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本厚点的字典
都会注明石在做计量单位时,最早是读shi的,但具体时间没说清楚。
那是胡扯,论古音石既不近“担”也不近“十”。
古石为入声字,为一音,不析分,中古为铎部,广韵为昔部。
好吧,我打不出国际音标来,只好配图。
好吧,我家那本大字典是81年的。回头告它误导消费者去。
好罢……忘了还有入声这回事了……- -|||
《说文》:石,常只切。
常,市羊切;只,之石切……韵尾辅音是塞音,然则这却要怎么读音标里的“z”……?看不懂国际音标……赤太政能不能劳驾给个相似的拼音出来看看?多谢……
我给的就是拼音呀,你还要什么拼音?汉语拼音?才那么几个元辅音管屁用?
大致解释一下吧,这个字的发音,首先声母近Z,但是浊音(现在普通话里已经没有真正的浊音了,自己领会吧)。其次主韵母音位的两次变迁,应该是从英语A和E的中间音位,转化为E和I的中间音位(今天却变成了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读音,注意,ZH、CH、SI后面跟的I其实和英语中的短音I完全不同,J、Q、X后面跟I才和英语短音I相近)。最后,也是最难的是辅音尾,请你在发完主韵母以后,再发一个不出声的K,也就是说,把原本长长的平缓的主韵母发出后,气流迅速在K位也即喉头塞住,变成一个短促的入声字。
好吧,如果会上海话、闽南话、广东话的比较好理解,请你们直接读“石”这个字就可以理解入声了,当然,现在的“石”不是K尾结。
现在读dan是因为和“儋”混淆了的缘故
读下“家阙儋石之粮”,有人愿意读作 “dan dan 之粮”没
石 | 部首: | ![]() | 筆畫: | 5 | 字音分類: | 破音字 | ![]() ![]() |
大五碼: | A5DB | 倉頡碼: | 一口 | 頻序 / 頻次: | 364 / 7691 | ![]() ![]() |
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exi-can/
这个字的粤语音和古音相近。
我晕了........本来觉得语委那些人三天一变读音,觉得很奇怪.现在看到这样专业的考据.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