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日本文化虽然是东方文化传统的产物,却以其独特性见称于世。如果要用一句话来道出它的特征,或许可以说,它重视的是内在的高压,甚于外表的辉煌。
正如雅(高雅),物之衰(自然伤感)、佗(幽静)以及寂(雅静)等概念所表现的,日本人的美学感觉的特点,暗示的是美和感情和谐的世界。我们今天看到的独特的日本文化,是传统日本文化和外国文化不断接触所形成的结果。在这一系列的接触中,外国文化输入日本,为日本文化所吸收,和谐地融合混合。这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注意的特征,对外来文化的适应和开放两项,可以列入其中。日本人非但没有拒绝外来文化,而且能使它们和谐地进入日本自己的美学结构之中,往往能十分富于创造性地加以变更以适合日本的需要。
“文化”是统称学问、宗教和艺术等领域的一个总的名称,又可以分位文学,美术和音乐。因此,作为一个全体的现象来谈论日本文化,要作一般的概论,是极其困难的。
不过,我们至少可以在造型艺术方面应用上述观点。
现在日本各界人士都在批评,说日本人也许过分急于努力采纳吸收西方的物 质及机械文明,以至丧失了很多自己的传统的美学感觉。当人们见到大量的环境污染造成了对自然之美的破坏时,会对这样的批评表示同意的。
如果今天的日本真已经毫无批评地沉浸于西方文明潮流之中的话,那末,他们确实需要迅速改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同时,对那些蹉叹日本传统文化已经衰落尚未能提出实际证据的人士,我们建议他们回顾一下日本文化发展的历史,对日本文化究竟是什么,重新加入考虑。
本书想通过研究今天日本民族的祖先们怎样将各种外来的文化“日本化”的过程,试图了解现代日本及其文化。为便于这样的研究起见,我们不妨将日本历史划为五个明显的文化时代:古代、早期历史时代、中世时代、近代前时代及近代。要在这样一本小书中详细而充分地分析每一个时代是不太可能的。追朔上述各个时代的一个领域的发展,既造型艺术的发展,会更有启发。
日本造型美术的开始,可以上朔到古代(史前及原始时代)——大约在公元前七千年——也就是开始制造绳文型陶的时候。这种手工制品用无釉的泥土烧成,饰以绳纹图案。从古代一直延续到公元六世纪佛教传入时为止,其间还产生了弥生型陶器(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六世纪)以及古坟(公元四世纪)的巨大的坟墓。弥生时代的特征是从亚洲大陆传入农耕和金属工具。古代这一最早的文化时代从日本的史前时代一直延伸到日本在帝王制度下首次统一成为一个民族国家时为止;它的特征在于外国文化的传入,特别是在上述的弥生时代,当时产生的陶器形状多变而图案更加简单。早期历史时代也可以成为佛教文化时代。从大陆的文化影响虽然在上一个时期已经进入日本,但是大陆文化由于佛教的传入而在这一时代才真正在日本昌盛起来。从佛教建筑,塑雕和绘画方面来看,其成果之辉煌,足以使这一时代称为佛教艺术的黄金时代。
从外国进口的东西,大部分来自唐朝统治下的有世界观念和异国情调的中国社会。在这一时期中,唐代中国社会对日本的巨大影响,使日本间接吸收了相当可观的国际文化。
(在同一时代中,西方世界所经历的是东哥特王国的崩溃,在格里哥雷一世领导下罗马教皇统治的建立,以及伦敦圣保罗大教堂的建造。)
这一佛教文化时代可以再分成不同的三个时期:飞鸟时代(公元六世纪后期——公元七世纪初),白凤时代(公元七世纪后期——公元八世纪初期)以及天平时代(公元八世纪)。这样的区分反映了日本在接受中国和朝鲜的文化态度上的变化。
贵族的统治在新建立的国都京都开始,意味着日本文化在被成为平安时代的这个新时期内发生可观的变迁。中国唐代文化控制这一时代达一百年之久,但在平安时代后期(公元十世纪至公元十二世纪),或者称为藤原时代,曾经出现背弃中国文化而拥护新的、明显的日本文化的情况。
这个时期的另一特征是官员贵人不认真执行公务。实际行政工作全由低微官员执行,这样他们的上司能在他们享有特权的社会中欣赏自然和艺术之美。事实上,正是这些高贵者的这种闲暇使得这些文化活动得以发展,接着,文化活动便产生了非常优美的、独特的日本文化。
从日本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形成时,母权家庭制度就存在了,并且仍是平安时代的日本社会的重大特征。当时妇女可以有自己的见解反对男性,这是以后一千年中不再可能出现之事。有例子表明当时甚至还有女性采邑的领主,以及经济上完全独立,或者有极高文化才能的女性。这或许可以说明人们常提到的所谓该时期的文化有“女性”痕迹,例如在美学感受中见到的“物之衰”(自然伤感)那样。
