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場ヶ原合戦



本文根据土佐小将松平的 <勢場ヶ原合戦 >1.0版本改编成。

大内家执着的北九州一统的梦想,始于义弘时代,跟随着今川了俊博取赫赫武功的同时,也获得了在丰前的立足点,盛见时代以根据地防长两国为后援,利用丰前和防长依水相隔的地理优势,在丰前建立完善的领国支配体制,同时将无势的九州探题涉川氏置于傀儡的位置,为了争夺贸易的巨港博多进军筑前,拉开了与少弐家旷日持久的战争,不死鸟一般顽强的少弐家一面依靠传统支配下的国人众,另一面联合九州传统名家的菊池和大友对抗来自长防的强悍的大内家中国势!大内和大友首战由盛见首先挑起,立花城之战,与大友持直、少弐满贞联军激战;大内和大友矛盾激化,在联军的激烈抵抗下,能将盛见不久也在筑前荻原战死,大内家的攻势也如潮水一般快速退去.大内家再次卷土重来是以应仁之乱东西大军对战的背景前来,西军的大内,东军的大友和少弐两大势力在距离畿内千里之外的丰前和筑前展开混战。大内氏教弘、政弘、义兴始终保持对北九州的强大攻势,特别是义兴明应六年开始的肥前攻势沉重打击了少弐氏,随着肥前,筑前守护大名少弐氏不可挽回的逐步走向衰微,大友家在逐步控制筑后名族菊池的旧领的基础上也把触角伸向筑前,窥视博多.

享禄元年(1528)义兴病死,大内家末君义隆登上历史舞台,秉承其父九州经略的遗志,彻底解决少弐问题为出发点,义隆展开北九州攻势!天文元年(1532)十一月义隆遣将陶兴房(陶晴贤之父)领2.3万大军于九州出阵。之前的七月间丰前的土豪群起反抗大友氏,并依附于大内氏控制的妙见岳城主佐田朝景旗下,成功的抵御了大友军集中丰前、丰后数郡之兵的合力讨伐。在筑后,已降的原少弐老臣筑紫惟门依托肥前的胜尾城沿筑紫原野向筑后渗透,并接应以为内应的筑后生叶城主星野亲忠的动作,做为七代宣誓效忠大友家的星野氏的异变带来的最直接的恶果就是在靠近大友本领丰后的筑后西部打进了楔子,从西面对丰后形成包围,有效的割裂了筑后,丰前,筑前诸大友氏地方势力的连接!不过令大友家当主大友義鑑最为心痛的是,过继为菊池家家督的弟弟義武在自己野心的支配下利用大内氏的暗中支持下在肥后扯起了叛旗。大内军筑前守杉兴运,丰前守护代仁保隆重等诸将率军进入主战场筑前分别对大友军的军事要点立花城、柑子岳城等展开攻略。至此大内和大友两大势力在丰前、筑前、筑后、筑后四国的辽阔战场上全面展开激战,从整个布局上来说,大内军的主要目标还是已经完全退出筑前独守肥前一角的少弐资元、冬尚父子,对筑前、筑后和丰后等国的攻击,主要战略目的是遏制大友军向西增援少弐的企图,完全拔掉筑前的大友军据点后即将主力军势转向肥前;天文二年初,筑前的大友军重要军事要塞立花城落城,大内军的攻击重心完全转向肥前;同年三月三日在肥前三根郡千栗村,四月十二日神崎郡石动村两次重创少弐军,在残酷的军事打击下少弐所依靠的团结一心的有力家臣团也产生了龟裂,隆造寺氏、原田氏等国人众纷纷转向大内方,少弐的最期也将来临!

大内氏在筑前和肥后连连得手,少弐问题明朗化以后,既定战略目标已经完成,此时大内氏对于大友和少弐联军来说具有一定的战略优势,把新的战略进攻方向转向大友是切实可行,但大内军也存在较大的隐患,筑后和肥前的战事还在断断续续的进行,尤其是在肥前,虽然少弐的势力已经大大衰退,保持足够兵力的优势可以压制隆造寺氏,锅岛氏等地方豪族可能产生的异动,所以能调动参加丰后战役的第一梯队兵力是有限的。 因此大内军的战役部署就是以名将陶兴房率领精锐部队配合宇佐郡以善战闻名的佐田朝景部对丰后和丰前边境地区的山香乡一带进行战略目的有限的进攻!

天文三年,勢場ヶ原合戦拉开战幕,大内义隆以陶兴房,杉重信为大将,率军三千人向丰后进军。大内军从下关出发渡海,经过丰前京都郡,于四月三日在宇佐郡糸口原布陣,做好大友本领丰后的侵入准备! 勢場ヶ原位于丰后国速见郡的大村山的西南麓,是一片标高200M左右的起伏地形的草原,大村山标高418m在周围均是轻微起伏地形的草原是很显突兀,在东北面是丰后和丰前连接本道,经大内领的宇佐下毛郡穿过丰后领速见郡,基本和现在的国道10线路线相吻合,宇佐下毛郡和速见郡中间地带均为山地,中裂一狭长的谷地则是本道通过的路线,本道的中段处设立有军事防御关口地蔵峠,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是扼守本道的关键点!

