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史

第三章 宋元时期的中日关系

第二节 宋日关系


一、北宋时期的宋日关系

    后周宗训元年(公元960年)正月,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大宋帝国,改元建隆元年,结束了中国五十余年的分裂局势。赵匡胤在取得政权后,主要注意于 被复经济发展生产繁荣文化,没有主动恢复唐代以来的对日关系。

    另一方面,日本国内政局出现重大变化。日本康保四年(公元967—年)藤原实赖出任关白,朝权尽归藤原氏,从此开始了百余年的摄关政治。(注1)在藤原氏掌政期间,受唐文化影响的日本文化正处于发展繁荣时期,藤原氏无意同宋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宋日双方虽未建立外交关系,但贸易关系从未中断(见下节)。随着贸易关系的发展,双方政府之间有了书信联系。宋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日本东大寺僧人商然乘宋商人陈仁爽等商船入宋。在天台山朗佛后,商然欲赴宋都东京进见宋太宗。雍熙元年(公元984年),商然与其徒五人到东京, 向太宗献“铜器十余事,并本国职员今(令——引者)、王年代纪各一卷”。(注2)宋太宗召见商然并讯问日本的风土国情。商然不会讲汉语,但善隶书汉文,遂以笔答。宋太宗对商然的回答甚感兴趣,“存抚甚厚,赐紫衣”。(注3)商然于雍熬二年(公元985年)离京,去各地朝佛,日本永廷元年(公元987年)二月回国。 回国后,商然派其弟子嘉因向宋太宗献方物和一封感谢信。信中说: “在彼在斯,只仰皇德之盛;越山越海,敢忘帝念之深”,(注4)语意恳切,感情挚深。

    宋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建州商人周世昌船遇风飘至日本,受到日本朝廷的照顾,留住七年始回国。周世昌在日期间,曾同日本诗人交往,互相赠诗唱和,并编成诗集带回呈献给宋真完。日人藤吉木与周世昌同船至宋,真宗召见示以谢意,赠铜钱 和礼物,送其回国。(注5)其后,日僧屡至,宋帝时有召见。两国人
民和僧侣的互相往来,激发宋帝对日交往的意念。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宋朝派使送碟文和礼物至京都,日本天皇欣喜并以其礼物分赐于皇太后、中宫皇后和东宫,令式部大辅高阶积善作碟文回复。(注6)不久,日本朝廷于日本万寿三年(公元1026年)令大宰府派使者赴宋都汴京进献礼品。日使乘宋商船至明州,
具道进献之意。明州刺史以无国书不符朝贡之礼上报真宗,诏命却之。(注7)

    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日僧成寻乘宋商船至台州,来帝得州宫报告,沼令进京。成寻至京,献礼品数件。(注8)京官通过宋僧惠询交成寻一份关于讯问日本地理、历史和贸易的提纲,请成寻回答。其中有下述问答:

    问:日本索取汉物以何为要?

    答:香药、茶碗、锦绣、苏枋等。(注9)

    成寻所谈日本需要的宋货,正是宋商赴日贸易的大宗商品。因为北宋商船去日贸易日益增多,与贸易有关的官吏欲通过成寻了解日本需求宋货情况,以便选择商品赴日贸易。宋神宗召见成寻,按惯例赐紫袍与礼品,予以款待。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恰值天旱不雨,汴京各寺僧人祈雨不见效验。神宗闻成寻会祈雨秘法,令祈雨。成寻祈祷三日,适逢降雨,朝野皆喜,神宗特诏 赐成寻为善慧大师。(注10)六月成寻弟子赖缘等因事回国,神宗托其带信和礼物《金泥法华经》和锦二十匹赠送天皇,以谢成寻祈雨之功。(注11)赖缘等乘宋商孙忠船于日本延久五年(公元1073年)十月到京都,呈上神宗的信和礼品。

