向敌人,趁敌人慌乱之际拔刀冲向敌人,各割取一个首级跑了回来。秀吉于是大加赞赏,并亲手书写感状颁发给清正。之后清正也参与了阻止毛利军通过水路运输粮食进城的行动,不久后鸟取城便粮尽陷落,这便是一些文献记载的清正的“初阵”。
因幡国鸟取之城、为可责崩、着阵、为物见遣候刻、伏兵起候处以半弓射退、其上、太刀打之高名诚以神妙之至也。因兹、为加增百石宛行之毕、弥于抽军忠者可加增也、仍如件。 次年(天正十年),羽柴秀吉转战备中,攻击冠山城时,令清正为先锋大将。清正幼时曾寄居妙延寺,受到了日莲宗佛法的熏陶,此役他决定以日莲宗的题目“南无妙法莲华经”为马印,世称“题目之旗”,此后这面旗帜令无数人见之色变,而这次正是“题目之旗”的第一次飘扬。清正不负众望第一个攻入城中,斩杀城将岛越左卫门、竹井将监、田春平太,立下了“一番枪”(急先锋)的功劳,于是又得一份感状,加藤清正的威名马上在织田家中传开。
秀吉乘胜追击,于同年五月进击高松城。此战采用了军师黑田孝高的水攻之计,在足守川筑堤将水引入高松城中,等待高松落城,并向安土的织田信长要求援军以发起对毛利的决战。十几天后,等来的不是三万援军,而是信长身死本能寺的噩耗。噩耗传来后秀吉立即与毛利军议和,回师姬路,进军山崎,欲与叛臣明智光秀展开决战。
一、贱岳扬名 天正十一年(公元1583年),因为织田信长的领地分割问题,秀吉遭受伊势泷川一益、美浓织田信孝、越前柴田胜家的三面包夹。在逼迫长滨城柴田胜丰和歧阜城织田信孝投降后,秀吉于二月侵入伊势。三月,北陆积雪开始融化,柴田胜家趁着秀吉正与泷川一益交战而出兵近江以夹击秀吉。秀吉遂留部分士兵留守伊势,自率五万大军在长滨城北的志津岳布下阵势,相对的,柴田胜家兵力仅三万。正在两军对峙时,已降伏的织田信孝再次投向柴田胜家,黑田孝高便献计假意攻打织田信孝,造成本阵空虚的假象,诱使柴田胜家发起攻击。秀吉依计将本阵迁到大垣,做出攻打歧阜的姿态。所谓利令智昏,兵力本来处于劣势的柴田方武士认为这是一个扭转形势的好机会,佐久间盛政和柴田胜政兄弟遂于三月二十日向大岩山砦的中川清秀发起进攻。四小时后攻下大岩山砦,中川清秀战死,邻近贱岳砦的桑山重晴弃砦而逃,岩崎山上的高山重友也与羽柴秀长队合流,在木之本进行防御战的准备。(也有另外说法言秀吉的目的就是歧阜,他没想到柴田军会偷袭自己,贱岳的胜利——至少是过早胜利——纯属捡来的,而中川清秀也并非被遗弃的棋子,在这里不加深究。)
秀吉发给的“一番枪”的感状有九张,除了七本枪之外一同受封三千石的还有樱井佐吉和石川一光(一光之兄石川一宗作为秀吉马回众在合战中阵亡,因而赏赐便给了一光),因此他们应该被称为“贱岳九本枪”。可惜后两位为人比较正直,在作战中没有过分抢夺本属三成的功劳,三成也就没把他们列入“贱岳七本枪”名单中,算是给他们留了面子。殊不知这不但是武名轰动全国并仕途大好的机会,更是千古留名为后人传诵其英勇的时机,他们因为不愿使出卑鄙手段而错过了,可真是老天爷给他们二人开的一个天大的玩笑。(另有一种说法:每场合战后评选“七本枪”是战胜者的惯例,所以樱井佐吉和石川一光没入选是因为人数有限的缘故。然而经过查找相关资料,发现“七本枪”并不是场场合战都会选出的,而是确实有七名武士表现十分突出才有份,当然如“贱岳七本枪”这样的反面表现也不是没有。而且不仅是“七本枪”,也有很多“五本枪”“十一本枪”的记录,所以我对该说法持否定态度。)
二、肥后拜领 在降伏了中国毛利氏,压制了纪伊农民一揆(暴动)后,秀吉把目标放在了四国。秀吉要求长宗我部元亲返还在小牧山合战时攻下的阿波、赞歧、伊予三国,并在元亲拒绝后着手准备四国攻略。天正十三年(公元1585年)六月,秀吉因病未亲自出战,便命羽柴秀长为总大将领十万兵出阵四国,并以加藤清正、小早川隆景为监军。羽柴军兵分三路:羽柴秀长、秀次进攻阿波;宇喜多秀家进攻赞歧;小早川隆景和加藤清正进攻伊予。另一方面,元亲动员了四万余人对抗羽柴军,在阿波白地城设立大本营,并把伊予的防卫交给了当地豪族金子元宅。加藤、小早川势四万人由安艺国御手洗出发,准备渡海前往伊予国三之滨。可是几日过去了,依然汹涌的波涛使得大部队难以渡海。清正素来是刚勇异常的大将,他征召了勇敢的船夫数百人,用七十余艘船运载本部一千勇士渡海。舰队刚出御手洗之滨,清正就后悔未听取隆景劝阻再等待数日,但既然已经出海,再回头便会受人耻笑。清正遂以重赏令舰队迎着风浪前进,最终艰难地在三之滨登陆,舰船一艘未损。
