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新战国联盟论坛 http://www.newtenka.cn/bbs

国内最大最专业的日本战国历史研究论坛
共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3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治承三年政变的背景和平清盛的国家构想

1楼
立花统英 发表于:2008-3-12 21:17:31

本文据元木泰雄(京都大学助教授,于武士形成史与院政时代史都有研究,主要著作有《武士的形成》(吉川弘文馆)《院政期政治史研究》(思文阁)《人物丛书 藤原忠实》(吉川弘文馆)《平清盛的战斗——幻之中世国家》(角川书店)等)登载在学习研究社出版的《历史群像系列76 源义经——荣光与落魄的英雄传说》一书中〈从清盛的角度看对王权的挑战〉一文译出。译者对其标题进行了改动。本文刊载权在上杉家.

前言

治承三年(1179)十一月十四日,平清盛率领着数千骑大军,突然自福原入京。在以武力制压了京都之际,清盛陆续采取了贵族们难以想象的措置。治承三年政变就在此爆发了。
首先,清盛将同后白河院一道给自己穿小鞋的关白藤原(松殿)基房罢职并处以流罪,流放关白实乃前所未有的大事件。并且,还使在两年前被后白河解任的亲平家派天台座主明云复归座主之位,接着罢去院近臣三十九人的官位,将太政大臣藤原师长,权大纳言源资贤处以流罪。接下来在二十日,清盛最终将后白河幽禁在洛南的鸟羽离宫,停止了其院政。他虽在第二年使外孙安德天皇即位,以其父,女儿德子之夫高仓院开始院政,但这不过是清盛的傀儡而已。
通过治承三年政变,清盛最终掌握了实际上的[系统过滤]权力。第一个以武士以武力树立的政权——平氏政权便在此成立了。
以臣下的武力停止院政,即王权遭到更迭的事态,在国家体制尚不安定的奈良时代之前姑且不论,在平安时代中却是头一遭。这正可谓是木曾义仲发动的法住寺合战、因镰仓幕府的确立所带来的承久之乱等事件的先例的一场政变。
本文将就平氏政权成立的背景、政权的特征、并且其在短时间内崩溃的原因,按其先后予以论述。