    神宗致日本天皇的信,为两国建交提供了良机,但因信中有“回赐日本国”字句,引起日本天皇及朝臣的物议,终于未能使双方关系前进一步。日本朝廷讨论神宗信件,表面上是由“回赐”二字引起的“名分”之争,实质上并不完全如此。如果联系到日本派遣唐使时期以及即将发生的平清盛与南宋贸易时期日本的主动性,可知所谓“名分”不过是一种借口。实际上,藤原氏所控制的天皇朝廷政治腐朽生活骄奢,朝野大小官吏办事拖杏,无进取之心。在对宋关系方面,由于宋商船不断赴日贸易,统治阶级所需末货完全可以得到补给,因此无需与宋建立外交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君臣讨论神宗信件,从延久五年(公元1073年)十月至承历元年(公元1077年)二月,近五年之久未能作出任何决定。在讨论中,对“回赐”二字的理解不同,对回赠礼品的内容也各持己见,甚至宋商孙忠也被找来了解情况。承历元年二月,宋商至日向朝廷献羊三头。正在讨论不休的日本君臣,在宋商献羊的促进下,又讨论至五月五日,意见方趋一致。朝廷决定,以大宰府名义给宋政府回信,这个行动本身示意日本不接受“回赐”二。字的立场。信和礼品由译员僧仲回乘宋商孙忠船赴宋呈交,并于日本承历二年(公元1078年)正月启程。

    同年春季仲回至明州,呈上大宰府碟文和礼品。明州刺史上报神宗说: “得其国大宰府碟:因使人孙忠还,遣仲回等贡色段二百匹、水银五千两。”同时言明孙忠乃泛海客商并非使人,而仲回所进贡礼“与诸国异”,因此,只将贡物值付仲回带归,碟文末留,令其“自移碟报”。(注11)神宗批回,赐通事僧仲回为慕化。怀德大师,其余同意明州的处理。日本朝廷因忌“赐”字,避免—与宋政府直接接触,明州刺史让其自移碟报,正是其所不愿做时事,因而日本再也没有给宋神宗什么碟文。但是,宋朝政府却没因日本朝廷不复信而停止联系。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十月,孙忠赴日贸易时再次带去宋朝“赐日本国大宰府令藤原经平”的碟状和礼物。(注12)宋朝的碟状和礼物送到京都后,顿时引起日本君臣的“狐疑”,被看作是当时的“朝家大事”。因为, “唐(指宋朝一引者)与日本和亲久绝,不贡朝物,今日频有此事”。(注13)天皇朝廷满朝文武公卿大臣,实在不明白宋朝一再来碟和赠礼品的原因和目的。正当日本君臣议论不休的时候,回国的孙忠于承历四年(公元1080年)闰八月来日,又带来明州碟文至敦贺港。日本朝廷得知,忙派使取回碟文。(注14)达两次碟文迫使日本政府又议论五年,最后决定一项原则,只回信不回赠礼品。日本永保二年(公元1082年)八月,宋商杨有来日献鹦鹉,十一月日本朝廷把回碟交宋商带回。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伞)又有煤文至日,同年十二月日本朝廷政府命大宰府给明州回碟。徽宗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宋商孙俊明带碟文呈交日本朝廷。该碟文要求日本以“珍奇之产”,竭尽“事大之诚”。(注15)这是日本极力避免的事,而北宋末代皇帝徽宗却公然提了出来,不能不引起天皇朝廷的不满。经过三年的讨论,日本朝廷于元永元年(公元1118年)六月决定,不再回信。(注16)几年以后,由于金国入侵,徽、钦二帝被俘,宋朝首都南迁,北宋与日本的联系遂告结束。

    北宋九帝一百六十七年,除太祖、英宗、钦宗三帝(共二十年)与日本无任何方式的联系外,其余六帝或以皇帝致天呈的名义,或以明州致大宰府的名义,与日本进行过联系。这种联系虽末导致建立外交关系,却起了保护宋商在日贸易和生活安全的作用。例如,仁宗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十一月,宋商在大宰府居住的客居,被坏人纵火烧毁,上报大宰府,纵火犯终于被迫捕入狱。(注17)

二、南宋时期的宋日关系

    宋高宗渡江南迁,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在南京即帝位,是南宋时期的开始。南宋初期经济和文化虽尚在发展,但由于金国的侵逼,高宗已无暇顾及对日贸易。宋孝宗即位后不久,日本国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使宋日贸易向前发展。武士平清盛以平定保元之乱(公元1156年)的军功,出任大宰府大宰大贰,接触来日由易并从贸易中获得巨利。在平治之乱(公元l159年)中,平清盛又以军功挤进朝廷被任为参议,不久转任内大臣,仁安二年(公元1167年)升任太政大臣。从此日本政权尽归平氏,启武士掌政之滥筋。不久,平清盛辞退太政大臣,退居摄津福原别庄,稳控朝政,积极开展对宋贸易。为使宋船可直达摄津,他开始修筑大轮田泊(今兵库),同时修整獭户内海航路。嘉应二年6公元1170年)乎清盛在福原别庄劝后白河法皇接见当时在日的宋商人,以促进对宋贸易。南宋商人回国后,立即将平清盛的行动作了报告,明州刺史抓住这个机会于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给日本朝廷送去碟状和礼品,力求扩大贸易规模。但碟状中仍有“赐 日本国”字句。日本朝廷贵族对“赐”字特别敏感,认为这是视日本为属国的表示,碟状不能接受应予退回。但是武士出身的平
清盛注意的是对宋贸易中的巨利,而不是徒具形式的字句争论。他力排众议,于承安三年(公元1173年)令人写回碟,并以后白河法皇和他的名义回赠许多礼品。贵族公卿对平清盛的独裁专断,既愤慨又无可奈何,只能背地里诅咒他为“天魔”。(注18)