(在欧洲,法兰克王国正要建立封建制度,希腊正教会正在形成,因此使君士坦丁堡的东方教会和罗马的西方教会之间在1045年发生分裂变得更彻底)
在十三世纪初期,日本处于一个新的武士制度阶级统治之下。武士阶级非但使贵族的统治特权受损,而且还在日本文化中留下痕迹。这些武士从地方富有的农业阶级中获得力量,成为一支革命力量,足以推翻早期历史时代的帝王国家成立以来一直把持大权的传统的统治阶级。但是,随着贵族权力的衰落和武士阶级的兴起,日本进入了封建社会的中古时代。
很明显,新兴阶级不能一举摧毁整个国家结构。在封建制度未能坚固建立之前,必须和贵族妥协,这种妥协持续了数百年之久。在文化方面的情形也是如此,传统的经典文化并没有消失。事实上,甚至还有证据说明武士曾企图使新兴的民众文化和没落的十二世纪及十三世纪的贵族文化相妥协。
谈论中世纪时代及其文化时,人们不能不注意到从中国明代传来的禅宗佛教的贡献。武士阶级的文化和伦理,实际上是以这一新的信仰为基础的。但是,就一般的艺术和文化而论,禅的全部影响直到足利政府在京都建立之后才出现,那是皇宫在十四世纪分裂成对峙的南皇庭和北皇庭以后的事。那时,禅宗艺术成为日本文化的主流。
在室町时代(公元十五世纪——十六世纪初期),禅宗文化摆脱了宗教标志而经历了一个精炼的过程。这一时代的两项代表性的作品是“五山文学”和“水墨画”。五山指的是京都的五大禅寺(后来指镰仓的五个禅寺)。这一命名是仿效宋朝的习俗以推崇某些寺院的。在日本,五山寺院的僧侣成为政府的政治和外交方面的顾问,或者在室町时代的学术和艺术活动中起着指导作用。因此,五山文化和水墨画,原来是在十六世纪末期禅宗僧侣们在文化活动方面的表现,当时却在产生一种在美学感受方面确能代表日本的文化。
(同一时期,在欧洲哥白尼公布了著名的太阳中心论,一五六四年米开朗基罗的逝世使得意大利艺术史上一个重要时期结束。)
在十六世纪,地方军阀(大名)之间为了争权夺利不断发生冲突,导致全国统一的封建结构在日本历史上相继出现的三位伟人——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以及德川家康——统治之下形成。和日本这一历史发展相对照,欧洲的封建社会已经进入衰落时期,政治权力已经从贵族手中转给了皇室,而皇室在巨大的商业资本支持下,能建立起有官僚体制和常备军队的极权国家。
从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期间的日本历史,按先后次序有织田和丰臣统治的安土——桃山时期(公元十六世纪后期)以及德川幕府统治的江户时期(公元十七世纪至公元十九世纪)
武士阶级统治初期所特有的那种开明而蓬勃的精神,继续流传到安土——桃山时期,其间可以看到日本和世界各国之间经常而且热心地进行联系和贸易活动。安土——桃山时期生气勃勃的文化和这种商业精神是协调一致的。武士和富商是安土——桃山时代社会的领导者。以那时产生的巨大而动人的城堡建筑为典范,当时文化所特有的那种规模宏大和威武的特质也直接反映了他们的精神。
同时,也有一种颇为类似欧洲文艺复兴的趋势,对古典的宫廷文化表示留恋。这种现象尤其发生在书法和绘画方面,其代表作清楚地显示了典型的日本人对幽雅的重视。
安土——桃山文化在继之而来的江户时代经历了繁衍和变形。在江户时代初期,虽然安土——桃山文化还有相当影响力,但统一的德川社会,很快就产生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当时的人们觉得安土——桃山时代的文化过于形式化,反映出武士到底对艺术和文学的发展不能做出太多的贡献因为封建伦理、孔子的教条和仪节以及武士道(武士的伦理),限制自由自在地表达内心的感情。于是,平民
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日本文化的领导者,在江户时代就出现了蓬勃的庶民文化的新时代。江户时代的文化中,还残留着中国明代和清代文化的影响。到江户时代结束时,日本文化又面临着一种崭新的影响。那就是迈向现代工业化社会的西方文化的影响。
十九世纪中期的明治维新打开了日本的门户,使西方问放涌入了日本。从那时起,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日本已经成为世界现代化国家群中的一员。
正如我们试图在这简短的回顾中所指出的,远自绳文时代以来,日本人民面对外来文化,通过吸收和变更的过程,一直不断地在创造新文化、促进它的成长。虽然有些现象多少还保持着他们不同渊源所具有的色彩,但其它不少现象却经历了去粗存精和加工琢磨的过程,已经有了独特的别人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