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新战国联盟论坛 http://www.newtenka.cn/bbs

国内最大最专业的日本战国历史研究论坛
共2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3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求助]关于宇文显墓志铭中几个词语考较

1楼
上杉宗信 发表于:2008-7-27 14:09:46

公禀山岳之灵,擅风云之气,容止矜庄,声名籍甚。弯弧挽强,左右驰射,故得名高上谷,威振楼烦。袭爵安吉县侯,食邑五百户。永兴三年,幽、并叛换,有无君之心。帝顾谓公曰:「天下汹汹,将若之何?」公曰:「择善而从之。」乃诵《诗》云:「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帝曰:「是吾心也。」乃定入关之策。以公母老家大,领预为计。公曰:「今日之事,忠孝不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帝怆然改容曰:「卿是我王陵。」迁朱衣直阁、阁内大都督,改封长广县公,邑一千五百户。

1、故得名高上谷一句,高上谷是何地?按,楼烦已在汉代亡族,此间楼烦指代何民族?

2、永兴三年,幽、并叛换一句,此时,北魏孝武帝正在考虑西奔宇文泰,此时的幽州之叛谓何?并,指的是高欢吧?

3、卿是我王陵。王陵为谁?

4、迁朱衣直阁,阁内大都督。按《魏书.官氏志》云,北魏孝文帝设从三品下直阁将军,未见都督一职,故问此职来源消亡。

盼各位方家予以解惑

2楼
上杉秀行 发表于:2008-7-27 22:42:25

1、上谷、楼烦都是地名。故得名高上谷,断句应在得字后,不能将“得名”断为一词。

2、永兴三年,应是永熙三年,时年高欢带兵开赴洛阳与孝武帝对峙。幽并是统称。

3、司马宣王功业日隆,又诛魏大将军曹爽,夺取之迹稍彰。王陵时为扬州刺史,以魏帝制于强臣,不堪为主,楚王彪年长而有才,欲迎立之。兖州刺史董莘,以陵企图告宣王。宣王自将中军讨陵,卒至,陵自知势穷。乃单舸出迎。宣王遂送陵还毂下,至项城,过贾逵庙侧,陵呼曰:“贾梁道,吾固全心于魏之社稷,唯尔有神知之。”陵遂饮药酒去世,三族皆诛。其年,宣帝有病,白天见逵来,并陵为祟,因呼陵字曰:“彦云缓我!”宣王身亦有打处,少时遂卒

4、阁内大都督一职源流,还请达人解惑

3楼
马羽茶水斋 发表于:2008-7-28 15:34:27

“阁内都督”置于魏孝武帝(东魏称“出帝”)年间,魏书卷八十斛斯椿传:“椿自以数为反覆,见宁等之死,意常不安。遂密构间,劝出帝置阁内都督部曲,又增武直人数,自直阁已下员别数百,皆选天下轻剽者以充之。”

“阁内”即指禁卫,阁内(大)都督执掌禁卫兵,如周书杨宽传(卷二十二):“以宽为阁内大都督,专总禁旅”。

孝武帝置此官后,在其西投宇文泰之前,曾经委任侯莫陈顺、杨宽、窦炽、宇文贵、宇文显和等多人担任此职。北周不见此官,应当是废除了。

魏书之所以不载此官,想来应该是因为此官为元修临时创制、而元修投西,不再为东魏认做正统的缘故。

另外,依据魏书官氏志,朱衣直阁与直阁将军均为直阁属官,应当是两个官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9 0:34:32编辑过]
4楼
上杉宗信 发表于:2008-7-28 15:55:55

故得名高上谷一句非是我断,庾子山集中如是断,若是地名,两者连用表示语言上的对偶么?

永兴永熙不为错,孝武帝改元永兴未及几月,改为永熙,此时幽州也在高欢掌控之中么?

秀行殿所说那句王陵,似乎有些异议,按三国志中,记叙你所说的那个乃是王凌,而非王陵,别人给予解答为西汉王陵,似为准确

多谢马师给予指点

另还有一个疑问

东夏边隅,地连荒服,井陉塞道,飞狐路断,乃以公为使持节、卫将军、都督东夏州诸军事、东夏州刺史。白波、青犊之兵,铜马、金绳之乱,莫不交臂屈,膝,牵羊抱马。在州遘疾,解任还朝。小马留厩,余床挂柱,吏人攀恋,刊石陉山。虽非汉阳之城,还似扶风之路。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以魏后元年疾甚,亡于同州,春秋五十七。

此间白波、青犊之兵,铜马、金绳之乱是谓何解?

