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新战国联盟论坛 http://www.newtenka.cn/bbs

国内最大最专业的日本战国历史研究论坛
共2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3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讨论]问一个困扰了很久的问题。

1楼
安倍晴宗 发表于:2010-1-23 18:49:24

印象中,中国的城市是在汉代有坊市的,而一直到宋代才打破这种格局。

也就是说在宋代之前,百姓是不可能在城里随便用一间房做铺面的,只能到规定的坊市去做商品交易。

那是不是说,汉代的大街上除了行人车马外就什么都没有了?小吃摊、当街卖艺的、酒肆、旅店、杂货地摊这些和城市居民生活相关的行当难道也要到坊市里去吗?还有那时候的城里允许货郎、商贩之类的行脚商人自由活动吗?

虽然当时大部分居民是自给自足,但是那些针线、布匹(如果家中的女人会织布,那主要是给自己做衣服还是外卖的?)、柴米油盐酱醋之类的应该也是需要交换才能得到吧,难道这些都需要在坊市中交易才能得到吗?

2楼
赤軍雪斎 发表于:2010-1-23 22:28:08

居民区你卖的什么艺?

不要用现代人的生活去套古人,古人必须每日购置的日用品数量相当有限,不外乎柴米油盐、新鲜菜肉啥的,那时候城市不大,跑一趟也不是什么难事。货郎什么的,开市后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转悠的,市场各店铺还负责给大户人家送货上门,没有什么不方便。

至于自己生产的布匹、衣物啥的,你要想别人上门取货,也得是老主顾才行吧。说白了,无规律的临时产出,当然要送到店里去,有规律的可以让店里来人取货,可这店开在家门口还是开在市里,其实没啥关系。

3楼
安倍晴宗 发表于:2010-1-25 9:48:05

先谢谢太政的解答。还有一点不明白的。

那酒肆一类的消费娱乐场所,朝廷会硬性规定他们的营业地点吗?

或者是有商户一类不能在城里主干道上设摊之类的规定吗?

主要是看了太多的古装片里的大街上满满都是大摊小店的,觉得肯定不会是那样的。但是真实的什么样,又说不上来。

如果没有那些当街酒肆和临街摊贩,又感觉大街上死气沉沉的,太不生活化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5 15:10:51编辑过]
4楼
赤軍雪斎 发表于:2010-1-25 15:23:02
你可以把皇城周边设想成今天的政府机关门口,把各居民坊设想成现在的居民小区内部,没有大摊小店不是很正常吗?人来人往,三姑六婆,这就足够了,怎会死气沉沉?
5楼
安倍晴宗 发表于:2010-1-25 17:24:52

感谢太政的再次解答。

之前总是这么想的,但是又不肯定。劣质古装片害死人哪~~~~

还有一个问题,城里的居民应该主要是由官员及其家属、商户、手工业者组成的,这样的城市规模应该不会大吧?这种中小型城的居民大致有多少人呢?(以东汉为例了)

那长安、雒阳这种百万级的城市,会不会有些别的长住居民呢?

6楼
山名纯爱斋 发表于:2010-1-26 20:32:53

其实倒不妨换个角度看这问题,汉朝人聚族而居而且特重宅第 宅院高敞而且功能齐备 连望楼射孔准城门都有

看看出土的画像砖一类东西就能得到更为直观的印象 根本就是一个小城堡 不论中央地方尽皆如此

中小城市里 也就是几个十几个这种以封建宗法为基础的准坞堡或者说居民小区以及服务它们的各种配套设施罢了 一般小市民是很少的 算来在那“七科谪”里也就找的差不多了

7楼
赤軍雪斎 发表于:2010-1-26 22:17:03

AV斋所言,唐以前基本都是如此吧。

8楼
山名纯爱斋 发表于:2010-1-26 23:13:42

嘛 人问东汉就说东汉了^^其实确实也是东汉典型点 六朝时毕竟社会动荡 麻烦点

再有TO楼主 世界上第一个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应该是南朝梁的建康

两汉该是没有百万大城的

9楼
安倍晴宗 发表于:2010-1-27 10:31:18

呵呵!谢谢纯爱大人了,最近在看一些关于汉末的小说,总感觉那里面写的长安雒阳感觉怪怪的,原来在两汉还没有过百万人的城市,这样一想就通了,大多是宗族院落,自产自销,一个城有两个坊市也就够了。

受教了。

10楼
浅井亮清 发表于:2010-1-27 10:34:55
以下是引用山名纯爱斋在2010-1-26 23:13:42的发言:

嘛 人问东汉就说东汉了^^其实确实也是东汉典型点 六朝时毕竟社会动荡 麻烦点

再有TO楼主 世界上第一个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应该是南朝梁的建康

两汉该是没有百万大城的

小爱爱,头风可愈否?