三、天草之乱 清正受封了“难治之国”肥后半国后,一改前任佐佐成政的严厉态度,以怀柔政策对待称为“肥后五十二人众”的诸国人。所谓“一人受罚而万人不满,一人封赏而万人欢喜”,清正上任当日便任命了几名惴惴不安前来祝贺的国人为城代(代理领主管理城堡的职务),等于承认了他们的本领安堵,见到此情景的肥后诸国人便无一人反叛,佐佐家旧臣也多来归附。由于将难波本妙寺连同住持日真上人一同迁来肥后,清正请日真上人担任参谋共同制定理国方案。此时,清正见到领内多条河川出现水害,遂与擅长土木工程的家臣饭田直景、妹夫大木土佐守兼能一同率领民治理水患,其中据说还有近江的石工集团——“穴太众”的参与。数月后,在各方的帮助下将水患消除,清正遂正式被领民接纳。与战场上如凶神恶煞的清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原本乃尾张下级武士出身,对内政毫无经验的清正由于日真上人的教导把所领肥后治理得井井有条,领民对新领主赞叹有加。
急度被仰候。昨日十一、北条氏政、同陆奥守、刎首、即刻京都へ差上之候。氏直事は、家康依为缘者助一命候。然者、奥州出羽御置目为可仰付、来十七日到会津被移御座候、顿而可有御归洛之条、可遂参上候、犹山中橘内可申候也。 在得到秀吉平定关东、降伏奥羽消息后,清正出发东国迎接凯旋归来的丰臣军,并在三河冈崎城碰到了班师的秀吉。清正遂与大军一同行进,到达了两人的家乡尾张中村,家乡人均盛装迎接秀吉的到来,秀吉也亲自向家乡父老讲起东国战况,并与清正交谈直至深夜。两人的感情,在家乡这个特殊的地方再次得到了强化。 ★向朝鲜半岛进军★ 一、文禄之役 天正十九年(公元1591年),秀吉辞去关白一职,将全部精力集中在侵略朝鲜的准备上:命清正和寺泽广高动员九州诸大名,在肥前国筑名护屋城以为侵朝指挥中心。建成后的名护屋城规模相当大且装饰华丽(按秀吉爱铺张的口味),从名护屋城的建造上可以充分看出清正的筑城能力,据说名护屋城的构造令德川家康都赞叹不已。翌年即文禄元年(公元1592年)正月,秀吉在大坂召集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长,面授进攻朝鲜的方略,并任命他们二人为侵朝先锋。秀吉将一面自己在中国攻略时曾经使用过的由织田信长赐给他的“南无妙法莲华经”题目之旗转送给了清正。其意义十分明确,即鼓励清正象自己在信长手下那样忠心而努力,也盼望清正能够如自己在中国一般地在朝鲜获得辉煌战果。相对的,秀吉赐予行长的是一匹骏马。从城中出来后清正嘲笑行长曰:我和太阁公一样都是用长竿上高挂的马标显示武名,而你却只能使用你家药铺的招牌了。两人的敌视关系延续到了朝鲜战场上,为了争抢功劳互扯后腿,误了许多战机。这不可不说是秀吉的败笔,他明知二人关系不好却一同任命二人为先锋,大概是想让他们互相竞争以获取更大战果吧,可偏偏事与愿违,这是后话了。
四月十三日,日军第一军在釜山登陆,马上攻陷了仅几十人防守的釜山。四月十七日,第二军、第三军在朝鲜熊川登陆。第二军北上经梁山、彦阳攻取庆州,斩获千余首级。二十七日,第二军攻下忠州,城将申砬战死;二十八日,第一军与第二军在忠州会合。两军会合后,议定两人分走两路攻取王城汉城,争夺一番枪的功劳,遂各自领兵出发,一路上除了抗日义军与清正部发生了小规模战斗外几乎未受到任何抵抗。仅仅几天后的五月二日,第一军开始进攻汉城东大门,朝鲜国王落荒而逃,而汉城竟在短短半天之中沦陷,次日才赶到南大门的清正愤恨不已。
汉城落城的日期是五月二日,而秀吉的感状怎么可能在五月朔日(一日)发出呢(所参照历法均为和历)?这种破绽足以说明该感状为伪造。
而秀吉则高兴地以这场胜利作为要求明朝割让土地的筹码,向明朝委派的和谈使沈惟敬施压。接下来发生的事众所周知:因语言不通,实际进行交涉的只有沈惟敬和小西行长。
二、庆长之役 文禄三年(公元1594年)十二月,沈惟敬与行长家臣小西如安(内藤如安)来到北京,向神宗皇帝递交了《关白降表》和贡品(所谓日本贡品,只不过是朝鲜当地的土产品,降表也是小西行长伪造的。)。确认了秀吉投降后,经明朝大臣们商议同意日本来明朝进贡(进行勘合贸易),并向日本派出了回访使节。
庆长二年六月,日军回到釜山,左军经晋州向南原出发,而清正所在的右军则取道密阳攻打全州,形成钳型攻势,到十一月朝鲜南部全罗道和庆尚道的一部分又落到了日军手里。此时清正派遣家臣佐佐备前守领三千人与毛利秀元一起建筑蔚山城,清正本部六千人入驻西生浦城,并在入城后纵容士兵疯狂屠杀了两万朝鲜平民,随即清正得到了浅野幸长建筑蔚山城结束的消息,高高兴兴地带了几个随从就前往蔚山城验收新城,这时清正还没发觉到危机已经降临到自己头上。十二月,经过严密的部署,明军大将杨镐亲帅四万多人向蔚山城进发,准备拿下兵力空虚的蔚山城。当日军指挥部发觉明军的目标时,明军已经切断了蔚山城到釜山的道路,小西部无法施展救援行动,只好进行小规模牵制性攻击(小西行长也决不会把自己的血本拼在救援仇人的行动上)。十六日,明军两万人开始攻击在蔚山城笼城的清正,邻近的岛山城为清正家臣加藤清兵卫所守。虽然没有详细记载作战过程,但以三千人防守装备、训练程度、兵力皆优于自己的两万明军的这一仗一定打得十分惨烈,更重要的是城内存粮几乎全被浅野幸长带走了,仅余下五千石。而明军投入到攻打蔚山城的兵力明显多于岛山城,这说明明军的目标就是“鬼上官”加藤清正的项上人头。二十三日,明军攻破蔚山城总构(外围城墙);明军于二十四日、二十六日、二十九日组织了三次攻城,拿下了三之丸和二之丸,而“题目之旗”仍顽强地立在本丸中,但由于饥寒交迫,落城仅仅是时间问题。
