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译《太平记》节选 金艺·译 特别声明:如欲转载,请先征得本站同意。 太平记卷第十九
19.1 光严院殿重祚之御事
建武三年[1]六月十日,光严院太上天皇重祚即位[2]。然有三年之内天下反复,崇鉴覆灭之例[3],诸人本多存异议。却得尊氏卿一力斡旋,曰“本将军尊氏卿自筑紫攻上时,降院宣者即此君也[4];今又潜幸东寺,加我武家之威[5]。其天恩当何以报之?”云云,因此终不闻末座之异见。其时,不明事理之田夫村鄙辈,于茶会酒宴之上,不着边际,竞相传说道:“哎,还真有似这持明院殿一般,大有福报的人啊!没指挥过一兵一卒,就平空由将军送了个王位。”
-------------------------------------------------------------------------------- ※注: [1]多有别本作“建武四年”。据《皇年代略记》、《历代皇纪》、《本朝皇胤绍运录》载,光明天皇(丰仁。光严院犹子)于建武三年八月十五日践祚,建武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即位(“践祚”和“即位”本是同义词,最初偶有行践祚仪后他日宣即位诏之事。但自第51代平城天皇以后,将践祚仪和即位礼分开举行成为定例)。参见注[2]。
[2]“太上天皇”是对已退位的天皇的尊称。“重祚”指已退位的天皇复位。但是光严院(量仁)重祚并无其事。作者大约是想表达建武三年八月十五日光明天皇践祚后,由光严院掌握朝廷实权的意思,但是记述上与史大误。
[3]光严天皇于元弘元年(1331)九月二十日践祚,元弘二年三月二十二日即位,至元弘三年五月镰仓幕府覆灭,为后醍醐天皇所废,在位三年。崇鉴是故相模入道高时的法号。这一句的表述稍显模糊,有古本作“光严院太上天皇重祚即位。此君本故相模入道崇鉴未亡时所立,然三年之内天下反复,关东覆灭。有此先例,诸人多存异议”,较底本更为明确。
[4]在九州的尊氏欲反攻上洛,通过三宝院僧正贤俊疏通,得到了光严院的院宣。事在卷16.7《将军自筑紫御上洛之事附瑞梦之事》。另,“本将军尊氏卿”似乎不像是本人语气,可能是用斡旋使者的口吻。
[5]尊氏攻入京都时,光严院等持明院统诸人赶往尊氏所驻的东寺合流。事在卷16.18《持明院本院潜幸东寺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