11楼
山名纯爱斋 发表于:2010-1-27 13:57:52

嗯 两汉是这样没错 后来情况略为复杂

比如北魏平城 一个街坊能大到容四五百家 这显然就是小门小户了

同样显然 这和少数民族本来就多是小门小户有关

PS 多谢楼上挂念 俺没事了:)

12楼
安倍晴宗 发表于:2010-1-27 14:04:00

那在东汉时期,一个里坊大约能住几户人家?

13楼
山名纯爱斋 发表于:2010-1-27 14:29:59

抱歉 俺学识有限 这就不知道了 XD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两汉时候城市居民尤其是都城居民的构成比例和后世很不一样 单立门户的小市民极少

当时一般自耕农的宅制是“一堂二内”的一个小院 而都城里“市楼皆重屋” 这种家家住小楼的派头肯定不是一般人

14楼
山名宗渡 发表于:2010-1-27 15:43:33

宋以前,好像都城的 里\闾 里面是可以卖东西的,甚至可以开店。

翻过一本《洛阳伽蓝记》,里面描写的北魏洛阳,描述东南西北来的各色人等,聚居在洛阳形成有特色的里坊,像南人聚居的里内,河鲜水产等生意就非常兴盛。

15楼
山名宗渡 发表于:2010-1-27 15:46:32

百度了一下,找到了原文:

道西有四里:一曰归正,
二曰归德,三曰慕化,四曰慕义。吴人投国者处金陵馆,三年已后,赐宅归正里。
景明初,伪齐建安王萧宝寅来降,封会稽公,为筑宅於归正里。后进爵为齐王,
尚南阳长公主。宝寅耻与夷人同列令公主启世宗,求入城内。世宗从之,赐宅
於永安里。正光四年中,萧衍子西丰侯萧正德来降,处金陵馆,为筑宅归正里,
正德舍宅为归正寺。北夷来附者处燕然馆,三年已后,赐宅归德里。正光元年,
蠕蠕主郁久闾阿郍<舟厷>来朝,执事者莫知所处。中书舍人常景议云:“咸宁
中,单于来朝,晋世处之王公特进之下,可班郍<舟厷>蕃王、仪同之间。”朝
廷从其议,又处之燕然馆,赐宅归德里。北夷酋长遣子入侍者,常秋来春去,避
中国之热,时人谓之雁臣。东夷来附者处扶桑馆,赐宅慕化里。西夷来附者处崦
嵫馆,赐宅慕义里。自葱岭已西,至於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
日奔塞下,所谓尽天地之区已。乐中国土风,因而宅者,不可胜数。是以附化之
民,万有馀家。门巷修整,阊阖填列,青槐荫陌,绿树垂庭,天下难得之货,咸
悉在焉。别立市於洛水南,号曰四通市,民间谓永桥市。伊、洛之鱼,多於此卖,
士庶须脍,皆诣取之。鱼味甚美,京师语曰:“洛鲤伊鲂,贵於牛羊。”

16楼
安倍晴宗 发表于:2010-1-27 17:07:19
以下是引用山名宗渡在2010-1-27 15:43:33的发言:

宋以前,好像都城的 里\闾 里面是可以卖东西的,甚至可以开店。

翻过一本《洛阳伽蓝记》,里面描写的北魏洛阳,描述东南西北来的各色人等,聚居在洛阳形成有特色的里坊,像南人聚居的里内,河鲜水产等生意就非常兴盛。

诶~

这个就很新鲜了,在里坊之内还有小店,就像现在居民区里的小卖店?那南市什么的,不就是沃尔玛了?

可以这样理解吗?