文禄之役时日军仅偶尔有几次屠城行动,而且是在己方伤亡很大的情况下打败了敌人时向敌方泄愤的举动。但庆长之役时就不同了,不仅“鬼上官”加藤清正在屠杀,几乎所有日军将领都在肆意屠杀,而且是每过一城必屠一城。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反差,是因为秀吉于庆长二年九月在京都设立了“耳冢”(原名“鼻冢”,因“鼻冢”听起来过于野蛮而改名。不过改什么名字都无法去掉它野蛮而残忍的本质。),用来埋葬在朝鲜杀死的敌人的鼻子。因为这时秀吉规定按割去鼻子的数量给予赏赐,日军便有了如此疯狂的屠杀举动,为了利益把屠刀挥向了无辜的平民。庆长之役在发起仅一年后便告结束,而此时“耳冢”里已经埋葬了一百多万只鼻子。这大概是秀吉在认为自己受到了明朝的“外交愚弄”后举行的报复行动,而他也尝到了自己埋下的苦果:在文禄之役时日军进行了比较宽松的殖民统治,还无意中解放了朝鲜的奴隶制度,因而义军的兴起只是星星之火。而在庆长之役中,任何一个朝鲜人都知道会因为自己的鼻子而马上遭到屠杀,所以每一个朝鲜人都拿起了武器,义军变成了侵朝日军的主要对手。正因为如此,日军在大挫明军的情况下都完全无力扩大战果,在自己已攻占的地盘内寸步难行,最后变为退守一隅。
一、关原合战 因为在朝战略的分歧,各军将帅(出兵大名)与在阵奉行间冲突十分激烈,而奉行众的首领——石田三成更是成为众矢之的。待秀吉死后,“文治派”和“武断派”的矛盾趋向于表面化,而在此同时作为五大老之笔头的德川家康也违反秀吉生前的“不准诸大名私自结亲或订立盟约”的禁令,表现出了谋反的征兆。在前田利家——最后一个能为丰臣家稳定局势的人——死亡后,同样以反对文治派(奉行众)为目的的武断派和德川家康走到了一起。
二、经营肥后 1.熊本筑城
2.河川治理
3.海外贸易
三、一生忠心
加藤清正正是那种传统的武士、军人。他一生戎马倥偬、杀人无数,对主君恪尽忠义,对领民仁慈爱护,对佛祖无比虔诚,对信念始终坚守。他前半生的功名建立在以数十万计的尸骨上,而后半生的功绩全靠造福人民取得,而这也正是在他被骂为刽子手的同时,深受熊本县数十万民众的爱戴,至今仍被尊称为“清正公”的缘故。
主要参考资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1 13:14:41编辑过] |
![]() 明智佐渡守は、初めは明智の家臣、武勇に優れ「鬼佐渡」との異名を持った。本能寺の変では先鋒として本能寺を急襲した。明智一族が滅ぼされた後、出家して宗致と号す。山名を頼る、山名宗渡の下で活躍して、山名の姓を授かった。山名四天王の末席を務めていた。 | |
![]() 2008-2-23 12:37:24 |
今川政虎 ![]() ![]() 头衔:真田家臣 身份:领民 言论:212 入籍:2005年4月13日 | ![]() 加藤清正MS是: KATO KIYOMASA这发音没有狗的意思吧? 韩语狗的发音是ke |
![]()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走一步退一步全当没走,天在上地在下你娃甭牛。 | |
![]() 2008-2-25 21:57:55 |
山名宗致 ![]() ![]() 头衔:山名家臣正八位下散位 身份:领民 言论:185 入籍:2008年2月9日 | ![]() 这个发音的问题我也查了很多地方 问过一些人 无奈懂韩语的人才稀缺。。。 但是说“加藤清正”的发音是“狗”这一条很多地方都提过 我就也这么写了 我也试过机器翻译软件 翻出来的不太对。。。 那么我只好猜测:韩文中说明“狗”这种动物时 和 将某人骂为“狗”时 这两个情况下发音不同 |
![]() 明智佐渡守は、初めは明智の家臣、武勇に優れ「鬼佐渡」との異名を持った。本能寺の変では先鋒として本能寺を急襲した。明智一族が滅ぼされた後、出家して宗致と号す。山名を頼る、山名宗渡の下で活躍して、山名の姓を授かった。山名四天王の末席を務めていた。 | |
![]() 2008-2-25 22:13:05 |
风云虎义 ![]() ![]() 头衔:上川家臣 身份:领民 言论:4729 入籍:2003年11月11日 | ![]() 按我们来说,因为秦桧,白起,才有了吃油条,吃白肉的风俗。 但吃狗肉好像不能说明什么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6 12:36:50编辑过] |
![]() 只有心痛而已。。。 | |