    平清盛不受任何影响地开展了日本对南宋的贸易。他解除不准日商出国贸易的禁令,日商可以自由去南宋贸易,而且可以从摄津(即兵库)港直接启航。日商赴南宋贸易者日众。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日商藤太明赴南宋贸易,在明州殴打宋人致死。南宋政权本着当时两国的惯例,将藤太明的罪状送交日本政府令其治罪。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明州又移碟大宰府,要求惩处日商杨荣(日本出生叫宋人名字)和陈七太(宋人叫日人名),(注19)太宰府呈报太政官准其所请,惩办了这两名不守法的日商。这些事实说明,宋日两国虽未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但在处理日常外事问题时,是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

    平清盛控制日本朝政不过十几年,治承四年(公元1180年)源赖朝等举兵起事,第二年平清盛死,朝政归于源氏。建久三年(公元1192年)源赖朝任征夷大将军,开幕府于嫌仓。源氏幕府和平氏一样,热衷于对宋贸易。宋日商船往来日益频繁。源氏幕府积极组织对宋贸易,南宋商人到日贸易时常受将军召见。南宋 商人陈和卿因之接近了将军,并深得第三代将军源实朝的信任,常被召见。在召见之时,陈和卿利用佛教转世之说,讽喻源实朝。是宋代明州育王山的长老转生于日本,劝其赴宋朝山拜佛。源实朝为陈和卿所惑,信以为真,甚至在梦中亦梦见此事,因之决心赴宋朝佛。他不听部下的劝阻,密令陈和卿监造大船,于建保四年(公元1216年)开工,(注20)第二年大船建成。源实朝亲临现场指挥,数百人牵引大船至由比滨下水。但该处海浅,大船不能浮起,遂朽坏于该处。源实朗赴宋朝佛之举,未能实现,但源氏幕府对宋贸易的兴趣,始终不衰。


注1: 摄关,是摄政与关白二职的简称。在藤原氏掌权后,天皇幼小时以摄政形式掌政,天皇成年后以关白职务掌权。
注2: 马端临:《文献通考》,四夷考,日本。
注3: 马端临:《文献通考》,四夷考,日本。
注4: 脱脱:《宋史》,外国7,日本国。
注5: 马端临,《文献通考》,四夷考,日本。
注6: 《小右记》,转引自让善之助:《日本文化史》,卷3, 日文本,第247页。
注7: 脱脱,《宋史》,外国7,日本国。
注8: 马端临,《文献通考》,四夷考,日本。
注9: 成寻,《参天台、五台山记》。转引自藤田元春:《上代日中交通史研究》,日文本,第337—338页。
注9: 《元亨释书》,卷16,收《国史大系》,卷3l,第236页。
注10:《百练抄》,第6,延久6年10月条.收《国史大系》,卷11,第34页。
注11:脱脱,《宋史》,日本国。
注12:瑞溪周风,《善邻国宝记》,上。
注13:《百练抄》,第5,承历2年10月一水保2年11月条。
注14: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胡译本,第252—253页。
注15:《百练抄》,第6,永久4年6月条.
注16:《百练抄》,第5,元水元年6月条。
注17:《百练抄》,第4,永承4年11月条。
注18:《玉叶》,承安2年9月、3年3月条。收《日本史料集》,卷2,第576页。
注19:《玉叶》,建久2年3月19日。转引自藤田元春:《上代日中交通史研究》,日文本,第344页。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胡译本,第294页;上述二商人记为宋商人。据《玉叶》原文: “我朝商人杨荣并七太等,于彼胡 行为不端,宋朝下宣效, 自今以后和胡来客,可以传讯。”据此可知,杨紫等非宋商,而是日商。
注20:《吾妻镜》,22、23;建保金年6月、11月, 6年4月条。收《国史资料集》,第580—581页。