因为之前一直在想没有打破坊市的界限之前,城里的大街小巷上是没有临街铺面的,也就是规定以为除了坊市之外的地方是不能做生意的。

17楼
赤軍雪斎 发表于:2010-1-27 17:47:24
那是规划外设置的商业区吧。归化人聚居的地方,自然和原来本国民众生活习惯不同呀。
18楼
山名宗渡 发表于:2010-1-27 18:32:06

原文中这一句可以让人遐想连翩:

"是以附化之民,万有馀家。门巷修整,阊阖填列,青槐荫陌,绿树垂庭,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

对于楼主的问题,由此句得到的解释是——在附化之民居住的里内,什么难得的东西都能买到。

但是赤太政所说的,归化人居住的地方,生活习惯和本国民众不同,这个可能也是有道理的。

19楼
山名纯爱斋 发表于:2010-1-27 19:09:38

所以说六朝时情况就复杂了嘛^^

还是我大新前后两个伪朝的情况比较清楚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0楼
安倍晴宗 发表于:2010-1-27 19:23:56
那可不可以理解为,中国的城市在宋代开始打破坊市的格局,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外族人长期进入中原的影响所致?
21楼
山名纯爱斋 发表于:2010-1-27 19:50:53

这肯定是多方面的因素 过分强调哪点都是不合适的 尤其重要的是孤立地提出哪点也都不合适

比如 坊市格局直接崩溃于越来越多的侵街 而为啥会逐渐出现侵街这个现象 就是一绕不完的连环套

说起这个正好回到主贴 汉时大街的格局是中央是几十米宽的御道两旁再筑上米来高的土墙 再旁边两条细道让百姓左入右出 想在路边做买卖,弄不好清道时你带一堆东西来不及躲犯跸不说 老百姓还不乐意你碍路呢

22楼
赤軍雪斎 发表于:2010-1-28 9:15:56
城市打破坊街的格局,不会是一日间产生的事,肯定旧有的城市、中小城市,已经在规划的格局上随着时间流逝开始打破了,然后到了宋代,才干脆在新城规划、中心城市规划上,直接打破坊街。所以在规划上的打破始之于宋,在使用上的打破肯定更早就出现了。
23楼
山名宗渡 发表于:2010-1-28 9:51:11
以下是引用安倍晴宗在2010-1-27 14:04:00的发言:

那在东汉时期,一个里坊大约能住几户人家?

汉制:“在野曰庐,在邑曰里。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常,五常为州,五州为乡。乡,万二千五百户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8 9:52:42编辑过]
24楼
山名宗渡 发表于:2010-1-28 9:57:43
以下是引用安倍晴宗在2010-1-23 18:49:24的发言:

印象中,中国的城市是在汉代有坊市的,而一直到宋代才打破这种格局。

也就是说在宋代之前,百姓是不可能在城里随便用一间房做铺面的,只能到规定的坊市去做商品交易。

那是不是说,汉代的大街上除了行人车马外就什么都没有了?小吃摊、当街卖艺的、酒肆、旅店、杂货地摊这些和城市居民生活相关的行当难道也要到坊市里去吗?还有那时候的城里允许货郎、商贩之类的行脚商人自由活动吗?

虽然当时大部分居民是自给自足,但是那些针线、布匹(如果家中的女人会织布,那主要是给自己做衣服还是外卖的?)、柴米油盐酱醋之类的应该也是需要交换才能得到吧,难道这些都需要在坊市中交易才能得到吗?

楼主的问题似乎《汉书.食货志》都能解答:“嫔妇桑蚕、织纴、纺绩、补缝,工匠、医、巫、卜、祝及它方技、商贩、贾人坐肆、列里区、谒舍,皆各自占所为于其所之县官,除其本,计其利,十一分之,而以其一为贡。

汉时做生意是可以坐肆(市),以及在里区、谒舍周围摆摊的(列里区、谒舍)。

25楼
安倍晴宗 发表于:2010-1-28 11:50:43
以下是引用山名宗渡在2010-1-28 9:51:11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安倍晴宗在2010-1-27 14:04:00的发言:

那在东汉时期,一个里坊大约能住几户人家?

汉制:“在野曰庐,在邑曰里。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常,五常为州,五州为乡。乡,万二千五百户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8 9:52:42编辑过]

这个?

规划的太好了吧?应该是像《尚书》里的那种理想古制规划吧!过于理想化了,在现实中坑定会有很大的偏差吧~

PS:谢谢山名兄了,改天看看那段《食货志》。

共2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3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08 NewTenka.Cn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6037601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1.0
Processed in .09375 s,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