![]() 2008-2-26 12:28:28 |
金森宗康 ![]() ![]() 头衔:真田家臣正八位下散位 身份:领民 言论:628 入籍:2004年8月1日 | ![]() 正则却是在家康正式向秀赖宣战后第一个表示赞成。在地底下见到这两人鲜明对比的秀吉,心中又会做何感想呢。 请问这里的资料来源是什么? 还想说几句的是,一直觉得所谓的加藤清正,福岛正则之流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我简略地看过他们的战史,觉得这几个人一辈子就没打过几场硬仗,更别提作为大将运筹帷幄了。基本上就是武艺比较高强,作战很勇敢。但是这种人在战国时代多了去了,实在是不值二十万石。 |
![]() 愿上天眷顾我! | |
![]() 2008-2-26 15:48:38 |
山名宗致 ![]() ![]() 头衔:山名家臣正八位下散位 身份:领民 言论:185 入籍:2008年2月9日 | ![]() 以下是引用金森宗康在2008-2-26 15:48:38的发言: 正则却是在家康正式向秀赖宣战后第一个表示赞成。在地底下见到这两人鲜明对比的秀吉,心中又会做何感想呢。 请问这里的资料来源是什么? 还想说几句的是,一直觉得所谓的加藤清正,福岛正则之流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我简略地看过他们的战史,觉得这几个人一辈子就没打过几场硬仗,更别提作为大将运筹帷幄了。基本上就是武艺比较高强,作战很勇敢。但是这种人在战国时代多了去了,实在是不值二十万石。 正则却是在家康正式向秀赖宣战后第一个表示赞成 石田三成の挙兵の事実は、大半の者の耳には既に入っていた。そんな中で真っ先に発言したのは、豊臣恩顧の大名の中では、筆頭ともいえる福島正則であった。福島正則は石田三成に対して憎しもあっただろうが、徳川家康に味方しつつ石田三成を討つ発言をしたのである。これにつられほかの大名らもそれに賛同した。 我的本意是说小山评定时 可能是我措辞不当所致吧 改成"正则却是在家康正式向三成宣战后第一个表示赞成。" 就好多了 还想说几句的是 武将的发迹 不仅要能力 很多时候都要靠机缘和巧合吧 或许与秀吉同乡就是他与别人相比的优势之一呢 清正は朝鮮の民衆から「犬、鬼(幽霊) 这是WIKI里的...都说清正是狗 至于 怎么来的我可真不知道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6 18:55:11编辑过] |
![]() 明智佐渡守は、初めは明智の家臣、武勇に優れ「鬼佐渡」との異名を持った。本能寺の変では先鋒として本能寺を急襲した。明智一族が滅ぼされた後、出家して宗致と号す。山名を頼る、山名宗渡の下で活躍して、山名の姓を授かった。山名四天王の末席を務めていた。 | |
![]() 2008-2-26 18:33:48 |
金森宗康 ![]() ![]() 头衔:真田家臣正八位下散位 身份:领民 言论:628 入籍:2004年8月1日 | ![]() 正则却是在家康正式向秀赖宣战后第一个表示赞成 石田三成の挙兵の事実は、大半の者の耳には既に入っていた。そんな中で真っ先に発言したのは、豊臣恩顧の大名の中では、筆頭ともいえる福島正則であった。福島正則は石田三成に対して憎しもあっただろうが、徳川家康に味方しつつ石田三成を討つ発言をしたのである。これにつられほかの大名らもそれに賛同した。 我的本意是说小山评定时 可能是我措辞不当所致吧 改成"正则却是在家康正式向三成宣战后第一个表示赞成。" 就好多了 我也是记得正则在关原合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明确表示对丰臣家的忠诚。 |
![]() 愿上天眷顾我! | |
![]() 2008-2-28 21:06:14 |
鹿苑馆快晴 ![]() ![]() 头衔:朝仓家臣 身份:领民 言论:4265 入籍:2003年7月21日 | ![]() 加藤清正的部队曾经跨越过鸭绿江进入现中国境内,也算是日本侵华第一人了。 |
![]() 都给俺来! 都给俺滚! 把俺留下! ——《三支神箭》 | |
![]() 2008-3-1 19:25:46 |
近卫千惠 ![]() ![]() 头衔:岛津家臣 身份:旅人 言论:48 入籍:2007年4月20日 | ![]() 虽然不一定真实,但也从中可以看出清正对战争的天赋和发明家的头脑。 病句啊..."虽然不一定真实意思"应该是可能真实,可能不真实。如果不是真实的,也能"从中可以看出清正对战争的天赋和发明家的头脑。"?? |
![]() 2008-3-7 23:26:05 |