另,以魏后元年疾甚,这是哪一年?

5楼
山名宗渡 发表于:2008-7-28 17:11:35

以公母老家大,领预为计。公曰:「今日之事,忠孝不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帝怆然改容曰:「卿是我王陵。」

——王陵忠孝难两全之事,可看汉书与史记。——“王陵之母,亦见项氏之必亡,而刘氏之将兴也。是时,陵为汉将,而母获於楚。有汉使来,陵母见之,谓曰:“原告吾子,汉王长者,必得天下,子谨事之,无有二心。”遂对汉使伏剑而死,以固勉陵。其後,果定於汉。陵为宰相,封侯。”

白波、青犊之兵,铜马、金绳之乱

——汉光武刘秀扫河北时平定过铜马、青犊贼;白波贼似是三国时和黑山贼齐名的土匪,金绳也是河北地名,以上四者应该都是太行地带的传说古匪。

名高上谷,威振楼烦

——上谷是北防异族之地,“名高上谷,威振楼烦”=威震四夷,应无疑义,“庾子山集中如是断”——庾子山是谁?不认识。

6楼
赤軍雪斎 发表于:2008-7-28 17:13:20

?难道前人断作“故得名。高上谷”么?

楼主没有明白回答的意思吧。

7楼
上杉宗信 发表于:2008-7-28 17:50:30

经赤太政和宗渡解释,我明白秀行殿的意思了,多谢太政和宗渡

那句应该是这样读:“故得/名高上谷,威振楼烦。”这样,上谷和楼烦都是地名,有对偶意思,这句我明白了

庾子山啊,就是庾信啊,那啥,宇文显墓志铭的作者啊……

8楼
马羽茶水斋 发表于:2008-7-28 18:25:16

庾子山就是庾信,宇文显(和)墓志铭就是他写的。

9楼
山名宗致 发表于:2008-7-28 20:07:17

1 高上谷 周武王封昭公于燕,燕高上谷郡,郡治(治,指行政官署所在地)在造阳,即今河北怀来县大古城遗址
但是我认为高上谷不是地名 弯弧挽强,左右驰射描写的是宇文显的骑术和相貌气质 突然说 故得名高上谷 所以高上谷 应该是对他的形容词

楼烦 郡,领宜芳等县四。今太原府岢岚州岚县是其治。 泛指楼烦故地

2
永兴三年 最近的年号532年 而且只用了一年
永兴(409年闰十月-413年十二月)是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年号,倒是历时4年余。所以不是北魏孝武帝的时候的叛乱 此段应该主要在写宇文氏祖先的事迹 前面不是说“袭爵安吉县侯,食邑五百户。”然后记述前人的发家史^o^(这个答案其实也后很多问题 主要是年号和人物跨的太大 不知道这个车骑大将军在写什么!-.-)

还有 第二段称武帝 而这段称“帝” 看来不是第一段的“帝”并不是孝武帝 而孝武帝之前是安定王不可能称之为“帝” 而且加上年号问题 因此段应该主要在写宇文氏祖先的事迹 不过为什么同时用“公”我也不知道 大概是作者不习惯汉语把 第二段有出现武帝与太祖的称谓 这太祖是谁 ?车骑大将军的爷爷?!
并在山西 高欢是山东的吧?
3
王陵(?-前181) 汉初大臣。沛县(今江苏沛县西)人,秦末农民战争中,
聚众敷千人据南阳(今河南南阳)。后归刘邦。从定天下。以功封安国侯,
官至右丞相。因反对吕后封请吕为王,罢相,改任太傅,病死。
一说以宾客从刘邦起兵,并随刘邦入武关,又随入汉中。楚汉战争中,
守丰,后封雍侯。汉朝建立,改封安国侯。

4
汉末军中执法和办理事务的武官。《三国志.吴书.吕范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谓吕范以孙策军中“纲纪犹有不整者”,自愿暂领都督。孙策不肯,谓“岂宜复屈小职,知军中细碎事?”终以吕范坚持,乃“委以众事”,“由是军中肃睦,威禁大厅”。据此都督所司极繁杂

明五军都督府分中、左、右、前、后五军佥事,统辖全国各卫所。左右都督正一品,同知从一品,佥事正二品,位高责重。后各卫仅存虚名,都督亦成虚衔。六、辛亥革命时,各省多以都督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后分行政、军政为二。行政长官先称民政使,改巡按使,又改省长。军事长官先称某某将军督理某省军各。民国五年(1916)袁世凯死后,改称督军。十一年(1922)又改为督理。

以上,俺朋友苍天云飞的解答...  这个俺不懂的

10楼
上杉宗信 发表于:2008-7-28 22:16:46

这个的确是孝武帝事情的,永兴那个年号用了几个月就被改成永熙了

替我谢谢你的朋友

然后就是那个魏后元年,我看了拓片,上面也写着是魏后元年,这到底是哪一年?