大友義鑑以年轻的一门大将吉弘氏直及其寒田亲将率领丰后国国东,速见两郡军3000余人抵御大内军。大友军针对速见郡的地形特点,采取了如下部署立石峠西北方面扼守府内道的险峻关口地蔵峠布置有志手泰久,野原守昌的八百人,作为主力防守部队,在连接丰前,丰后的本道东北侧的立石峠上布置有田北鉴生和木付亲实的千余人,一可以随意策应地蔵峠守备队夹击攻击关口的大内军。二可以保护要塞的侧翼,防止敌军从宇佐郡翻越云ヶ岳侧击关口守军;吉弘氏直及其寒田亲将则将本阵布置在距离地蔵峠东南15公里处的大村山,兵力约1000人,而在大村山东南方向的鹿鸣越则有大神鎮氏,林鎮治的三百五十余人。整个战役部署呈锐扇状形状,是个比较典型的防御布置,首先地形比较有利于防守:地蔵、立石两峠中间的夹谷狭小,两边山崖陡峭,是有名的易守难攻的地点,不熟悉地形的大内军如果正面进攻能采取的手段会很有限,仰面进攻很容易给大友军夹击的机会,从西北侧翻越而来也会遭到据高而守的立石峠守备队的阻击。而大友军可以坚守住第一线的前提上,依此投入预备队,乘大内军兵力疲惫的时候发起逆攻击,一举击溃!

在汇总多次侦察得来的情报以后,而陶兴房采取了在丰前丰后一带多次和大友军交战的能将佐田朝景的建议,决定以熟悉地形的宇佐郡兵为先导,向大友军战线的深远纵深运动,沿着米神山西麓的一条名为佐田越的小道进军,直接穿插进入大友军第一线军队的后面-山香乡地区,把打击的重点放在大友军本阵,企图完胜中军来打开通向丰后的大门。同时将兵营安在地蔵、立石两峠正面的上田周地区,同时命令间者散布大内军将从正面袭来的谣言,制造准备大举正面进攻的假象!

四月五日夜晚,大内军突然撤离上田周军营,按既定路线穿插大友军后方,四月六日凌晨,正是"东方未明云漫漫"之际。大内军到达了大村山西麓的势场之原,刚好在大友军大村山本阵的侧被后方,使大友军自大将以下官兵陷入了一片恐慌,以为大内军是神兵天降。吉弘氏直的家臣广瀬裕致向氏直进言等待立石,地藏方面的援军到达再行动,但是年方十九,血气方刚的小将吉弘氏直面对如此险恶的环境,决定仿效正成公鼓气以小势突击兵力占据优势的大内军,以决死的姿态和必胜的信心转变战场的劣势,下令全军突击。 大友军顺着大村山南麓的草地高速突入势场之原,久经战阵的陶兴房利用自己兵力上的优势,将大内军布成鹤翼阵迎头邀击大友军,大友军一接触大内军就陷入包围之中,兵力的劣势立时突显,氏直虽然在重围中奋力拼杀,然而阵线已乱陷入白刃战的大友军已经失去协调性,剩余的只有用勇猛来证明自己武士的英名,在座骑被流矢射中后,氏直和广瀬裕致徒步并肩战斗,最终两人在密如飞蝗的大内军箭雨下浑身被贯穿如蜂巢一般而绝命。督后队的寒田亲将手中挥舞十字文枪血战不止,在主将战死的情况下不断激烈士气苦苦支撑,最后力尽而亡!氏直一族郎党讨死二十四人。木村山方面的大友军总崩,大内军高唱凯歌,在战场休息。

天亮以后大友地蔵、立石两峠守备队接到急报以后奋力赶到的一千八百人终于出现勢場ヶ原,但是已经晚了,吉弘等人已经讨死,愤怒的大友军对正在休息的大内军发起猛烈的进攻,恶战之后的大内军已经非常疲劳,被养精蓄锐战气高昂的大友援军一冲当即就乱了阵形,陶兴房负伤,杉长门守重兴战死,大内军只能向国东半岛方向撤退。大友军乘胜追击,重创了溃逃的大内势。 随后两军在高田又战,大内军颓势继续,无法战胜熟悉地形的大友军,被迫从海上退出丰后,至此大内氏的丰后侵入计划彻底失败。

此战大友方讨死三百五十八人,大内军讨死二百八十三人。次年大内和大友达成和睦协议,两军战死者的追悼会在勢場ヶ原召开,氏直、亲将的墓也就安在大村山上。

该战役中大友军过分迷信天险和对自己把握地形能力的过度自信,在自己战线的侧翼不布置兵力,造成战役初期的及其被动,大内军在前期充分发挥出战场机动力的优势,在情报战领先一步的前提下,找出大友军战线的薄弱环节,并施以致命一击。在遭受突击的情况下,氏直采取的全军突击的战术未尝不可,关键在细节的指挥上就表现出年轻将领的稚嫩,全军同一方向的奋勇突击对于久经战阵的陶兴房来说是件可以轻松应对的事情。以小势破大势固然可以利用谋略制胜,但在兵力数目完全暴露,被迫进行合战的情况下鼓足士气,不畏强敌,沉着应战是可行的,氏直的正面冲击就显得血气太足柔性太差,全军崩溃不足为奇!也许是大内的宿将过于自信,也许是对大友军顽强的取胜欲望估计不足,陶兴房明显缺乏对大友军二次攻击的应对的思想准备,胜势转瞬逆转可谓是对这位在肥前和筑前连连得手的名将的极大讽刺!大友军也展现了强悍的战斗力,杉长门守重兴等众多大内将兵的战死使义隆也在重新估计大友的势力!中国尼子氏咄咄逼人的进攻的姿态和北九州主要港口的控制,也是大内氏没有必要和大友氏长期敌对下去,新的和平契机也就再次出现! 天文五年少弐资元在肥前多久城自刃,天文六年大友和大内在幕府的斡旋下达成协议,筑前国的大内氏夺取的领土全部返还大友家,两家恢复和平,北九州再次恢复了祥和的气氛直到大宁寺之变发生!

附:勢場ヶ原合戦

大村山(おおむれやま)大友軍本陣跡
吉弘氏直、寒田親将らの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