乌鹊南飞3 ![]() ![]() 身份:旅人 言论:67 入籍:2006年11月23日 | ![]() 看完最大的感想时是:日莲宗的教义真是诡异。 |
![]() 历史就像一场玩笑,越严肃越看不清未来。 | |
![]() 2008-3-8 18:44:43 |
金森宗康 ![]() ![]() 头衔:真田家臣正八位下散位 身份:领民 言论:628 入籍:2004年8月1日 | ![]() 明国万历帝时,版图包括了东北么???? 十六世纪末后金尚未建立,东北自然是属于明国管辖下的属地,只是有效管辖的程度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
![]() 愿上天眷顾我! | |
![]() 2008-3-10 20:29:33 |
山名宗致 ![]() ![]() 头衔:山名家臣正八位下散位 身份:领民 言论:185 入籍:2008年2月9日 | ![]() 虽然不一定真实,但也从中可以看出清正对战争的天赋和发明家的头脑。 病句啊..."虽然不一定真实意思"应该是可能真实,可能不真实。如果不是真实的,也能"从中可以看出清正对战争的天赋和发明家的头脑。"?? ....这个 本意是:凡传说逸话都有个原型.假设该传说不属实,如果清正没有发明家的头脑,人们就不会去编这个逸话去说明他发明家的头脑. 如果改掉前面 "如果该逸话属实,那么清正对战争的天赋和发明家的头脑可是相当出色的。" 这样如何呢 ![]() |
![]() 明智佐渡守は、初めは明智の家臣、武勇に優れ「鬼佐渡」との異名を持った。本能寺の変では先鋒として本能寺を急襲した。明智一族が滅ぼされた後、出家して宗致と号す。山名を頼る、山名宗渡の下で活躍して、山名の姓を授かった。山名四天王の末席を務めていた。 | |
![]() 2008-3-10 20:29:40 |
大意觉迷 ![]() ![]() 头衔:真田家臣正七位下主殿少允 身份:领民 言论:668 入籍:2005年5月23日 | ![]() 根据自己的习惯改造兵器觉得算不上啥发明家。 |
![]() 专家:据考证,曹操墓被盗掘过两次,一次是在北齐,一次是在2004年。 记者:第二次怎么能如此准确地确定年限? 专家:因为我们在墓内发现了火腿肠皮、方便面袋子、矿泉水和啤酒瓶…… | |
![]() 2008-3-10 20:58:27 |
山名宗致 ![]() ![]() 头衔:山名家臣正八位下散位 身份:领民 言论:185 入籍:2008年2月9日 | ![]() 看完最大的感想时是:日莲宗的教义真是诡异。 <清正公记>本来就是肥后法华寺某僧人的作品。。。。 自吹自擂是很正常的 |
![]() 明智佐渡守は、初めは明智の家臣、武勇に優れ「鬼佐渡」との異名を持った。本能寺の変では先鋒として本能寺を急襲した。明智一族が滅ぼされた後、出家して宗致と号す。山名を頼る、山名宗渡の下で活躍して、山名の姓を授かった。山名四天王の末席を務めていた。 | |
![]() 2008-3-11 13:00:12 |
鹿苑馆快晴 ![]() ![]() 头衔:朝仓家臣 身份:领民 言论:4265 入籍:2003年7月21日 | ![]() 以下是引用武田信纲在2008-3-7 9:48:34的发言: 明国万历帝时,版图包括了东北么???? 当然包括了!这个俺曾经在日版的地图上确认过。 |
![]() 都给俺来! 都给俺滚! 把俺留下! ——《三支神箭》 | |
![]() 2008-3-13 22:03:38 |
松岛菱马 ![]() ![]() 身份:领民 言论:205 入籍:2003年9月19日 | ![]() 如果文章所言不虚,那么明史记载【杨镐在蔚州被小西行长的疑兵计吓退、极端可耻地丢弃大量军用物资不战自溃,并在溃退中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是与事实不符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24 17:00:15编辑过] |
![]() 2008-3-24 16:59:04 |
酒桥晴虎 ![]() ![]() 身份:领民 言论:108 入籍:2007年12月3日 | ![]() 虎千代最牛的应该是筑城! |
![]() 霜满兵营秋气清,数行过雁夜三更,越山并得能州景,遮莫家乡怀远征。人間五十年、下天の内をくらぶれば、夢幻の如くなり ひとたび生を得て、滅せぬ者の有るべきか | |
![]() 2008-3-24 19:48:22 |
今川继义 ![]() ![]() 身份:旅人 言论:3 入籍:2008年3月16日 | ![]() 清正应该是比较对秀吉有感情的。 我曾看过本书,书中提到。到家康势力达到凌驾大坂时。要求秀赖去京都拜见他时。就是由清正护送的。当秀赖安全回到大坂时。清正回到住所,拿出一直藏在衣下的短刀,一个人流着泪。 可见如果家康要加害秀赖的话。那他当时就准备自尽以谢秀吉的。可以说他至死都对丰臣家忠诚,竭力希望能保住丰臣家。 可惜,清正不久就死了。 |