11楼
山名宗致 发表于:2008-7-28 23:21:04

GOOGLE一搜 得到《魏后元年甲子历》的记录

而北魏元年为甲子的只有始光.... 不知道对不对

12楼
马羽茶水斋 发表于:2008-7-29 0:22:05

魏后元年就是西魏末代皇帝恭帝元年,即西元554年。“泰废魏主,置之雍州,立其弟齐王廓。去年号,称元年”。恭帝既无年号,通常只以“恭帝元年”称之,或者称为“魏後元年”——恭帝前头一个傀儡皇帝废帝也无年号。所以废帝元年就是“魏前元年”。

庾信集中使用“魏前元年”的例子:

“魏前元年,移镇守汉中,除白马城主”(周大将军司马裔碑)

查周书卷三十六司马裔传:

“魏废帝元年,征裔,令以本兵镇汉中。除白马城主,带华阳郡守,加授抚军将军、大都督、通直散骑常侍。”

同样,关于宇文显和“魏后元年”卒、年五十七的记载,也可查周书宇文神举传(附其父显和)对应:

“魏恭帝元年,卒,时年五十七。”(周书卷四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9 0:32:29编辑过]
13楼
马羽茶水斋 发表于:2008-7-29 0:38:47

话说9楼转引的答复居然没有一个是对的或者对题的……这个也真是难得。

“大概是作者不习惯汉语把”……………………“文章老更成”的庾信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9 0:46:37编辑过]
14楼
山名宗致 发表于:2008-7-29 7:42:16
以下是引用马羽茶水斋在2008-7-29 0:38:47的发言:

话说9楼转引的答复居然没有一个是对的或者对题的……这个也真是难得。

“大概是作者不习惯汉语把”……………………“文章老更成”的庾信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9 0:46:37编辑过]

呵呵 这个我对比前面诸位的答案已经发现了

那位的水平似乎和我差不多 但好象他自己还没发现``` 见笑见笑

PS:人家好歹也是BAIDU里搜了一圈拿出的答案 咱给个鼓励奖吧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要不是俺不懂还真给他蒙过去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9 7:44:15编辑过]
15楼
马羽茶水斋 发表于:2008-7-31 0:56:53
说起来“金绳”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不是错字了吗?河北地名?典出何处?
16楼
赤軍雪斎 发表于:2008-7-31 10:49:42

随便百度了一下:

唐代,玄宗皇帝在说到邢州时,有“金绳界邢任之国”的说法。

17楼
马羽茶水斋 发表于:2008-7-31 11:18:10
那“金绳”指的大概就是黄河了。
18楼
上杉宗信 发表于:2008-9-2 20:56:50

另,新问题出现了

宇文显的夫人是渤海高氏,那渤海高氏和高柔、高起有什么关系?

19楼
马羽茶水斋 发表于:2008-9-2 22:42:55

高柔是陈留高氏,他本人位列三公,因此陈留高氏在东汉末年乃至三国时期是高姓门阀最高者。渤海高氏始祖为东汉髙洪,大兴盛是晋后的事了。

高起?查了一下,只有史记、汉书中提到他和王陵一起与刘邦的一段对话,大概是刘邦手下的什么人,没有记载他的籍贯出身。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 22:43:10编辑过]
20楼
上杉宗信 发表于:2008-9-2 22:59:10

呃,主要是不明白庾信写这个的时候,为什么要提高柔和高起这两个非渤海高氏的人物?难道仅仅因为他们姓高么?

高起,的确就如马师查到的所说,就是与王陵评论刘邦成功原因的那个人

21楼
马羽茶水斋 发表于:2008-9-2 23:09:59
嗯,就是因为他们姓高。
共2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3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08 NewTenka.Cn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6037601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1.0
Processed in .09375 s,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