清盛与后白河的恩怨
清盛所属的桓武平氏,是自桓武天皇的曾孙高望王被赐平姓而创始的。其子孙起初发展于东国,在十世纪前叶,从其一族的内乱中引发了“平将门之乱”。这场叛乱的镇压者的其中一人,将门的堂兄弟贞盛,作为中央的武士而确立了平氏的地位。而且,由于其四子维衡在伊势树起了据点,从而成立了伊势平氏一脉。之后,伊势平氏便以伊势及其邻近的伊贺两国的所领作为其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基础。
在摄关时代,同摄关家相结托的源满仲一族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他的三子赖信(河内源氏祖)与其子赖义、孙义家每代皆镇压了东国、奥羽的兵乱,取得了极高的武勇之誉,成为了京中武士的头一名。与其相对比,维衡的子孙的活动,完全潜藏在了暗影之中。
伊势平氏一跃出现在历史的前台,是在清盛的祖父正盛之时。正盛被起用为白河院的北面武士,由于在嘉承三年(1108)讨伐了源义家的嫡子源义亲,便自河内源氏处夺取了第一流武士的地位。之后,正盛与其子忠盛二代作为院近臣,历任各国的受领,活跃于濑户内海和西国的贼徒追讨而声名鹊起,并蓄积了家臣团和经济实力。和在义亲的叛乱以后陷于低迷景况的河内源氏拉开了很大的距离。
但是,尽管作为受领而活跃,此时的平氏彻底不过是隶属于院的院近臣,取得政权自不必言,连参与到政治的中心中去都根本别想。忠盛虽然是殿上人,官至正四位上刑部卿,离做上公卿只有一步,却在仁平三年(1123)过世了。
其后继者,便是其嫡子清盛。他在保元元年(1156)发生的保元之乱时同河内源氏的源义朝一道作为后白河天皇一方参战,其中虽有站在崇德院、藤原赖长方面的叔父平忠正遭处死的一幕,清盛却安然无恙地渡过了这场兵乱。
大大抬高了平清盛的政治地位的是发生在平治元年(1159)的平治之乱。事件的起端乃是后白河的近臣藤原信赖借源义朝的武力,企图打倒在当时掌握了政治主导权的藤原信西。起初和信赖一党联合起来的二条天皇近臣藤原经宗、惟方与本来站在中立立场上的平清盛相提携,以其武力将信赖、义朝打得粉碎。但是,经宗、惟方却被追究起衅的责任,遭到受后白河之令的清盛的逮捕和流放。结果,清盛成了平治之乱最终的胜利者。他立即升为公卿,同时由于作为竞争对手的源义朝、美浓源氏的源光保的灭亡,清盛在实质上独占了国家的军事警察权。
但是,在这个阶段,清盛还有很大的局限性未能克服。他所直接掌握的武力的大半都是以伊势伊贺两国为中心的谱代家臣,要动员更多的地方武士,须得到院、朝廷的命令方行。
为此,清盛不得不从属于院和天皇,在平治之乱结束后的一段期间内,清盛在围绕院政还是亲政而对立的后白河和清盛之间“此方彼方”地巧妙周旋这一《愚管抄》中有名的逸事,很好地说明了当时清盛的立场。
但是,使其立场大为改变的事件发生了,首先在永万元年(1165),本来作为正统的天皇,被树为鸟羽院后继者的二条天皇去世,接着 在第二年,清盛的女婿,摄政藤原(近卫)基实紧接其后地夭亡了。其结果是政务的实权被二条之父后白河所掌握,成立了后白河院政。因为后白河计划拥立清盛正室时子之妹滋子(建春门院)所生的皇子宪仁亲王,清盛和后白河便联合了起来。这乃是二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联合。
另外,虽说确立了院政,因为后白河的即位有着作为到二条即位为止的过渡性质的经过存在,所以在其政治权威上存在着欠缺。为此,他为求得坐拥着最大的武力的清盛的支持,给予其种种殊遇。其结果,清盛在仁安元年(1166),身为院近臣家出身者,破格升任内大臣而突破了大臣一线,在第二年更升任太政大臣而位极人臣。太政大臣在当时虽然是个名誉职,但是父亲既非公卿、也非当代天皇外戚之人得到这个地位却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认为,在这个事件的背景中也存在着后白河承认了清盛乃白河院的皇子的流言的侧面。清盛已经被编入了后白河王权的内部。
而且在摄政基实死去之时,清盛以将庞大的摄关家领交由基实的嫡子基通继承的名义,没有将之交托给继任摄政的基实之弟基房,而是让基实的后室,自己的女儿盛子进行管理。毋庸置疑,摄关家领实质上的掌控权,当然是由他自己来掌握的。后白河对清盛这样强横的作法也予以容忍。平氏夺取了摄关家领,确立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在武力之外,拥有了极高的政治权威与巨大的经济实力的平氏,已经成长为能同院势力相敌的政治势力。
仁安三年(1168),清盛和后白河使宪仁亲王(高仓天皇)即位,接着在承安元年(1171),清盛的女儿德子入高仓天皇后宫,使得平氏与天皇家结成了紧密的姻戚关系。另外在当时,后白河多次访问摄津国福原清盛的别庄,在邻近的大轮田泊参与日宋贸易。清盛和后白河正象迎来了蜜月时代。其背景正是作为清盛的义妹的高仓天皇生母建春门院的存在。但是她在安元二年(1176)去世,年仅三十五岁。这是使后白河与清盛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龟裂的事件。后白河近臣与平氏一门围绕官位的晋升而对立。并且后白河企图让未生下皇子而成人的高仓退位,清盛则极力阻止。后白河与院近臣和平氏一族便产生了尖锐的对立。
如此,在安元三年(1177)爆发了鹿谷事件,此时,企图打倒平氏的阴谋的中心人物很明显是后白河院。但是,清盛虽然处罚了院近臣,却克制了对后白河的攻击。其原因是以《平家物语》的插话而知的平家嫡子、亲后白河派的重盛的谏言。而且,在停止后白河院政的情况下,也没有可以将之替换下来的上皇存在。这第二个条件却在两年之间被除去了。在第二年治承二年(1178),入内已有七年的德子第一次产下了高仓的皇子,是为之后的安德天皇。其结果使安德继承皇位,高仓实行院政成为可能,没有院政替补的情况被解除了。
在其第二年,夹在后白河和清盛之间两头为难的重盛去世,年仅四十二岁。这样,后白河与清盛的冲突便不可避免。此时,后白河屡次对清盛进行挑衅,自平氏一族处没收了已故重盛的知行国越前国给予院近臣。还将先重盛而逝的盛子管理下的摄关家领置于院的管理下。并且任关白基房的嫡子,年方八岁的师家为权中纳言,却不给年近二十的基实嫡子,身为清盛女婿的基通议政官的地位。此事意味着摄关家的嫡流将移到基房一脉,盛子管理下的摄关家领也将移入基房流手中。平氏濒临着丧失重要的经济命脉的危机。这样,承受着后白河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的清盛怒从心生,终于从福原率兵上京。于是文章开头记述的大事件——治承三年政变便爆发了。