![]() 2008-3-24 22:12:36 |
山名宗致 ![]() ![]() 头衔:山名家臣正八位下散位 身份:领民 言论:185 入籍:2008年2月9日 | ![]() 如果文章所言不虚,那么明史记载【杨镐在蔚州被小西行长的疑兵计吓退、极端可耻地丢弃大量军用物资不战自溃,并在溃退中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是与事实不符啰? 这个记载的话日中朝三国都有较大差距 明史嘛 清人所写 自然要着重说明朝将领的错误了 而我所取的是日方的记载 日方记载中基本没提到小西的什么功劳 日本记载的日史总应该比明朝记载的可靠些吧 所以我认为蔚山之战的胜利和小西没太大关系 |
![]() 明智佐渡守は、初めは明智の家臣、武勇に優れ「鬼佐渡」との異名を持った。本能寺の変では先鋒として本能寺を急襲した。明智一族が滅ぼされた後、出家して宗致と号す。山名を頼る、山名宗渡の下で活躍して、山名の姓を授かった。山名四天王の末席を務めていた。 | |
![]() 2008-3-26 12:41:06 |
房斋 ![]() ![]() 头衔:从五位下散位 身份:领民 言论:10072 入籍:2003年7月7日 | ![]() 日本记载的日史总应该比明朝记载的可靠些吧 这句话就有很大问题…… |
![]() 软不软,白玉叉盒红灯闪 秋叶原,八百里,放不下索尼三个P 东海缺少健身房,龙王来请任天堂 山寨好大雪,5元一张全吃鳖 | |
![]() 2008-3-27 15:52:20 |
松岛菱马 ![]() ![]() 身份:领民 言论:205 入籍:2003年9月19日 | ![]() LZ的话本人有所保留。蔚山之败,杨镐是被追究治罪了的(虽然从轻发落在先又被赦免在后),可见明廷确实是有派员调查此战的经过。究竟是中了“伪报”一箭未发就望风溃逃(这是弹劾杨镐的说法)、还是鏖战力屈不支败北(这是与杨镐自供比较接近的说法),这两件事性质截然不同绝不可能混淆,只要老老实实地查问官兵一下就能容易得到真相的。假如日史为真,那么杨镐溃逃一事就是政治迫害的大冤案;如果明史为真,那么日史的记载就属夸大其词自抹金粉的不实之词。 LZ引述的那些日本史家的著作在下一本都没有看过,所以也不知道究竟有何依据。但日本的中世纪史料除了军役帐等硬史料外,叙述性的以家史、日记和颂词居多,所记载的内容如果仅仅是片面而且唯心,那已经算是可信度颇高了。最可怕的是一些纯为歌功颂德和播威于后世而编撰的某某公记之类的读物,轻则夸大其词重则无中生有,可信度可能不比民间故事高多少。平心而论日本的治史态度岂能与中国相提并论? 蔚山的问题,是根本性的事实错误,并不存在清朝人“着重说明朝将领的错误”的问题,一来此战与满洲无关,无论怎么写也无伤爱新觉罗的颜面。二来假如日史为真,则明史的记载根本就是架空捏造陷人以罪,性质极其恶劣,从其他史料来看,似乎不存在需要如此陷害杨镐的动机和实际的陷害行为。因此我更倾向相信明史的记载,即败因主要源于杨镐的误判。 至于日军的奋战言之凿凿,其过程可能是:小西把援军将至的消息添油加醋大为宣扬吓跑了杨镐,然后日军紧随其后“奋勇追击”取得了一定战果,又据此夸大为日军的奋战而将明军击溃。像这种虚报战绩的事情当然不可能只发生在中国一侧,考虑到家史和“公记”之类具有为主人公歌功颂德的特殊属性,100%的予以接纳和采信是非常不妥当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1 16:22:38编辑过] |
![]() 2008-4-1 16:18:03 |
山名宗致 ![]() ![]() 头衔:山名家臣正八位下散位 身份:领民 言论:185 入籍:2008年2月9日 | ![]() 多谢楼上指教 的确应该两方面考虑 我会将这部分好好改改的 |
![]() 明智佐渡守は、初めは明智の家臣、武勇に優れ「鬼佐渡」との異名を持った。本能寺の変では先鋒として本能寺を急襲した。明智一族が滅ぼされた後、出家して宗致と号す。山名を頼る、山名宗渡の下で活躍して、山名の姓を授かった。山名四天王の末席を務めていた。 | |
![]() 2008-4-7 13:10:49 |
山名宗致 ![]() ![]() 头衔:山名家臣正八位下散位 身份:领民 言论:185 入籍:2008年2月9日 | ![]() 日本记载的日史总应该比明朝记载的可靠些吧 这句话就有很大问题…… 有问题么?我是指在此次战斗中立下大功的日军将领一事的记载 日本方的记载应当是可靠些的 (中方记载是小西 日方记载是小早川 ) |
![]() 明智佐渡守は、初めは明智の家臣、武勇に優れ「鬼佐渡」との異名を持った。本能寺の変では先鋒として本能寺を急襲した。明智一族が滅ぼされた後、出家して宗致と号す。山名を頼る、山名宗渡の下で活躍して、山名の姓を授かった。山名四天王の末席を務めていた。 | |
![]() 2008-4-10 13:06:34 |
大意觉迷 ![]() ![]() 头衔:真田家臣正七位下主殿少允 身份:领民 言论:668 入籍:2005年5月23日 | ![]() 需要指出一点的是,加藤清正跨过图们江所攻击的所谓兀良哈并非蒙古的兀良哈三卫,因为兀良哈三卫所管辖的地理位置根本不在那里。实际上这里的“兀良哈”部落源头来自女真的胡里改(或称忽汗、库尔哈、呼拉哈、虎尔哈、胡尔哈、呼尔哈、火儿哈)部。 此部来源于金朝时期设立的呼尔哈路,因地近呼尔哈河(即牡丹江)而得名,元朝为呼尔哈万户(胡里改万户)。明朝的时候,胡里改万户的一部分与斡朵里万户形成建州女真,由于种种原因,建州女真逐渐西迁。然而有大量呼尔哈部女真仍然留在原地,散居黑龙江到乌苏里江及滨海地区,逐渐形成东海女真。东海女真中的库尔哈即呼尔哈的另种译名,而居住在内外的女真人就是东海女真瓦尔喀部,实际上瓦尔喀部也同样可以被称为“呼尔哈”,而他们的族源也就是来自呼尔哈万户。 所以加藤清正所攻击的兀良哈部,应该是图们江地区的东海女真瓦尔喀部。 而兀良哈损失的人员恐怕不可能达到数万。而且在事后的吉州之战中,兀良哈也进行了报复性围攻。 日川口长孺《征韩伟略》有如下相关文字: 先是清正入兀良哈观兵,其地部落各有屯营,清正攻拔四五营,余营皆遁去。[清正记曰:陷其都城,斩首九百余。]是月还咸镜道。居安边营镇抚一道。令收税。其在兀良哈时,秀吉赠书:“今略明地。”清正疏答云:“遥闻行长略平安道,朱镇定,然他道不治。孤军难深入。”[清正十月二十日状] …… 清正部将在橘州者,为朝鲜兀良哈所围,请救于安平。清正兵寡,难分之。令直茂援之。直茂遣部将闲行,令入其城。[清正记镇西要略,锅岛家记] 此外: 《普聞集》:加藤清正カ家士橘州〔吉州〕在城ノ輩、朝鮮兀良哈ノ賊數万の為ニ圍マレ、數十月(日?)ノ防戦ニ屈メ、スクヒヲ清正に乞 由此可见这里的兀良哈当是女真部落,与蒙古兀良哈无关,而且兀良哈事后有报复性反击,这一点文章中没有涉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15 16:02:50编辑过] |
![]() 专家:据考证,曹操墓被盗掘过两次,一次是在北齐,一次是在2004年。 记者:第二次怎么能如此准确地确定年限? 专家:因为我们在墓内发现了火腿肠皮、方便面袋子、矿泉水和啤酒瓶…… | |
![]() 2008-4-14 14:04:09 |
山名宗渡 ![]() ![]() 头衔:山名家督从五位上右卫门佐因幡守 身份:城主 言论:1091 入籍:2004年8月22日 | ![]() 以下是引用大意觉迷在2008-4-14 14:04:09的发言: 需要指出一点的是,加藤清正跨过图们江所攻击的所谓兀良哈并非蒙古的兀良哈三卫,因为兀良哈三卫所管辖的地理位置根本不在那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14 14:14:55编辑过] 兀良哈三卫所管辖的地理位置在哪里? “《蒙古秘史》、《成吉思汗史集》、《白室集》和兀良哈氏家谱等史料的记载,成吉思汗将兵民属众,分给他的儿子、侄儿、弟弟和母亲的时候,分给三弟合只温之子额勒只各台(成吉思汗近卫将士)三千人。该三千人中多数是兀良哈人,还有少数乃蛮和塔塔尔人。做为成吉思汗分给额勒只各台的兵士——兀良哈人,来到蒙古东方的朵颜山一带驻牧。《史集》中拉希德有言:“额勒只各台的部众和府地在东方……与女真部接壤”。 朵颜卫居于东起广宁前屯,经喜峰口,近宣府一带;泰宁卫居于锦州、义州,经广宁至辽河一带,福余卫居地自黄泥洼(辽阳以西),逾沈阳、铁岭,至开原一带。“明朱棣在朵颜三卫骑兵的援助下,战胜了宁王朱权,继明朝皇位。他为了报答兀良哈三卫之恩,承诺把宁王朱权之封地大宁,分给三卫之封建主。但朱棣之诺言迟迟不予实现。这就是兀良哈三卫开始向南伸张的原因。不仅向南伸张,三卫首领率部众靠向蒙古乌勒吉贴木尔汗、阿鲁克台太师,后又投靠脱脱不花汗、也先太师。因而惹恼了明成祖先棣。于1422年讨伐阿鲁克台时,在霍林郭勒大肆杀戮践踏了兀良哈部及其驻地。” “兀良哈部由于受到明朝的惨重打击,一度向西退却恢复元气。1426年开始,又挥师向南,在老哈河流域一带游牧。1428年又向南伸张到怀州、宽河,对明廷造成了威胁。明宣德年间(1426-1450年)兀良哈三卫伸展到东至辽东,西至独石口的广大地区。” 也就是说,宣德以前,兀良哈三卫已有分布于辽东,宣德之后,兀良哈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扩张。无法确定是否到达朝鲜边境地区。 然则觉迷君只提及对东海女真兀良哈的理解,却不论证蒙古兀良哈是否到达这一地区,在此情况下便断言加藤打的是女真兀良哈,似乎有欠论据。而楼上所引的日方资料,似乎也无法直接说明清正打的是女真兀良哈而非蒙古兀良哈。 |