幻之中世王权——清盛的国家构想
清盛在政变第二年的二月,让外孙安德即位成为天皇,将女婿高仓院作为傀儡进行院政。同时让同样为自己女婿的藤原(近卫)基通就任摄政。构筑了一个王权的构成要员全由亲缘关系者担任,可以随心所欲地操纵于股掌间的体制。
同年六月,清盛强行迁都福原,无视高仓院希望还都的意志,在福原停留了半年。正如这一点所显露的那样,虽说由高仓院进行院政,在事实上是清盛的[系统过滤]政权这点是不言自明的。另外,因为在政变之际,院与院近臣的知行国全部遭到没收,分与一族和家人。平氏的知行国达到三十余国,已过全国之半,地方政治也大半落入平氏支配下。在中央使王权服属于自己之下,在地方统领多国的清盛,已经将既存的国家机构基本收于掌中。对于这样倚赖旧存的国家机构的平氏政权,有着将之称为武士政权尚存疑问的见解。确实,平氏并没有组织诸国武士以其力量夺取政权,也没有实施拥护武士利益的新政策。但是,从武士以自己的武力改变王权的意义上,及在下文提及的武士固有的性质上看,平氏政权毫无疑问是武士政权。
武士存在着两种性质,一种性质是在京都和王权紧密相连并拥护之。另外一面是一边在边境同夷狄交战,在自力救济(注:自力救济是日本学术界的用语,指在日本中古社会各阶层不依赖法律秩序,完全依靠自己的实力保护、扩大自己的权益的做法)的世界中生存发展的性质。平氏自然是代表前者的存在,因为自身同应保护的王权发生矛盾,反将王权以自己的想法进行改变,置于保护之下。平氏以武力改变王权,以武士掌握政务的实权,在这个意义上其权力确是武士政权。
从室町幕府的足利义满的政治行动中也可以知道,对于武士而言对王权的掌握即便在中世时代也是个大课题。在这个意义上,相比于呆在东国以回避与王权全面冲突的源赖朝,清盛的行动明显是大胆且革新的。
但是在另一个方面,清盛却没有十分注目在边境的自力救济的世界的武士们。既没有从他们的最大的问题——庄园领主与知行国主的压迫中给予他们保护,也不对武士之间的对立和抗争进行调停。不仅如此,平氏家人还在诸国获得了很大的权力,开始压迫非平氏属下的武士。在各地武士之间矛盾的激化,不久引起了赖朝的起兵以及接二连三的内乱。在治承三年政变中使后白河屈服,赢得全面胜利的清盛象哪里的总统一样,遭遇上未曾预料到的敌人,而于如泥沼一般的战局中大感头痛。
镇压了以仁王、源赖政起兵的清盛,在治承四年(1180)六月,计划使安德天皇、后白河、高仓两上皇迁幸自己长年经营的据点福原,进行实质性的迁都,回避同权门寺院间的倾轧,实现以西国为中心的新国家构想。
但是,在此计划推行最中的八月发生的赖朝举兵事件立即诱发了诸国的叛乱,内乱呈现出长期深化的景象。不得不优先镇压内乱的清盛,被迫放弃了迁都计划。
即使如此清盛也毫不气馁,十一月还都平安京的清盛在第二个月就派兵近江,追讨圆城寺及近江源氏,在年末派大军进攻南都奈良,将东大寺、兴福寺烧作灰烬。为了支持其军事行动,设立了统括畿内及其周围地区的总官制度,整理齐备了从庄园及公领调发兵士及军粮的体制。另外虽然不得不放弃了福原,清盛还将在京都八条、九条大道附近的天皇、院御所等首都机关进行集中,以推进首都的改造来代替福原迁都的计划。
贵族、寺社等庄园领主们已经被清盛强制性编入了内乱镇压的军事体制,不得不在政治和经济上从属于平氏。这样发展下去的话清盛会有利用战时体制使庄园领主变得有名无实走向解体,一边构筑起象后世的室町幕府一样的政权的可能性。
但是,上天却抛弃了清盛,治承五年(1181)闰二月四日,突然得上高热的清盛骤然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12 21:23:01编辑过]
2楼
nangi 发表于:2008-3-12 22:09:39

编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12 23:17:26编辑过]
3楼
山名宗纲 发表于:2008-3-13 19:59:10
仁平三年是1153年,不是1123年。。。。。。
共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3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08 NewTenka.Cn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6037601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1.0
Processed in .06201 s,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