![]() 伏愿龙天八部,长为护助,城隍安泰,百姓康宁;次愿甘州小娘子,承此善因,不溺幽冥。 -------------------------------------------------------------- 假于天,择于地,运于人, 取于时,乘于势,坚于阵, 守于心,布于气,通于神。 | |
![]() 2008-4-14 16:07:21 |
大意觉迷 ![]() ![]() 头衔:真田家臣正七位下主殿少允 身份:领民 言论:668 入籍:2005年5月23日 | ![]() 不好意思,兀良哈三卫的地理区域大致看了一下,想必一些对此感兴趣的人也有所了解,所以不作为重点阐述的话题,所以我认为没必要过多提及,如果哪位有兴趣可以详细分析一下图们江地区是否有关于兀良哈三卫涉足的历史记录,我愿意增长点相关的知识。总之,从当时的形势来看,黑龙江、乌苏里江、牡丹江、图们江一带兀良哈三卫恐怕根本难以涉足。 图们江地区更是女真与朝鲜争夺的热门地区,兀良哈三卫如果再掺合一把恐怕够热闹,可惜史料里没有迹象显示兀良哈三卫能出现在图们江地区。相反,“兀良哈”这个词指代的是女真并且是胡里改女真则是《朝鲜实录》里所能见到的。我想从地理的角度来说,证明“兀良哈”是女真部落要比证明是兀良哈三卫要容易得多,也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形。如果想证明是兀良哈三卫的话,在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还要用假定其部分微少的兀良哈三卫牧民能脱离大部队,放着草原不去游牧,远涉到丛林密布的图们江地区,还要面临来自朝鲜和女真部落的围攻,而可巧又成为加藤清正的袭击对象,这里面要证明的巧合不知道要比证明“图们江一带的兀良哈实际上是女真”要困难多少倍,而且是猜想大于实证,我想哪个更符合实际不言而喻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15 9:38:27编辑过] |
![]() 专家:据考证,曹操墓被盗掘过两次,一次是在北齐,一次是在2004年。 记者:第二次怎么能如此准确地确定年限? 专家:因为我们在墓内发现了火腿肠皮、方便面袋子、矿泉水和啤酒瓶…… | |
![]() 2008-4-15 9:25:42 |
山名宗渡 ![]() ![]() 头衔:山名家督从五位上右卫门佐因幡守 身份:城主 言论:1091 入籍:2004年8月22日 | ![]() 放啥牧啊,蒙古的“兀良哈”本来就是“丛林之人”、“森林部族”的意思啊 |
![]() 伏愿龙天八部,长为护助,城隍安泰,百姓康宁;次愿甘州小娘子,承此善因,不溺幽冥。 -------------------------------------------------------------- 假于天,择于地,运于人, 取于时,乘于势,坚于阵, 守于心,布于气,通于神。 | |
![]() 2008-4-15 9:39:59 |
大意觉迷 ![]() ![]() 头衔:真田家臣正七位下主殿少允 身份:领民 言论:668 入籍:2005年5月23日 | ![]() 以下是引用山名宗渡在2008-4-15 9:39:59的发言: 兀良哈的名称起源能代替万历朝各民族势力的大体分布吗?放啥牧啊,蒙古的“兀良哈”本来就是“丛林之人”、“森林部族”的意思啊 |
![]() 专家:据考证,曹操墓被盗掘过两次,一次是在北齐,一次是在2004年。 记者:第二次怎么能如此准确地确定年限? 专家:因为我们在墓内发现了火腿肠皮、方便面袋子、矿泉水和啤酒瓶…… | |
![]() 2008-4-15 9:45:21 |
山名宗致 ![]() ![]() 头衔:山名家臣正八位下散位 身份:领民 言论:185 入籍:2008年2月9日 | ![]() 言之有理 按现有的资料来看 该“兀良哈”的确应为女真部落 多谢大意觉迷的提醒指正 |
![]() 明智佐渡守は、初めは明智の家臣、武勇に優れ「鬼佐渡」との異名を持った。本能寺の変では先鋒として本能寺を急襲した。明智一族が滅ぼされた後、出家して宗致と号す。山名を頼る、山名宗渡の下で活躍して、山名の姓を授かった。山名四天王の末席を務めていた。 | |
![]() 2008-4-26 12:4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